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南省为例,谈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2023-01-19 11:09荣培君
环境 2022年12期
关键词:河南省绿色发展

荣培君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庄严承诺,中国力争 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应“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2021年以来,河南省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战略,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坚持绿色生产、绿色技术、绿色制度一体推进,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在能源清洁保供、产业转型发展、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等重点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河南省作为全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目前依然存在区域间能源消耗不均衡、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而引起的能耗强度较大、碳排放基数大、可再生能源开发程度低等关键问题。根据二十大报告中“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要求,理清目前河南省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探索优化路径,对促进河南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以及实现双碳目标尤为重要。

一、河南省绿色低碳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二产比重较高,能耗强度较大

生产空间作为碳排放的主要场所,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处于碳流出量大于碳流入量的状态。河南省三次产业产值规模逐年增长:从2000年到2020年,河南省的生产总值增长超过10倍。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增长超过5倍,第二产业产值增长超过10倍,第三产业产值增长超过16倍。第二、三产业产值增加,能源消费总量也会随之增加,且相比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对能源消费的增加负有较大责任。第二产业比重过高(43.5%)而引起的产业结构矛盾是河南省能源转型和碳中和进程中的主要挑战。

(二)碳汇资源相对贫乏,林木结构欠合理

河南省是一个森林资源相对贫乏的省份,人均森林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具有较大提升潜力。近十五年是河南省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期,随着一系列省级林业生态工程的落地实施,如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和环城防护林等,全省林业生态状况持续改善。林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林业用地面积共4.56×106公顷,占土地面积的27.3%。此外,考虑到河南省当前林业资源的林分质量和森林生态功能指数均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林木类型结构和分龄组结构不合理,单位面积活力木蓄积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尤其是中、幼龄林面积过大(分别占27.3%和63.3%)并且急待抚育改造,因此加强集约经营并提高单位面积活力木蓄积量将是河南省林业资源改造的重中之重,也是提升碳汇能力的关键。

(三)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精细治理有待加强

出行、消费等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可以通过交通出行线路的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的合理布局、职住平衡等来实现。紧凑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城市效率、防止城市无序蔓延、减少环境污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耕地资源以及实现土地综合利用。目前,河南省郑州、新乡的城市空间形态属于较紧凑型,而开封、安阳、鹤壁、驻马店和南阳依然属于不紧凑城市。此外,新乡、鹤壁、濮阳、商丘、周口和信阳的城市紧凑度近十五年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而安阳、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门峡依然呈蔓延发展态势。值得重视的是,城市内部因社会空间重构和教育、医疗、绿地、公共交通等基础服务供给不均衡造成了居民出行环境产生了显著差异,进而造成出行碳排放的空间分异显著。

二、河南省绿色低碳转型的对策与途径

(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实现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首先,充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保证农业产量不减产的同时,提高使用绿色肥料使用率;促进规模化生产,提高机械使用率;增加植被面积,提高碳吸收。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提升行动,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推进“三品一标”标准化基地建设。其次,集中力量科学优化第二产业。针对河南高耗能、高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实施钢铁、煤化工、水泥、铝加工、玻璃、耐火材料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探索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开展氢能制备、储存、运输、加注、移动式加氢站和相关设备的研发、示范、推广、国际合作和标准化生产,带动绿氢替代焦炭还原剂和氢燃料电池的发展,打造集生产、储存、运输和利用为一体的绿氢产业链。全面推进建筑业绿色化进程,组织开展“美丽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最后,创新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金融、旅游业,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商贸企业绿色升级,培育一批绿色流通主体。

(二)强化碳汇碳储能力,积极打造绿色低碳生态空间

碳汇碳储能力的提升是推动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第一,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和修复工程。根据河南省林业现状,可分阶段提高林业碳汇能力:2020—2030年主要以大规模植树造林、快速增大森林面积为碳汇增长驱动力;2030—2060年则以提高造林密度、改善林分质量和单位面积蓄积量为主要手段。按单位面积蓄积量提升50%计算,预计到2030年和2060年全省年均森林碳匯(包含湿地)能力吸收二氧化碳将分别达到9.576×107吨和1.095×108吨。第二,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河南大量的农村和城镇房屋等建筑的屋顶可以进行大量的光伏发电,另一方面,河南还有较丰富的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水电资源,可作为持续的供电资源类型。总体来看,河南风能和光伏产业发展潜力和规模较大,加上水电、地热和生物质能等,如果2060年光伏资源得到完全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总发电量甚至可以超过河南省全社会用电量,超出部分可进一步通过电解水制绿氢进行储存或用于工业。第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进行能源储存。尽管河南可供实施大规模二氧化碳咸水层封存的地质环境较少,但应充分利用省内广泛的矿区资源,开展深部废弃煤矿和难开采煤矿地下空间封存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驱替煤层气的前期研究和工程示范。

(三)提升建成环境功能,助力实现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绿色低碳是生活宜居的重要体现,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需要认识的提高,也需要设施设备的保障。第一,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扩大绿色建筑标准执行范围,推广绿色建造方式,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第二,做强绿色交通。积极调整运输结构,推进多式联运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发展公铁、铁水、空陆等联运模式。加强物流运输组织管理,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深化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航空电子货运试点工作。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淘汰更新或改造老旧车船,在港口和机场服务、城市物流配送、公式公共交通、邮政快递等领域优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第三,改善居民用能结构。持续推进“煤改气”“煤改电”措施,因地制宜建设分布式能源(如屋顶光伏),农村地区发展和推广使用生物质能(如沼气)等。第四,控制城市蔓延,提高紧凑度。努力控制城市空间的无序蔓延并引导城市合理增长,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强调划定严格的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建设高密度的都市区,引导城市沿轴向交通高密度开发,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第五,提升基础服务设施均等化和可达性。根据人口动态变化科学规划和建设学校、医院、公共交通站点等基础设施,保证供需的匹配,以提高空间和时间可达性,从建成环境的科学优化和精细治理方面为居民日常交通方式的低碳转型提供条件。(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博士、博士后)

猜你喜欢
河南省绿色发展
绿色低碳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