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丹
在互联网时代不断发展与普及的背景下,社会各行业领域均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数字化应用水平。尤其对于文博领域而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推动文物展览、修复及产业发展,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大部分博物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文物保护技术应用方面仍存在弊端,推动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在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中,博物馆可以利用VR/AR技术、互联网技术、数字影像技术实现馆藏文物的数字化建模,通过直观立体的方式为社会公众还原馆藏文物的真实样貌。同时,在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支持下,各博物馆还应结合自身馆藏藏品特色,积极提高文物展览的趣味性,使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文化传播效能得以发挥。本文分析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意义,提出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策略,旨在通过数字化展馆的多样性来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衍生出大量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不但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还见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文物作为文化探索的基础,能够帮助历史学家研究文物背后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自然变迁等,有助于深入了解历史上朝代更替、思想变化和文化变迁。随着现代社会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先进科技手段在各行业领域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互联网平台全方位展示博物馆馆藏文物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实现文物保护与历史传承的根本举措。
目前,我国大部分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陈列经费、展览方式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大部分博物馆的文物保护设施有限,侧面反映出加强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的迫切性。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社会公众对精神文化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博物馆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大馆藏文物的开放力度,为公众提供近距离观察馆藏文物的机会,同时严格做好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随着数字化网络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数字显像技术、信息传播与存储技术逐渐在各行业领域中得到应用,以此为基础推动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也成为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与管理过程中,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文物珍藏质量,同时将文物修复与还原为原始状态。文物本身与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存在紧密的关联,一旦文物受到破坏,与其相关的文物信息也会随之丢失,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对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与管理时,还需要重点关注文物历史信息的采集、存储及管理,并构建完善的文物历史信息数据库,将其存储为文物数字信息档案,永久存储文物历史信息。
但当前我国部分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条件和环境有限,必须立即采取有效对策采集与存储文物的数字信息。因此,全面落实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信息采集与存储工作已成为必然选择。另外,在馆藏文物历史信息采集与存储前,还需要利用三维技术修复与还原残损的文物,从而通过数字建模的方式保证文物重构与还原的准确性。实际上,大部分博物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或残缺文物,在数字化保护与管理过程中必须利用保护技术进行修复,从而使其完好无损地呈现给公众。
博物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必须承担满足社会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职能,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社会公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因此,打造数字化博物馆已成为必然选择。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必须落实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工作,从采集文物信息、构建三维模型、创建虚拟展馆方面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以此为我国文物资源数据库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际上,不同区域的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不同,其反映的历史文化风貌也存在差别,推动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可以真正为文物资源总库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最重要的是,文物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文物展览方式有助于发现其背后隐含的历史价值,而加强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工作还能促进文物资源在展览和科研领域中的共享与传输,既能对文物本身起到保护作用,又能节约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成本。
对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有助于加速数据库的建设进程,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该过程中,博物馆有关方面应当对博物馆各部门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在数字化技术引入过程中,适当改变传统文物的管理模式,以不断提升文物管理及保护效果,避免文物在存放过程中发生损坏。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展览工作并非是简单地扫描和归档数字化信息,而是需要将重心放在文物的数字化管理上。但当前大部分博物馆过度追求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在文物管理方面仍未及时进行创新与改革,无法真正意义上满足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需要。开展文物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存储3D图像、建模数据及信息资源,不断完善文物信息管理数据库,以供相关单位随时取用。这意味着文物数字化管理的核心在于重构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系统,但必须注重以下三方面内容。
第一,构建文物数据资源库,将文物图像资料、建模数据等资源存储到文物数据资源库,以此为文物数字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数据保障。
第二,在文物数据资源库建立完毕后还需要做好备份工作,从源头上避免文物数据信息的丢失,为文物信息的永久存储奠定基础。
第三,借助数字化技术对博物馆文物进行复原展览,发挥数字化技术的文物修复功能,以三维展览模式面向社会公众还原历史场景。例如利用全景拍摄、三维建模、人工智能手段还原圆明园的真实场景,通过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方式,为公众带来生动的感官体验和酣畅淋漓的文化享受。
在运用数字化技术时,博物馆还应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建立一套安全、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避免网络系统遭受外界攻击。博物馆要组织专业人士对现有数字化系统进行升级,同时要建立数字化文物档案,加强信息共享力度。
除此之外,在数字化技术引进中,博物馆还应注重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文物保护工作情况,对管理体系进行升级,并选择较为合适的数字化技术类型。在数字化技术应用过程中,也要积极征询专家的意见及建议,以不断提升该类技术的应用效果。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有效应用,让博物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让我国文物保护事业能够有效面对各种挑战。
在新时代背景下,各种信息技术应运而生,以VR/AR技术为主的穿戴设备和产品更是屡见不鲜。目前,我国早已将VR/AR技术运用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VR/AR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范围仍有待拓展,尤其是大部分博物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并未认识到引入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导致VR/AR技术的应用并不广泛。这需要博物馆加大VR/AR技术的应用力度,挖掘技术背后隐含的价值,使其在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发挥最大作用。
尽管VR和AR技术总是同时出现,但两者仍存在本质差别。VR技术也叫虚拟技术,由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组成,具有较强的综合处理功能,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下可以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而AR技术更侧重增强现实感受,其将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进行结合,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文物的全息投影状态,从而在真实环境与虚拟文物的交汇融合下获得全新的观赏体验。例如,在VR场馆中利用VR技术、3D扫描技术,带领观众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站在古人角度看当时的历史场景,通过体验的方式触摸、感受历史文物或道具,以此为观众带来真实的交互式体验,方便观众更深入了解文物的内涵和价值,从而达到一定的展陈效果。例如,由故宫博物院出品的纪录片《我们的清明上河图》,拍摄历时四年,通过超高清全幅扫描,让《清明上河图》纤毫毕现,仿佛触手可及,展示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再比如,河南博物院的“中华第一笛”贾湖骨笛有声数字纪念票,动态展示9000年前的先民,手执精致的骨笛吹响优美旋律的场景,更是创新性地融入声效,复原了贾湖骨笛婉转悠扬的远古绝响。
开展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工作的目的并非永久封存文物,而是通过更安全的方式将其完整地呈现到社会公众的面前,使公众了解难以展示的珍贵文物。因此,必须以数字化的方式展现文物资源,使社会公众在文物展现过程中自觉承担传承与保护历史文化的职责,达到公共教育的目的。
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构建数字化场馆,为研究人员提供全新的数字化学习方式,这也是保护珍藏文物的重要举措。此外,在数字化场馆建设中,还需要从文物数据资源库和资源共享的数字化平台建设两方面着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和操作流程建立文物数字化标准体系,从根本上保证文物数字化采集、存储、整理、加工工作的规范性。为数字化资源标准体系的建设创造先决条件,打造一站式文物管理服务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文物数据库,为各地区提供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以《博物馆说》这段短视频为例,其中集结了143家博物馆与美术馆工作人员的心血,不但为公众展示了丰富的藏品,还以短视频的方式将历史文化与文物信息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趣味讲解使公众了解到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提升了文化传播能力,推动了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还能实现重要数据及信息共享,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参观者也能感受到文物的魅力,这对我国文物的发掘及保护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在信息共享中,各地区博物馆应完善网络建设,通过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确保文物信息的实时共享。重要博物馆可以成立专门部门负责文物数据库的运行及维护,在运行及维护中要注意数据备份,避免数据丢失。各地政府对于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也应大力支持,委派专家指导博物馆建设数字化系统。在专家指导下,各地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水平会全面提高,最终让馆藏文物保护工作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
为了提升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及管理水平,博物馆应不断改进管理体制,根据文物保护工作现状制定博物馆发展战略。要对各部门的运行情况进行研究,通过统筹协调的方式,提升各部门的协调性,确保各部门能建立协同机制,共同完成文物保护工作。在引进数字化技术中,也应根据数字化技术特点,建立文物管理及保护体系,避免文物在存放中丢失。对于重点文物,要委派专员负责,避免文物在储存中因过多接触空气而发生腐蚀。
除此之外,博物馆也应当紧随时代潮流,完善人才引进及选拔机制,让懂数字化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到博物馆工作,扩大文物保护工作队伍。同时,博物馆领导应亲自负责,完善内部管理体系,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员工锐意进取,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博物馆也可以设立考察制度,定期考察员工信息化素养。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要给予奖励。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及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方式,让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中拥有更多的应用空间,以此促进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发展。
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博物馆可以反映出某个地区的精神文明状态,在数字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职能,尤其是在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需求、渗透公共文化教育等方面。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护、修复以及还原破损文物,同时创造良好的文物历史信息共享平台,全面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依托文物数字化展览平台,提高文物资源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