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先菊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贵阳)
[提要]近年来,生态气候宜居、自然资源宜养的贵州,强化康养资源统筹开发,着力培育森林康养、温泉康养、运动康养、田园康养等业态,并强力促进康养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从我国康养产业实践可以看出: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康养产业将成为国家战略性投资重点;与乡村休闲旅游结合的田园康养将成为康养新热点;康养产业将与旅游业、养老养生产业、文化产业等行业联动,实现跨越融合发展;数字技术赋能康养产业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有了明显提升,202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比2013提升了13.6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8.08%,提升了14.2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0.02%,提升了13.1个百分点。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更加催生了城乡居民对于健康和养生的需求,康养产业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伴随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生态环境等问题备受重视,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社会康养需求和市场消费急速膨胀,加上国家层面全力推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美好生活”建设,康养产业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研究话题。国外没有“康养产业”的提法,而是称为“健康产业”。整体上,国外对于“健康产业”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健康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的视角。国内对“康养产业”概念的提出始于2014年,首届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论坛第一次提出“康养产业”这一新名词,意指“健康与养老服务产业”。随后,学界对“康养”和“康养产业”的内涵进行了讨论。起初,“康养”的内涵主要包含“健康”和“养生”两个维度,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升华,“康养”的内涵在不断发生变化,包含的范畴拓展到“健康”“养生”“养老”三个维度。与此相对应,关于康养产业的内涵认识也不断地深化,由一开始的只属于服务业范畴演变到现在横联三次产业(康养种植业、康养制造业和康养服务业),由一开始的覆盖的是老年群体到全年龄段人群。作为一种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康养产业是指通过资源开发、科技应用、资本进入、服务供给等方式,为个体全生命周期提供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养护身心的产品与服务,以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和福祉。换言之,各相关产业部门组成业态的总和即康养产业。基于生命周期与康养需求,可以将康养产业划分为母婴健康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青壮年舒压减负、中青年养生保健、中老年休闲养老和高龄看护照顾六种模式,其中养老产业是目前康养产业布局重点,孕幼、医养行业成新起之秀。基于传统行业发展的产业划分,现有康养产业内核分为资源依托型康养产业(森林康养、温泉康养、气候康养、中医药康养、康养农业等)、技术支撑型康养产业(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与装备制造、智慧康养等)、资本进入型康养产业(健康养老保险、养老地产)、服务导向型康养产业(中西医服务与康复治疗、健康管理、检测与咨询、养老服务、文旅运动康养等)。
习近平视察贵州时指出“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贵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贵州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均指出,要将贵州打造成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近年来,贵州加快转换思路,做山水文章,将自然风光、劳动力等要素激活,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市场拉动、政策推动、创新驱动、政府带动下,康养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根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遵义市和六盘水市入选2020年康养20强市榜单,赤水市、修文县、息烽县、水城县、凤冈县、江口县共计6个县(市)入选2020年全国康养100强县榜单。贵州康养产业能够取得如此发展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高度重视,出台系列政策促进健康养生产业发展。早在2015年,贵州就立足生态气候宜居和自然资源宜养的优势条件将“大健康医药产业”作为“大数据产业”的姊妹篇来抓。随后,贵州出台了《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贵州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六项实施计划》《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健康养生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2021年10月,贵州发布了《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实现文旅康养重点突破,建设旅居康养旅游产业集聚区”。
(二)加强康养资源开发,重点发展避暑康养旅游、森林康养、温泉康养、中医药康养旅游、健康养老旅游等康养业态。首先,以贵阳、安顺、六盘水、毕节、遵义等旅游城市康养社区规划建设和城市民宿建设为重点,深度开发核心景区周边特色民族村寨,拓展休闲避暑功能,规划建设个性化、差异化的避暑项目,培育集度假休闲、游憩观光、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乡村民俗、生态农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休闲避暑康养产品。其次,加强开阳白马峪温泉、修文峰泰森林温泉康养中心、息烽温泉、黔贵六广温泉、滨水温泉小镇、枫香温泉、水晶温泉等温泉开发建设和产品转型升级,推进医疗护理、养生保健、康复疗养深度融合,打造温泉养生、温泉会议、温泉酒店和温泉地产等产品业态,推动温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再次,立足中草药资源优势,深度挖掘中医药养生文化,培育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取得明显成效。贵阳市、铜仁市、遵义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黔东南州依托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和特色养生文化入选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共15家)。2022年3月,贵州出台了《贵州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评定标准(试行)》,指引全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和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最后,推进贵安康养文旅国际城、黔北康养园(楚米分园)、多彩阳光医养中心、仁康养小镇项目、中铁我山康养小镇、麻江乌羊麻养老休闲综合服务基地、安顺黄果树路游康养基地等康养小镇(基地)建设,形成养老与旅游服务链和产业链。
(三)推进医疗与数字科技融合,发展智慧康养产业。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数字经济增速连续6年排名全国第一,目前已经形成中国南方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集聚区。借助大数据产业发展势头,贵州深入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发展,探索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一方面突出健康管理的公共服务属性,建设了“医疗健康云”“食品安全云”和“大数据+慢病管理”平台;另一方面突出个性化健康服务,建设了“检测云”“心电云”和“大数据+肿瘤诊疗服务平台”。
(一)康养产业将成为国家战略性投资重点。康养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使得地方政府对其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许多地方积极挖掘自身康养资源,努力将康养产业发展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云南省提出要打造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四川提出要建成生态康养产业强省,贵州提出要打造成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等。康养产业从概念走向实践,其巨大的发展空间引领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跨界布局投入到康养产业中,推行“健康中国”战略。
(二)与乡村休闲旅游结合的田园康养将成为康养新热点。2021年11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提出“依托乡村资源,围绕多功能拓展、多业态聚集、多场景应用,开发‘看乡景’‘品乡味’‘享乡俗’‘忆乡愁’产品,打造一批田园康养基地”。田园康养是以包括田园、村庄和自然三大块的乡村为载体,通过农作、农事和农活等形式来实现回归自然、享受生活、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态环境、人口亚健康、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使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疫情的爆发,提升了人们的健康知识和对健康生活的认知,显著增强了人们对产品的健康功能的关注。许多人将到国外出游的计划改变为在国内消费,将到景区场馆游玩转变为到郊外、乡村去康养休闲,这将给田园康养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三)康养产业将与其他行业联动,实现跨越融合发展。首先,重点推动康养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加快开发森林康养、温泉康养、运动康养等健康旅游业态,推动特色康复疗养、休闲养生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多种资源组合开发的康养旅游线路。我国自2012年攀枝花市提出“康养旅游”,特别是2016年《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关于启动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的通知》等文件出台后,各地掀起了康养旅游目的地、康养旅游基地建设热潮。康养旅游作为集医疗、保健、旅游、文化等活动于一体的休闲旅游方式,是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的典范,能够有效推动医院、酒店、教育、交通、购物、健身、文化等相关产业要素的发展,让传统行业焕发出新活力、新动能。其次,加快推动康养产业与养老养生融合发展,打造银色康养,探索田园旅居、疗养旅居、文化体验旅居、依托长寿资源旅居等模式,打造康体养生养老首选地。再次,加快推动康养产业与文化休闲融合发展,打造体验康养,重点发展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农牧文化、中医文化、长征文化等文化体验活动,形成“文化要素有载体、养生产品有文化”发展新格局。最后,可以依托研学户外营地和研学旅游基地,加快推动康养产业与研学融合发展打造研学康养。实施“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康养产业全产业链,形成“康养+农业/旅游/运动/文化”等特色产业和康养产业融合互动局面。
(四)数字技术赋能康养产业创新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到来,将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科学技术向康养产业迈进,实现“互联网+”康养服务个性化定制与管理,培育“智慧康养”新业态。我国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指出,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康复服务”,发展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医养结合服务。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下,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医疗器械企业涉足智慧康养产业。2020年,入选我国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企业、示范街道、示范基地的单位达139家。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以提高人的便利性和幸福感为宗旨,例如推出了提高老人管理自己日常生活能力的便利产品,降低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对人工照护的依赖性;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将全面推动大数据支撑下的健康维护、健康保障、健康产业三大体系融合发展,远程医疗等智慧医疗技术的蓬勃发展进一步缩短了现实中的诊疗距离,虚拟养老院等新兴业态使“互联网+养老”深入人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