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文化探讨

2023-01-20 18:35
戏剧之家 2022年36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民俗文化民歌

刘 畅

(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东北指的是辽宁、吉林、黑龙江与内蒙古东五盟构成的区域,该区域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教育条件、历史背景等客观因素助力东北民俗文化的产生,并以方言、美食、建筑、服饰、手工技艺等文化元素为依托进行宣传推广。其中,东北民歌是文化元素之一,具有豪放、幽默、欢快等特点,可展现出东北民俗文化的魅力。当前,东北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占,东北民歌赖以延续的土壤越来越少。基于此,为使东北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探析东北民歌及东北民俗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东北民歌产生的文化背景

东北民歌在黑土地上滋养壮大,在多个少数民族的共同努力下呈现文化繁盛的景象,猎、林、农、牧、渔亦成为东北民歌繁荣发展的动力,东北成为农耕文化、渔猎文化及游牧文化交融发展的区域,逐渐塑造敦厚、豪放、朴实的东北民俗文化风格,这使得东北民歌成为华夏音乐艺术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依据这样的文化背景,东北民歌形成了以下特征:一是差异性较强,这与当地少数民族众多及渔猎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交相辉映有关,在此基础上,居民的服饰、饮食、建筑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这成为东北民歌缤纷多彩的原因之一;二是有较强的艺术特征,体现东北人民崇敬自然的思想感情,这凸显了东北民俗文化的纪实性;三是兼容性,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较多,在小聚居、大杂居的生活状态下,各族文化互相渗透,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活实况发生改变,在不断发展中衍生出诸多艺术派系,继而使东北民歌发展更具体系性及规范性,这对东北民俗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凸显文化风格有益[2]。

二、东北民歌的艺术价值

东北民歌是各类小调的统称,亦是区域生活语言诗化的一种表现,可展现东北人民豪放、自由、洒脱等精神气质。东北民歌区域特色鲜明,反映当地劳动人民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以及生活情趣,歌曲气韵悠长、音域宽广、嘹亮高亢,声音以刚直为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东北民歌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山歌。有短调、长调之分,短调节奏规整、曲调平稳,长调则高亢洪亮且节拍自由;二是歌舞曲。东北歌舞曲以一领众和的表演形式为主;三是萨满调。此类民歌与东北地区传统的风俗习惯及民族信仰有关,曲调为吟诵式,鄂伦春以五声音阶为主,其中羽调式、宫调式占比较大。

东北民歌艺术特色鲜明。歌曲内容多有感而发,叙事性较强,歌曲以小调为主,宫徵调式较常应用,亦有部分乐曲为商羽调式。民歌旋律轻松、自由、明朗,节奏较为规整,通常情况下用自然语态演唱,2/4 拍居多。东北民歌在分解歌的同时使用衬词衬字,增强乐曲的轻快感及口语性。全曲贯穿舌尖颤音,逗、俏、活、浪的特点较为明显[1]。

东北民歌的艺术价值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记录历史的活化石,因为民歌时代特征鲜明且具有叙事性,所以能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风情记录下来,这对民众了解过去并吸收文化养分有益,同时可丰富民众精神生活;二是东北的大秧歌及二人转是当地的艺术名片,加之说唱音乐、歌舞音乐、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及民歌相互影响,可增强东北地区文化艺术的影响力,并在文旅产业、艺术教育等领域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是有利于增强“四个自信”,《十五的月亮》《我爱你塞北的雪》《辽河水从我家门前流》《想给边防军写封信》等歌曲不仅借鉴了东北小调的艺术创作经验,还与主旋律融合在一起,展现东北人民的精神风貌,依托民歌输出正能量,用民众能够理解与接受的方式厚植家国情怀,这有利于民众增强“四个自信”。

三、民俗文化给东北民歌带来的影响

(一)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歌的鲜明性

东北民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中,东北民俗文化为民歌艺术化创作与流传推广提供了无尽动力。受历史、经济、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东北地区早期生活方式以渔猎、游牧、农耕为主,逐步形成自成一派的风俗传统,并为民歌创作提供素材。东北地区赫哲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创作大量渔歌、猎歌。因为东北民歌具有叙事性,所以会将生产劳作的场景唱出来、舞出来,继而提高民俗文化与民歌的关联性。人们可以透过民俗歌舞洞悉以往的生活风貌,在“砍柴歌”“烧炭歌”等歌舞中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达斡尔族积极发展养殖业,《十二属相》以公鸡、牛、羊等动物为主,予以创编;朝鲜族在定居东北后仍保留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道拉基》一曲说明朝鲜族长期保留民族饮食习惯,继而增强民歌的鲜明性;蒙古族在东北地区逐渐改变生活生产方式,《斯梅花》一曲中“想起在家乡吃西瓜的滋味呦”,这说明生活在东北地区的蒙古族进入了农耕时代,同时《海清房》中“草房的支柱……窗和土墙……”等内容,表明蒙古族居住空间发生改变,土房、草房逐渐代替蒙古包,这为民歌艺术创作提供养分,凸显东北民俗文化给民歌带来的影响。满族“悠悠调”知名度较高,这充分展现了该民族鲜明的民俗文化特点,早期满族渔猎及采集生活并不规律,妇女亦需同男子一样骑马狩猎,孩子则放在该民族独创的育儿工具中,据记载,该工具由桦树皮编成,可挂在树枝上,以免野兽攻击,车状的摇篮还可自由晃动,便于婴儿入睡,后来摇篮简化并在东北地区广泛应用。“悠悠调”配合独特的育儿工具发挥了摇篮曲的作用,旋律、唱词、节奏与妇女看顾幼儿的需求关系紧密,继而将满族的摇篮曲与其他地区及民族的摇篮曲区分开来,有效凸显东北民歌的鲜明性[3]。

(二)民俗文化为民歌创作提供了独特的素材

在二人转《蓝桥》中,蓝瑞莲介绍自己的住所时唱“柳树三道弯……盘肠上边按”,早期东北住所窗框上有菱形的套环,人们称之为“盘肠”,这说明东北地区的建筑风格为民歌创作提供了独特素材。满族音乐素材多源于生活,《做绣鞋》中的“找个木匠锛鞋底……姑娘伸脚试绣鞋……左脚踩死八只虎”充分说明满族与汉族生活传统存在区别,因为妇女亦需参与狩猎、捕鱼等劳动,所以并不崇尚裹脚,依托乐曲表达满族以“天足”为美的思想感情及审美理念。满族喜食有粘性的食物,如五花糕、蜂糕、金丝糕等糕点色香味美,深受人们喜爱,这使满族的饮食文化得以成为民歌创编的素材来源,例如,在黑龙江一带的民歌中常用“粘”体现男女的爱慕之情与思念之情,如“黄米糕,粘又粘……格格做的定情饭……”等。粘性大的食物深受满族人喜爱,这与其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有关,因为粘食在远征、游猎、外出采摘的过程中便于携带、不易腐败,还有较强的饱腹感,所以成为该民族喜爱的食物之一。“阿察布密”即合唱婚歌,在黑龙江、辽宁等省较为常见,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风俗传统为这种歌曲的演唱方式注入了无限生机,赋予民歌创作素材独特性。例如,根据婚礼习俗填充乐曲内容,婚礼上新人需跪在神桌前,宗族长辈使用民族语言演唱,大意为:择良辰吉日迎娶新娘,杀猪宰羊摆下宴席,请天神庇佑,祝福夫妻恩爱百年。民族信仰及神话传说属于民歌创作独特素材来源之一,满族崇拜笊篱姑姑,笊篱姑姑拒绝嫁给财主并因反抗逼婚而死的故事让人动容,为纪念笊篱姑姑衍生出歌舞,并融入东北地区的生活习俗,包括饮食习惯、节庆习俗等[4]。

(三)民俗文化影响着东北民歌的演唱形式

民间说唱史诗属于重大游艺民俗活动之一,亦是口头文学表演的主要形式,用说唱的方式讲述历史,在东北地区最为显著的演唱形式为“伊玛堪”,相关乐曲以诗歌为主,同时夹议夹叙,歌颂英雄是表演的主要内容,通常在江船上、林中篝火旁及宴会上演唱。据研究,东北地区的长调民歌有别于蒙古族的长调民歌,虽有着鲜明的草原气息,并保留草原歌曲节拍设计特点,但旋律较为平稳、节奏相对欢快、起伏拖腔较短且具有舒缓奔放、辽阔高亢的风格。上述演唱形式的诞生与蒙古族在东北地区定居后逐渐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有关,他们不再逐水草而居,加之不同民族文化深度交融,促进东北地区蒙古族文化传统更新。满族在歌颂与纪念笊篱姑姑的过程中用互问互答的对唱方式表演民歌,一名女子手举代表笊篱姑姑的物品在院中舞蹈,围在她周围的人边唱边拍手,跟随节拍问答唱和。除对唱的表演形式外,在民俗传统影响下还有“一唱众和”的演唱形式,以早期锡伯族婚礼为例,新娘来到夫家后由男方设宴招待宾客,其间夫家长辈举杯领唱宴席曲,唱词以赞美新娘、祝福为主,宾客需在尾句唱完后合以“哲”,如“选此吉日取贤妻,(合)哲”等,通过一唱众和的演唱方式营造热烈的节庆气氛,继而达到基于东北民俗传统丰富民歌演唱形式的目的。东北地区劳动号子属于较为常见的民歌演唱形式,号子种类较多,与当地生产生活习俗有关,农民种田、林区劳动、码头搬运、渔民捕鱼、林间狩猎等均有相应的劳动号子,还针对号子加以细分,以搬运号子为例,可分为上小楞号子、拽大绳号子、撩号子、磨古头号子等,将不同的搬运工作转化为民歌创编的素材,同时丰富演唱形式,助推基于东北民俗传统的民歌体系化发展。

(四)东北地区信仰活动给民歌发展带来影响

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等因素赋予东北地区信仰活动一抹神秘色彩,在褪去封建底色后,与信仰活动相关的民歌成为记录历史、歌咏美好生活、展现民俗文化风采的载体。早期每年正月十五朝鲜族都有搭建“望月架”的风俗传统,在明月升空后,老人登上“望月架”,若哪位老人先看到了明月则表示新的一年他全家会幸福和美,望月活动结束后,拆除木架并点燃篝火,人们围成一圈,唱歌跳舞,期盼新的一年和美幸福。萨满文化历史悠久,原始崇拜现象较多,如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图腾等,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均有着信仰萨满教的历史,在原始崇拜的同时民歌随之发展,有着歌词淳朴、自然、神秘等特点。因为萨满教崇尚万物有灵,所以歌咏风雨雷电、鸟兽虫鱼、山川日月的歌曲较多,依托原始信仰,助力民歌蓬勃发展,同时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东北地区早期生活习俗及信仰活动为音乐传播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部分乐曲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在封建思想彻底消除后,当地民俗音乐更具审美价值及文化价值,继而增强东北民歌的独特性及艺术性[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东北民歌及东北民俗文化具有艺术性、独特性与发展性,东北民俗文化给东北民歌发展带来极大影响,使之创作素材、演唱形式、乐曲主旨等方面更具特色。为使东北民歌能与时俱进,需在保留唱、演、舞风格的同时深挖东北民俗文化内涵,依托文化输出新时代正能量并展现新时代东北民众的精神风貌,继而助推东北民俗文化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民俗文化民歌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穿花衣 唱民歌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