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晶
(电子科技大学 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173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阅读逐渐上升为国家文化战略。《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强对数字化阅读的规范和引导,推动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相融合[1]。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由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逐步转向移动数字阅读。本文所关注的移动阅读,是指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阅读的行为。通常有两种阅读途径:一是用户在移动终端上安装阅读APP,如QQ阅读、掌阅等,然后阅读APP中的丰富资源;二是用户使用专用的电子书阅读器(如Kindle)进行移动阅读。移动阅读以其便捷、丰富等优势特点成为了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综合提升移动阅读的服务水平,深入探索读者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的移动数字化转型,以期提供更便捷、人性化的移动阅读技术服务已成为当前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2]。为全面了解国内移动阅读的研究热点及趋势,本文对国内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以期为相关行业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为全面搜集和整理国内移动阅读相关研究,本文在搜集文献时确定了移动阅读、手机阅读、Kindle阅读、阅读器阅读四个关键词。检索范围以CNKI数据库为主,选择“主题”“或者”按钮,检索式为SU=(“移动阅读”or“kindle阅读”or “阅读器阅读”or “手机阅读”),检索范围为“学术期刊”,统计起始时间不限,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23日。通过对文献内容进行浏览,人工删除不相关文献,最终获得相关的研究文献1 113篇。导出相关文献的题目、作者、来源、关键词、摘要、出版年份等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法,运用Excel2013数据统计软件和CiteSpace6.1.R2可视化分析软件,通过分析相关文献的时间分布、期刊分布、学科分布以及进行关键词的聚类及时区分析,来研究移动阅读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本文采用数据统计软件Excel2013对样本中的文献发表年份进行统计,绘制出移动阅读相关文献的年发文量分布趋势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关于移动阅读的研究始于2001年,2001年至2008年共发表论文12篇,数量很少。由于当时硬件设备与相关技术所限,关注移动阅读的学者较少,相关研究处于萌芽期。2009年起,伴随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与完善,移动阅读的相关研究论文数量快速增长,到2015年达到顶峰——仅2015年一年就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47篇,这一阶段是移动阅读相关研究的高速发展期。2016年至今,相关研究论文发表数量呈现波动式下降,可见随着移动阅读用户规模的迅猛增长和增速放缓以及移动阅读相关服务的不断完善,对于该领域的研究热度已开始下降,由广泛研究逐渐转变为深入研究。
Fig.1 Distribution trend of annual publication of mobile reading research literature图1 移动阅读研究文献年发文量分布趋势图
对移动阅读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研究发展的详细情况,以及不同行业对该领域研究的关注程度。本文对样本数据的期刊来源进行统计和分析,发文量排名前三十的期刊列表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1 113篇学术论文主要分布在图书情报类、编辑出版类及科技类期刊。在排名前三十的期刊列表中,图书情报类期刊有13种,占比为43.3%,且其中《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论坛》《现代情报》和《图书馆杂志》均为CSSCI收录的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编辑出版类期刊有7种,占比为23.3%,且其中《出版广角》为北大核心期刊,《编辑之友》《中国出版》和《科技与出版》为CSSCI收录的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科技类期刊有5种,占比为16.7%,并无核心期刊。取图书情报类和出版编辑类发文量最大的核心期刊《图书馆学研究》和《出版广角》,以及技类发文量较大的科技期刊《通信世界》为三类期刊的代表进行对比分析,如图2所示。
表1 移动阅读研究文献来源前三十期刊表Table 1 The top 30 journals of mobile reading research literature sources
Fig.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number of papers issued by representative journal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editing and publishing图2 科技类、图书情报类和编辑出版类代表期刊发文量对比分析
可见,科技类期刊的研究明显早于另外两类期刊,可以理解为相关技术的研究早于相关需求和服务的研究,当技术类研究在2010年到达第一次高峰后,图书情报类和编辑出版类期刊才先后开始出现相关研究论文的发表。在2012年之后,以《通信世界》为代表的科技类期刊对移动阅读相关研究论文的发表停滞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恰是另外两种期刊发文量猛增的时间段,可见在技术相对成熟后,需求和服务类的研究开始火热起来。值得注意的是,科技类期刊在停滞了一段时间后,于2020年突然出现发文量的第二个高峰,说明移动阅读方面存在值得科技行业学者关注的高新技术热点,而随着技术热点研究的成熟,很可能迎来图书情报、编辑出版等其它行业的研究热点及发文量高峰。
分析移动阅读相关研究的学科分布,有助于为学习者提供学科合作以及跨学科研究的方向。本文移动阅读相关论文及文献的学科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可见,移动阅读相关文献的学科来源主要有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出版、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新闻与传媒、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高等教育六个学科,其中,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是发文量占比最大的一门学科,接近50%。可见,移动阅读吸引了以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为主的众多不同行业的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关注和研究。
Fig.3 Disciplinary distribution of domestic mobile reading research related literature图3 国内移动阅读研究相关文献的学科分布
本文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我国移动阅读方面相关文献的关键词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了关键词聚类图谱和时区图,并分析了我国移动阅读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
2.4.1 关键词聚类分析
CiteSpace依据聚类模块性指数(Q值)和聚类轮廓性指数(S值)对图谱聚类效果进行评价。当Q值>0.3时表示,图谱划分的聚类结构显著;当S值>0.5时,表示聚类效果合理[3]。本文采用LLR(Loglikelihood Ratio,对数似然比)聚类算法得到移动阅读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4所示,Q=0.890 9,S=0.968,说明聚类结构显著,效果较好。本研究共得到21个聚类标签,所包含的关键词个数及主要关键词等内容如表2所示。
通过对表2的分析,结合图4可以将我国二十年来移动阅读相关研究的热点归纳为以下五方面。第一个方面为移动阅读主体机构的建设研究。聚类#6电信运营商、#14图书馆、#18高校图书馆等作为提供移动阅读服务的主体机构,其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是该领域学者关注的研究热点。如移动图书馆建设和数字资源建设[4]、高校图书馆的移动阅读资源建设[5]等。
表2 我国移动阅读研究关键词聚类表Table 2 Keyword cluster of mobile reading research in China
第二个方面为移动阅读服务研究。聚类#2数字化阅读、#5资源整合、#7阅读体验、#10策略、#11移动阅读服务、#13影响因素、#16升级、#19图书馆服务等属于移动阅读服务范畴的研究,包括高校图书馆通过用户调研制定移动阅读服务策略[6],移动阅读工具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研究[7],分析移动阅读服务满意度的群体演化[8]等都是移动阅读服务领域的学者关注的研究热点。
第三个方面为移动阅读的用户研究。聚类#4在校大学生、#9大学生、#15深阅读以及其相近关键词如浅阅读、用户需求、使用满足理论等属于用户研究。大学生是该领域研究关注的主要用户群体,以大学生为主的用户群体的移动阅读需求,阅读行为特点等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如张亚明等对不同年龄阶段、学历及使用频率的目标群体的移动阅读行为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构建了用户采纳行为模型[9];卜亚敏等基于场景理论从不同层面探讨培养移动阅读用户黏性的策略[10]等。
第四个方面为移动阅读终端研究。聚类#0手机报、#3手机阅读、#8APP、#12阅读器、#17电子书、#20云中书城以及其主要相近关键词如Kindle、电子阅读器、方正阿帕比、终端厂商等属于移动阅读终端研究。对于具体移动阅读终端的研究往往可以得出具体且有针对性的研究结论,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如匡文波等分析了Amazon Kindle的发展历史、技术特点和盈利模式,并将其与平板电脑IPad和汉王电纸书进行比较比较研究[11];崔恒勇等以社群经济的视角探索研究移动阅读APP产业在社交化、服务化与生态化等方面的出版转向[12]等。
第五个方面为移动阅读相关技术研究。聚类#1人工智能以及其主要相近关键词如智能搜索、HTML5、区块链等属于移动阅读的相关技术,是移动阅读相关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如夏翠娟等分析得出HTML5和CSS3可使图书馆的移动阅读服务在内容、应用架构、服务模式方面得到提升和变革的结论[13];王毅认为将区块链引入移动阅读领域,将使得该领域的信息传播格局更加平衡,促进移动阅读内容的分级分类,以及完善移动阅读资源生产者的权益保护机制[14]等。
2.4.2 趋势分析
为研究我国移动阅读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关键词聚类图谱的基础上,将可视化方式选取为Timezone(按时区展示),得到我国移动阅读研究关键词的时区图,如图5所示。
Fig.5 Keyword time zone of mobile reading research in China图5 我国移动阅读研究领域关键词时区图
由图5可见,我国移动阅读相关研究的进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至2008年,为研究起步阶段。该阶段的热门关键词为数字化阅读、图书馆、手机阅读、手机报、数字出版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阅读开始成为阅读的新潮流。在数字通信领域主要研究如何实现移动阅读的技术方案及其优化途径,如将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信息聚合)技术嫁接到无线网络和手机终端,使用户能够第一时间浏览到个性化的资讯[15],或以手机上网、彩信、彩e、短信、Web、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通讯协议)、K-Java下载至终端,提供手机用户阅读的小说、杂志、漫画等多种文学作品[16]。在图书情报领域主要研究面对移动阅读的新潮流,图书馆服务的革新应该如何进行。长春图书馆的陈素梅论述了手机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所需的网络技术支持标准[17];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茆意宏认为,高校图书馆要做好手机阅读服务,加强理论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手机阅读需求,开发丰富的内容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平台,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18]。
第二阶段从2009至2015年,为迅速增长阶段。移动互联网、移动图书馆、大学生、阅读推广、全民阅读、用户体验、移动阅读APP等是该阶段研究的热点关键词。随着相关技术的逐步成熟,移动阅读相关研究关注的方面更为广泛。有的学者关注图书馆如何搭建移动阅读平台、拓展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从而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19-20],以及如何更好地改善移动阅读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避免数字图书馆同质化等[21]。有的学者更为关注移动阅读的用户行为和需求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得出校大学生手机阅读的主要动机包括“工具性期望”“资讯性期望”“替代性期望”“互动性期望”和“创新性期望”,而且影响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满意度的因素还包括使用频率、依赖程度、阅读场所、阅读方式和终端类型等[22]。移动阅读用户的沉浸体验对其持续使用意向有显著影响,各影响因素对不同阅读需求用户沉浸体验作用机制存在差异[23]。还有的学者专注于移动阅读APP的研究,吴丹等提出移动阅读APP需要细化用户分类、深化个性化推荐,坚持"内容为王"、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并提升美学设计[24];陈鹂等提出移动阅读APP的建设应将图书馆自身特色与读者阅读体验相结合,注重阅读引导和建立读者成长体系[25]。
第三阶段从2016年至2020年,为深入发展阶段。该阶段的热点关键词主要有新媒体、微信读书、创新、互联网+、人工智能、传播策略等。主要研究在新媒体高速发展、人类迈入“互联网+”的新时代,移动阅读服务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如韩诚等[26]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需要从加强校园网络基础建设、整合校园网络阅读资源、开展校园阅读活动、完善网络版权保护等层面营造良好的校园移动阅读环境。韩旭等[27]以微信读书APP为例,研究移动阅读与传统阅读的行为表现,发现读者的阅读行为正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个体行为转变为社会活动。有的学者关注移动阅读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转型与升级的策略,包括积极响应国家特色社会主义公共基础文化建设的号召,结合自身、地方社会实际,以科技引领服务升级等[28]。黄也平等认为只有顺应媒介融合的大趋势,抓住时代机遇,站立在技术迭代的风口上,移动阅读才能找到时代背景下自身的优势,文学数字化传播才能最大程度实现自身价值[29]。
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移动阅读用户规模从初期的迅猛增长到中后期的增速放缓,整个过程伴随着相关服务的不断完善,所以对于该领域的研究也由广泛研究逐渐转变为深入研究。移动阅读吸引了以图书情报为主,包括出版、科技在内的众多不同行业研究人员不同角度的关注和研究。二十年以来,我国移动阅读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主体机构的建设研究、服务研究、用户研究、终端研究以及相关技术研究,经历了2001年至2008年的研究起步阶段、2009年至2015年的迅速增长阶段和2016年至2020年的深入发展阶段。目前,关于移动阅读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研究内容重复率高。目前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移动阅读本身,包括阅读终端、数字内容、阅读体验和阅读对象等,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和积淀,重复或雷同的研究内容较多,缺乏研究视角的创新。
第二,研究深度有待提高。目前国内移动阅读的研究主要还是以文字阐述类为主,包括综述、问题描述、对策分析等,较少有研究使用实证的方法和成熟的分析工具,如结构方程模型、SPSS等工具对研究内容进行深入挖掘。
第三,缺少与新兴技术的深度结合。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移动阅读的技术环境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与新兴技术深度结合的研究才能对移动阅读的未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而通过本文可视化分析发现目前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是不足的。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未来我国移动阅读可以尝试从跨界融合、垂直化深耕、新兴技术及终端融合三个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
第一,从跨界融合视角进行移动阅读服务与更多行业的合作运营研究。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移动设备的高速发展和用户移动阅读习惯的养成,移动阅读将不仅被图书情报、科技、出版行业关注,未来移动阅读服务还将融入教育、电子商务等更多的行业。移动阅读服务跨行业融合的合作模式、资源筛选、运营方案等将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第二,顺着垂直化深耕的思路对加强移动阅读内容的智能推荐机制研究。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为海量的内容找到合适的读者,为读者提供精准及个性化的内容推荐,成为移动阅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此趋势下,移动阅读的内容推荐由编辑推荐、榜单推荐逐步转变为人工智能推荐,将逐步实现通过技术建立读者与内容之间的关联,分析出读者的阅读喜好,进而实现内容的智能推荐和匹配,满足读者差异化的阅读需求。因此,移动阅读内容的智能推荐机制也将成为研究的热点。
第三,从新兴技术及终端融合视角进行移动阅读与智能终端深度结合的研究。随着技术的发展,历经数字化改革,移动阅读内容的载体越发智能化[30],手机、电子书等终端更加便捷和智能。此外,近年来移动阅读有声化成为该行业的一个新趋势,用耳朵听书取代眼睛看书,是争取读者碎片化时间的又一突破点。因此,移动阅读与新型电子书、智能音箱、智能耳机等智能终端的深度结合,有利于推动阅读呈现多样化形式,充分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