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夏季林下大球盖菇栽培技术及发展优势

2023-01-21 03:03:07陆应会张怀山
新农民 2022年34期
关键词:盖菇六盘水市大球

陆应会,冷 璐,张怀山*

(1.六盘水市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中心,贵州 六盘水 553000;2.六盘水市农业社会事业发展中心,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大球盖菇(Stropharria rugosoannulate)属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球盖菇属(Stropharria),别名斐氏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皱环球盖菇等[1],其子实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及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属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食用菌栽培品种,具有良好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大球盖菇的品质及产量与种植基质、温湿度、环境pH、通风情况、光照等条件有关[2]。大球盖菇属中温型菌类,抗逆性强,且种植工艺简单、种植模式可供选择性多、种植成本较低而经济产值高,无需繁杂的设施条件,管理容易,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手种植,是一种助力农民脱贫、实现乡村振兴,提高农民人均收入的优势产业[3]。研究发现,大球盖菇在抗氧化、阻击肿瘤、抑菌、降低冠心病发病率、降血糖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4-7],随着人民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大球盖菇作为新型药食同源的产业前景一片大好。

近年来,六盘水市充分发挥食用菌产业“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产业争资源”特性,结合气候优势确立发展夏季大球盖菇、夏季香菇、稻菌轮作羊肚菌3个主导产业,经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林下套种大球盖菇是在果园或树林下,植株下肥土栽培大球盖菇,较多与桑园、竹林、柑橘园、葡萄园、玉米园套种,从而实现立体农业种植。特别是六盘水市的夏季气候条件较为复合大球盖菇生产,是为数不多能够不采取降温而自然生长的地区之一,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利用好天然气候优势,并用现有林地发展大球盖菇是六盘水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1 大球盖菇生长发育条件

大球盖菇又可以称为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斐氏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富含蛋白质 、维生素 、矿物质和多糖等营养成分。

1.1 营养需求

大球盖菇深层培养的最适碳源为淀粉,之后依次为葡萄糖、蔗糖、甘露醇、山梨醇、麦芽糖和乳糖,以葡萄糖为碳源时较适浓度为1.0%、0.5%和1.5%;以酵母粉为碳源时较适浓度为0.5%、0.6%和0.4%。

1.2 温度需求

生长温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5~30℃。在5~10℃时菌丝生长缓慢,3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35℃时培养基干枯,菌丝死亡。子实体生长温度为4~30℃,最适温度为16~25℃。大球盖菇品质与基质中心温度紧密相关,从菇盖的大小以及菇柄粗细来衡量大球盖菇,最佳基质中心温度为16~25℃;当温度能精准控制在17℃,此时不仅菇盖肥硕而且菌柄也粗短,菇形漂亮[8]。

1.3 环境酸碱度、湿度、通风及光照

在pH4~11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5~8,pH>8时,随着pH值升高,菌丝细弱且生长速度减慢。

大球盖菇菌丝在基质含水量为65%~85%的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最适含水量为70%~75%。麦草培养基含水量为55%~60%时,菌丝生长最快最健壮,其中以95%左右的相对湿度为适宜。

栽培大球盖菇的基床需有良好通风性,保证空气流通,CO2浓度稳定在适当浓度,高浓度CO2环境时会引起菇体出现畸形,降低大球盖菇品质[9]。

大球盖菇对光线需求并不明显,需要有适宜的荫蔽环境。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但子实体分化和生长发育阶段要求有一定的散射光。大球盖菇不形成子实体在40W光照下能形成子实体,但部分菇体出现干枯死亡;在散射光下子实体能正常分化与发育。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时适宜光照为100~500lx。

2 六盘水市发展食用菌的优势条件

2.1 气候优势

六盘水市素有中国凉都之称,山高谷深,最低海拔586m,最高海拔2900.3m,海拔高差达222m以上,小气候特征突出,从低海拔河谷热带气候到高海拔冷凉气候呈垂直分布。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2~15℃,呈现春季回暖快、夏季升温不烈、秋季降温迅速、冬季降温不猛的气候特点,夏季平均温度为19.7度,一般年份夏季最高温度在30℃左右。夏季受东南亚暖湿季风影响,雨量充足,5~9月降雨量在1000mm左右,年相对湿度队伍1200~1500mm。综上,六盘水市气候湿润,特别是夏季较为适宜大球盖菇生长。

2.2 生态优势

六盘水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62%,植被类型丰富多样,野生食用菌群体量大、资源类型丰富。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夏季不用降温即可中高海拔区域林下实现大球盖菇的正常生产,正好错开全国大球盖菇集中上市时期。

2.3 交通便利

六盘水市处于川滇黔桂四省交界结合部,有四省立交桥之称,是国家规划一级枢纽城市之一。是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城市,铁路密度大,境内“四横二纵一环线”的高速公路正逐步形成,国家级高速公路有4条通过境内,月照机场通航,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成为全省最早实现县县通高铁的城市。距菌材供应大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距离较近,木质菌材价格相对较低,同时距四川、重庆、云南、广东、湖南等食用菌大省距离近,产业得到有效融入。

2.4 发展基础

六盘水市食用菌种植已有50余年的历史,据《六盘水市志·蔬菜水产志》记载,六盘水1968年双孢菇引种栽培获得成功,平菇于1977年由床栽发展到塑料袋栽,猴头菇于1979年由六枝矿务局五七工厂引种栽培成功;竹荪、香菇于1984年在盘县引种栽培获得成功。全市食用菌产业历经半个世纪,从引种、地栽、袋栽的小规模自给自足生产正逐渐向设施化、工厂化、专业化的市场经济迈进。实行农村产业革命以来,六盘水市食用菌产业由弱到强,实现裂变发展。

六盘水市历来有使用野生食用菌习惯,近年来在六枝特区牛场乡、盘州市保田镇和胜境街道、水城区玉舍林场、钟山区大湾镇等林下进行大球盖菇种植,探索出适宜本地的种植模式。截至2022年6月底,全市食用菌种植规模2.67亿棒,同比增长27.52%;累计产量6.89万t,同比增长75.21%;累计产值8.25亿元,同比增长74.62%。我市已有大球盖菇种植企业20余家,规模近600hm2,累计产值1307万元。

3 大球盖菇生产技术措施[10]

3.1 选地及地块整理

选择栽培场地时,因优先考虑水源条件。其次土壤的理化指标也是重要参考条件,土壤疏松,团粒结构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应优先选择。尽量选择平整连块的土地方便大棚的建立,也有利于管理和扩大生产。选定栽培场地后需对土地进行翻土,一次性浇透水,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对环境进行杀菌防虫处理。

3.2 栽培基质处理

采用当年玉米秸秆、水稻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培养料,适当粉碎至长度5cm左右,接种前2%生石灰水或清水浸泡1~3d,沥水12~24h,让其含水量达65%~70%,待用。或采用喷淋法,边喷水边用铲子将培养料翻转混合(翻堆),间隔3~4h,重复喷水翻堆4~5次,直到培养料完全湿透。研究表明[11],在核桃、苹果、杨梅等经济林果下套种大球盖菇,在不影响经济林果产量的基础上,大球盖菇平均产量约27 t·hm-2,增加收入13.5万元/hm2。

3.3 菌床的制作

在平整好的土地上按40cm走道、90~100cm畦面划线,将走道上的土翻到畦面上,修整成中间略高的龟背型。

3.4 播种

将培养料平铺畦上(略窄于畦面),厚度5cm;菌种自袋中取出后用手掰成鸽子蛋大小,均匀播入菌种;然后再铺一层培养料,厚度10cm,均匀播入菌种;最后再盖一层培养料,厚度5cm。菌床做好后可以直接覆土,取走道上的土壤均匀覆盖到菌床上,厚度3cm,完成后走道约低于菌床底部10cm左右,自然形成排水沟。如不直接覆土,可在菌床上覆盖稻草、麻布片或无纺布,待菌丝长满至2/3或全部长满后再覆土。根据实践经验,采用直接覆土法,有利于抑制杂菌生长,简化栽培管理。栽培料生料用量约7.5公斤/平方米,发酵料用量约10kg/m2。

菌种用量一般按500~750g/m2播种,气温较高时应相应增大菌种量,通过竞争抑制杂菌生长。操作过程应讲究卫生,采用佩戴手套,高锰酸钾水浸泡器具等措施,注意避免杂菌污染。将水稻秸秆均匀地覆盖到菌床上,以刚刚看不到土为宜,不要太厚,完成后可向畦面上喷施一次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

3.5 田间管理

播种后20d内一般不用浇水,可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往覆盖物上喷施少量水。20d后,定期观察培养料情况,大雨时要注意排涝,水分不足时可适当浇水,平时注意向畦面喷雾保湿。一般栽培30d左右,菌丝就能长满栽培料,1~2周后菌丝长出覆土即可进入出菇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保湿及加强通风透气,每天早晚向畦床喷雾。根据少喷、勤喷的原则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5%,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不能大水喷浇,以免造成幼菇死亡,喷水中不能随意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不明的物质。出菇期菇体虽需求光照较多,但子实体生长期间需要50%~80%遮阴,如光照过强,菇体生长后期颜色发白,并对菌床菌丝有一定的杀伤力,大田种植时应注意遮光。

3.6 采收

当子实体菌盖呈钟形,菌幕尚未破裂时,及时采收。子实体从现营到成熟高温期仅5~8d,低温期适当延长。采收时用手指抓住菇脚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再用另一只手压住基物向上拔起,切勿带动周围小菇。采收后在菌床上留下的洞穴要用土填满。除去菇脚所带泥土即可上市鲜销,分级包装。盛装器具应清洁卫生,避免二次污染。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可直接鲜品销售,或制成盐渍品、干品进行销售。

4 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当前六盘水市大球盖菇主要以林下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因注重几个问题。一是生产成本控制问题。在林下种植食用菌和传统的菇棚种植相比,虽然能省去搭建菇棚的成本,大部分林地均在高山陡坡,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投入高,受温度、湿度、病虫害等因素影响,出菇量不稳定,时间不可控,搬运菌棒、鲜菇和收集废弃菌棒等人力成本、运输成本增加。二是消费市场培育问题。二是消费群体培育问题。林下食用菌特殊的商品属性决定了其消费群体的特殊性,如何培养消费市场,拓展销售渠道,开辟新的销售途径是林下大球盖菇面临最重要的风险和难题。三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产业坚决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但林下发展必然需要间伐一部分灌木林,对于林地水土保持有一定挑战,地块选择和做好防控措施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盖菇六盘水市大球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四川蚕业(2022年2期)2022-11-19 02:10:30
山的国度
乡村地理(2020年2期)2020-09-10 07:22:44
桑枝秸秆培养大球盖菇栽培种配方的筛选
四川蚕业(2020年3期)2020-07-16 08:09:38
数理:大球和小球
孩子(2020年2期)2020-04-09 08:14:42
大球泥瓷艺
湖南大球泥瓷艺有限公司
六盘水市新版暴雨强度公式推求探讨
利用黄花秸秆及空闲地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食药用菌(2016年6期)2016-03-01 03:24:29
六盘水市法院开展离退休老干部健康体检
晚晴(2015年7期)2015-05-30 16:57:06
开怀大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