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中现代防火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3-01-20 00:22谢天琳
现代职业安全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古建筑消防火灾

谢天琳

(北京市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1100)

0 引言

火在帮助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状态之外,也带来了灾难。火灾因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在长期与火对抗的历史中,治火思想及灭火技术得以不断发展完善。早在夏、商代,就有对火灾及火的本质较为科学的观察和研究。以墨子为代表的古代消防科技工作的思想家,提出了许多消防治理理念,并依据科技原理,发明了比较完备的消防器械设施,例如唐、宋时代出现汕囊、水袋与卿筒等工具,标志着灭火器材工具已从沿用生产和生活器具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消防器械设备更加规范、实际、可操作。汴京时期甚至将灭火问题列入古代城市的规划中加以治理,有效地降低了火灾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危害。

古代建筑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存在于历史长河之中,是古代建筑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文明中特殊的文化瑰宝。在现代社会,古代建筑也成为考量一个城市文明厚度的重要参数。随着时代更迭及社会发展,古代建筑不断显露出其脆弱性。古代建筑材质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小,由于现代消防设施不完善等因素,使古代建筑不断发生火灾事故。2013年3 月11 日20 时30 分左右,云南省丽江市古城景区发生火灾,烧毁民房107 间,过火面积2 243.46 m2,持续燃烧的时间长达3 个小时才被扑灭;2020 年5 月4 日凌晨,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芙蓉村发生火灾。芙蓉村古建筑群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康熙年间;2022 年4 月1 日上午,福建南平市的武夷山千年古刹瑞岩寺突发大火,火势猛烈,消防部门及时到场进行处置,才将明火扑灭。

近年来,以古代建筑及文物保护工作为主题的文博类节目受到观众青睐,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在大众中越来越受重视。既有《国家宝藏》《国宝档案》等文物探索类的综艺节目,也有《上新了·故宫》《我在故宫修文物》、网红直播等备受年轻一代喜爱的综艺形式。文物保护工作使历史遗存得以保留延续,更有利于年轻一代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提供有力保障。

1 古代建筑防火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材质易燃,耐火等级低

古代建筑材质多以木材为主,尽管明代出现砖砌的建筑防火分隔,部分地区也有土木混合结构形式,木质结构仍是古代建筑的主流。木材易燃,且经过历史上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饱经风霜,内部的水分大量流失,降低了耐火等级,遇明火便迅速燃烧。古代建筑以园林、宫殿、住宅、寺庙、桥梁为主,多为“连片建造”的建筑群,建筑密度高,防火间距不足,一旦发生火灾,便成片的蔓延到其他建筑。此外,我国历来重视传统节日的祭祀礼仪,在重要节日,例如春节期间会焚香祭拜祖先和神灵。点燃的蜡烛、香火、鞭炮、烟头等,极易和建筑中的材质发生反应,引发火灾。

1.2 地理位置偏远,消防设施不完善

部分古代建筑地理位置偏远,多建在环境幽静的深山树林里,远离热闹的市区。例如位于北京怀柔区的红螺寺,建于东晋年间,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佛教园林,自古便是北京地区拜佛祈福的圣地。红螺寺位于红螺山南麓,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偏僻的地理位置,加上道路崎岖,给消防车及消防设备的及时抵达带来诸多不便,拖延了救火的有效时间。由于部分古代建筑自身的结构问题,不能大面积地安装室内防火栓或消防供水系统,在火灾时不能及时发挥灭火作用。避雷装配条件不够完善,安装条件不到位、不合理,很容易因遭遇雷击而发生火灾。

高峰山古建筑群火灾现场

1.3 疏于防范管理,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尽管古代建筑设置制定了安全防护措施,由于管理人员消防意识淡薄,或对古代建筑保护问题不够重视,对自身的职责不明晰,在关键时刻不能起到主要作用。还有安全培训不到位,据了解,古建筑大多没有配备训练有素的专职人员或义务消防队,管理人员没有接受系统的消防安全培训,造成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时有发生。

2 古代建筑失火原因分析

2018年国家文物局通报全国重大文物火灾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结合近几年的古建筑火灾案例,古代建筑失火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2.1 用火用电不规范

2017 年11 月18 日,位于张家口市的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堡中营署旧址发生火灾,造成约130 平方米建筑受损,失火原因为居民不恰当的使用大功率电器。同年5 月31 日,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高峰山古建筑群发生火灾,烧毁建筑728.9 m2,古建筑339.7 m2,失火原因为主庙山门北侧厢房二楼电工房内西北侧上部电气线路短路。

2.2 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2017 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法轮寺东配殿的火灾事故中,起火原因是工作人员下班后将未完全熄灭的油灯芯丢入纸箱内,油灯芯复燃引发火灾。这次事故导致法轮寺东配殿基本被焚毁,仅残余墙体及基础部分。由此可见,随意堆放易燃可燃物、丢弃未熄灭的烟头等不良习惯,也是引发事故的隐患因素。

2.3 自然及天气原因

除去管理不规范及用火用电不慎的原因,地理及天气因素引发的火灾同样应当引起重视。古建筑因其建筑地理位置特殊,经常会遭受雷击等自然天气因素影响。2010 年,内蒙古乌兰浩特市普惠寺大雄宝殿遭遇雷击,引发的火灾使得宝殿内部主体结构完全被烧毁。

3 对古代建筑防火安全措施

3.1 提高耐火等级

古代建筑易发生火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木质结构及内部存放的易燃物,可利用阻燃涂料进行表面覆盖,例如防火喷涂处理。建筑物的梁、柱、缘、丝、毛等,特别是寺院内的绸缎、伞盖等,通过防火喷涂处理,有效地应用阻燃剂,达到防火阻燃处理的目标。古建筑内的纺织物品,可以利用阻燃剂进行浸泡,加强防火条件。结合古代建筑的具体情况配置方便的灭火器。例如,部分对外开放的寺庙、殿堂等,可在150 m2范围内为其提供灭火器;收藏文物的库房,可按照每100 m2的范围提供4 千克二氧化碳灭火器;办公区域或者生活区域,可在150 m2范围内设置2 具灭火器。如果有条件可在古建筑院内增设防火墙,防止发生火灾时大火快速蔓延[1]。

3.2 加强制度建设及安全管理

1)须制订详尽的安全制度和管理体系,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安全第一责任人,切实承担起责任和义务,由第一责任人承担全局监督、检查等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对各个层级责任人采取相应的处罚。

2)制订相应的古建筑防火应急预案,使应急预案切实与实际相结合,而不只是流于形式。提升应急演练与应急预案的吻合度,定期开展综合演练,完善常态化演练制度。通过常态化演练,不断加深对指挥决策、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的理解,做到发现突发事件时能真正的应急。

3)强化消防应急培训。应开展不同层级的应急培训工作,一方面是提升领导层对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让领导尤其是主要负责人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员工应急能力的系统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消防意识。

3.3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古代有防火墙、灭火器,消防通道,在长期同火灾的斗争中,消防科技曾经取得许多重要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面临科技基础薄弱的困境,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布局,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以人才队伍成熟、平台设施先进、科研成果丰硕的良好局面。在火灾预防、灭火救援、评估规划、产品检测、演练演习等许多领域,消防科技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时期的古建筑防火安全工作更为复杂,防火安全难度更高,除传统的必备的消防设施外,还应当逐渐引进新技术。例如,红外线检测技术、烟雾报警器的安装、监控安装、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等技术,都可以达到良好的火灾预防效果,并且这些技术对于古代文物建筑的影响和破坏也较小[2]。还有物联网技术,通过在每个消防设施设备上安装电子标签,对其进行识别和监管,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故障及需要更换设备等问题,实现了物联网与防火安全管理工作的高度链接。

2021 年12 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全面提升多部门协同的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智慧应急即依靠信息化与智能化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其核心是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打造具备日常应急管理、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慧决策、智能应用等全方位服务能力的智慧应急管理平台,包括智能联接、智能交互、智能中枢等多种智能应用[3]。

智能用电监测管理就是与古建筑实际用电的布局结合,合理安排建筑内的智能监测网络。通过强化智能研判,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对易燃区域配置视频监控系统,实施24 小时的视频监控管理。对于火灾可能发生的隐患,实施智慧火灾监测管理技术。通过各类物理操作,从中获取火灾的初期标准信息,准确地发现火灾,采取必要的防控处理措施,从而达到有效的预防火灾的效果。

4 小结

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瑰宝,应对其进行科学的保护。通过结合古建筑材质,进行表面喷涂处理等措施,提高耐火等级。还应制定详尽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通过定期的综合演练,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新时代的古建筑保护,还应当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智慧消防、智慧应急、物联网等技术,使得古建筑保护工作现代化、规范化,为古建筑保护提供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古建筑消防火灾
《消防界》征稿启事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漫画说消防
中国古建筑
消防也幽默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