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黄河保护法
摘 要: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将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继长江保护法后,我国江河流域保护再添标志性立法,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京报:
黄河保护法来了,以法治守护母亲河安澜
出台的黄河保护法,是在大力巩固既有治理和保护成效的同时,于法治轨道上进一步提升黄河流域的大治理、大保护能力。法律内容覆盖了黄河保护治理中的一系列焦点问题。
比如,生态环境脆弱是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法律明确,国家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实行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系统治理;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法律强调,国家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配置;洪水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威胁。法律规定,国家统筹黄河干支流防洪体系建设,加强流域及流域间防洪体系协同,推进黄河上中下游防汛抗旱、防凌联动,构建科学高效的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这意味着长期以来困扰黄河安澜的几大“痛点”问题,在解决上都有了总方针,并实现了有法可依,不仅方向明确,而且权威性全面升级。
黄河保护和治理中的另一个现实问题,即是流域内跨行政区域较多,在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前,容易出现效率低下乃至“各自为政”的倾向。对此,法律明确,国家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全面指导、统筹协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审议黄河流域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等,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大事项,督促检查相关重要工作的落实情况。并提出要建立黄河流域省际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这些都是直指破除“九龙治水”局面,助力保护和治理效能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黄河保护和治理是系统性的、综合性的,并不仅限于生态维度。比如,保护法也把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千秋大计。出台一部门专门性的法律,将黄河保护和治理纳入法治轨道,是与其重要性和战略意义相匹配的标志性举措,也是黄河保护和治理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为保护黄河立规矩、划红线
从1972年到1999年,28年间黄河下游干流断流22年。斷流最严重时,距入海口的长度达704公里。断流,一度让河流生态系统濒临崩溃,湿地面积萎缩,百姓生产生活受到影响。黄河保护治理是治国理政的大事,也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针对长期以来困扰黄河安澜的难点痛点,黄河保护法既有统筹兼顾的系统观念,也有精准施策的针对性举措。比如,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规定维持河道湖泊天然状态、生态修复工程、防沙治沙、水土流失防治、小流域综合治理、整沟治理、淤地坝建设、生态补水等制度措施;又如,为了破除“九龙治水”的局面,明确国家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提出建立黄河流域省际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等等。
大河奔涌,九曲连环。黄河保护法的制定出台是黄河保护和治理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法律制度能否提升治理效能、发展潜能,关键还要靠强有力的执行。以黄河保护法为契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我们一定能让母亲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南方网:
为守护黄河安宁注入强大法治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黄河保护法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国家在黄河流域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明确要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人口和城市科学合理布局,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贯彻执行黄河保护法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谋划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多措并举、持续用力。一方面,要坚持系统观念,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原则,依法编制黄河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规划、防洪规划等,对节约、保护、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作出部署。另一方面,水利部门要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健全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进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落地见效,加强协同执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黄河流域各类水事违法行为,全面加强河湖保护,努力打造幸福黄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实施好黄河保护法,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更好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微言微语
@公众环境马军:守护母亲河,推动高质量发展,黄河保护有了专门立法。
@天天天蓝875:系统集成、精准有效支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瓜瓜马哟: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向着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奋进!
@信信12138: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任重而道远。
@日照净土捍卫者:保护母亲河,延续璀璨文明。
@春暖花开:支持黄河保护法,利国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