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湲,李涵,罗楠,金友萍,甘江英
(1.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39;2.南昌社会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8)
近年来,江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持续发力,2020年1月1日起,鄱阳湖提前开启10年禁捕。同时,在2021年,江西先后出台了国内第一部地方候鸟保护条例《江西省候鸟保护条例》,以及《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江西重点水域禁捕工作的决定》、《关于支持和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促进江西绿色转型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治山理水、显山露水”地方性法规。鄱阳湖景观要素变化多样,经济发展主要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为主。而随着教育部等多部门号召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各地开始积极探索开展研学旅行的方式和途径。研学旅行成为新时代“知行合一”综合育人实践的有效途径之一[1]。因此,在禁捕退捕下,围绕岛屿打造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基地,通过研学旅游和生态旅行融合创新、协同发展,是实现鄱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渔民转产转业的可行路径之一。
棠荫岛位于周溪镇以南8 km,由一系列小岛组成,岛屿面积约0.82 km2,最高海拔为66.3 m,为鄱阳湖上最大的有人岛,总人口约为800 人;附属的蛇山岛位于棠荫岛以南约2.5 km处,岛屿面积约0.15 km2,最高点海拔为49.8 m,为鄱阳湖最大的无人岛,直至2017年,一支由省级五个涉水部门组成的江西省鄱阳湖区联合巡逻蛇山执法点执法队登岛,先后成为水文基地、鄱阳湖水文生态展示厅和鄱阳湖区联合巡逻执法点。棠荫岛和蛇山岛地理位置优越,周边资源丰富,有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鄱阳湖江豚自然保护区等诸多保护区。一方面可以围绕白鹤为研学旗舰物种打造科普教育点,让青少年了解鄱阳湖和鄱阳湖水生态、感悟人鹤和谐之美。另一方面,鄱阳湖的一湖清水,给长江江豚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优良自然环境,以长江江豚为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明星代言人,让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参与者近距离观测鄱阳湖长江江豚,了解鄱阳湖长江江豚的生活习性等知识。从感受到实践,感受鄱阳湖长江江豚的生存困境,为保护鄱阳湖江豚做出行动。此外,还可以组织青年学生积极参与鄱阳湖水域巡逻执法实践,让其充分感受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搭载高清变焦、红外热成像、激光雷达、喊话器、探照灯等设备,与水面巡逻快艇联合在鄱阳湖水域开展巡逻执法的科技力量,激发其科技报国的内生动力。最后,结合当地港口、渔村、渔船、建筑和生活民俗等鄱阳湖传统渔村风貌,同时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光、风资源,向研学人员提供绿色生态的生活体验[2-3]。
新时代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育人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鄱阳湖岛屿、水环境、自然风光和旗舰物种等作为教育媒介打造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基地是实现生态文明教育价值的高效平台。通过开展鄱阳湖湿地知识普及自然课堂、走进自然研学实践以及以观鸟赏豚和巡逻执法为主题的研学教育、综合实践等活动,持续提升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鄱阳湖生态保护意识,将保护生态、热爱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根植人们心中[1]。
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基地立足丰富而深入的科研活动,悠久而独特的渔村渔民生产生活,能够充分整合研学基地所在岛屿周边的渔业文化、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使研学路线更加清晰明确、更富有逻辑性与主题性,从而使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资源与自然风光资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地帮助学生及教师挖掘并探讨生态文化中的生态思想、生态智慧及生态规律。
鄱阳湖生态研学旅行是深化学生由“纸上”到“身边”的认知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参观并探究白鹤和长江江豚等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物学特征以及迁移迁徙规律,能够巩固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及保护生态鄱阳湖的情怀。
在构建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基地的过程中,课程设计应当充分体现研学旅游的教学目标达成途径,明确生态旅行与研学基地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特征,进而根据研学基地的目标消费者。通过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和教学内容的分解,构建出科学合理的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流程,逐渐制定出富有鄱阳湖渔业文化和生态文化特征的旅行路线,提升研学基地的精神内涵,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研学产品,提升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的科普性与实效性。在实际构建中,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课程设计应有目的地制定出白鹤和长江江豚等保护生物学、渔业和生态文化、科学技术产品应用等多元类型的教学方案,通过演、说、听、视、用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与想象力,增强其参与度和获得感。并在深化研学旅行内涵,明确研学旅行的思想特征与运作机理的过程中,使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基地周边的生态风光、传统渔村成为学生感受鄱阳湖生态和渔业文化、养成生态文明情怀的载体。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挖掘鄱阳湖生态资源的过程中,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课程设计应根据目标消费者的知识背景、教育目标,探索研学参与者知识储备与鄱阳湖生态旅游资源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将不同的鄱阳湖生态旅游资源作为论证并深化其自身知识的主体。这样,引导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活动参与者在不同学龄、不同时节持续有选择性参与,巩固学校教育成果,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1-3]。
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基地在营建构建层面,应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技术、新装备,对研学参与者直接施加视觉、听觉和触觉感受,并允许其交互地观察和操作,提升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课程开发活力,构建鄱阳湖、白鹤和长江江豚等主题鲜明的生活服务设施,从而完善相关研学旅行岛屿的配套设备与设施,其中包括“食宿、娱乐、交通”等接待设施及场所,以此为生态文明教育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研学旅行的服务质量。在综合服务体系层面,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基地应加强质量管理,维护鄱阳湖的良好品牌形象。此外,要加大对人才培育体系的建设力度,通过竞赛、培训、文化活动等方式,增强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基地的服务质量,构建出科学完备的教育计划。研学基地应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制定安全保障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保障教师与学生的安全。而在开展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研学基地应整合各机构、部门的资源,配合规划、协调统一,切实做到“活动有方案、研学有教案、意外有预案、个人有档案”,以此提升鄱阳湖生态研学旅行的教育质量以及风险管控能力。而在禁捕退捕背景下,研学基地应加强与学校、社会团体及上岸渔民的联系,构建系统完备的合作多赢平台。合理安排研学旅行路线,使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更全面、更有效地服务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求,凸显研学旅游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与系统性[4]。
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基地应加大品牌和内容营销力度。首先,研学基地应在利用鄱阳湖、白鹤和长江江豚保护等传统宣传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抖音、朋友圈及门户网站等互联网平台,进行鄱阳湖研学品牌宣传工作,使研学基地更充分、更有效、更全面地呈现在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面前。其次,结合禁捕退捕的大背景,切实实现借势传播,应通过借助鄱阳湖、白鹤和长江江豚等生态文化品牌IP 的方式,从渔业文化、科普作品及科研短片中提取宣传要素,实现流量和质量的双提升,以此将生态保护、生态文化和生态风光全面而有效地呈现在目标客户的面前。最后,进行目标客户精准化定位工作,实现鄱阳湖研学品牌的有效宣传。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基地拥有较为丰富的生态文化、渔俗文化资源,同时又是科研活动的热点区域,也是综合水上执法的代表性水域,能够通过赞助、协办、承办及主办等方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提升研学基地的知名度,增强基地的精准营销能力[5]。此外,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基地应根据当前的VR 网络新风口,开展“VR+研学”活动,使不同地区及城市的研学参与者和组织者能够更深入、更全面、更有效地感受到鄱阳湖生态旅行研学基地的文化魅力与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