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风娟 郑 璐(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北京 100028)
根据临近中考时间的远近、复习任务、模考时间点,我们将初三一年分为五个阶段,总结如下:
六月底,上一届初三刚结束考试,学校通常通过一个仪式宣告启动新一届初三,大会上会发布上届初三的捷报,给学生一些奋斗取得成功的信念。因此,这个阶段学生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赢得丰硕的成果。在这个心理状态下,学生定下很高的学业目标,怀着激动的心情,即使在酷暑难耐的夏季也充满斗志,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活跃,踏实认真地完成课后的练习。
三个月后,学生经过高强度的学习,就会遇到各自的瓶颈。有的学生成绩提升不够明显或者不理想;有的学生难以坚持自律,计划的落实不顺利,又或者不能够坚持早睡早起。面对这些困难,学生光凭借之前的方法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此时学生会产生分化,一部分学生心理状态稳定,他们能够客观分析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当自己解决不了时,这些学生会向老师、家长或者朋友寻求帮助,从而有效调整状态,坚定目标,继续努力。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抗压能力不足,难以面对停滞不前的状态,时常表达“我已经努力过,我的水平只能如此”的想法。通过这样的信念来减轻内心自责,最终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放弃做更多的努力。
而到了初三一模前的三四月份,学生整体的焦虑烦躁到达峰值,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随着第一轮总复习推进,各科都必须完成知识上的查缺补漏,学习强度高,节奏快,对学生来说压力大,负担重;二是一模考试即将到来,这是对复习质量的第一次检验,学生非常重视,高期待也带来高压力。这种状态下,学生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学生会出现“无效努力”,比如为了显得拼命而熬夜,晚上回家就开始疯狂做题,保证了充足的学习时间,为自己的奋发努力而感动,但事实上这不是有效方法,学习效果也不好,直接结果是熬夜晚睡,第二天的学习精力不足。如何分析类似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能否安然度过这个异常焦虑期,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一模考试结束后,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客观水平,区级排名,能够对个人的状态作分析和调整。这个过程中,既需要成人帮学生分析优劣势,也需要学科教师的学法指导,从具体可实施的角度提供帮助,如果学生愿意接受和尝试,就能有更好的状态去做最后的复习冲刺。二模考试结束后,大部分学生接受自己的学业水平,认清现实,调整好心态确定目标高中,平稳迎接中考。但也会有个别临考紧张的学生,他们表现为临近考试发挥失常,开始害怕出错,考试时头晕紧张。
经过一轮二轮的完整复习,学生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学生对自己的水平有较为准确定位,对自己的能力也有一定的信心,经过模拟考试的锻炼,达到了应考状态。三模考试后,经过教师的引导和自身调节,能够以更积极的状态进入临考期,而这一阶段更重要的是心态,通过规律作息、专注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来保证平稳的应考心态。这个时期,反而是家长过度焦虑可能带来的压力,干扰学生的考前状态。
初三学生处在特殊的学段和年龄段,备考压力和青春期心理变化给青少年带来双重冲击,伴随着中考这个影响他们教育轨迹的重要事件,亲子关系、同伴关系、自我期待也不可避免地与中考交织一起,成为这个阶段学生主要的压力源。
青春期的学生非常重视同伴关系,除了友谊,他们也关注同伴竞争,需要通过与同伴的比较,确认自己在群体中的身份。初三学生更渴望取得好成绩,他们内心十分清楚,中考的录取线本质上也是根据区级排名确定,想要被录取到好的学校就要超过其他人,学业竞争就成了初三学生最主要的挑战,这样一来,学生更需要留意其他人的状态,更可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压力。
学生除了比较各自的成绩,也会比较同学间的复习状态,尤其容易受到那些时刻呈现出积极状态的同学的影响。常处于积极状态的这部分人好像“小太阳”,不知疲惫,总能散发正能量,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持续好状态,持续好行为”。这种好状态是初三学生梦寐以求的,但又是难以达到的。这样的同学在身边,对那些状态不稳定或对自身有高要求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残酷的鞭策。
家长比孩子更清楚中考对人生命运的影响,他们在初三这个关键节点,一定会竭尽所能帮助孩子,这个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如何,以及关心孩子的方式决定了这种帮助是否有效。对于敏感和自主性强的孩子来说,家长的关注和殷切期盼会成为一种压力,尤其是有部分家长会过多干涉孩子的具体学习行为,孩子一直处于“被安排”的状态,甚至有的家长从自以为专业的角度来辅导孩子具体科目,与孩子产生冲突。这种没有边界的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自身素质提升,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家长们通过网络媒体接收到很多“干预”孩子成长的方法策略,但却忽视了对自己孩子状态的研究,有好的方法可惜并不对症。
学生自身的压力主要集中在两方面:自我期待和个人能力。初三学生内心都有“向往优秀”的意愿,他们自己制定的学业目标,想要考上理想高中,无疑是最直接的压力。面对中考——学生第一次独立完成的人生考验,他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在初中毕业的时,除了收获优异的成绩,也能历练出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完成这样的目标需要有一定的自我调整能力、自我规划能力及自我执行能力,这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挑战和检验。学生本身在这些基础能力上就存在着差异,面对高强度的学习时,这些学习力和情绪调节力的短板就会限制学习效率。因此,高期待和低能力的组合,就像一个渴望取得长跑比赛冠军的运动员,自身耐力体力不足,身上还背着很多包袱,想跑也跑不快。
初三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对自己的期待变高,容易在学业上遭遇挫折,但此时的他们大多生活、学习条件都很好,社会给予了太多唾手可得的资源,这导致他们承受挫折与适应变化的能力不足,在面对挫折时很容易被击垮。
初三学生的睡眠普遍不足,通常是由于轻度的熬夜失眠,这会给学生带来疲惫感,略显精神不足,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还是能够保持有效的学习状态。有少数学生会在重要考试前,出现肠胃不舒服,极个别的学生表现出极端反应,如高频率头晕头痛,甚至发展到在校门口,或者学校里出现应激反应突然不舒服,不能上学。这种生理不适如果一直伴随学生,学生就会频繁请假缺课,最终休学。
初三学生普遍感觉焦虑,他们的情绪会随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改变。有时候兴奋,有时候疲惫。有的焦虑表现为“冲劲十足”,学生整个人眼睛放光,神采奕奕,紧跟课堂,好像能马上完成所有任务,感觉特别有活力,其实是处在兴奋状态下,调动全身的力量去对抗焦虑,这部分学生也会看上去很着急。另一部分学生的焦虑表现为疲惫,好像提不起劲头去做跟学习有关的任务,很难完成作业,有时候还会迟到,拖延,甚至表达上学没什么意义,生活也不快乐,做什么都累。事实上,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承受初三的压力,将自己的焦虑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即使偶有波动,也能够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恢复平静。
那些压力应对不良的学生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逃避现实问题,转而在其他方面刷存在感,或者是当众争辩,与老师和同学抬杠,跟同学发生冲突等,还有的学生会转移注意力到游戏或者穿衣打扮上,突然想要吸引异性注意等。
积极应对压力的学生表现为“不服输的劲头”和“踏实有效的学习行为”,会适时向老师寻求帮助,从而准确分析学习上的问题和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去行动,综合这些方面,学生会客观对待压力,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处理问题,提升个人能力。
结合第一部分的学生阶段性心理特征,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小组活动等方式对学生阶段性压力进行干预,大致措施如下。
具体方法分别有“榜样激励班会”,如邀请已经毕业的学生,分享如何克服学习困难实现目标的,并通过实例来激励学生,“奇迹”是会发生的。也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激励学生,像典型励志视频《面对巨人》等。“问题解决小妙招班会”,如针对具体问题,请学生分享学习方法,像如何限时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学生会分享计时器计时条,及限定时间从20 分钟到40 分钟等,例如“考前如何具体复习”,学生会分享自己如何看课本,如何让自己能够尽快入睡等方法。
班会的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内驱力,同时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而学生的分享,更能获得认同。
一方面注意重视仪式感,在搬进新教室的第一天,进行“战友结对”仪式,在重要节日,请“战友”们相互送祝福等;另一方面,日常的学习生活,以小组结对的形式,定期总结,小组一起反思总结,制定目标,共同努力,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平时的学习改错任务及讨论交流任务等。
这样学生们有归属感有安全感,“遇到问题找团队”,一起共渡难关。
“谈话”是班主任的一大法宝,但是如何保证谈话的效果呢?需要时刻关注学生,从学生的言谈举止发现变化,从科任教师的反馈情况多方面了解,并定期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这些都是“谈话”的前期准备工作。而带学生在学习小公园边遛弯边谈话,或者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边分享好吃的零食边谈话,又或者用视频语音等方式边分享美景边谈话,这些都是“谈话”的环境创设。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得到“认同”,即给予学生真正所需要的指导,这也需要教师自身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同时跟学校的心理教师沟通,或者寻求帮助解决问题,这样,利用学校团队教师的力量,能真正帮助学生。
1.创设良性环境
在校园和班级中设置文化区,用软板或黑板报做宣传,包括中考倒计时提示,张贴鼓励的标语,并展示每一阶段学生的进步。除此之外,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也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多鼓励学生,关注细节,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2.重视心理教育
在关键时间节点开设心理讲座或课程,让学生了解每一阶段的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辅导,视情况进行教师谈话,同伴分享,问题严重的需要转介专业心理辅导。
3.提供学法指导
好成绩的背后是优秀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加强培养和积累。教师可以在每一节课中渗透学习方法,课后反馈学生的状态,个别化指导学生,给予学生具体的复习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加强体育锻炼
初三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检验,也是对个人体力的考验,加上中考本身就有体育分值,学校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除了原有的体育课时,学校可以增设体育活动时间,通过集体长跑、趣味运动会、各种集体球类运动等,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1.关注亲子关系
学生能够积极应对压力,通常都有家庭力量支撑,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学生的充电器,当他们感觉疲惫时,家庭能够提供休息的港湾,滋润他们的心田。同时,这种安全的亲子关系还能够帮学生发展出强大的自我,这样的学生不管在什么状态下,都相信自己可以应对当前的问题。
2.稳定个人情绪
家长有时比孩子更焦虑,他们就会传递负性情绪给孩子,让孩子感觉不安。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家长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如果感觉已经生气或急躁,需要先离开现场冷静下来,事后再解决。家长要做孩子力量的来源,而不是情绪定时炸弹。
3.适时引领指导
在关键时间节点,家长帮助孩子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收集报考学校的信息,如目标高中的往年录取情况、区级排名,提供一些数据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