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户外运动项目分类对比与启示

2023-01-21 08:25陈昆仑牛笛赵杰董范
体育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户外运动分类

陈昆仑,牛笛,赵杰,董范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户外运动起源于18世纪阿尔卑斯山脉的登山科考活动[1]。在其发展历史中,该运动由彼时的军事服务向现代休闲需求转变[2],参与群体也由贵族化转向大众化[3]。改革开放伊始,户外运动由西方传入我国,其发展过程也呈现出“登山项目为政治服务[4]——正式确立为体育项目[5]——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6]”3个阶段性特征。如今,随着户外运动项目类型及其运动方式的不断创新,不仅受到大众的青睐且成为大众追求时尚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目前我国从国家层面大力助推户外运动,如国务院提出“以户外运动为重点,研究制定系列规划”[7],体育总局等制定“山地户外、航空、水上运动产业规划”[8],十部委倡导“鼓励开发一批以攀岩、皮划艇、滑雪、滑翔伞、汽车越野等为代表的户外运动项目”[9],“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确立“专栏十三《户外运动产业培育工程》”[10],教育部将定向运动、野外生存、远足、登山、攀岩等户外运动项目纳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11]。

然而,户外运动项目种类繁多,以上政策与规划由多部门协同制定,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权利交叉与职能重叠等问题,将导致项目开发无序与管理混乱。同时,国内学界关于户外运动研究虽处于持续升温阶段,但仍较薄弱且现阶段的项目分类标准较难满足现实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户外运动发展。相比之下,西方户外运动历史悠久,相关研究经过长期论证与实践,项目分类与实践发展也结合较好,使得户外运动得到良好发展。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厘清户外运动项目概念,梳理与分析中西方户外运动项目分类体系,提出适宜我国户外运动项目的分类策略,以期为后续户外运动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参考。

1 中西方户外运动的概念解析

户外运动项目与户外运动、野外运动、自然运动等概念存在关联。中西方国家户外运动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述。如:法国国家体育部的“Les sports de nature(自然运动)”是指“在公有或私有的道路、土地、水域等空间开展的运动”[12]。日本厚生劳动省的“野外で活動(野外运动)”是指“经常在自然环境中(特别是荒野地区)开展,集知识、经验、体力为一体的运动”[13]。德国联邦自然保护局的“Sport in der Natur(自然运动)”是指“在自然界开展的体育运动,运动方式取决于自然条件及运动设施”[14]。美国户外休憩资源审查委员会的“Outdoor recreation(户外休憩)”是指“一切发生在户外的运动”[15-16]。中国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户外运动”是指“一组以自然环境为场地(非专用场地)开展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性质的体育项目集群”[17]。综上所述,发现中西方对户外运动的认知有两点共同之处,一是活动空间均在户外或室外,二是参与者与自然环境联系紧密。

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理解户外运动项目,宏观上就是一切发生在户外的运动项目。微观上则引用中国国家体育总局职业鉴定指导中心对户外运动的定义,即一组以自然环境为场地(非专用场地)开展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性质的体育项目集群[17]。

2 中西方户外运动项目分类对比

2.1 西方分类

通过对西方户外运动项目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总结,发现其分类主要按场地类型、环境影响、资源类别、活动空间4种标准进行划分,项目分类与彼时的社会时代背景及历史发展脉络有关联。

1)按场地类型划分。

二战后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大众广泛地参与到户外运动中。为满足民众的户外需求,政府立法与社会资助双管齐下,通过购置土地和水域划定户外项目的开展区域,建设户外运动的基础设施。如1964年至今,美国国会通过《土地与水源保护基金法案》授权土地与水源保护基金会购买300公顷的土地,投资建设29 000个户外项目设施场地,用于开发户外运动项目[18]。基于此,部分学者以场地类型差异为分类依据,将户外运动项目划分为荒野型、中间型和城市型[19-20]。(1)荒野型项目,如露营、徒步、登山、狩猎、钓鱼等。这类项目开展的场地是远离城市的自然环境区域,如国家公园、原始森林、湖泊、自然溪流、未开发海滨区及各种大面积公共区域等。(2)中间型项目,如滑水、游泳、钓鱼、野炊、骑行以及滑降滑雪等户外运动项目。这类项目开展的场地通常在荒野和城市之间的区域,如人工开发的钓鱼区、狩猎区、准许水上运动的湖泊或溪流等区域。(3)城市型项目是以人工设施为载体,在非自然区域开展的户外运动项目。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户外开展的比赛表演类项目,如户外比赛、户外游戏、户外电影、户外音乐会、户外工艺美术展览会以及烟花表演等;二是开展场所由户外迁移至室内的项目,如参观动物园、室内攀岩等。这两类户外运动项目普遍与人工开发的区域和设备有关,开展场所通常靠近或位于城市区域,如游乐场、动物园、运动场、游泳池、野餐区、市政公园和高尔夫球场等场所。

2)按环境影响划分。

20世纪60年代,西方民众对环保问题的呼声高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涌现出大量的民间环保组织。而户外运动作为依托自然禀赋的体育运动,其爱好者们受到环保主义的影响,也积极投身于自然环境与资源的保护行动中,成为推动环境保护运动及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户外运动爱好者对资源环境保护的认知与参与得到学界关注,部分学者在研究中以户外运动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将项目划分为欣赏式、消耗式和破坏式(机动式)[21-25]。(1)“欣赏式”指没有机动设施参与,单纯以人力方式进行的项目,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主要目的在于体验、观赏或游览。如徒步、野营、观鸟、独木舟、户外摄影等[24]。(2)“消耗式”指一定程度上会破坏自然环境与资源的项目。如钓鱼、狩猎等[25]。(3)“破坏式”指会严重破坏自然环境与资源的项目,如雪地摩托、沙丘赛车、全地形车等项目。由于破坏式项目中普遍用到机械设备,因此部分学者也将“破坏式”称为“机动式”[23-25]。此外,随着新兴户外运动项目的加入,以上分类标准不能将户外运动项目全部涵盖。因此,学者重新划分出轻度占用资源和中度-重度占用资源[26-27],这两类划分方式可较全面地评估户外运动项目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而不会只关注那些破坏程度高的项目。

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经出现,就在教育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很多人将翻转课堂称作颠倒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翻转,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将学生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时间充分运用起来,教师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课前制作通俗易懂的教学视频,这些教学视频的长度不超过十分钟,然后将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公共平台让学生下载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老师上传的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并记下自己不会的问题,还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在线练习,点击提交,教师根据学生的在线练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自习情况,总结学生普遍不会的问题,再带到课堂上统一解决。

3)按资源类别划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民众参与、政府引导、经济助推的合力之下,户外运动已成为西方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如2017年户外运动是美国家庭仅次于医疗保健、门诊护理、金融服务的第4大消费项目,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6]。相关部门机构为全面洞察户外运动行业发展趋势、了解大众参与户外运动状况,按自然资源类别将户外运动项目划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冰雪资源项目[28-30],并在全国范围内分类展开调查。(1)土地资源项目在陆地区域内开展,根据不同活动形式将其分为狩猎类、道路类、户外探险类、社交活动类、学习观赏类以及露营类5种亚类。其中,狩猎类包括猎鸟、狩猎动物类;道路类包括街跑、散步、骑自行车;户外探险类包括徒步、登山、野攀等;社交活动类包括野炊和家庭聚会;学习观赏类活动包括观鸟、游览遗迹和自然历史博物馆等;露营类则主要包括野营、房车露营等。(2)水上资源项目在各类河流、溪流、湖泊、海洋及海岸线区域内开展,包括游泳类、观摩类、潜水类、钓鱼类和船帆类等。游泳类包括潜浮、潜水和游泳;观摩类包括观鱼、观海以及观潮等;船帆类包括划独木舟、远航、皮划艇、滑水和摩托艇等。(3)冰雪资源项目划分为冰类和雪类,受到场地、季节、天气等因素的制约,通常在具有丰富冰雪资源的区域开展,其中雪类包括滑降滑雪和越野滑雪等,冰类包括滑(溜)冰和冰坡行走等。

该分类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户外运动的基本属性与特点(自然性、综合性),还能有效推动相关行业和部门以此为依据开展户外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等工作。如美国休憩与环境调查委员会(NSRE)相关研究人员基于此类划分方法,对全国民众户外参与情况进行调查,建立全国户外运动项目参与趋势图[31],旨在对全国户外运动发展和趋势做出评估。但该分类未将滑翔伞、跳伞等依托空中资源开展的项目纳入其中,因此分类体系仍需完善。

4)按活动空间划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西方政府与学界根据活动空间将户外运动项目划分为陆地项目、水域项目、空中项目、冰雪项目和城市项目[32],以指导大众选择户外运动项目进行参与。(1)陆地项目包括攀岩、马术、高尔夫、远足、徒步、越野跑、地理藏宝、定向越野、射击、北欧式健走、山地自行车等。(2)水域项目包括钓鱼、跳潭、漂流、划船、航行、桨板、潜水、冲浪、帆船、独木舟、风筝冲浪等。(3)空中项目包含热气球、滑翔伞、滑翔机、航空模型、轻型飞机等。(4)冰雪项目包括雪橇滑雪、雪地徒步、越野滑雪、单板滑雪、登山滑雪等。(5)城市项目包括跑酷、轮滑、走扁带、公路自行车等。按活动空间的项目划分方式已被西方国家应用实践。如法国体育部按照此分类标准,分别成立陆地、水上和航空体育联合会,分管海岸、内陆、水域、空中区域[33],便于大众结合自身的户外运动需求选择相应项目,又便于相关机构划定项目活动片区与规定边界,对户外运动项目进行有序化、规范化管理。

2.2 国内分类

1)按资源类型划分。

以中国登山协会张志坚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学者,依据户外运动的自然性特征并结合不同资源类型,将户外运动项目分为水上项目、陆上项目、空中项目、组合项目[17]。有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各系列,使该分类体系更加完善。(1)水上项目开展的区域是各类自然水域,根据项目开展的位置划分出水上、水中及水边项目。其中,水上项目包括冲浪、帆船、游泳、水上摩托艇,水中项目包括水肺潜水和自由潜水等,水边项目则包括野钓、垂钓等。(2)陆地项目开展的区域为陆地范围,可进一步细分为山地类、海岛类、荒漠类、高原类以及人工建筑类,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不同系列。如丛林系列、沙漠系列和高山系列等。(3)空中项目是在空域开展的项目,按项目开展的高度分为高空和低空项目,前者包括高空跳伞和滑翔伞,后者包括蹦极和翼装飞行。(4)组合项目指在各类拓展基地或举办赛事区域开展的项目。如场地拓展、野外拓展和探险越野赛等。

2)按参与目的划分。

大众参与户外运动时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或强身健体,或休闲游憩,或获得知识技能,或获得惊险刺激的感官体验。按照其参与目的将户外运动项目分为4类:(1)健身健体类项目以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及免疫力、达到预防疾病或康复病体的目的。如登山、远足等。(2)消遣娱乐类项目以放松及减缓精神压力,达到调节情绪、愉悦身心的目的。如钓鱼、野营等。(3)探险越野类项目,以获取惊险刺激的感官体验为目的,主要包括丛林探险、探洞等。(4)拓展教育类项目以提升身体能力、学习户外技能为手段,达到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目的,包括野外生存、拓展训练等[34]。

3)按组织形式划分。

户外运动的组织形式多样,可分为教育培训类、大众健身类、竞技比赛类[34]。(1)教育培训类是由专业户外机构或学校组织的项目,具有鲜明的教育属性,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开办的野外生存和素质拓展,目的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5]。(2)大众健身类是指组织群众参与的项目,其不受性别、职业、年龄的影响,是适合普通大众参与的户外运动项目。如西藏圣山探险服务有限公司举办的洛堆峰群众性登山活动。(3)竞技比赛类则主要指政府或体育协会主办的户外运动竞技项目,有专业运动员参赛。如由政府主导的山地户外挑战赛、定向越野比赛、攀岩比赛等。

4)按身体能力划分。

户外运动的本质属性是身体活动,其参与人群呈现年龄结构层次化和运动水平差异化的特点,有学者以身体能力将户外运动项目划分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36]。(1)体能主导类项目需要有较好的体能基础作为支撑。主要包含沙漠穿越、戈壁穿越、登山、溯溪等。如沙漠穿越是在沙漠环境下,克服炎热干旱缺水的条件,进行数天的徒步穿越。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能储备则不可能完成此项目。(2)技能主导类项目需要一定的户外技能技巧作为保障。主要包含定向、探险以及丛林急救等。如丛林急救,又称户外急救,在丛林环境中进行救援不仅需要专业的户外救援技巧,还需要确定救援地点的定向技巧,是一项技巧性极强的项目。

2.3 中西方对比分析

厘清中西方户外运动项目的分类体系,对户外资源的整合及开发、户外运动的科学管理以及户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上述对中西方户外运动项目进行分类分析,同时进一步对比后发现如下特征。(1)多元性与二元性。西方户外运动项目分类主要以场地类型、环境影响、资源类型和活动空间4种依据来划分,体现出分类方式的多元性。中国的户外运动项目主要依据资源类别、参与目的、组织形式和身体能力来分类,分类标准仍然聚焦于运动项目及其开展目的,属于传统体育项目分类的二分法(传统体育项目分类二分法,常常将体育项目划分为竞技项目和休闲项目)[37]。由于户外运动具有综合性特点,因此打破以体育项目进行分类的固有思维,研究出适用于我国的户外运动分类体系意义重大。(2)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西方国家的户外运动项目调查分类工作多由受到政府机构和民间企业共同资助的行业协会进行。这些协会制定的分类标准能很快与实践相结合,并指导后续户外运动开展和户外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如法国的户外运动项目分类实践,便于各个协会对户外运动项目进行管理,有利于指导大众有序参与户外运动。对比之下,中国的户外运动项目分类标准绝大多数由学者们在文献或专著中提出,分类标准仍停留在政策理论探讨层面,近年来才开始尝试将广受认可的分类标准应用于实践,目前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3)前导性与滞后性。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将户外运动的分类体系应用于实际的户外资源调查分类以及户外产业规划中,很多欧洲国家(如瑞士)更是将户外运动分类体系和旅游模式融合[38],并应用于相关产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前导性。而中国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户外运动的理论探索,所以对户外运动项目的分类研究比较薄弱,相关实践应用更与西方国家相差甚远。

3 对我国户外运动项目分类的启示

3.1 借鉴西方户外项目分类,助力国内户外运动本土发展

伴随国内大众休闲健康意识的觉醒,户外运动的内涵与外延也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扩展,由过去单一的体育锻炼项目转变为一种时尚的休闲生活方式,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层面形成了紧密联系。我国户外运动兴起晚于西方国家近一个世纪,作为西方舶来品的户外运动,可学习与借鉴西方户外运动项目分类体系。此外,中西方的价值取向、文化观念及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使得中西方民众对户外运动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西方倾向于冒险性、探险性等,我国则倾向于休闲性、娱乐性)。随着户外运动项目的引入与发展,应结合中国特色文化进行更具本土化分类,形成中国特色的研究视角,助力我国户外运动发展。

3.2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引领户外运动可持续发展

户外运动项目的开展场地、服务设施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息息相关。近年来,在国内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对户外运动项目进行分类不仅要关注户外运动本身及其开展目的,还要关注与之相关的环境状况,以及开展户外运动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39]。由上述可知,西方对户外运动项目分类也经历过环境影响阶段,我国可借鉴西方现有的研究成果,跳出传统体育项目分类方法的思维束缚,不能仅以项目而论,而是要在分类过程中,关注与户外运动及其开展过程相关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联系,促进我国户外运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3.3 结合户外产业发展需求,提升项目分类的实践应用

国家政策助力户外运动,连续发布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多次提及要形成项目合理布局、功能齐全、门类齐全的户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产业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户外运动项目的开展需要依托自然资源,理应从空间和资源匹配角度对户外资源以及项目进行科学划分。西方已从资源匹配的角度进行分类,而国内的分类研究仍以国家宏观政策和学术研究需要为主。因此,我国可借鉴西方已有的项目分类,进一步开展户外资源调查,进行更为详实、具体的户外运动资源调查与规划,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户外运动项目分类的实践应用。

3.4 顺应时代背景发展规律,构建适宜当下的分类体系

据中国登山协会相关统计,2018年我国泛户外人口达1.45亿,未来呈快速上升趋势[40]。但现阶段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户外运动需要与项目布局不平衡、户外设施建设不充分的矛盾。据此,《“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多处提及要大力发展户外运动、完善项目设施空间布局、新建或扩建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10]。其中,更是单列“专栏13户外运动产业培育工程”,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指引方向[10]。

户外运动项目作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构建适宜当下的项目分类体系,筛选及判断项目的投资前景与发展趋势,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户外产业的蕴藏潜力,是户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在构建项目分类体系时不能全盘照抄西方,而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展开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合理可靠的分类体系,促进户外运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户外运动项目的开展需要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当下在我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观念倡导下,有关户外运动的公共配套设施必须秉承环保先行的开发理念。因此,研究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乡村振兴出发,借鉴西方环境影响的划分方式,结合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对项目分类提出展望,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将户外运动项目划分为:轻度影响、中度影响、重度影响3类。此种划分方式,一方面可满足不同个体的户外运动需求,另一方面为产业布局、投资策略、资源配置及最大化利用开发提供有力依据,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进一步推动户外运动项目绿色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户外运动分类
“动物都是科学家”系列十五 户外运动对大脑很重要
花式亲子冬季户外运动
分类算一算
垃圾分类的困惑你有吗
冬季户外运动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数说户外运动行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