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泽
专题培训班赴实地参观学习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不会有发展的高质量。9 月中旬,我先后两次赴江苏省参加了“原平市抢抓太忻一体化发展机遇·奋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专题培训班”“原平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班”。一次在苏州市,一次在华西村。尽管两次培训的主题不同,但同时站在了中国城乡发展的最前沿,“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启迪了思维,为进一步做好组织工作、推动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汲取了“养分”、储备了“动能”。
在华西,走一走特色路、看一看试验田、品一品共同富、照一照信仰红;在苏州,从嘉兴南湖探寻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到沪苏同城化背景下园区产业链导入之路径研究,再到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所到之处,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两地的生动实践无不昭示着,心之所向,就是成功的方向。纵观两地发展历程,有五点相通之处:
(一)规划引领,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格局和胸襟。苏州工业园区自1994 年设立之初,坚持高标准规划布局,提升功能定位,精选入园项目,实现有效供给,为园区后续发展留足空间;华西在1964 年就制定了《15 年远景规划》。经过几十年的开发与建设,如今的苏州工业园区集聚了7000 多家科技型企业、1800 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化创新创业典范;华西则从战天斗地“造田”,到大办工业“造厂”,再到整体规划“造城”,一锤接着一锤砸、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个个规划实现、一次次跨越发展。
(二)唯实唯干,有“与时俱进谋发展”的魄力和定力。昆山开发区1984 年创办,从自费开发的工业小区蝶变为如今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华西村在农村改革之初,根据党中央“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政策,不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把全村600 多亩粮田承包给30 名种田能手,把绝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蓬勃兴起的乡镇企业上,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回首过往,不难发现,他们都是靠着“唯实、扬长、奋斗”的自立自强精神,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务实、扎实、踏实已成为融入血液,成为他们取得举世瞩目辉煌成就的“终极密码”。
(三)筑巢引凤,有“自有人才涌似云”的觉悟和担当。经济越发达集聚的人才就越多,人才越多经济就越发达。张家港市凤凰科技创业园连续4 年在江苏省级及以上孵化器绩效评价中获得优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华西村把年轻人送到美国西点军校去培训、送到日本学习现代农业技术、送到贵州穿洞村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骨干人员送到名校攻读EMBA,把干部送到华西设在西藏的培训基地去体验生活。归根结底说明一个道理,“拼发展就是拼人才”。
(四)创新创业,有“乘势而上敢为先”的勇气和决断。想他人没有想过的招,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华西村从创业之初的一个小五金厂,一个只有667 人、0.96平方公里的小村,发展到如今的万人规模小镇,创造年销售额达450 亿的华西集团,创新始终是他们发展的“灵魂”;相似的经历在昆山也有体现,无论是当年自费开发搞工业小区,还是上世纪90 年代申请升格“国家级”园区,抑或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创新前行,昆山开发区始终先人一步、快人一拍,以“非常胆魄”开创“非常事业”,在激流勇进中书写发展传奇。
(五)因势利导,有“千帆竞发春潮涌”的土壤和环境。政府给力,企业更具活力。苏州是全国第一个提出“亲商、安商、富商”理念的城市,用“一张网”归集惠企政策,以“一站式”提供便捷服务,吸引了156 家世界500 强企业在这里投资兴业,市场主体总量已经突破270 万户;华西村在进入新时代以后,结合乡村振兴打造“农村都市”,第一个通过了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评定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级生态村,早已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一方乐土。
苏州工业园区与华西村发展的实践表明,我们缺少的不是机遇,而是对机遇的把握;我们欠缺的不是财富,而是创造财富的本领;我们缺乏的不是理想,而是身体力行的实践。纵观苏州工业园区以及华西村的发展路子,有五点感受特别深刻:
(一)恩心寄于党心,党的领导是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感恩,是立身做人的基点,是高尚人格的源头。一个人感党恩、颂党恩,才会听党话、跟党走。华西村党员人数占村民人数的70.16%,通过晒家训、说家规、传家风,让华西人始终坚定地跟党走,始终坚定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而在浙江嘉兴的南湖上,红船精神之所以能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主要在于其始终闪烁着“前进中首创、遇挫中奋斗、过程中奉献”的革命主义光芒。
(二)域情见证国情,改革创新是创造奇迹的动力之源。华西村与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经历了中国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变迁,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的见证,也是坚持改革创新、发奋图强的缩影。成功不能复制,但经验却可以借鉴。总结两地成功背后的经验实质和底层逻辑就能发现,思维的突破带来思路的嬗变,改革的奋进带来产业的跃进,只有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才能在新时代谱写激动人心的华彩乐章。
(三)党龄铸就年龄,奉献担当是共产党员的生命延续。党徽在闪闪发光,党旗在高高飘扬。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吴仁宝、吴协恩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把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时刻跟党中央保持一致,时刻跟老百姓保持一致,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把人生的信仰当作生命的延续,在奉献与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奋斗中铸就不凡业绩。
(四)雄风成就辉煌,求真务实是走在前列的制胜法宝。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无论是苏州工业园区还是华西村,正是靠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创造性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才会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小机会”变成了“大机遇”。
(五)胜利走向伟大,共同发展是时代赋予的使命要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经过二十多年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形成了“借鉴、创新、圆融、共赢”为基本内涵的园区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而华西村始终把追求共同富裕作为“华西精神”的实质,集体累计拿出5000 余万元,支持邻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企业,用实际行动和广阔胸襟书写出时代腾飞的精彩篇章,逐步成为乡村振兴主战场上示范引领的新灯塔。
借鉴是进步的阶梯,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前人的经验是后人的一把梯子。如何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和乡村振兴主战场找准定位、借船出海是我们本次培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一路走来,从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沪苏同城化,到风景如画的“天下第一村”华西;从南湖的“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到吴仁宝书记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点点滴滴,无不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活力和张力。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经验是最好的老师,从本次培训中得到五点启发,值得借鉴。
(一)建好一个班子,凝心聚力。配强一个好班子、选准一只好头雁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我们要从换届后领导班子队伍中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培养一批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好干部”,通过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形成党建引领、聚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绘好一张蓝图,同频发力。要在宏观总体协调下,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破除机制藩篱,构建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民生一张卡、产业一盘棋。原平要找准坐标、明确定位,在深度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中错位发展、联动发展、一体发展,实现资源互补、利益共享、互利双赢。
(三)坚持一个理念,齐心协力。要把创新作为牵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通过镇村联动、园区带动、政策推动,打破地域、区域、村域的束缚,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发展异地生产、区域生产、借地生产等多种形式生产模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搭建一个平台,释放引力。要讲好原平故事,建好“引才、用才、育才、留才”的平台,深化省校合作,主动为企业和项目落地牵好线、搭好桥,探索“飞地用才”“揭榜用才”“科技用才”的人才引进模式,营造惜才爱才氛围,抓好增量、盘活存量,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整合效应。
(五)创新一套机制,激发活力。体制机制越活,越利于改革创新,越能激发干事创业生机活力。我们要在选贤任能机制、用才机制、监督考核机制、干部培训机制、导师帮带机制等方面,勇于破除思想藩篱、廓清发展障碍,主动适应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
没有等出来的机遇,只有干出来的精彩。赢得历史主动,必须抓住和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今天,我们借江南“一方烟雨”为这颗昔日的晋北明珠“启智润心”;明天,必将把这一方水土建成“北国江南”。我相信,原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