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仕春
(四川省西充县仙林镇畜牧发展服务中心 637222)
规模猪场猪病高发背景下,对于药物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当前,规模猪场地塞米松、青霉素、林可霉素等常用药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凭借经验用药、药物配伍不当、用药剂量过小或过大、用药疗程不合理等,极大的影响着规模猪场药物使用效果,延误猪病治疗最佳时期,进而造成经济损失。在此情形下,如何实现科学规范用药成为研究思考的关键问题。
在猪病治疗中,兽药是不可缺少的物资,尤其是在当前猪病高发的背景下,兽药成为保障养猪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投入品。科学规范使用兽药,一方面能够提升生猪抵抗力,降低疫病发生几率,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患病猪及早恢复健康状态,避免造成经济损失,保证养殖效益,推动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
近年来,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呈现出高发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滥用兽药有关。部分养殖场户滥用、盲目使用兽药,造成药物残留,影响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只有科学规范使用兽药,推广应用安全、低毒、高效、无残留的兽药,方可更好地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保障民众身体健康[1]。
近年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非洲猪瘟、蓝耳病、口蹄疫等传染性疾病、人畜共患病呈现出高发趋势,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加强兽药规范使用,有效防控重大生猪疫病的发生,切实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地塞米松是规模猪场常用药,主要以治疗生猪过敏性疾病、炎性疾病为主。近年来,规模猪场对于地塞米松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如:在治疗怀孕母猪高烧不退、不愿进食时,往往会使用地塞米松、抗生素治疗,虽然高烧症状缓解,但是却极易引发母猪流产和死胎现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缩宫素亦是当前规模化猪场母猪出助产和催产常用药,其规格分为10u/mL、50u/5mL两种。部分养殖人员在使用缩宫素时,剂量过大,导致母猪过早泌乳,和仔猪哺乳需求不协调,严重的会导致泌乳障碍。一般情况下,3胎以上的母猪如胎衣不下建议使用缩宫素,如母猪产道狭窄、胎儿不正,则禁止使用缩宫素。
青霉素粉针剂主要包括青霉素钾、青霉素钠等两种类型,其规格分为80u/瓶、160u/瓶、400u/瓶三种,使用时需要利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部分养殖人员在使用青霉素粉针剂时所选用的稀释液不当,如:和林可霉素注射液稀释,易于出现沉淀现象及絮状物,进而对药效造成影响。再如:和磺胺类药物稀释,则会对青霉素抗菌效果造成抑制和破坏[2]。
目前,在规模猪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猪支原体肺炎治疗中,林可霉素注射液的应该较为常见。部分养殖人员在使用林可霉素时,使用方法不当,如:内服,会导致生猪出现肠壁水肿、腹泻症状;口服,则会降低药效的发挥,降低猪病治疗效果。
替米考星在治疗规模猪场巴氏杆菌病、支原体肺炎等疫病中有着突出效果。但是,部分规模猪场在使用替米考星时,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如:替米考星配合地塞米松治疗猪气喘病,易于造成死亡:皮下注射替米考星时,由于出现局部水肿等不良反应。
安乃近是规模猪场常用药物,部分养殖户人员一发现生猪有发烧、不进食等症状,就匆忙注射安乃近。盲目使用安乃近,易于造成过敏休克、体温下降、呼吸衰竭致死,因此切记不可滥用安乃近。
目前,规模猪场在使用药物时,凭借习惯、经验用药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是在使用链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时,认为其包治百病,因此在有生猪患病后,率先想到的就是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引发严重的抗生素药物残留超标问题,不利于后期猪群健康生长。
机械性用药,亦是当前规模猪场药物使用常见问题和误区,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却不是最佳用药方案。如:治疗猪脑部葡萄球菌感染时,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等药物虽然具备较强的抗菌效果,但是却无法透过血脑屏障而达到较高的脑脊液浓度,导致最终的治疗效果差强人意,延误最佳的诊治时机。
部分养殖人员、兽医使用药物时,存在混乱用药的现象,如:治疗成年猪大肠杆菌病时,土霉素、蒽诺沙星、氟苯尼考、磺胺类药物均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上述药物却不适用于仔猪、怀孕母猪,上述药物毒性大,并且有致畸可能性,因此应慎用,如混乱用药必然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规模猪场猪病种类繁多,可供使用的药物也极多。如:猪链球菌引发的呼吸道感染,使用泰妙菌素、林可霉素以及替米考星等药物均可起到不错的效果,因此其治疗方案是多样化的。但是,部分人员在制定用药方案时,忽视药物经济性、药源是否充足,增加了用药成本。
调查发现,大部分规模化猪场养殖人员在治疗猪病时,认为大剂量用药效果更加理想,因此在使用药物时盲目的增加用药量,极易产生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如:慢性中毒、致畸、流产等,对生猪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同时也增加了治疗成本。
规模猪场生猪患病后使用药物治疗时,养殖人员不按规定疗程用药的现象较为突出,在使用一种药物1d后,由于效果不明显就匆忙换药,甚至有的在发现症状刚刚缓解后就停药,整个用药疗程缺乏规范性,易于造成病情反复,增加病猪致死率。
目前,规模猪场猪病混合感染病例增多,增加了治疗难度,往往需要联合用药方可达到良好效果。但是,联合用药有一定的配伍要求,如配伍不合理,不仅无法增加药效,反而会出现拮抗、毒副作用。现阶段,规模猪场在联合用药时,药物搭配存在较强的盲目性,如:氟苯尼考与磺胺类药物配伍,则会增强毒性;磺胺类药物与头孢菌素类配伍,则会降低疗效[3]。
规模猪场在使用药物时,缺乏预防性用药意识,往往在生猪患病后再用药,殊不知部分猪病出现明显症状已是中晚期,此时再用药治疗已无意义,同时会增加治疗成本,因此规模猪场养殖人员应树立良好的预防性用药意识。
部分规模猪场养殖人员,不具备科学规范用药意识,在使用药物时为贪图便利,不按照说明书给药,一律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用药,进而对药效发挥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如:治疗猪肠炎时,将喹乙醇采用饮水给药,极易导致药物沉淀,后期易于造成中毒现象。
近年来,市面上的兽药种类增多,部分规模猪场养殖人员盲目迷信一些新特药、进口药,增加了用药成本。其实,部分兽药“换汤不换药”,药物有效成分大同小异,并且部分新特药的临床不良反应有待验证,因此不必盲目迷信新特药,药物安全、有效即可。
规模猪场消毒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部分人员在使用消毒剂时,错误的认为其气味越大、越浓则效果越好,因此盲目的使用一些气味浓、刺激性大的消毒剂。殊不知气味浓、刺激性大的消毒剂会字在一定程度上伤害猪的呼吸道,甚至会诱发呼吸道等疾病。
兽药主要是由主药、增效剂、助溶剂、稳定剂等组成的。但是当前部分养殖人员错误的认为原粉纯度更高,因此治病效果更好。所以在治疗猪病时优选原粉,导致原粉滥用的现象日益突出。如:生猪对利巴韦林敏感,口服时毒性更大,所以猪场使用一些原粉导致中毒的报道屡见报端[4]。
现阶段,规模猪场药物使用时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和误区,严重影响药物使用效果及疾病治愈率,同时也增加了用药成本,不利于规模化猪场稳定生产。因此养殖户人员要明确滥用兽药的危害性,树立科学化、规范化使用兽药的意识,在查清病原的基础之上,有的放矢地选择药物,达到最佳的用药效果,提高治愈率。具体来说,规模猪场药物使用原则及建议如下:
在使用兽药前,需购买合法的兽药。养殖人员应从正规途径及取得兽药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购买兽药。购买兽药时,应严格按照《兽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办法》采购,并索要凭证。规模猪场应准备使用的常用药,如:青霉素、链霉素等,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对各类兽药的储存保管工作,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使用兽药前,应认真检查有效期,避免使用一些过期兽药,避免对生长健康造成威胁。
使用兽药时,养殖人员要明确使用原则。首先是经济性原则,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廉的兽药,降低用药成本。其次是高效性原则,应结合病猪实际情况,通过药敏试验等方式,优选敏感性药物,保证治疗效果。最后是安全性原则,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控制好兽药使用方法、使用量,禁止使用过期药、违禁药,防止对生猪健康造成威胁和影响。
规模猪场长期滥用兽药的背景下,引发了严重的耐药性问题,影响生猪健康生长及用药效果。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现象最为严重。所以养殖人员在使用兽药前,有必要进行药敏试验,选用高敏感性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时如出现抗药性现象,应及时更换药物。与此同时,为避免出现耐药性现象,应避免长期使用某一种药物。此外,要密切留意用药后猪群的反应,如有过敏现象,及时停药更换药物,后续禁止再使用该类药物。
规模猪场在治疗猪场前,需对病猪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正确诊断病情的基础之上选用适宜的兽药治疗,达到药到病除地目的。在病情诊断时,应综合考虑流行病学特点、病猪临床症状表现、尸体解剖变化、圈舍状况、饲料状况,免疫接种情况,并了解既往发病史,在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诊断,提高诊断有效性。做出正确的诊断后,遵循辨证施治,综合治疗的原则和要求使用兽药治疗,禁止盲目、胡乱使用兽药。
联合用药时,如配伍不当会对导致药物出现理化反应,进而出现沉淀、分解、变色等现象,影响用药效果,有的则会出现毒副作用。因此规模猪场在使用兽药时,应做到正确配伍,协同用药,提高兽药使用效果。养殖人员、兽医人员应熟悉各类兽药的性质、适应症、禁忌症,正确配伍,合理组方,降低拮抗几率。如: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配伍,可增强药效;磺胺类和庆大霉素配伍,可提升药效。
规模猪场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疗程用药,禁止随意更改用药疗程,禁止频繁更换药物。一般来说,首次使用兽药时其用量应加倍,后期维持正常用药量,病猪病情明显改善、消失后,继续用药1~2d,起到巩固作用,有效降低复发的几率。一般情况下,兽药使用疗程为3~5d,预防性用药时1周为一疗程。
不同种类的药物,其用药方法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给药途径的不同,则会对药物吸收、药效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养殖人员在使用兽药时,应结合药物、病理、环境、机体等多方面的因素,科学合理控制好给药途径。如:内服类药物,应在喂食前服用;刺激类药物,应喂食后再服用,避免对猪胃肠道造成刺激影响。病猪全身感染性疾病,优选注射给药法,肠道感染类疾病,优选口服给药法[5]。
规模猪场在预防、治疗猪病时,应严格控制好兽药使用量,达到理想的药物使用效果。养殖人员、兽医人员应明确各类药物重量及容量单位,注意药物的单位与毫克的换算,注意药物浓度的换算,要结合药物新陈代谢速度,控制好用药次数及剂量,尤其是一些解毒类药物,需适当的缩短给药间隔时间,保证药物浓度,提高治疗效果。此外,应结合用药效果,灵活调整用药方案,达到最佳的用药效果。
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养殖业健康有效发展,规模猪场在使用药物时,应树立安全用药意识,禁止使用违禁兽药。规模猪场必须实施兽医处方制度和用药记录制度,设置专职兽医人员,并根据兽医处方正确使用兽药,并做好用药记录工作。目前,生猪禁用的兽药较多,如兴奋剂类:克仑特罗、沙丁胺醇等;性激素类:己烯雌酚及其盐、酯及制剂等;硝基呋喃类:呋喃西林等;喹噁啉类:卡巴氧及其盐、酯及制剂等。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控制药物的使用,以怀孕母猪为例,禁止使用利尿药物,避免子宫脱水导致胚胎脱离子宫造成流产,禁止使用激素类药物,避免引起胎盘功能不全导致胎儿畸形,禁止使用氯霉素类药物,避免危害胎儿造血体系引起贫血。
中草药具有安全经济、无毒副作用、无抗药性等优势,因此规模猪场应重视对中草药的使用。尤其是在预防性用药方面,中草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黄芪、党参、当归、何首乌,将其研磨成粉末状拌入饲料中,可起到补气助阳、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作用。再如:由王不留行、麦冬、黄芪、党参、当归、通草、桔梗、炮山甲等中草药组成的“增乳汤”,可有效治疗母猪产后缺乳等疾病,提高母猪泌乳量。
规模猪场为避免出现药物残留现象,在使用兽药时应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不同兽药的休药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要结合兽药类型的不同,执行休药期制度,有效降低兽药残留,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如:土霉素休药期为20d;伊维菌素注射液休药期为28d;注射用苄星青霉素休药期为10d;硫酸庆大霉素休药期为40d;盐酸大观霉素休药期为21d;泰乐菌素休药期为14d,只有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方可防止药残事件的发生,保障猪群良好生长及人体健康。
规模猪场如药物使用不合理,则极易导致生猪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兽药后,应密切观察病猪反应,及时结合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的处理。如:生猪超剂量使用青霉素、磺胺类药物时,极易出现过敏性休克现象,猪表现为:全身出汗,肌肉震颤,体温升高,脉搏加速,呼吸急促、瞳孔散大、粪尿失禁等,此时养殖人员应及时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1mL,肌注扑尔敏注射液2mL,静脉注射5%氢化可的松20mL,用药1h后基本可恢复正常状态。
综上所述,畜牧经济发展中,规模猪场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规模猪场生猪养殖具有密度大、数量多等特点,疫病发生几率更高,及时用药治疗至关重要。针对当前规模猪场药物使用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要高度重视起来,制定针对性、有效性的解决措施,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用药,提高药物使用效果,提升猪病治愈率,推动规模猪场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