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白到反推:广东冰雪运动历史演进的文化审视

2023-01-21 08:25陈三政袁青胡永红
体育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场馆冰雪广东

陈三政,袁青,胡永红

(1.韶关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2.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1]。把2022年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等是中国政府的庄严承诺。为切实落实上述指示和承诺,自我国申办冬奥以来,国家及相关省市出台了《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2]等一系列冰雪发展政策。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体育的文化价值,提出“深入挖掘中国体育文化内涵;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巴黎2024年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为契机,加强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体育精神教育;弘扬冰雪运动文化,营造浓厚的冰雪运动文化氛围”[3]。在多措施推动下,北京冬奥会取得了9金、4银、2铜的历史最好竞技成绩,实现了带动3.46亿人参与到冰雪运动的跨越式发展,而北京冬奥精神更成为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广东作为我国第一经济大省和体育强省,近年来认真落实国家的冰雪政策,全力支持北京冬奥会,推动冰雪运动快速发展,“彰显了经济强省、体育强省在发展冰雪运动中敢于担当的精神”[4]。对南方冰雪及冰雪文化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冬季运动项目发展[5]、体育文化生态系统[6]、冰雪文化普及[7]与传播[8]、冰雪政策[9]、从政策到文化对冰雪发展的影响[10]、冰雪运动演进及趋势[11]等,但针对广东冰雪的研究极少。一切问题都是从文化产生,也都该从文化问题来求解决[12]。“要真正形成冰雪运动事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在实践中实现由外部政策推动到内部文化驱动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冰雪文化的生成是中介和催化剂,更是应该追求的目标”[10]。鉴于此,结合对广东省体育产业协会负责人、国内专家学者、冰雪场馆经营者、冰雪运动员、普通冰雪爱好者等群体的访谈,及对珠海市世纪星滑冰俱乐部、广州融创雪世界的实地调研,以文化结构三层次学为视角,剖析广东冰雪运动的历史演进,审视其空白期、生发期与快速发展期呈现的特征及规律,探究后冬奥期的新特征和发展路径,这对广东乃至中国南方省市冰雪运动发展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文化结构三层次说阐释

文化结构三层次说在国内最早由庞朴先生提出[13]。“文化结构包含3个层面:外层是物的部分,即马克思所说的‘第二自然’;中层是心物结合的部分,包括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理论、社会组织制度等;核心层是心的部分,即文化心理状态,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民族性格等。文化的物质层,是最活跃的因素;而理论、制度层,是最权威的因素,它规定着文化整体的性质;心理的层面,则最为保守,它是文化成为类型的灵魂”[14]。“继物质层面变化之后必经一个制度层面的变化,在制度后面,还有一些更深层的东西有待解决。那就是文化的心理层面”[15]。“历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的发展,依然有条不紊地循着自己的逻辑,表现为文化三结构的依次展开”[14]。文化的外中内三层呈现出逐层递进且一体共融,并由内向外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制约作用,因此“任何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或改革都必须以最内层文化心态的变革为最终实现目标”[16]。结合本研究实际,对冰雪文化外中内层作以下界定:外层以冰雪场馆为主,中层以冰雪政策为主,内层以冰雪竞赛与群众性冰雪活动开展中隐蕴的冰雪价值观念、冰雪思维方式、冰雪审美情趣等冰雪精神为主。

2 广东冰雪运动历史演进的文化结构三层次说审视

2.1 先天不足导致冰雪文化长时间空白(1978年以前)

广东冰雪运动及冰雪文化在1978年之前处于空白。皆因地理位置与气候约束、地域经济长时间落后、人造冰雪技术制约、岭南文化的反向阻碍等。

1)地理位置与气候约束。

广 东 省 全 境 位 于 北 纬20°13′~25°31′和 东 经109°39′~117°19′,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中国光、热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 500小时增加到2 300小时以上,全省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745.8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 200~5 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气温22.3摄氏度。如此地理位置与客观气候条件,导致仅冬季在粤北区域偶有零星天然冰雪,其余地区均无法自然生成冰雪。

2)地域经济长时间落后。

在改革开放前几千年的发展史中,一方面表现为社会经济水平整体落后,另一方面表现为以农垦文明为典型特征的漫长历史时期,以肥沃平原为地貌特征的中原经济体系一直占据领先与核心地位,而以海洋与山岭为地貌特征的岭南经济相对落后,这使得岭南经济整体实力在历史的横纵向对比中都长时间落后,加之岭南与北方冰雪区物理距离遥远,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在交通不便利的时代,岭南地区无法实现冰雪运动的普及,即使存在岭南人因各种机缘而迁移至北方冰雪运动地区,并使他们得以体验冰雪运动,但受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地理、交通等因素限制,这样的概率也会极小,其综合影响力在岭南社会发展与岭南文化中可忽略不计。

3)人造冰雪技术制约。

1842年约翰·戈里开始利用压缩机技术制冰,1851年被授予第一台制冰机的专利。1950年韦恩·皮尔斯制造了人类第一台造雪机,1972年德国柯琳德公司实现类似雪花的造雪设备,1980年冬奥会第一次采用人工造雪,2002年上海弗格森公司实现了密闭式干状雪花夏天造雪功能。随着人类制造冰雪能力的提升,逐渐打破了气候和地域对开展冰雪运动的天然约束。人类历史上制造冰雪技术长时间落后,这也是广东冰雪运动在1978年之前处于空白的科技阻碍因素。

4)岭南文化的反向阻碍。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文化意识的后续生成,而文化意识一旦生成,又具备强大的惯性传递效应,能长久且深刻地影响所有受到该文化辐射的人。与广东冰雪运动实践长时间空白相对应的是岭南文化体系中关于冰雪文化的长时间空白,而岭南文化体系中冰雪文化空白又反过来阻碍着岭南地域的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科学认知。缺乏对冰雪运动科学认知的人们又难以打破自身的认知障碍,从而对冰雪运动参与形成内在的抑制作用,构成了一个广东冰雪运动实践空白与冰雪文化空白的循环,其深远影响绵延至今。

2.2 改革开放与“北冰南展”孕育了冰雪文化的生发(1979—2014年)

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的里程碑,从经济、思想等方面促进了广东加速发展。广东省体育产业协会负责人在访谈中表示“在广东经济持续增长、冰雪文化被更多人接触、冰雪运动天然魅力独特等因素作用下,使越来越多有钱、有闲、爱好冰雪的广东人积极参与到国内外冰雪活动中,这些人成为践行冰雪运动的先行者,并带动越来越多的广东人参与其中”。受访专家坦言“改革开放后,广东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成为我国冰雪产业的一个重要客源地,并对广东冰雪运动的生发产生了深远影响”。

1980年我国首次派团参加第13届冬奥会,但第13~15届冬奥会奖牌为零的成绩也让国人意识到与冰雪运动强国的差距。而支撑我国冰雪运动的东北地区存在着地域相对小、地方经济支撑不足等困境。伴随着人造冰雪技术的日趋成熟,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提出了引导南方省市积极开展冬季项目的“北冰南展”战略,力求在冰雪项目上真正实现“举国体制”,以达成“拓展大众参与、提升竞技水平”的愿景[17]。在改革开放与“北冰南展”等因素作用下广东冰雪运动及冰雪文化逐渐生发。

1)文化外层——冰雪场馆建设生发起步。

在改革开放及“北冰南展”驱动下,广东凭借其快速发展的经济、强大的体育实力,克服地域、气候、人才、文化等方面的约束,在冰雪运动场馆建设等方面逐渐起步。被采访的冰雪场馆经营者透露,“1989年冰河湾在广州诞生,2005年在正佳广场开业,成为广东第一家真冰滑冰场,也是全国第一间商业真冰场,并带动广州、深圳冰场发展”。截至2010年,室内休闲娱乐冰场广州有也酷、冰河湾2家,面积分别为1 800、700平方米;深圳有世界之窗、冰纷万象、海岸线(后更名“世纪星”)、全明星4家冰场,面积分别为在2 400、1 700、1 200、700平方米[18]。在改革开放与“北冰南展”推动、冰雪科技进步等因素促进下,广东冰雪运动在文化外层(冰雪场馆设施)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生发变化。

2)文化中层——因专门性冰雪政策缺失而脆弱。

在“北冰南展”战略推进过程中,为了鼓励南方省市开展冰雪项目,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制定了允许相关项目运动员跨省市进行交流的政策。广东在积极落实政策精神的实践过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在合作的初始阶段,珠海与黑龙江签订合作协议,广东负责训练经费,运动员的选拔和训练则在黑龙江完成,运动员最终的比赛成果由双方共同分享[19]。后来,在“南雁北飞”策略影响下,广东开始逐步选择适合南方人群特点的技巧类项目,如花样滑冰、冰壶等进行合作,并将有潜质的运动员输送到北方训练;在探索发展中,冰雪运动在广州、深圳、中山、珠海,甚至香港、澳门等地逐步打开突破口[5]。被访谈专家认为“积极与东北等冰雪运动发展良好省市合作是推动广东冰雪运动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由于广东冰雪整体基础过于薄弱,其影响力十分有限。这一时期,广东冰雪协会组织还没成立,地方性冰雪发展政策并未出台,在实践中多依据国家相关冰雪政策推动其发展,并逐渐在冰雪人才培育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可见,在此时期,广东冰雪文化中层因地方性冰雪政策缺失而呈现出明显的脆弱性特征。

3)文化内层——冰雪精神逐渐萌发。

1991年第7届冬运会,中山成为第一个参加冬运会的南方城市;第9届冬运会上广东在短道和花样滑冰获得奖牌;珠海在第10届冬运会获得了冰球项目奖牌,深圳也组团参赛[19]。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到北方感受冰雪带来的全新体验,越来越受到广东人的青睐。被采访的冰雪场馆经营者表示“广东成熟的市场体系,使得人们在冰雪场馆的冰雪消费日趋升温,推动着以满足人们各类冰雪诉求为导向的市场自发性发展”。

在此时期,开展的冰雪竞赛、群众性冰雪活动,客观上促使广东冰雪运动的管理者、冰雪场馆建设者、冰雪竞技运动员、群众性冰雪活动的参与者、冰雪理论研究者等参与主体在参与冰雪相关活动的过程中,冰雪价值观念、冰雪思维方式、冰雪审美情趣等冰雪文化内层的冰雪精神得以在广东省内由整体极度缺乏向逐渐发展起步,也使得广东冰雪精神由原来的从省外生发过渡到省内生发,并吸引更多人开始对冰雪精神予以关注,这是广东冰雪精神形成规模性萌发及后续良性发展的起始。

2.3 北京冬奥会强力催化广东冰雪文化快速发展(2015—2022年)

由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引发的政策、市场、文化等效应,促使广东冰雪运动实践及其冰雪文化的内中外3个层次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在这一时期取得的发展成就“彰显了经济强省、体育强省在发展冰雪运动中敢于担当的精神”[4]。

1)文化外层——冰雪场馆建设加快。

随着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最新的冰雪科技成果,被行政管理者及市场经营者所重视,及时转化并应用到广东冰雪场馆建设工作中,加快推进了冰雪场馆建设工作。被访谈的冰雪场馆经营者、冰雪运动员及冰雪爱好者均表示“广东实现了最新冰雪科技与冰雪场馆建设的较好融合,在仿真雪(旱雪)、滑雪模拟机、VR、冰雪气膜馆建设及应用方面发展迅速”。2017年佛山高明建成旱雪体验基地。截至2018年2月,广东有冰球俱乐部11个,滑冰俱乐部10个,真冰冰场15家[4]。在广州融创雪世界的实地调研中了解到“2019年开始运营,是华南最大的室内滑雪场,拥有世界最大的室内娱雪区”。2020年广东开建首个气膜冰雪馆。2020年“全民冰雪公开课”举办场地选拔中,共49家获准,广东有融创雪世界等3家入选。截至2021年12月,广东共有室内冰场19家,室内雪场3家,场馆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20]。冰雪爱好者表示“家门口的冰雪场馆使他们更方便参与冰雪运动,生活的幸福感更强了”。广东相关冰雪企业数超过1 000家,在十大最受欢迎的冰刀鞋中,广东有动感、米高等8家公司上榜。研究表明,在此时期快速而多样的冰雪场馆设施建设、迅速发展且实力强大的广东冰雪制造企业,提供了冰雪运动开展的场馆设施保障,彰显着广东冰雪文化外层冰雪场馆设施的快速发展。

2)文化中层——冰雪政策快速强化。

(1)广东冰雪政策在国家冰雪政策强力助推下孕育。成功申办冬奥会前后,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21]、《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体经字[2016]645号)[22]、《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23]、《“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24]、《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2]、《“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3]等政策。对缺乏地方专门性冰雪政策支撑的广东冰雪运动而言,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强力助推了其发展,并在发展实践中逐步孕育了广东冰雪政策。

(2)广东冰雪政策在实践探索中渐次深化。2016年广东将发展冰雪运动纳入了“十三五”规划,提出“鼓励加快发展广东冰雪运动”[25]。2020年8月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粤府[2020]45号)指出全力落实国家冰雪运动战略。因地制宜开展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优化全省冰雪项目布局提升冰雪项目竞技水平。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冰雪运动。引导体育产业与冰雪运动融合发展[26]。2021年12月发布的《广东省体育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的通知》(粤府[2021]16号),在“因地制宜开展冰雪运动”部分总结并充分肯定广东冰雪发展成果,在“发展战略任务”的第六条“全力落实国家重大体育发展战略”中专门列出“推动冰雪运动发展”篇幅,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并在整个发展规划各环节都体现着“发展冰雪运动”的思想[20]。虽然至今广东尚未出台冰雪发展专门性政策,但已实现了冰雪政策从无到有(高度浓缩为一句话),从有到简单的展开(扩展到一段话),再到进一步深化(渗透到政策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同时,理论上研究广东冰雪开始萌发,冰雪竞技人才培养与竞赛、群众性冰雪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制度开始出台并逐步完善,冰雪协会与冰雪俱乐部等冰雪组织开始建立等。可知,在此时期,广东冰雪文化中层虽然在冰雪政策等方面仍有不足,但相较生发期而言,明显呈现出整体快速发展态势。

3)文化内层——冰雪精神加速形成。

(1)冰雪竞赛活动成为冰雪精神发展的重要推手。2018年深圳队首次参加全国男子冰球锦标赛,获亚军,次年夺冠。广东运动员在第14届冬运会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2020年3月深圳昆仑鸿星万科阳光队赢得了WHL冠军奖杯,是中国冰球历史上首座顶级职业联赛总冠军。近年来广东为国家队累计输送优秀冰雪后备人才约180名,广东籍运动员在国内外重要冰雪赛事中累计获得21金、7银、14铜的成绩,并在钢架雪车、雪橇、雪车项目中表现优异。2022年北京冬奥会,广东累计有17名本土运动员、19名技术官员、与黑龙江共同培养8名滑雪运动员,参与比赛、执裁、服务和保障等工作,实现广东冰雪竞技“十四冬见金,冬奥会见人”的目标。调研中,广东省体育产业协会负责人认为“广东省近年来积极通过跨省合作、协会培养、与俱乐部共建、跨界跨项选材等方式探索适合省情的冰雪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广东举办了青少年冰球和花样滑冰锦标赛、亚太冰壶锦标赛、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2020年举办2020亚洲青少年女子冰球邀请赛等。自2015年以来,广东共筹办冰雪赛事活动40余场。

广东冰雪竞技水平快速提升,冰雪赛事快速活跃,对广东冰雪精神发展而言,首先体现着有更多的广东冰雪发展管理者、冰雪竞技运动员、冰雪文化研究者、媒体宣传者等人员参与到筹办、举办冰雪赛事活动中;其次,这些活动促使参与者在冰雪价值理念、冰雪思维方式、冰雪审美情趣等冰雪精神层面逐步形成了更加深入的认知转变;最后,这些冰雪竞赛又深刻影响着冰雪文化的创造与宣传,与奥运争光计划、体育强国建设等相互交织,综合作用。北京冬奥会主题曲《一起向未来》的作曲者、吉祥物“冰墩墩”与冬奥会纪念邮票《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上运动》的设计者都来自广东,广东籍运动员苏炳添在冬奥会开幕式传递火炬等,说明这一时期通过冰雪竞赛活动,冰雪精神对广东社会的整体影响虽有限,但呈现加速发展变化的特征,并取得一定成就,成为冰雪精神发展的重要推手。

(2)群众性冰雪活动成为冰雪精神发展的本质体现。为更好推动冰雪运动发展,2017年至今,广东、广州、深圳、东莞等省市级冰雪协会相继成立。广东有“滑雪社会俱乐部25家”[20],滑雪爱好者约40万人。多次举办省冰雪运动产业论坛、粤港澳冰雪论坛。每年举办群众性冰雪运动嘉年华活动。广东省目前有业余教练100余名、专业教练8名、裁判员约70名、指导员约50名,这为广东冰雪运动长远发展提供了组织、智力、人才保障。2019“超级冰球月”这一在深圳举办的世界顶级冰球赛事,在决赛的两天内,日均迎客超万,屡创观赛人数纪录,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2016年以来,广东各项冰雪赛事累计吸引130多万人次参与。调研得知广州融创雪世界运营后,日均可容纳3 000名游客进行各类冰雪娱乐活动,至今已累计接待客流总量超200万人次。访谈对象均认为“广东地区人们对冰雪运动需求强烈且消费旺盛,广东冰雪产业潜力巨大”。在中国最爱冰雪的城市中,深圳、广州排名靠前,广东在滑雪运动消费增速和冰雪旅游方面均位于国内第一。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体育传统特色学校26所[20]。

丰富多样的群众性冰雪活动,对塑造与推动“最为保守”的广东冰雪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彰显着这一时期广东冰雪精神的加速发展。首先,越来越深刻改变着冰雪运动管理者、冰雪爱好者乃至广东社会大众,使他们的冰雪价值观念、冰雪思维方式和冰雪审美情趣等冰雪精神在既有认知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化;其次,能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实现对冰雪精神的接触、转化、完成,愈来愈深地改变着岭南文化中冰雪文化匮乏的不足;最后,冰雪精神生成后,又自内而外推动着广东冰雪政策、冰雪场馆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体现着这一时期通过群众性冰雪活动,广东冰雪精神实现了加速发展。

2.4 不同时期发展重心演进的文化审视

1)空白期积聚的抑制与爆发效应。

由于受地理位置与气候、地域经济长期落后、人造雪技术发展较晚、文化反向制约等因素影响,广东冰雪运动在实践及文化层面长时间处于空白。在这一漫长的发展空白期,不但广东冰雪运动发展重心在文化各个层面无从谈起,而且这一时期的“双空白”非良性循环逐渐积聚了不利于冰雪发展的抑制效应。然而,事物发展遵从物极必反之道,因此这种长期积聚的抑制效应也必然生发出在适宜条件下人们强烈渴求参与冰雪运动、体验冰雪乐趣的反向爆发效应,这种爆发效应又有利于推动广东冰雪运动发展。

2)生发期重在冰雪场馆建设。

受改革开放政策、冰雪运动国际竞赛成绩、国内发展困境、人造雪技术提升等因素的影响,国家实施“北冰南展”战略,雄厚的经济基础、强大的体育实力等因素共同孕育了广东冰雪运动生发起步。在此阶段,充分利用人造冰雪技术,加强冰雪文化外层的冰雪场馆建设是广东冰雪运动开展各项工作的重心。此时,由于缺乏广东地方性冰雪政策与制度支撑,且管理者及群众对各类冰雪内在诉求极弱,其冰雪文化中内层整体脆弱,为实现在发展中稳定升温,在广东冰雪发展实践中采取了市场自发性调整与行政适度引导策略,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3)快速发展期重在冰雪政策出台。

北京冬奥筹办这一重大事件,促使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冰雪政策。在此强力推动下,广东冰雪政策与制度建设逐渐得以在“十三五规划”“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实施纲要”中生发并发展,但与冰雪发展实践需要仍有差距。因势加强地方政策支持,推动广东冰雪发展专门性政策尽快出台,通过政策的强烈导向作用,继续建设冰雪场馆,进一步奠定冰雪发展的物质基础;以冰雪政策推动冰雪竞赛和群众性冰雪活动更好发展,实现冰雪文化内层的培育。因此,尽快出台冰雪政策,充分利用冰雪政策对冰雪运动发展具有的积极导向作用,是这一时期广东冰雪运动开展的重心与关键。

4)后冬奥期重在冰雪精神培育与反推。

后冬奥期,应以体育强国建设、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为导向,以北京冬奥精神为引领,发挥广东冰雪场馆、冰雪政策、冰雪赛事、群众性冰雪活动等作用,推动冰雪价值观念、冰雪思维方式等冰雪精神在现有基础上的进一步培育、更好的反向推动,并以此作为后冬奥期的发展重心。首先,从近期看,应当特别重视冰雪文化在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中的独特价值,让在岭南文化体系中长久匮乏的冰雪文化出现在民众生活中,实现更多人对此有更广泛接触、更多转化、更好生成的培育工作;其次,从中长期看,随着冰雪精神培育的深度增强、影响加深等,应重视并发挥冰雪精神自内向外具有的强烈反向推动作用,科学引导民众合理参与冰雪运动。

3 后冬奥期的发展路径展望

北京冬奥会后,广东冰雪发展在文化结构上将呈现出新的特征。首先,冰雪场馆方面,行政层面的驱动力将弱化,而市场层面的驱动力则取决于冰雪政策及冰雪精神的培育情况。其次,政策方面,《“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等政策红利将逐渐减弱,进一步出台冰雪政策的驱动力也将减弱。最后,冰雪精神方面,冰雪精神培育将呈现出持续升温,且发展重心逐渐从冰雪政策向冰雪精神迁移,同时冰雪精神的反向推动作用将逐步增强。

3.1 借鉴国内外冰雪文化经验

广东冰雪运动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受气候、文化、场地等因素制约,在发展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以文化结构三层次说审视,借鉴国内外冰雪运动发展良好国家与地区的经验,对广东冰雪运动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国际上借鉴冰雪文化底蕴深厚的德国、挪威、俄罗斯、瑞士等冰雪强国;在国内借鉴北方冰雪发展区,尤其是北京、张家口在冰雪场馆建设与利用、群众性冰雪活动开展、冰雪竞技赛事举办及竞技人才培养、冰雪文化宣传与创造、冰雪运动管理与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同时关注我国成都、重庆、江苏等冰雪运动发展快速的南方省市情况。对冰雪文化外中内层进行科学审视,并结合广东省各地市社会及冰雪运动发展实际,灵活施策,推动广东冰雪高质量发展。

3.2 进一步加强冰雪场馆建设与政策出台

扎实落实国家关于“南方经济发达城市建造滑冰馆和室内滑雪场;鼓励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根据自身情况建设公共冰雪馆[25]”的政策,紧跟最新人造冰雪技术发展步伐,继续强化最新科技成果在冰雪场馆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增加广东冰雪场馆的社会供应总量。同时,发挥冰雪场馆设施对人的影响与吸引作用,让更多人到冰雪场馆参与冰雪活动,体验冰雪乐趣,实现冰雪场馆的综合价值。在落实国家和进一步完善与落实广东相关冰雪政策的同时,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广东冰雪发展专门性政策尽快出台,继续完善现有的冰雪赛事制度,发挥冰雪文化创造与宣传部门、冰雪协会、冰雪俱乐部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实现冰雪文化中层与广东冰雪运动良性互动发展。

3.3 高度重视冰雪精神培育

在深刻认识冰雪文化发展规律基础上,在此时期将冰雪精神培育作为冬奥之后短期内广东冰雪工作的重心。科学使用行政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两手联动,有效激活各级市场主体的冰雪参与积极性,推动广东冰雪精神培育。通过广东冰雪竞技赛事、群众性冰雪活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创造等的进一步发展,将贯彻北京冬奥精神、健康中国、文化强国等各项工作与冰雪精神培育有机融合,推动和实现广东冰雪运动的决策者等各类参与主体的冰雪价值观念、冰雪思维方式、冰雪审美情趣等冰雪精神方面的更深入培育。

3.4 发挥冰雪精神的反推作用

深刻认知冰雪文化具有自内而外强烈的反向推动作用,北京冬奥会后的中长期内,伴随着广东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广东冰雪精神的进一步培育,其反向推动作用将逐渐增强。首先,在思想层面,决策者等参与主体应重视冰雪价值观念、冰雪思维方式、冰雪审美情趣等已生成的广东冰雪精神自内而外反向推动冰雪运动发展的作用。其次,在实践层面,以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为导向,以北京冬奥精神为引领,结合广东冰雪发展实际,将“最为保守”的冰雪精神科学引延至冰雪场馆建设、冰雪政策完善、冰雪竞技赛事和群众性冰雪活动等各项实践工作中,形成冰雪文化外中内各层正反向效应的良性循环,推动广东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

广东冰雪的历史演进呈现出受气候等制约因素多、起步时间短、发展速度快、对南方省市示范效应强等特点。结合广东冰雪运动的历史演进,以文化结构三层次说审视其在不同时期呈现的文化特征及发展重心的演进轨迹,剖析广东冰雪发展的文化规律,提出后冬奥期应借鉴国内外经验、强化冰雪文化外中层建设、加强冰雪文化内层的培育、发挥冰雪文化内层的反向推动作用等,以有助于广东及至我国南方省市冰雪运动发展,有助于“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扎实推进,有利于北京冬奥精神的深入贯彻,使广东冰雪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猜你喜欢
场馆冰雪广东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广东舆情
冰雪幽默来袭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