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菊(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辽宁 朝阳 122000)
朝阳市双塔区规模猪场仔猪腹泻类疾病高效防治配套技术推广项目旨在推广仔猪饲养过程中疫病免疫、药物防治、保健、环境控制和疫病净化等集成配套高效防控技术,以促进养殖户增收,推动养猪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项目选取辖区内5家规模化养殖场。5家猪场饲养情况不同,各具代表性,更能体现推广效果。5家分别为自繁自养型中型猪场、仔猪育肥型中型猪场、繁育仔猪型中型猪场、自繁自养型小型猪场和繁育自住型小型猪场。
团队向试点场推广参考免疫程序。选用市场口碑好的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疫苗,用法用量参照说明书。初产母猪配种前5~6周用猪瘟活疫苗、细小病毒和伪狂犬活疫苗,分娩前注射大肠杆菌多价苗;经产母猪产前用大肠杆菌多价苗,于断乳前7 d使用猪瘟活疫苗、细小病毒活疫苗,于产前3~4周使用猪喘气病灭活疫苗;种公猪每6个月使用一次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喘气病疫苗、猪瘟活疫苗、细小病毒活疫苗[1]。后备种公母猪配种前间隔20 d免疫2次、繁殖母猪配种前和产前各免疫一次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猪群每年4~5月注射1次乙型脑炎弱毒苗,春秋两季各肌肉注射1次口蹄疫疫苗,11月初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2.2.1 细菌性腹泻常见的细菌性腹泻有大肠杆菌造成的仔猪黄白痢、魏氏梭菌造成的红痢、沙门氏菌造成的副伤寒和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猪痢疾和回肠炎等几种。细菌性腹泻大多发生在仔猪阶段,如仔猪出生7 d内易发生黄痢、红痢;7~14 d易发生白痢、副伤寒等。仔猪的细菌性腹泻发病慢,传播速度也不快,仔猪的粪便一般是黏性的,有腥臭味,呈黄色或者灰白色,糊在尾巴和肛门周围,碱性,感染的仔猪大多出现怕冷、行动迟缓、拱背等症状。遇到这种情况,7日龄以内的仔猪口服庆大霉素和黄连素,7日龄以上的仔猪给予庆大霉素和乙酰甲喹混合注射,同时拌料硫酸新霉素和硫酸粘菌素[2],治疗效果较好。
2.2.2 病毒性腹泻冬季是猪病毒性腹泻的高发期,传播速度快。主要包括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轮状病毒腹泻。当发生病毒性腹泻时,要紧急实施疫苗接种,缩短疫病流行时间。发病仔猪应先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消瘦。一些严重脱水的猪只应及时静脉输注葡萄糖和生理盐水,也可腹腔注射。
2.2.3 寄生虫性腹泻消灭虫卵,防止饲料、饮水被粪便污染,定期清除污物和粪便,保持良好环境卫生。通过定期定量使用伊维菌素、左旋咪唑等驱虫药,2~5周龄仔猪,每月驱虫1次,6~10周龄仔猪,每月驱虫2~3次;妊娠母猪应分别在产前3个月和产前7 d驱虫1次;后备猪、空怀猪及种公猪,每年驱虫3~4次;育肥猪,应分别在春、秋季对全群驱虫1次。
2.2.4 非传染性腹泻采取多元措施,使胃肠道内菌群保持平衡、提高消化酶含量和活性。为补充仔猪体内缺乏的各种消化酶,保证仔猪正常消化,可适当添加酶制剂。为增加仔猪胃内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可适当添加有机酸。如在日粮中添加1%~3%的柠檬酸或1%~1.5%的甲酸钙、1.5%~2%的延胡索酸、1%左右的乳酸等,也可直接在饮水中添加柠檬酸,在早期断乳仔猪饲料中添加10%~20%的乳清粉,对预防腹泻也有一定的作用。
2.3.1 冬季防寒保暖保暖不到位是仔猪腹泻外在因素之一。在严冬季节采用红外灯、暖风、火炉、电热板等多种方式,断乳仔猪休息区域温度保持在26~28℃。
2.3.2 夏季防暑降温在酷暑季节通过开窗通气、启用正压通风机通风等方式,尽量保持猪舍内部通风顺畅[3]。同时,为强化防暑降温效果,可采取喷淋方式,于每天中午定点喷淋1~2 h。
2.3.3 控制湿度环境湿度高容易引发仔猪腹泻,一般情况下,适于仔猪生长的最佳环境湿度为60%~70%。
2.3.4 减少应激为减少仔猪断乳后的应激反应,有效预防仔猪腹泻,可通过采取早期补料、逐步断乳、饮服电解质水溶液、断乳后一周不换圈、不换料、不去势等措施加以控制。
2.3.5 选用优质饲料饲料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仔猪消化效率,因此,要充分考虑仔猪饲料营养均衡性、无毒性、无霉菌性、消化性、酸碱性、抗原性等系列因素,科学选择符合仔猪消化特点的优质饲料。
要坚持消毒、无害化处理同步推进。要积极实施消毒技术推广,以碘制剂、酸制剂等新型高效药品为基础选用消毒药,对设施设备、圈舍、猪只及人员等进行全面消毒,彻底消除病原微生物;建立科学免疫程序,有效避免产生耐药性。与此同时,要积极实施无害化处理技术推广,包括深埋法、焚烧法、化尸窖处理法、化制法、生物降解法等。其中农户最适宜采取及时清扫、消毒、焚烧、深埋等方式,对粪污、污染垫料、病死动物等传染物进行有效处理。
在仔猪断乳前3 d和断乳后7 d的日粮中添加抗生素和复合维生素;在仔猪断乳后7 d的饮水中加入柠檬酸水、电解多维葡萄糖或糖盐水(5%的白糖和1%的盐),全面起到保护胃肠黏膜完整、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降低胃肠道pH、激活胃蛋白酶源的积极作用。
立项以来,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团队成员积极开展工作,制定项目推广实施方案,明确团队成员分工,确定项目推广试点场名单。二是编制推广培训手册。手册作为推广载体,收录了科学有效的药物治疗技术、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严格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及仔猪保健技术等实用技术,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发放培训手册200余份,培训农民养殖户230人次。三是坚持经常深入项目对接点。到试点猪场养殖户家里进行走访和团队技术指导,对消毒、免疫、无害化处理技术指导39场次,疫病诊断12场次,尿样采集9场次。四是组织团队成员及时总结交流项目实施进展、先进经验及存在问题,保证项目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自主要高疫病高效防控技术推广配套技术推广项目开展以来,通过对养殖场走访和技术示范指导,对养殖场种猪的产仔数、种猪的死亡率、种猪的平均生产成本、哺乳仔猪平均死亡率、哺乳仔猪的平均生产成本、商品猪的增重率、商品猪的平均死亡率等相关养殖数据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据养殖户提供数据来看,种猪窝产仔数能增加1头,按平均每半年每窝可增加1头仔猪计算,该项目520头种猪,按市场行情每头仔猪可获利200元,则该项目创造年经济效益为10.4万元。按种猪死亡率降低0.5%,每头种猪平均生产成本4500元计算,则本项目创造效益2.34万元。按哺乳仔猪平均死亡率降低3%。哺乳仔猪的平均生产成本为220元,按每年产仔20头计算,则本项目创造效益6.8万元,商品猪增重率提高4%,根据本地区项目推广的480头商品猪,按出栏平均体重110 kg计,市场价每千克17元,则项目创造效益3.5万元。商品猪平均死亡率降低3%,平均每头商品猪生产成本为450元,则项目创造的效益为0.648万元。根据以上数据,创造总经济效益23.688万元。
养猪业是双塔区农村的主要养殖产业之一。大多数养殖场、户都保持着传统养猪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资源浪费严重。该项目的推广应用有利于促进传统养猪方式的转变,增加养猪场的经济收益,养殖户生产积极性倍增,有利于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在养猪过程中综合采用程序免疫、药物防治保健、环境控制和疫病净化等集成配套高效防控技术,提高了规模养殖场(户)的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减少了生猪死亡,同时也减少了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与传播。强化环境消毒、粪便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使猪场及周边的空气、水源及人类生存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为养猪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之持续有效的发展,实现增产增效的生态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