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路径分析

2023-01-21 01:39王敏
参花(下) 2022年12期
关键词:应用程序传统音乐

◎王敏

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使社会更加开放,社会信息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交流速度越来越快。在新媒体语境下,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获得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将原本陷入传播困境的传统音乐文化重新带入了大众的视野,促进了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基于此,各地区在传播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应主动适应新媒体语境,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一、建立专门的网站,传播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在新媒体语境下,网站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文化的重要渠道,建立专门的网站也是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有效传播的重要策略。当前,我国传统音乐网站数量多,类型多样,能够有效满足人们对传统音乐的需求。

(一)打造专门的传统音乐网站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而根据不同的音乐类别建立专门的网站,能够吸引特定的受众,提高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效率。中国乐器网介绍了多种中国传统乐器,例如雅俗共赏的“鼓”,通过展示陶鼓、土鼓、皮鼓、铜鼓的图片,以及各种鼓的演奏方式,传播传统音乐文化;介绍了“笙”,并结合苗、侗、水、瑶、仡佬等民族的音乐作品展示笙这种乐器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宽广、感染力强的特点;介绍了“琴”,并展示《阳关三叠》《汉宫秋月》《渔舟唱晚》等经典作品,呈现古琴的演奏特点;介绍了“二胡”,并通过经典名家的作品《二泉映月》《梁祝》等,来展现其在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以及气势壮观意境的优势;介绍了“琵琶”,展现著名琵琶乐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浔阳月夜》《阳春白雪》《昭君出塞》等,展现其清脆、明亮,富于颗粒性的音色特点。这样的专门性网站集中介绍了典型的民族乐器,为人们欣赏传统音乐曲目提供了平台,让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

(二)建设综合性传统音乐网站

综合性传统音乐网站包括各种音乐类型,多元化的音乐作品,为受众提供了综合性的学习空间。例如中国音网,它依托于华韵档案馆收藏的10万余张老唱片,汇聚上万名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修复典藏20万首传世音乐,并整合了海内外音响档案馆、独立藏家和艺术家的私人资源,涵盖了现存的“中国最早的非遗音乐”,介质类型包括蜡筒、老唱片、开盘带等,体裁十分丰富。其中“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库”主要收录联合国和中国“非遗”项目的相关音视频资料,同时兼顾各类实地、文献、田野考察资料;“戏曲百年音像资料库”涵盖中国百余种戏曲,有京剧、昆剧、越剧、黄梅戏、秦腔、川剧等大型剧种的各类有声文献,也有越调、甬剧、文场戏、泗州戏等地方小剧种和稀有剧种的珍贵录音资料;“曲艺百年音像资料库”收录近百种中国曲艺,包括清末以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艺术表现手法的曲艺音乐,如鼓曲、相声、评弹、评书、民间说唱等艺术形式,品类齐全;“民族歌曲百年音像资料库”中汇集中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既有各民族优秀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也有大量田野调查录音,具有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价值;“民族器乐百年音像资料库”,网罗中国各民族与地区的器乐曲目,包含弹拨、拉弦、吹奏等百余种民族乐器的独奏曲目,并有众多民间器乐合奏音乐,如鼓吹乐、丝竹乐、弦索乐等,是中国传统器乐的艺术集成;“歌舞音乐百年音像资料库”收录中国不同地域与不同民族的歌舞音乐资料,并按声乐类、器乐类及综合类歌舞音乐整理归类,兼具学术研究、艺术欣赏等功能。此外,中国音网积极推动传统音乐特色空间建设,让人们在“听、视、触”的沉浸式环境中体验传统音乐文化。团队还以定制化专题库、移动端App、数码交互设备等多种形式呈现馆藏内容,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各类红色文化体验馆、科研机构、艺术从业者提供有声文献信息服务,并借助社会服务增进与受众的互动,推动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网站的访问是一种个人化的行为,受众需求不同,其搜索内容也各不相同,传统音乐网站让单向的、大众化的传播,转向了一种多元的、个性化的传播,这种传播既适应了新媒体的语境,也满足了受众对多元音乐文化的需求。

二、依托“两微”平台,传播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两微”平台主要是指微信和微博平台,利用微信和微博平台的各种功能传播传统音乐文化,不仅能够创新传播形式,更能够扩大传播范围,吸引群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关注传统音乐文化。

(一)利用微信平台传播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目前,微信是我国最大的移动媒体社交应用软件,其具有用户群体庞大、信息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及时,以及熟人社交的特点,构成了当前文化传播的重要场域,并为传统音乐传播提供了条件。基于此,相关组织和个人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视频号以及微信内容制作进行音乐文化传播,扩大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力。例如某文化传播中心和地方的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共同打造“传统音乐时间”高品质传统音乐节目,节目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经典音乐作品进行融合,其中包括民乐、民歌、戏曲、舞蹈、诗词等诸多经典元素,并利用广播及新媒体平台,多方位、立体式呈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巨大的魅力。在新媒体语境下,节目的营销团队开辟了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进行传播。为适应微信用户碎片化的接收和收听习惯,节目以1—3分钟的小单元节目形式呈现,节目内容主要涉及“中国民乐”“民歌戏曲及中国舞蹈音乐”“诗与歌”“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四大类别。根据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推送,用户可以了解音乐创作者的生活与情感、创作的境界与精神、艺术的表现张力、历史与人文等,从而让用户与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亲密接触,体会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时尚流行元素相结合的人文之美。通过视频号,用户可以直观感受传统音乐作品,根据相关讲解进行学习,并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样的传播方式充分利用了微信平台的功能,契合了用户的阅读习惯,同时也增进了用户与传统音乐文化之间的互动,有效吸引了用户的关注,为传统音乐文化传播扩大了受众范围。[1]

(二)利用微博平台传播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微博是网络日志的一种微型表现方式,其具有篇幅短、分享即时、互动性强等特点。当前,微博是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微博话题”来引爆舆论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播中,应充分利用这一开放式互动平台,通过提供优质的传统音乐文化产品,满足受众在融媒体时代的文化体验,并利用微博构建媒体传播语境,实现广泛传播。

具体来看:第一,微博的传播机制能够加速传统音乐作品的发酵。微博本身已经为传统音乐文化积累了海量粉丝,一部经典的音乐作品能够直接覆盖所有粉丝;一些微博大V的转发,则会影响到更广泛的人群,从而让传统音乐的影响力从放射状演变成网状,扩散到更多群体。第二,微博的营销机制吸引了用户的参与,也拓宽了传统音乐文化的推广渠道。微博打通了音乐和其他功能的界限,为传统音乐制作与营销开启了参与途径。传统音乐制作团队可以在网上发起活动,让网友展开接力,竞相展示传统音乐文化,以构成更加稳定的长线传播,让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音乐文化都能够得到展示的空间。第三,微博能够实现传统音乐的跨界营销,将传统音乐融入影视作品是实现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微博可以让传统音乐的制作团队和影视作品的官博进行互动,从而打破不同领域的传播界限,甚至联动线下的美食、文旅、非遗传承等领域,实现传统音乐的广泛传播。

三、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在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下,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逐渐成为助力传统音乐文化复兴的新兴渠道。在新媒体语境下,短视频是一种全新的影像叙事方式,它利用短促、紧凑的视频空间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片段化的叙述,能够集中展示传统音乐文化的特色,同时也能够满足现代人接触、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2]

(一)依托短视频传播机制展现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当前,刷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而将传统音乐文化以短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消除人们对传统文化固有的片面理解,让其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的一部分,从而实现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基于此,传统音乐文化在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传播时,应把握以下要点:第一,突出传统音乐元素在现代空间环境和社会场合中的运用,突出“场景化”和“生活化”的特点,从而将传统音乐融入现代生活。第二,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个性化解读和表达,呈现对现代生活的新态度。例如抖音平台推出的“谁说京剧不抖音”的系列短视频,展现了传统戏曲与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契合度,同时也利用平台强大的吸附力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关注京剧,体会京剧的魅力。第三,通过专业且趣味性的表达,让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人成为文化达人,培养兴趣群体。例如苗族民歌、侗族大歌、川江号子、南音等非遗民歌的传承人可以开设短视频账号,用专业能力展现非遗音乐的魅力,利用平台组织的非遗传承活动吸引用户参与,以推高非遗音乐的热度,培育更多关注非遗音乐的兴趣团体。第四,通过复活传统、强调传统音乐文化精神,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短视频对优秀传统音乐的复活并不止于单一的表演和创作,还要展现其中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引起受众的情感认同,提升其文化自信。

(二)兼顾传承与创新,提高传统音乐短视频质量

目前,短视频已经成为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但是,纵观平台上的一些传统音乐短视频,其在叙事方式、视觉语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短视频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的效果。基于此,在短视频制作中,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都应该加强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不断拓展表达领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独特的传统音乐文化。例如某传媒公司,积极向海外传播中国民乐类短视频,并利用YouTube平台播出1000余个民乐类短视频,吸引超50万海外观众订阅。这些短视频以其独特的音乐魅力、时尚的表达方式,受到海外观众的高度肯定。例如“二十四伎乐组合”成员模仿唐仕女图,用国乐让古画“活”起来,构建了沉浸式的音乐体验;短视频《民乐也疯狂》则将琵琶、笛子、二胡和古筝融为一体,通过团队演奏呈现出铿锵有力的国乐风采;短视频《万疆》则是由竹笛演奏者身着苗族服饰在张家界缥缈的云水间完成的表演,整个视频氛围感十足,笛声配合美景,十分吸引人。这些短视频质量精良,题材丰富,充分展示了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

四、利用应用程序,传播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应用程序是移动互联时代的一种传播载体,其借助智能手机的功能成为当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传播过程中,应用程序能够简化信息获取路径,强化信息互动性传播,推动新媒体传播模式的构建,提高传播效率。

当前,传统音乐文化的应用软件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第一,视听类应用程序。这类应用程序以各类传统音乐经典作品为内容,整合演出资源,向受众传播演出音频、视频。例如一些戏曲类的应用程序,将京剧、越剧、昆曲、豫剧、楚剧等剧种中的经典唱段进行呈现,并设置戏曲专题,方便用户点击观看,让用户了解更多的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第二,互动类应用程序。这类应用程序具有视听类应用程序的音视频播放功能,其主要着眼于用户在欣赏传统音乐过程中的互动需求。例如在一些传统音乐互动应用程序上,用户不仅可以欣赏到专业人员的演出片段,还能够在“表演板块”展示自己演唱传统音乐、表演传统乐器的片段,同时,程序中的“名家点评”也可以为用户和专业人员搭建沟通的桥梁,以实现双向互动,强化用户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体验。第三,综合类应用程序。这类应用程序是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介相互融合的产物,用户通过应用程序能够融入沉浸式的传统音乐文化氛围中,从而提升用户与传统音乐的互动价值,提高传播效果。

五、结语

总之,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新媒体语境下取得了新的发展,但新的传播方式也迫切需要我们面对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传统音乐文化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助力传统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这对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世代传承,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应用程序传统音乐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删除Win10中自带的应用程序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谷歌禁止加密货币应用程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音乐
音乐
三星电子将开设应用程序下载商店
微软软件商店开始接受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