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活动 培养中班幼儿健全人格的思考

2023-01-20 13:10■文/陈
幸福家庭 2022年13期
关键词:人格意识儿童

■文/陈 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生活习惯和基本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儿童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中班是幼儿在园内学习的关键期,其在三年学前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体育活动作为幼儿每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合理开发该教育环节能帮助幼儿建立健全人格,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成长,为未来学习做好充足准备。

一、体育活动对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的作用

《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指出,“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长不得少于2小时;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这一要求足以证明体育活动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地位。人格形成的最佳时期为幼儿期,孩子们通过与身边环境、人物、物品互动获得全新认知与经验增长。自由宽松的体育活动能提高儿童的运动兴趣,在玩的过程中丰富幼儿情感体验,改善儿童不良行为,建立正确意识,对其身心健康成长起着积极作用。

(一)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意识

中班儿童处于能力、学习过渡的关键期,逐步产生合作、交往等社会性倾向,这一阶段也是幼儿建立正确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期。体育活动以团队类游戏为主,幼儿与同伴共玩能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在活动中感知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会换位思考。在体育锻炼中学习,从其他视角分析、观察事情,逐步发展社会性能力,进而完善人格。

(二)帮助幼儿增强拼搏意识

受家庭环境和幼儿能力影响,大部分中班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退缩、放弃的心理,儿童抗压受挫能力较弱。体育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能,强化幼儿的运动技能。幼儿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逐渐建立坚强、坚毅、拼搏、不断向前的意 识。通过体育锻炼强化幼儿的拼搏意识,是健全幼儿人格的有效途径。

(三)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规则意识

受家庭氛围影响,一些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处于“小公主”“小皇帝”的地位,可谓是有呼必应,常常使用哭闹等方式打破规则,达成自己的目的。体育活动具有极强的规则性,要求幼儿遵守规则完成任务,在任务结束后获取相应的奖励。因此,在体育活动中,通过不同项目的讲解与联系,孩子们能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在运动中逐 渐改变自身想法,学会约束自己、监督他人,逐渐建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

(四)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园是集体生活环境,体育活动大多以小组、团队合作游戏形式来开展。教师要合理开发游戏内容,让幼儿建立正确交往、合作的技巧,引导其学会从多个视角发现问题,掌握与他人交谈、和平解决问题的技巧,逐渐树立群体意识,激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这也是健全幼儿人格的有效途径。

二、体育活动培养中班幼儿健全人格的策略

《纲要》指出,要“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体育活动作为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开放的活动环境和灵活的教育空间蕴涵着丰富的 教育价值。以下结合中班幼儿实际情况,从合作、意识、道德、社交四个视角出发展开探讨,提出几点健全中班幼儿人格的教育建议。

(一)合作:运动树立观念,共玩增强意识

中班幼儿年龄在4~5岁,是观念、意识、能力培养的关键期。《规程》指出,要“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成长”。中班幼儿具备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受生活环境和年龄因素影响,该阶段的儿童缺乏团结协作、合作交往意识。体育活动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自主性,能在同一时间内满足多名幼儿对活动的需求。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体育活动的独特性,强化幼儿合作意识,使用共同玩耍的方式帮助幼儿树立正确观念,让其在玩中建立浓厚的合作、协作观,达成健全幼儿人格的教育目标。

以体育活动“接力跑”为例。本节活动目标为“学习使用交接棒进行接力跑,发展大步跑的技能;在游戏中初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幼儿认识接力棒,并将其分成若干组,向幼儿讲解传棒的技巧。

师幼再次展开讨论,教师可邀请两名幼儿做示范,详细、直观地为幼儿解释接力赛跑的游戏规则及接力棒的使用方法。在幼儿充分了解接力棒的玩法后,教师使用纵队排练的方式,引导各个小组的幼儿展开接力赛跑。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也要适时引导和提出问题。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其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引导其掌握正确的接力方法,帮助幼儿了解各个跑道上接力点的位置,利用体育活动强化幼儿合作游戏的认知。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结合体育游戏再次展开升华总结,向幼儿讲解队友配合、团队合作、默契活动的重要性,通过比赛激活幼儿团体意识,让其充分感受到同伴协作的重要性,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合作观,进而促进幼儿人格的形成。

(二)意志:克服挫折困难,磨炼儿童品质

《指南》指出,“4-5岁幼儿应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中班幼儿体能有限,受年龄及身体发展情况影响,投、掷、抛能力较差,常常因为力量不足出现抗拒心理,逃避、退缩情况较为常见。针对幼儿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培养幼儿意志品质作为教学目标,利用正面角色创设趣味性活动,让孩子们在体育活动中形成克服困难的意识,在锻炼中磨炼幼儿意志品质,帮助其养成正确的体育运动习惯,进而达成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

以体育活动“看谁投得远”为例。在儿童刚刚接触投掷活动时,投、掷、抛等动作常常混淆不清,无法做出对应的动作,常常退缩、放弃。本节体育活动以幼儿自由投掷为主,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们尝试使用三种不同的方法,鼓励其在游戏中掌握基本动作要领,通过游戏“炸碉堡”让幼儿逐渐掌握该项体育技能,帮助其克服不良心理情 绪,提高儿童意志品质,促使其形成坚强勇敢、勇于面对困难的意识。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面对高强度的体能活动常常会产生退缩心理,教师利用情景游戏激活幼儿兴趣,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展开练习,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幼儿克服心中的不良情绪,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实践,让其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在提高体育活动专注力的同时强化幼儿技能的掌握程度,在活动中磨炼幼儿意志品质,促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三)道德:遵守运动规则,正确解决矛盾

《规程》指出,要“培养幼儿诚实、自信、友爱、勇敢、讲礼貌、守规则等良好品德行为及习惯”。不同的体育活动有不同的游戏规则,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对体育活动质量起着良好的提升作用。基于此,在构建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从中班幼儿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以竞技类体育活动为主,向幼儿讲解游戏规则,要求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遵守规则、保证活动秩序,在遇到问题时学会正确解决矛盾冲突,发展幼儿综合素养,达成培养健康人格目标。

以体育活动“足球比赛”为例。中班幼儿对踢足球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常常与同伴在操场上踢球、传球。教师可以此为活动媒介,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为其讲解足球活动的基本规则,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约束自身行为,进而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引导其在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保证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在教师的引导下,师幼共同对足球规则展开探讨,在沟通交流中幼儿可以了解到丰富的足球规则。在讨论结束后,教师鼓励孩子们自主展开活动,让其在活动过程中遵守游戏规则,同时也向幼儿强调在比赛中遇到矛盾、冲突时,要寻求外界同伴和教师的帮助,要文明、礼貌地解决问题,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这一教学模式满足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通过师幼间共同讨论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让儿童建立良好的游戏行为,在玩的过程互相监督并约束自己,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起着积极作用。

(四)社交:感知社会交往,学会友善沟通

《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由此可见,良好的亲社会性能力是幼儿的健康人格发展的基础。体育活动作为集体游戏,少不了与同伴间的沟通交流。教师可以利用该活动的特性,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让其与同伴学会友善沟通、和睦共处,将体育活动的教育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体育活动“快乐的小螃蟹”为例。本活动要求幼儿学习双人合作用身体夹球侧身走,发展儿童平衡能力。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相同颜色的袖标,使用两两一组方式将幼儿分成若干组。

教师利用环境创设活动“小螃蟹运球”,鼓励每组幼儿自主探索双人运球方法。在幼儿探索过程中,教师不过多干涉幼儿的决定,而是让孩子们自主发挥与尝试,鼓励其大胆地展开讨论,通过与同伴的交谈,两人一同确定游戏方式。这一过程能快速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在商讨游戏方式时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在与同伴的不断尝试、改进下,学会友善沟通、和睦共处,在实 践活动和游戏比赛中提升综合素养,激活幼儿的道德责任感、强化其社会性能力,达成人格培养的教育初衷,促使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起着极强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体育活动独有的教育优势,从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和实际能力出发,合理挖掘体育活动,帮助儿童在活动中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达成健全幼儿人格的教育目标,为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人格意识儿童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留守儿童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六一儿童
漫画之页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