“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程思政改革

2023-01-21 17:33:55张妍隋晓楠赵媛江连洲
食品工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副产物粮油加工

张妍,隋晓楠 *,赵媛,江连洲

1.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哈尔滨 150030);2.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哈尔滨 150030)

“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程不仅理论知识全面,而且具备很强的实践性[1]。该课程系统介绍谷类粮食加工副产品的性质、综合利用技术、生产工艺,要求学生掌握副产物中活性成分提取的基本原理、操作工艺,并使学生能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2],为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充分利用粮食资源、研发新产品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3]。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4]。基于此,选取“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程,以课程思政教育为载体探索改革与实践,培养学生在粮油深加工领域中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而提升高等院校人才教育培养能力。

1 “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内容设置单薄,理论与实践脱节

“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程以食品化学及实验、食品分析化学基础及实验、食品生物化学及实验、食品工程原理等专业课程为先修课程,给学生讲授小麦、稻米、玉米、大豆、花生、油菜籽等作物的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及粮油加工副产物的饲料应用。但在教学过程中更侧重于教授单一的书本知识,课程内容陈旧,关于学科新发展和新趋势的内容较少,造成理论知识跟不上新技术发展步伐的局面。现如今,粮油生产企业规范化管理,生产设备逐步更新换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逐渐应用在生产加工中,粮油专业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因此学生从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往往与工作中的实际需求脱节。

1.2 教学方法贫乏,没有充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程采用灌输式教学,全程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以书本为中心,在讲授过程中“填鸭式”地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没有向学生解释为什么,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种授课方式枯燥乏味,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门课程教学手段单调,主要采用对照书本讲解的授课方式,缺乏多元性教学媒介。教师通过讲述书本,流水式地将课程知识点逐个介绍。学生短时间被灌输大量新知识点,难以及时理解和吸收,导致遗忘速度加快[5]。仅以文字或图片形式展示课程内容,无法使知识点条理清晰的同时又形象生动。

“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程理论课时远多于实验课时,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上实验课前,实验室教师会提前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包括实验原材料的预处理、实验试剂的配制等。学生在实验中完全不需要独立思考如何做实验准备、如何合理分配实验时间、如何计划实验步骤,对即将得到的实验结果也没有心理预期。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过于依赖教师,今后学生独自进行实验操作时则容易出现各种错误。

1.3 考试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实践能力考核

课程考核主要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形式单一,缺乏对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一张试卷的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在整个学期上课过程中的用心程度,更无法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学生即使平时上课时没有积极参与课堂,也可以依靠期末突击复习通过考试,因此不利于全面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2 改革“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程

2.1 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在粮油加工行业,因此必须改革相对滞后的课程内容。教师需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功能,了解粮油企业需要招聘哪种类型的专业人才,结合线上线下资源,将行业的前沿领域和交叉学科领域的技术介绍给学生。

实验教学能够使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中,并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因此适当增加一些具有创新性且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课,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技术研发工作。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规划,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使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得到应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近些年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地沟油、三聚氰胺超标奶粉、瘦肉精等案例俯拾即是。温总理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有必要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加入粮油食品安全事件专题,讨论为何会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如何避免在粮油加工中再次出现这些危害因子。通过食品安全专题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如,在讨论“油菜籽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章节时,与学生讨论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苯并芘超标等事件。增加食品安全事件教育,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把学生培养成具备道德底线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粮油工作者。

2.2 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实践

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因此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堂上精讲重点和难点,对于难度一般的内容,引导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对资料进行汇总,相互探讨并制作成ppt。选出优秀ppt鼓励学生在课上进行汇报,教师对整个ppt进行点评并详细讲解有疑问的知识点。这样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口才和心理素质,真正起到培养综合素质的目的。

运用案例教学丰富“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程内容。通过增加一些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安全事件和研究性的项目[6],将书本中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7]。如,在“米糠的综合利用”章节中,以从米糠中制取糠蜡为案例,使学生了解糠蜡的原材料来源、生产工艺及制备过程[8]。案例教学是一种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9]。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0]。

教学改革突出实习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到当地知名粮油加工企业进行参观学习,熟悉粮油加工设备的使用,为之后学习粮油课程做铺垫。同时由专业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邀请企业技术人员现场讲解生产中的技术环节,为学生解答疑惑。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实习内容进行记录和总结,上交实习报告。学生通过在粮油企业的实习可以在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2.3 改变教学手段,激发学习热情

直接以书本学习比较抽象且枯燥,学生很难长时间保持专注。因此在“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堂上,要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增加课程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将书本知识点整理成图文内容或加入影像,以ppt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如,在“玉米胚芽的综合利用”章节中,可以加入玉米结构的图片,帮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玉米胚芽所处位置。

如今,互联网上有很多慕课资源,且课程质量比较高。教师要善于根据上课内容提出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通过慕课自主学习。采用慕课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复习学过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应提升教学环境,如增加实验仪器数量、提高仪器质量。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对新仪器的操作技能,还可以满足所有学生同时开展实验的需求。学生各自进行实验,得到不同的实验成果,能够更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的个人实验操作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独立解决粮油食品加工中问题的能力[11]。

2.4 改革考核方式,强调过程评价

考核不仅是为了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是为以后的课程教学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改革取消以往仅凭一张试卷定分数的考核方法,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办法。将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终考核两大块。(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由考勤、实习报告、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及课堂提问等几个方面组成。在第一次实验教学课上向学生说明实验报告撰写和评分的标准,注重考察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与分析。更要注重考察学生是否能合理分析“问题”数据,是否能够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2)期中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占总成绩的70%。理论考试应加入主观简答题,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理解分析和运用。改革考核方式,增加考核多样性,优化实验考核项目,才能更加准确、合理地评价每名学生。

2.5 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学环节中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12],要求高等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3],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开启“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全新教学模式,从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全方位完成高素质人才的培养[14]。“课程思政”作为将思政内容和具体学科教学进行互动性融合的纽带,起到提升教学内容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导向作用[15]。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探索专业课中的德育内涵,挖掘蕴含于各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其列入教学计划,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入[16]。在“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堂上,有必要把德育教育引入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不浪费粮食、勤俭节约等中国传统美德作为思政元素加入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提升专业课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将中国传统粮食加工文化加入课堂,使学生认识到作为食品专业的大学生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从而形成勤奋刻苦的内驱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给粮油行业带来危机[17]。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与学生讨论和分析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使学生对这些安全问题进行反思,从辨证发展的角度分析道德规范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与协同,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与能力。

习总书记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18]。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创新的中流砥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他们担负着新时代粮食安全的重任,决定着粮油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渗透思政元素,积极发挥思政教育功能[19],夯实学生的道德根基,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培养他们的社会担当,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粮油工作者。

3 结语及展望

“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增加创业实践、改进教学方法及改革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不仅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积极性,还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改革方案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及创新性,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有机融合[20]。这些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培养出能在粮油领域内从事粮油产品开发、品质控制、食品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课程思政元素的引入使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在课程育智的基础上,强化课程的育德功能,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树立的同步提升,使大学生全方位发展。

“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程作为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特色核心课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思政方向,改革教学内容,力争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适应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副产物粮油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6:10
后期加工
桃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保鲜与加工(2021年1期)2021-02-06 06:43:22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金银花及其副产物的营养研究进展
广东饲料(2016年5期)2016-12-01 03:43:22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5
饮用水中含氮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与控制
国内11月底主要粮油价格
农家顾问(2015年12期)2015-12-28 03: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