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王歆然,宋歆瑜,杨清明,张翠英
浙江省是全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的省份之一。人口高龄化、老龄化、空巢化等问题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养老模式呈现多样化,养老服务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及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给浙江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如何积极推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老年群体提供全方位服务并高效解决浙江养老服务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并依托专业化社区的服务,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家政类、护理类服务或康复理疗、健康管理等上门服务。居家养老模式主要由政府推动并承担费用,服务对象限于较小的地域范围,目前在浙江部分农村开展,在宁波、绍兴等地区盛行。
居家养老模式充分利用老年人家里现有的条件,减少了政府在养老基础设施上的资金重复投入,缓解了政府的经济负担。同时这一模式让老年人在家中安享晚年,也减轻了子女的压力,让其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从事自己的工作。并且对于经济条件不太理想的家庭来说,还减少了许多费用支出。但居家养老会引起一系列的家庭问题,如独生子女养老负担重、传统养儿防老思想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冲突等矛盾现象。
社区互助养老模式以社区为依托,以志愿形式进行互助活动,例如以低龄老人助高龄老人, 自理能力强的老人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等。该模式在杭州、嘉兴、温州等城市的社区比较常见,这种“以老助老、以老养老”的养老模式,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伴,为创造养老新模式和积极推动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种模式依赖于社区志愿者的参与,一般是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和其他群体共同协作开展各种志愿服务, 常见的非入户服务内容有:就餐陪聊、健康教育、社区娱乐等。通过志愿服务缓解养老供需矛盾,用社区力量的服务帮助老人满足各种需求。但该模式中仍然存在服务模式和需求之间脱节问题,同时,部分志愿者们会遭受他人的不理解, 并因此导致其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下降。
“三位一体”养老模式统筹了家庭、社区、机构三种的力量,突出每种力量的功能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和整合性,体现方式有多种。有的是以社区为平台、家庭为主体、机构为助力方式开展,有的则选择机构为主体、家庭与社区支撑的方式,也有以社区为主体、家庭为辅助等方式。
在杭州桐庐、宁波海曙、嘉兴嘉善的城市农村养老都涵盖了较多的“三位一体”养老模式,既让老年人的养老不脱离社区和社会,又有助于延续家庭养老功能,营造孝顺、孝敬老人的社会环境。但是该模式因为缺乏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加上“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的制度和规范管理不完善,造成服务质量水平参差不齐。
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的充实和提高阶段,这种模式区别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通过重新审视养老服务内容之间的关系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旨在通过建设集养老护理、医疗康复于一体的养老机构来满足社会多层次养老需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浙江的多个城市如杭州、台州、金华等都有体现,该模式整合了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将医疗和养老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为老年人提供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的一种健康养老方式。
医养结合通过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优化现有资源配置,有助于提高医疗效率。另一方面,对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基本健康管理服务及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养老模式的新突破。但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服务范围和方式比较单一,目前并没有面向全体老年人,且仅提供入住型和日间照料型两种服务。同时这一模式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并未将养老设施服务等落实到位,从而无法真正满足老年人娱乐需求。
智慧居家养老是一种将互联网技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统称为全智能化老年系统。在该养老模式下,老人的日常生活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只需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便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高质量的智慧化养老服务。
浙江省是唯一入选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省份,杭州率先在国内引入智慧居家养老理念,正在通过深入数字化改革逐步探索居家智慧养老的经验,以智能化助老服务为发展方向、以智慧养老平台建设为重要抓手,顺应国家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尽可能减少对养老机构依赖的理念。在智慧居家养老模式下,既能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下进行养老,也能满足老人在健康救助、生活照料、安全照护、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
养老服务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养老资源的整合和持续支持,但目前养老资源的碎片化却制约了养老产业的发展。首先,由于外部资源的零碎化,一些养老急需的资源因政府等其他外部主体的供给不及时而无法快速获得所需资源,例如教育、医疗资源等。同时碎片化现象也存在于内部资源,这一情况大多发生在社区互助养老模式中,老年人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即内部资源,而每个老年人所持资源的丰富程度不同,如城乡资源差异、基础资源与技术资源差异等也导致了这一碎片化特征。
另外,资源配置问题与政府部门的规划统筹息息相关,而在“三位一体”养老模式中,尽管政府与社会养老组织均具备供给养老资源的职能,但缺乏持续性的推进计划使得政府对养老资源的输送也处于碎片化状态。同时,由于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效率不佳而导致养老服务无法均衡发展,城乡资源分散割裂、缺乏优化整合等,也是政府以及外部社会组织需要努力推进改善的一些方面。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近年来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单纯由政府提供或购买养老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我国正在逐步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还不深入,各参与方的协调工作还需要增强。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让社会力量更有效的参与到养老事业中。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是浙江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这项工作。但是调查发现,因为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社会力量投入养老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社会力量参与的养老服务多是为了满足某些特殊需求而设立的,各组织之间缺乏有力的协作,沟通不顺畅,这就会导致社会资源利用率低,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出现。
通过深入分析养老服务模式,发现近年来养老服务虽然不断发展壮大,仍存在着一些阻碍其发展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养老服务的供给内容方面。由于老年人身体、心理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他们对服务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而养老服务机构还不能针对性地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专业服务。高龄老年人需要的不仅局限于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服务项目,精神慰藉以及一些个性化需求同样必不可少,而调查发现,在目前社区互助养老和医养结合养老等模式下,浙江省养老服务的供给内容相对单一,许多老年人需要的服务项目还缺乏相应的供给。
同时,养老服务供给的具体化和个性化也不匹配,如老年人希望更符合自身习惯的饮食,但养老机构仅提供统一的标准饮食。另外目前养老机构提供的都是常规的大众化服务,而老人希望获得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以上服务供给内容的缺失本质养老服务供需匹配失衡。
随着社会变迁和养老需求的变化,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式逐渐回暖。毫无疑问社区居家养老既能满足老人居家的愿望,又能为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提供必要的服务。但是,社区居家养老需要综合的专业人才来满足老人对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等多方面需求。实际上目前在社区养老体系建设中,专业人才短缺,社区人员专业能力不强和队伍建设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
调查发现,社区的服务人员大多只能为老人提供简单的服务,同时,这些服务人员因为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等问题也导致服务意识比较薄弱,服务能力不足。同时,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也存在很大缺口,部分社区因为工资待遇低、环境条件差等原因无法吸纳到社区服务人员,因此导致社区养老服务劳动力不足。即使在能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在老人遇到心理问题时,社区也缺乏能够提供心理咨询、法律保障等服务的专业人员。这些问题不仅导致老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同时也加大了社区养老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带给养老服务队伍更多的不确定性。
养老失业的发展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加强顶层设计。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廉租土地等优惠政策提高产业支持力度,促使养老产业市场迸发活力。结合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城乡养老事业和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知识,鼓励有能力的农民转移到城乡养老行业,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解决养老队伍发展问题。为了缩小城乡养老服务水平的差异,还可以考虑通过相关政策如降低农民土地投资成本,提高农产品价格等方式来提高农民收入,以达到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养老保障问题。
政府还应该整合和统筹社会养老资源,通过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养老事业,在增加养老资源供给的同时实现养老资源的整合利用。政府出面积极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平台,形成相互合作、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的新局面,最大程度提高服务效率。除了要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养老基础设施供给之外,还可以继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广新型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另外,从社会舆论上,建议持续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以此提升政府发展养老失业的公信力并提高社会满意度。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建议利用数字化赋“能”优势,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模式,让老年人通过信息平台连接养老机构,参照不同地域老年群体特征,提供因地制宜、科学系统的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数字化养老服务。如使用智能仪器对老年人进行实时健康监测,及时了解老人健康动态;开展基础护理、家庭式护理、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等特色服务,通过养老机构的专业指导和帮助,在养老服务供求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协作与相互帮助的关系。
养老机构也应深入理解当前社会环境,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本着老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原则,根据社会环境变化不断升级并优化服务项目,让老年人感受到基础服务的改进和必要的个性化服务。养老机构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特点,例如运用手机APP传达信息,为老人提供如特色餐饮、专职营养师咨询等服务,帮助老人科学制定每日食谱,满足老人身体健康的营养需求。通过这些个性化服务,让养老服务实现从基本养老向品质养老的跨越式发展。
结合养老服务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养老服务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应该满足医疗服务专业化、物质生活标准化、精神生活丰富化三个方面。因此,养老服务行业也应当规范行业发展,严格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规范,对各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开展专业化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养老机构应当遵照行业要求配备员工,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不仅要有专业医疗服务人员,还要有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心理辅导的人才,通过养老团队的协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提升他们的综合幸福感和满意度。
除了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养老机构也可以从外部吸收养老服务人才,但这还受到市场上劳动力供给现状的制约。目前浙江省内在该领域的工作开展相对滞后,省内开设老年学、养老服务等相关专业院校比较稀缺,从现状来看,浙江省内养老所需的高水平人才教育还处于萌芽发展阶段。养老服务是目前及未来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政府应倡导教育机构积极开设与此相关的专业和课程,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和职业院校学生选择老年学相关专业,为养老事业发展发展和养老服务类提供持续的劳动力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