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背景下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1-21 20:25杜伟杰党程远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2年12期
关键词:降碳双碳核算

杜伟杰,党程远

(1.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6;2.浙江财经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降碳成为新阶段新的重点战略方向,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闭路循环,从根本上改变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方式,有效减少各价值链上的温室气体排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1 循环经济节能降碳的机理与路径

循环经济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投入,系统性地减少废弃物,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是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多重资源环境效益,既能达到资源节约的目的,也能够实现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二者协同效应十分显著。根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测算,在“十三五”发展期间,我国每年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能够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数量规模达到10 亿t 以上,我国碳减排成效25%以上来源于开展循环经济活动。循环经济以减量化为第一原则,以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关键举措,其降碳机理是通过原材料和产品的循环利用,在能源资源消耗上做好“减降”,在资源利用上做好“提效”,降提并举,通过直接降碳、间接降碳双重作用,达到减少碳排放的最终目的。循环经济实现降碳主要有3 种路径。

1.1 源头“清”碳

通过推进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对原生资源的节约和替代,从源头上清除由原生资源开采、冶炼、加工等环节产生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据测算,利用生物质废弃物替代化石能源进行发电,每生产1 万kW·h电力,仅在生产这一环节,就可减少碳排放约8.1 t。

1.2 过程“减”碳

通过生态化的设计、清洁化的生产,再综合叠加对物料进行替代、流程进行优化等途径减少各类资源的投入,能够直接减少资源能源消耗,降低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碳排放。比较典型的如,煅烧环节能耗和石灰石分解过程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如果将石灰石等碳酸盐类高载碳原料,替换成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就能大幅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降低煅烧环节能耗和石灰石分解产生的碳排放,根据测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碳减排效果能够达到每吨减排0.85 t。另外,钢生产过程中碳排放也较多,如果加强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如废钢铁、废铝、废塑料等,通过缩短工艺流程,能够减少能源、资源消耗,从而实现碳减排,根据测算,在钢铁冶炼中,将天然铁矿石替换成废钢,生产每吨钢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约1.6 t。

1.3 循环“削”碳

通过再制造、高质量翻新、延寿等,推动产品和材料的循环再利用,延长使用周期,提高利用效率,能够削减制造新件所需要的资源能源消耗总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工业领域,材料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达到50%以上,提高材料再利用率,能够减少碳排放;通过产品的循环,再制造产品的材料节省率能够达到70%~80%,碳减排率80%以上。在社会生活领域,闲置物品流转交易也可实现有效减碳,据测算,一部手机的闲置交易可实现约25 kg 的碳减排量,一台家用电冰箱的闲置交易可实现130 kg 的碳减排量。

2 循环经济助力节能降碳实践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循环经济的深入推进,发展循环经济的全社会共识更加凝聚,氛围更加浓厚,我国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有序释放,加速显现。我国“3060”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降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巩固,循环经济发展被赋予“助力降碳”这一新使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新的更高要求。对照新使命、新要求,循环经济在发展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2.1 循环经济发展统计监测体系有待完善

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中,物质资源代谢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循环经济碳减排核算统计体系建设仍属空白,在核算方法、边界、技术等关键问题上尚无统一标准,量化循环经济降碳效果仍是较大难题。以工业园区为例,工业园区既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由于工业园区不是独立的统计单元,缺乏边界清晰、标准统一、准确可靠的数据基础和统一的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再加上工业活动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形式多样,导致园区碳排放核算困难,统计园区内循环经济碳减排量更是难上加难。

2.2 以降碳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法规制度体系亟待建立

缺乏对循环经济降碳的刚性约束和正向激励的顶层设计。在生产领域,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补助或奖励最终落到项目和企业上,一般以投资规模为标准,对碳减排贡献缺乏考量,也无法考量,导致难以有效衡量政府激励的降碳作用。在生活领域,碳普惠制尚未普及,诸如“碳能量球”、垃圾分类“积分制”等创新性举措降碳导向不明显,对居民生活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的覆盖面仍不广,难以有效激励居民积极参与闲置二手商品交易等绿色低碳行为。

2.3 循环经济节能降碳协同实践载体不够丰富

试点示范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循环经济节能降碳落地实施的关键抓手。多年来,面向重点和难点开展了针对性突破,循环经济园区、循环经济城市、循环经济产业、循环经济企业等多层级、多维度的试点示范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新形势下循环经济试点示范面临以降碳为重点进行系统性重塑的难题。一方面,目前专门针对以降碳为重点的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尚未开展实施,现行试点示范体系中降碳导向的地位不突出,多数试点示范尚未将降碳效果纳入试点示范创建、评估、验收标准体系。另一方面,缺乏与其他试点示范的协同联动,如低碳试点县(镇、村)、绿色低碳园区等低碳零碳试点示范,在建设导向上更注重能源结构调整及产业结构优化,对循环经济碳减排作用重视度不够,未将循环经济降碳有机融入到相关试点示范中。

3 高质量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是我国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顶层设计和纲领文件,系统部署了“碳达峰十大行动”,其中“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是十大行动之一。《“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改环资[2021]969 号)聚焦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在实践方面,应牢牢把握降碳方向,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以核算量化为关键,以市场机制为动力,点上深耕细作,面上整体塑造,以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战略落地。

3.1 完善法规政策体系

将循环经济降碳纳入低碳转型等相关法规制定、修订。在节能、节水、降碳、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需要强化税收等优惠政策落实和创新,明确树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鲜明导向,释放清晰政策信号。用好绿色金融政策,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和丰富碳减排支持工具,探索推出循环经济降碳专题金融产品,加强金融机构引导,针对循环经济碳减排重点领域、各类企业,强化碳减排贷款等优惠产品供给。完善市场化机制推进循环经济减碳,利用好国家碳交易市场,探索推进循环经济各类主体通过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机制,参与碳交易市场,激发通过循环经济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

3.2 创新丰富实践载体

聚焦循环经济重点领域,在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以及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等方面,按照区域、园区、产业、企业等维度,探索谋划一批面向降碳的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建立健全面向降碳的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体系。围绕降碳方向,迭代升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试点、资源循环利用示范试点城市(基地)等,将降碳作为试点建设重点任务,将碳减排成效作为试点创建、评估和验收的重要标准。将循环经济发展充分纳入低零碳试点示范,作为低碳试点县、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等试点建设的重点任务,探索开展循环经济降碳类低碳试点县(镇、村)建设。

3.3 健全统计监测体系

将统计核算作为激发循环经济降碳活力的“关键因子”,构建基于碳减排量为核心的微观动力机制。深化循环经济统计评价研究,加强重要资源消耗量、回收利用量、资源利用效率的监测、评估,加快建立统计制度体系。结合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加快研究循环经济碳减排核算方法,建立循环经济碳减排评价体系,试行循环经济碳减排认证管理机制。充分应用数字化手段归集、校验循环经济碳减排核算基础数据,探索利用大数据开展循环经济碳减排核算评价。以工业园区为重点,选取循环经济发展成熟度高、物质流和能量流相对简单、边界清晰、数据基础相对较好的园区,开展循环经济碳减排统计核算试点,由点及面迭代推广。

猜你喜欢
降碳双碳核算
通过节能诊断对钢管热浸镀锌企业节能降碳研究
节能降碳倡议书
合成氨、磷铵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出炉!
节能降碳 绿色发展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