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 慧,沈会权,张英虎,杨红燕,徐 肖,梁志浩,陈 健,程怡璠,汪 强,薛 松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盐城 22400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消费不断增加,畜牧、水产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结构正沿着“种养一体化”的方向发生根本性调整。2022年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初步测算,要确保牛羊肉和奶源自给率的目标,对优质饲草的需求总量将超过1.2 亿t,现尚有近5 000 万t 的缺口,饲料原料供应严重不足。尤其是高纬度、高原、高寒地区因冬春季饲草料短缺,畜牧养殖依然存在“秋肥冬瘦春死”的问题,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瓶颈[1-2]。一直以来,我国饲料原料对进口的依存度非常高,形势相当严峻,饲草进口已成“卡脖子”问题!
大麦是全球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用作饲料和酿造啤酒是大麦的两大主要用途。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粮改饲工作的全面推进,青贮大麦的发展受到了高度关注。青贮大麦作为畜禽养殖的优质饲料,从前期青苗到中后期绿色植株、籽粒和干草均可使用。大麦作为养殖业的重要优质饲料,除了能量稍低于玉米外,其粗蛋白质和可消化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玉米,尤其是色氨酸、赖氨酸、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含量更为丰富,硒含量更是玉米的3 倍以上[3]。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饲料粮需求日益增长[4-5]。在江苏沿海地区,青贮大麦作为畜牧业的优质饲草,可以填补青贮玉米季节性的供应不足,是青贮玉米的必要补充,其用量可达青贮玉米的50%左右。然而,江苏省作为大麦主产区之一,多年来一直重视啤酒大麦的选育,导致饲料大麦生产上20 余年没有品种更新[6]。因此,选育高产、优质的青贮大麦品种,满足饲料大麦的生产需求,对推动大麦产业及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盐麦7号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号为GPD 大麦(2020)320059,是 2005年以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苏啤4号为父本、单二大麦为母本进行人工杂交配组,2006年其F1为母本,再用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盐麦3号为父本,继续进行人工杂交配组,经6年连续选择育成的青贮大麦新品种。2012年定型稳定,编号为盐05028,定名盐麦 7号。
盐麦7号的选育过程如表1 所示。
表1 盐麦7号系谱图及选育过程
盐麦7号属弱春性品种,苗期长势强,幼苗半直立,分蘖性较强,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返青拔节早,抽穗期较迟;成熟期较迟,熟期正常比苏啤3号晚2~3 d,成熟期熟相较好;叶片呈披垂型,全生育期207~210 d。盐麦7号成穗率较高,穗层较整齐,平均有效穗数为50.7 万~56.7 万个/667 m2,穗二棱、直立,为闭颖开花类型,穗部腊质层厚度中等,纺锤型穗,穗长7.0~8.0 cm,芒长中等有小刺,芒尖端颜色较浅,落芒性中等。该品种株型紧凑,穗下节间较长,株高中等(85.0 cm),籽粒数为29.8 粒/穗,籽粒呈椭圆形,籽粒外附有不易脱落的颖壳,籽粒饱满度好,细皱纹多且密,腹沟较浅,千粒质量较高,为 41.1 g。
盐麦7号(盐05028)植株产量高,5月初收获,植株鲜质量可达3~4 t/667 m2,饲用品质好,适宜做青贮饲料。籽粒产量高,该品种正常产量水平为500.0 kg/667 m2左右,在水肥条件较好的田块产量最高可达600.0 kg/667 m2,增产潜力较大。2011—2012年参加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品系鉴定比较试验,盐05028 表现突出,平均产量为513.5 kg/667 m2,比对照苏啤 3号增产 6.2%。2012—2013年盐05028 继续参加该所大麦新品系鉴定试验,平均产量为497.3 kg/667 m2,比对照苏啤3号大麦增产8.5%,达极显著水平。2013—2014年盐05028 参加该所新品系比较试验,参试新品系9个,以扬农啤5号和苏啤3号为对照,盐05028 平均产量为522.7 kg/667 m2,比扬农啤5号增产8.3%,比苏啤3号增产11.3%。2014—2015年盐05028 继续参加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大麦新品系比较试验,参试新品系12个,以扬农啤5号和苏啤3号为对照,盐05028 平均产量为534.0 kg/667 m2,比扬农啤5号增产5.6%,比苏啤3号增产13.2%。盐麦7号经过多年多点的试验鉴定,表现出很好的稳产性、丰产性。
经扬州大学大麦研究所黄化叶病田间鉴定,盐麦7号高抗(HR)大麦黄花叶病,有较强的耐肥抗倒性。
经杭州爱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青贮大麦盐麦7号测定,其检测结果(均以干物质计算)为:干物质含量(质量分数,下同)32.4%,粗蛋白含量12.2%,淀粉含量23.4%,脂肪含量2.7%,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5.9%,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5.3%,30 h 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49%,干物质可生产牛奶质量1 892 kg/t。
选用粒大饱满、发芽势强、纯度99%以上、净度98%以上、发芽率85%以上的种子。播种前晒1~2 d,用种子包衣剂、拌种剂等进行处理,预防大麦条纹病、网斑病、黑穗病等。
盐麦7号适宜在江苏、安徽、湖北等冬大麦产区种植。江苏盐城里下河地区应在10月20—11月15日播种,江苏盐城沿海地区应在10月16—11月5日播种;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及苏南地区最迟应在11月中旬播种。
盐麦7号的分蘖力较强且成穗率较高,应当合理密植。在适期播种的条件下,基本苗以240 万株/hm2左右为宜;适期早播或者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可适当降低播种量10%~20%;播种较迟或者肥力较差的田块可适当增加播种量10%~20%,最终成穗达740 万~820 万穗/hm2时,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依据不同土壤类型、土壤供肥状况,科学合理使用肥料。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规定,按照“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合理运筹。氮肥分配:基肥占60%,苗肥占20%,拔节孕穗肥占20%。磷、钾肥基施,包括尿素320 kg/hm2,过磷酸钙(含 P2O512%)1 300 kg/hm2,氯化钾(含K2O60%)180 kg/hm2。肥料施用过程中,避免使用碳酸氢铵等碱性肥料,鼓励施基肥,重施有机肥。
苗期施肥:麦苗 2~3 叶期,施尿素 110 kg/hm2,看苗施肥。返青拔节肥:在大麦基部第1 节间伸长、叶龄余数3.5 叶前施尿素130 kg/hm2。对苗期群体不足、弱苗地块,追施尿素75~105 kg/hm2作返青肥,并适期划锄,促苗情转化升级;对群体过大有旺长趋势的田块,要适当控苗,用15%多效唑粉剂600 g/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
3.5.1 清沟理墒。冬前至越冬期间搞好清沟培土,确保沟系健全通畅;拔节前,全面清理加深内外三沟,确保三沟水系畅通,雨止田干,防御涝渍危害。
3.5.2 防除杂草。播后苗前,用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300 g/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防除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荠菜、猪殃殃、牛繁缕等单、双子叶杂草;或返青后至拔节前用20%使它隆(氯氟吡氧乙酸)乳油750 mL/hm2对水450 kg/hm2均匀喷雾。单、双子叶混生田块,将上述防除单、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混合使用,但药剂要现配现用。
3.5.3 防治病害。根据田间病害发生的特点,选准对应药剂,适时适量进行有效防治。同时注意合理使用不同作用机理或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克服和推迟病虫害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对白粉病,根据病情,当病叶率达18%~20%时,用15%三唑酮乳油600 mL/hm2对水750 kg/hm2进行喷雾;对赤霉病,大麦齐穗后,当10%~15%麦穗扬花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对水750 kg/hm2进行喷雾;用药后如遇阴雨连绵天气,隔5~7 d 再用药一次。对纹枯病,3月中下旬对麦田进行病情普查,对病株率达到15%以上的麦田,用20%井冈霉素粉剂 1 125~1 500 g/hm2对水 750 kg/hm2喷雾;一般防治2 次,防治间隔期7~10 d。
3.5.4 防治虫害。防治蚜虫:在麦子扬花灌浆初期,有蚜穗率达5%~10%,或百穗蚜量达500 头以上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
防治黏虫:当虫口密度达到9 万头/hm2时,应于5月上旬(黏虫幼虫3 龄盛期)用5%氯氰菊酯乳油 450~750 mL/hm2或20%氰戊菊酯乳油 300~450 mL/hm2对水 750 kg/hm2喷雾。
3.6.1 作为青贮收获。4月底5月初,在大麦乳熟期,即灌浆最旺盛的时期,籽粒干物质大量积累,粒质量增长速度快,含水量由初期65%~70%降低至末期46%~48%,收获包括大麦穗在内的地上部植株,作为青贮饲料原料。全株青贮大麦要求切割整齐,切割长度2~3 cm。田间留茬高度应大于10 cm,不得把泥土带入青贮饲料,保证收割质量。
3.6.2 作为种子收获。5月下旬,大麦腊熟末期及时收割,收获后及时晒干扬净,使籽粒含水量低于13%,贮藏于通风干燥处。当盐麦7号有30%~50%的麦穗弯曲时,即可进行收获。注意不可过早收获,防止发芽率降低。及时脱粒晒干,收获后不可堆捂,以保证籽粒较高的发芽率,提高籽粒商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