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朝芬
近年来,随着生育政策的不断调整,越来越多的家庭演变为“二孩”甚至“多孩”家庭。但一些父母在对“二孩”的教育上缺乏经验和借鉴。当前,“二孩”家庭中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如何养育“二孩”、如何平衡“头孩”与“二孩”的关系、父母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等逐渐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对此,本文指出在“二孩”背景下家庭教育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1.同胞接纳。当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时,儿童不得不面对一种新的家庭关系——同胞关系。同胞关系是大多数人经历的最漫长的人际关系,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可能超过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二孩”家庭中的长子女在面对弟弟妹妹的到来时,本应在情感和行为上表现出乐于接受的积极态度,情绪应该是愉快的,在行为上也不应该有排斥弟弟妹妹的举动。同胞接纳问题主要体现在“头孩”儿童身上。在儿童认知方面,父母未对子女的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一些家庭中,“头孩”儿童无法接受弟弟妹妹的到来,这与家长的教育密切相关。在问题发生之前,一些父母不注重家庭教育,误认为“二孩”的到来不会对原本的家庭关系产生太大的影响,从而忽视了为“头孩”儿童树立正确的同胞接纳观念,使得“头孩”儿童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参与感,而是被动地接受家庭中与自己同等地位的新成员的到来。此外,就是“二孩”的到来使得“头孩”儿童的家庭地位动摇。在此之前,“头孩”儿童在家中备受关注,父母和其他家人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头孩”儿童的身上。有了“二孩”之后,全家的注意力自然会有所转移,但“头孩”往往难以接受突然之间失去宠爱与关注,因此可能会故意做出一些错误行为,以引起家人的注意。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若是没有对“头孩”儿童进行耐心的教导,而是采用消极的教养方式(如批评、打骂等),不仅无法解决家庭矛盾,反而会使得“头孩”儿童在心理上更加无法接纳弟弟妹妹的到来。
2.同胞冲突。事实上,当同胞在一起的时间越多,同胞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同胞冲突会破坏同胞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和谐的家庭氛围,并给儿童自身发展带来重大的消极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积极的亲密关系与塑造良好的同胞关系密不可分,一般来说,父母给予“二孩”的情感表达越多,越容易引起“头孩”儿童的嫉妒,进一步产生同胞冲突。“二孩”家庭中的父母面临的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就是如何解决孩子之间发生的冲突。笔者通过梳理同胞冲突相关文献发现,并非所有的同胞冲突都会引起儿童的发展不良。同胞冲突可以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其中,建设性冲突包括控制情绪、持续的社会互动以及使用协商等方式公平地解决问题;而破坏性冲突则会使得同胞关系恶化、互动中断以及使用不公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对同胞冲突的干预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的干预方式有助于减少同胞冲突或以建设性同胞冲突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同胞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是复杂且多样的,比如同胞的结构特征、个人特质、亲子关系等,这也给“二孩”养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父母情绪反应。“二孩”家庭的父母相较于独生子女家庭往往有更多的压力,比如经济和精力上的挑战。面对两个孩子,父母要在生活和教育上承担更高的成本,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父母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在生育“二孩”之后,许多妈妈被迫成为全职太太,这使得她们的生活圈和交际圈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上种种,都会使得父母产生更多的负性情绪反应。父母消极情绪的增加会产生更多的消极行为,比如责骂、训诫自己的孩子,而感受到父母消极情绪的儿童往往会产生更低的自我认同感,其内化问题(如抑郁)和外化问题(如攻击、违纪)行为也会增加。反过来,父母又会因为孩子出现问题行为产生更多的消极情绪,这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断加重着家庭矛盾。
2.父母差别对待。在“二孩”家庭或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无法做到完全公平,两个孩子无法经历完全一样的教养环境,这也就导致了父母差别对待。父母差别对待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积极的差别对待和消极的差别对待。积极的差别对待是指一个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比另一个孩子更多的积极影响和互动;消极的差别对待则是父母所实施的消极情感与行为。与“头孩”相比,一些父母会倾向于将最好的家庭条件提供给“二孩”,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这可能是由于榜样效应,“头孩”通常被誉为家庭中的子女榜样,会承担更多的期望和压力,所以父母对“头孩”的管教在一定程度上会更加严厉,控制欲更强。因此,由于孩子的出生顺序不同,“头孩”往往会受到父母更多的消极差别对待,如承担更多的家务等,而“二孩”则会接受父母更多的积极差别对待。这一现象在同胞年龄间隔较大的家庭更为显著。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主要环境,对儿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家庭系统理论,父亲、母亲和孩子三者之间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家庭系统。家庭混乱是“二孩”家庭中常出现的问题,意思是说家庭拥有高度嘈杂与拥挤的环境,同时还存在较低水平的组织与纪律等情况。家庭环境处于较为混乱的情况,会使得父母更多地采用消极的养育方式,这与较差的亲子关系、较多的儿童问题行为息息相关。同时,家庭中的父母婚姻关系在家庭教育方面尤为重要。父母之间感情是否和谐会影响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在婚姻关系良好的家庭中,父母更倾向于使用积极关注、温暖等养育方式,相反,在婚姻关系较差的家庭中,父母之间的冲突会影响其对儿童的协同教养,降低家庭团结性,进而影响儿童发展。除此之外,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孩子树立了榜样,他们在婚姻中解 决矛盾冲突的方式往往很容易被孩子应用于解决同胞之间的矛盾。总的来说,良好有序的家庭环境和父母之间幸福的婚姻关系能够有效减少家庭教育中的矛盾与困难。
增加新成员是家庭的重大事件,涉及家庭教育、儿童发展等方面,并非父母二人所能决定与控制的。因此,父母与孩子积极沟通,达成接纳共识尤为重要。在“二孩”到来之前,父母应坦诚地向孩子表露生育“二孩”的想法和原因,提前征求“头孩”的同意,并表示不会因此而忽视他(她),降低其危机意识,从而达成接纳并期待弟弟妹妹到来的思想共识。除此之外,父母可以从早期开始引导孩子参与“二孩”的生育过程,比如通过引导“头孩”抚摸妈妈肚子、给胎儿讲故事、听音乐等方式建立早期的同胞联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依旧保持对“头孩”的关爱,让他明白弟弟妹妹的到来会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头孩”儿童学会欣然接受弟弟妹妹的到来,这会对“头孩”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并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在家庭中,无论是“头孩”还是“二孩”,父母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公平对待,父母共同努力决定着家庭教育是否成功。面对弟弟妹妹的到来,“头孩”心理上一定会发生一些变化。以前“头孩”是全家人的中心,“二孩”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家里人更多地关注幼小的弟弟妹妹,“头孩”难免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再加上年龄较小,心理发育不成熟,“头孩”不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态度为何变化如此之大。因此,在“头孩”心理适应这个重要阶段,父母应尽量像往常一样甚至给予“头孩”更多的关注与爱护,使“头孩”切实感受到被爱、被关注,从而产生一种心理平衡,之后,父母再对“头孩”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儿童对父母差别对待的看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即使有时候父母认为他们的行为是合理的,但也可能会引起孩子的误解。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公平、宽容等道德品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减少家庭中的差别对待,细心观察孩子的心理,以儿童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待他们,使两个孩子在和谐的氛围中建立亲密关系。
父母如何协调同胞关系对“二孩”家庭中两个孩子的心理发展和他们之间的同胞关系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出现同胞冲突不一定是坏事,这为同胞之间提供了一个情景,同胞之间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增强孩子理解能力并促进品德发展的过程。同胞之间出现冲突往往涉及物品共享、资源分配以及攻击等行为问题,此时,如果父母能够积极及时地参与同胞之间的冲突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协调,有利于帮助孩子增强理解他人的能力。除此之外,当同胞之间发生冲突时,父母的处理方式会进一步影响两个孩子之间能否建立良好的同胞关系,比如当母亲利用一些控制手段(如惩罚)严令禁止“头孩”做某些事,可能会使得“头孩”刻意去与弟弟妹妹发生矛盾。这样的做法只会进一步加深同胞之间对彼此的不满,因此,父母合理有效地协调同胞关系是“二孩”家庭中解决矛盾冲突的重要方法。
在“二孩”家庭中,为了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要与“头孩”“二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积极的亲子关系不仅能让儿童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同时也是增进孩子之间同胞关系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个体形成安全的依恋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对自己与他人(如同胞)均充满信任与善意,更容易产生温暖的同胞关系。除此之外,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关心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在独生子女家庭还是多子女家庭中,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得最温柔最无私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教育的力量,有利于帮助儿童形成安全感和稳定感以及乐观自信的个性,这也会进一步使得家庭系统中的父母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同胞关系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随着现在家庭结构的变化,“二孩”“三孩”家庭逐渐增加。父母要提前预想到随之而来的诸多问题并做好心理准备,加强学习,采取科学积极的教养方式,公平对待家庭中的“头孩”与“二孩”,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协调好同胞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此基础上,孩子才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