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军
(湖北省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71)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郑重宣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指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在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2021年7月,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成立,以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化高端智库、高层次学术交流基地、高水平成果转化平台为目标,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健康中国”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影响着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健康理念和行动。2022年2月,人民网第21次全国两会调查网友投票结果显示,“健康中国”一词位居十大热词第九位[1]。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大健康”事业蓬勃发展背景下,面向公众开展公益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更加有责任积极融入“健康中国”的宏大蓝图中,以提高社会大众的健康信息素养为己任,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为广大公众提供优质可靠的健康信息服务。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公民健康素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医养的基础技能。笔者认为,健康素养应拆分为意识理念层面和实践落成层面,基本常识性健康理论和技能归为意识理念层面,健康信息的获得选择、分析研判、综合运用等能力应归为实践落成层面,即健康信息素养。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通过统筹区域、城乡的公共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支持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重点发展健康咨询等健康信息服务。吴建中认为面向未来的第三代图书馆更注重人的需求,突出多元素养,通过开展健康信息素养教育,能够拓宽图书馆的活动空间[2]。在空间、技术、人员、资金、文献等“多驾马车”的综合作用下,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向社会公众提供健康信息资源,开展健康信息检索、传播、培训、咨询等服务,最终提升公众的健康信息素养。
2022年7月21日,笔者以“健康信息素养”为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获得504篇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的相关文献。从主题数据排名和分布情况看,对健康信息素养(138篇)、健康素养(101篇)、健康信息(35篇)概念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文献占比达54%,在健康信息素养研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对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从健康信息素养的内部成因、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探究,该内容研究的占比也较高;电子健康素养和网络健康信息研究是基于数字化背景展开相关分析;健康素养、信息学和健康教育等研究则从教育学角度进行阐释;健康信息行为和素养水平注重评价体系研究。此外,以健康信息服务(14篇)和公共图书馆(13篇)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占比仅为5%,可见公共图书馆在健康信息服务方面尚有很大的学术研究拓展空间。
3.1.1 美国。以费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为例,该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开展健康卫生课程讲解和培训,将相关课程上传到图书馆网站便于读者线上听讲,科学戒烟、有效预防中风、心理健康教育、怀孕护理、瑜伽冥想是其特色课程。二是组织线下活动,定期选取不同主题策划线下活动,相关信息通过图书馆网站发布,读者可根据自身感兴趣的主题内容报名参加。三是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专项服务,如针对学业负担重的青少年学生设计减压手工制作活动,帮助他们宣泄情绪、缓解压力。四是设置健康类网站导航服务,在图书馆网站提供专科医师查询、热门药品生产信息及功效简介、社会福利申请和获取、诊所分布等服务链接。费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的健康信息服务类型多样,活动设计兼顾弱势群体和普通大众,坚持线上线下双轨运行,专业化和普及化相结合,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立体化服务框架[3]。
3.1.2 英国。以Reading Well处方书目计划为例,该项目旨在通过制作阅读书目清单帮助读者排解负面情绪、实现身心平衡。Reading Well处方书目逾300种,分为非处方类和处方类,非处方类书目即“好心情”书目清单系列,其定位是处方类书目的补充和辅助,旨在疗愈特定群体不同程度的偶发性心理困扰,主要作用是荐书推选、静心阅读、振奋情绪和精神鼓励,主要体裁是小说、诗歌和纪实文学。处方类书目旨在疗愈持续性心理困扰以及各类心理问题、心理慢性疾病,包括成人普通心理健康书目和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幸福书目,2018年处方类书目更新升级后更侧重于日常心理健康状况管控、帮助应对负面心理体验以及分享心路成长历程等层面。Reading Well处方书目计划充分利用阅读本身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帮助公众提升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增进人与人、人与书、人与图书馆、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4]。
3.2.1 广州图书馆的“健康大讲堂”。该项目是广州图书馆文献流通部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联合创办的公益讲座品牌,宗旨是传播健康理念、普及医学常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大讲堂”按照年龄、性别、职业划分设计针对性主题活动,如:针对老年读者开展中风的早期识别讲座,针对女性读者开展宫颈癌筛查讲座,针对职业性尘肺病患者开展肺部肿瘤早期防治讲座[5]。“健康大讲堂”每期都会邀请两位主讲嘉宾,并设置两个关联主题,如:针对广州天气潮湿易引发关节炎以及若饮食管理不当引发痛风等问题,设计了“痛风患者如何饮食”与“如何防治类风湿关节炎”关联讲座,并邀请风湿免疫科的2位医生担任主讲嘉宾。精准化、专业化、生活化是“健康大讲堂”的主要特色。
3.2.2 湖北省图书馆的“沙湖书会·智海杏林”。2022年5月,湖北省图书馆的“沙湖书会·健康讲堂”整合再造、创新改版,正式更名为“沙湖书会·智海杏林”,改版后的讲座围绕湖北省“大健康”事业发展全局,设计了全新的活动主题和形式,如:首场活动以“解密中医文化,护航儿童成长”为主题,特邀湖北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张雪荣进行现场授课和问诊咨询。张雪荣主任从五行学说讲起,结合临床病例,剖析了小儿病理的特点和成因,介绍了常见的诊疗手段和护理方法,并深刻阐释了其中蕴含的传统中医药学精神要义[6]。“中医”“中医药”是“沙湖书会·智海杏林”的关键词,其终极目标是解构中医和中医药背后蕴藏的历史典故和人情哲理,弘扬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
4.1.1 强化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健康中国是一项重要长久的宏大工程,在推进健康信息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从顶层设计做起,不断强化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一方面要充分学习领会关于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建设、健康文化传播、健康信息服务等相关政策精神,筑牢外部屏障;另一方面要充分把握国内外健康信息服务相关的最新学术研究动态,占领理论制高点。
4.1.2 强化健康类文献信息建设。文献信息的组织和建设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共图书馆要以公众的健康信息需求为出发点,结合本馆实际,强化健康类服务实体及虚拟馆藏建设,如:设立健康类书架专区,及时购置最新的健康类图书和报刊,支援健康信息资源匮乏地区的文献流通点建设;定期开展有影响力的健康类书籍推介活动,创新健康类专业信息咨询服务渠道,拓展以文本、语音、影像、数据库等媒介为依托的多种馆藏资源形式。
4.1.3 强化馆员的服务理念和技能。馆员是促进公众提升健康信息素养的最直接因素之一,公共图书馆要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扩充馆员的健康类信息知识存储量,夯实馆员在健康信息服务中的书目导览、专业咨询、信息检索、文献资源研究等能力,帮助读者有效获取健康信息;加强馆员的用户需求思维培育,协助读者进行自我健康诊断,帮助读者建立正面的积极情绪导向,根据读者个体状态制订个性化服务方案[7]。
4.2.1 尊重伙伴,开展跨行业、跨领域合作。固定的场所有利于更好开展健康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可在馆内设置独立的健康角,定期开展专项服务,还可与机关、高校、社区、健康管理机构、医药企业等合作,设立外部健康主题分馆,延伸服务范围,扩大影响力。健康信息资源建设潜力值得深挖,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与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医学行业学会等合作,实现健康信息资源共享,并利用行业的人才优势定期开展“大健康”讲座、培训及研讨会。
4.2.2 尊重需求,打造精准服务标杆。当前,公众的健康信息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群体的健康信息需求,促进健康信息服务均等化,是公共图书馆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老年群体的信息化素养普遍偏低,存在“智能鸿沟”问题,老年群体获取健康信息更加依赖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要以精细化、人性化、专业化为原则,着力推进以老年群体为核心受益群体的健康信息服务。
4.2.3 尊重数据,用好融媒体平台。目前,我国国家层面的健康服务大数据平台构建已经日趋完备,移动客户端的用户规模也与日俱增,互联网健康类产品和服务不断升级,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融媒体做好信息甄别工作,树立正确导向;利用微信公众号打造健康信息服务专栏,开展健康类科普推文、健康类讲座及培训、健康类信息检索、健康类网站导航、健康类音视频播放及下载、健康类咨询在线答疑、健康类书单征集等服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