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汤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2023-01-21 06:21:34伟,徐
关键词:秦皮白头翁黄柏

李 伟,徐 伟

(1.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医外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7)

白头翁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篇》。原文载:“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该方由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四味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主要用于湿热邪气下注肠道,致使湿热不去、流走肠间,是治疗厥阴热利的主药[1]。方中白头翁为君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尤善清胃肠湿热和血分热毒,是治疗热毒血痢之要药;黄连、黄柏二药苦寒,皆可泻火解毒,燥湿厚肠而止痢,两药共助君药,加强清热解毒燥湿之效,共为臣药;秦皮苦寒而涩,既清热解毒,又止痢,加强君臣之药性,为佐药。现代研究表明白头翁汤具有调节肠道免疫环境、肠道微生态及保护黏膜屏障功能等作用。

1 白头翁汤的化学成分

1.1 白头翁

白头翁是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Regel)的干燥根,主要化学成分包含三萜酸类和三萜皂苷类,还包含木脂素类、香豆素类和甾醇类等有效成分[2],其中皂苷类含量最高。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母核由6 个异戊二烯单位缩合而成的萜类化合物和糖组成,三萜酸类化合物主要为羟基白桦酸、白桦酸、白头翁酸、乌苏酸、常春藤酮酸、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元、白头翁三萜酸A 等[3]。中医常配伍黄芩、黄连、贯众等清热、解毒、利湿的中药治疗湿热偏盛导致的溃疡性结肠炎、痢疾、克罗恩病、慢性荨麻疹、外阴炎、阴道炎等[4],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黄连解毒汤、白头翁汤、白头翁丸等。

1.2 黄连

黄连是毛莨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sis Franch)、云连(Coptis teeta Wall)或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C.Y.Cheng et Hisao)的干燥根,化学成分中生物碱类含量最高,如小檗碱(Berb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甲基黄连碱(worenine)、黄连碱(coptisine)等,还有挥发油类、黄酮类、木脂素类和一些酸性成分[5]。有临床研究表明[6]黄连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炎、降血糖、调血脂等。中医常用以黄连为主的复方治疗湿热证、热毒证导致的肠道感染、外科感染、疔疮等皮肤病,如香连丸、黄连汤、葛根芩连汤、黄连救苦汤等。

1.3 黄柏

黄柏是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Schneid)的干燥树皮,主要包括生物碱类[小檗碱(Berb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等]、柠檬苦素类、酚酸类、菜油甾醇、苯丙素类等化学成分,其中小檗碱含量较高,约1.6%~4.0%[7-8]。中医常用黄柏制剂治疗湿热邪气偏盛导致的湿热痞满、泻痢、黄疸、湿疹、湿疮及疔疮等或热盛伤阴导致的骨蒸劳热、盗汗、遗精[9],如栀子柏皮汤、知柏地黄丸、黄柏汤、黄连解毒汤等。现代药理研究[10]表明黄柏抗菌、抗炎、免疫调节、降血糖活性等作用明显。

1.4 秦皮

秦皮是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raxinu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等植物的干燥枝皮或干皮[11]。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杀虫止痒的功效。秦皮主要含香豆素类、木脂素类、苯乙醇苷类、黄酮类、酚酸类及三萜类化合物等[12]。中医常配伍灯芯草、苦参、白头翁、黄连、决明子等清热中药治疗湿热盛导致的热痢、泄泻、赤白带下、目生翳膜,常用的方剂有栀子仁煎、决明子散、防风丸、白头翁汤等。现代研究表明[13]其可用于皮肤病(湿疹、黄水疮、尖锐湿疣等)、生殖系统疾病(尿路感染、睾丸炎、肾盂肾炎等)、胃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等。

2 白头翁汤的药理作用

2.1 调节免疫细胞平衡

研究表明[14]Th17 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会导致肠道出现炎症反应,而Treg 细胞分泌不足则会导致机体表现出过度炎性反应,最终使得Th17/Treg 比值失衡。Th17 与Treg 失衡会导致肠道免疫功能紊乱,最终诱发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缪志伟[15]在实验中证实,高剂量白头翁汤会影响小鼠肠道内促炎/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能改善Th17/Treg 比值失衡,减轻小鼠炎症反应,促进肠道内免疫环境的平衡。谭朝晖[16]研究表明白头翁汤能下调RORγt 转录因子,上调Foxp3 的表达,抑制Th17 细胞分化,促进幼稚T 细胞向Treg 细胞转化,能减少相关促炎因子的释放,增强对炎症反应的抑制。王学伟[17]研究表明白头翁汤能通过PKCθ-Ikk-NF-κB 信号通路降低IL-13 的表达,促使小鼠肠壁损伤修复,减轻炎症,恢复结肠黏膜分泌。

2.2 调节肠道微生态

有益肠道菌群对肠道的紧密连接屏障具有积极作用,而IBD 患者的肠道菌群具有菌群不稳定性高、多样性低和菌群功能失调等特点[18]。鲍炳州[19]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研究白头翁汤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白头翁汤会影响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F/B),能改变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度以及多样性,同时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防止微生态紊乱环境下菌群的代谢产物对肠道产生刺激。同时,宋聚才[20]通过研究发现白头翁汤能有效改善CRC 小鼠肿瘤组织中HER-2 表达水平,降低血清MMP-9、VEGF、IL-10 及TNF-α水平,也能调节小鼠紊乱的肠道菌群的平衡。

2.3 调节肠道屏障功能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是IBD的主要特征之一,现代研究表明[21]促炎细胞因子的活跃表达、肠道菌群的紊乱与上皮细胞间的连接紧密程度较为密切,对连接紧密的上皮细胞进行调控会影响关键蛋白的表达、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肠道黏膜屏障的调节功能。Wang[22]研究发现加味白头翁汤能更好地控制IL-5 和IL-13的表达水平,影响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更好地维持结肠黏膜间紧密连接的完整性,发挥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李云从[23]研究也发现白头翁汤能调节UC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及保护肠道黏膜屏障。

3 白头翁汤在UC中的应用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功能低下等多因素有关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灶主要局限于结肠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主要特征为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主要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便黏液脓血便等肠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24]。UC的发病率在欧美国家趋于稳定,但由于生活节奏、饮食健康等因素的影响,UC 在众多亚洲新兴国家中的发病率也出现了迅速增长[25]。西医主要应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对UC 患者进行阶梯化治疗,虽然能缓解症状,获得一定疗效,但治标不治本,大多数患者停药后仍会复发[26]。近年来众多中医基于《伤寒论》,结合临床经验,应用白头翁汤对UC 进行辩证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如周铖[27]发现白头翁汤加减联合益生菌灌肠疗法对于轻、中度UC 患者的治疗效果极好,能明显促进损伤的肠黏膜修复,在提高内镜评分方面优势显著。戴高中[28]对17 例急性UC 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发现:相对于治疗前,应用白头翁汤灌肠治疗后,急性UC 患者的炎症因子IL-8 的表达明显降低;腹痛、腹泻、脓血便等症状改善显著。缪志伟[29]应用新加白头翁汤联合西药治疗UC,结果表明腹痛、黏液便等肠道症状改善明显,ESR、FCP 显著降低。孙怡[30]应用加味白头翁汤灌肠治疗湿热型UC,发现能够有效改善湿热型UC 患者血清中IL-17 和TNF-α 的含量。胡静怡[31]研究发现白头翁汤能减轻小鼠结肠中炎性细胞浸润,降低IL-1β、IL-6 和TNF-α 表达水平,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范普雨[32]发现白头翁汤联合透灸法能有效下调CD3+、CD8+水平,显著提升CD4+、CD4+/CD8+水平,缓解患者各项症状,减轻肠道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4 小结

既往临床研究和临床前研究发现白头翁汤对UC 动物模型有明显的抗炎、促进肠溃疡愈合以及提高机体免疫的作用。结合白头翁汤在UC 中的临床应用我们可以得知白头翁汤具有抑制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调节炎症因子间的平衡的作用。但现有基础研究不够深入,因此有必要应用现代技术和现代中医理论对白头翁汤的临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为白头翁汤在UC 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秦皮白头翁黄柏
白头翁
黄柏炮制品的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美丽的黄柏山
青年歌声(2019年4期)2019-04-11 08:35:00
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对秦皮饮片抗炎作用的影响*
黄金分割法结合动态设计优选盐黄柏提取工艺
想改名的白头翁
科学启蒙(2014年4期)2015-01-19 06:02:59
白头翁研究进展
中成药(2014年11期)2014-02-28 22:30:03
初恋
小小说月刊(2013年8期)2013-05-14 14:55:20
初 恋
小说月刊(2013年3期)2013-03-28 08:53:58
HPLC测定猫爪草不同部位的白头翁素及原白头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