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软岩电站辅助洞室支护措施研究*

2023-01-18 12:06张成远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边墙拱顶锚杆

张成远

(中铁十八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 400707)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发展,地下隧洞工程越来越多。地下隧洞修建过程中大变形问题频繁发生。隧洞施工中的大变形问题严重影响隧道修建安全,甚至威胁人民群众的安全。针对隧洞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大变形问题,众多科研工作者采用不同方法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于某深埋软岩公路隧道工程采用的3层支护结构,晏长根等[1]以此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公路隧道过程中的大变形现象,系统的总结了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特征。仇文革等[2]基于某发生大变形的隧道工程,研发了一种新型限阻耗能型支护结构,能很好的适用大变形隧道,应用于实际工程并得到验证。徐飞等[3]以某千枚岩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试验对比了隧道采用传统支护结构与新型支护结构,对比结果表明,新型支护结构能够更好的控制千枚岩隧道的变形。李鹏飞等[4]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手段,分析了软弱围岩隧道的变形规律,并提出有效控制措施限制隧道的变形。李磊等[5]以高地应力地区的千枚岩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模拟了隧道施工全过程,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变形规律。徐国文等[6]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通过有限元模拟仿真方法分析了隧道的变形破坏机制,并基于此创新的完善了开挖方案。

1工程概况

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位于重庆市綦江区中峰镇境内。该工程属一等大(1)型工程,主要永久性建筑物按1级建筑物设计,次要永久性建筑物按3级建筑物设计。蟠龙抽水蓄能电站辅助洞室较多,错综交杂,主要包括进场交通洞、通风兼安全洞、主厂房进风洞等。以通风兼安全洞为研究对象,通风兼安全洞布置在主厂房排烟风机房右端,洞口底板高程496.00m,末端底板高程499.40m,长896m,城门洞型,断面净尺寸为9.0m×5.5m(高度×宽度),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该通风隧洞主要穿越砂岩夹泥岩地层,砂岩夹泥岩呈灰绿、紫红、褐黄色等,岩石破碎,节理发育,隧道穿越处围岩等级均为Ⅳ和Ⅴ级。

隧道开挖不久后,两侧边墙产生大变形,边墙水平位移最大可达80cm,拱顶沉降峰值超过20cm。初期支护方案为工20的钢架按0.6m的间距布设,隧道拱顶布设直径25mm的3m长中空锚杆,边墙布设直径22mm的3m长中空锚杆,表面喷射厚度22cm的混凝土,混凝土等级C25。由于隧道施工初期出现大变形,为防止隧道稳定性进一步降低,设置一段试验段。该试验段进行双层支护,支护参数如下:

第一层支护:工22b的钢架按0.6m的间距布设;布设直径25mm的4m长中空锚杆,锚杆间距1.2m×1.0m;喷射厚度25cm的混凝土,混凝土等级C25。

第二层支护:工22b的钢架按0.6m的间距布设;喷射厚度25cm的混凝土,混凝土等级C25。

2监测结果分析

2.1围岩压力

2.1.1围岩压力 该试验段隧道设5个监测断面,各断面观测点相同布置,布置图见图1。共进行为期50d的监测,对该段第一层支护的钢架应力、混凝土应力、锚杆轴力、围岩压力和位移进行监测。各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规律基本一致,文章选取围岩压力最大的监测断面进行分析。

图1 试验段测点布置

图2(a)给出了不同测点围岩压力随监测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b)给出了围岩压力的形态及对应的数值(围岩受拉为负值,受压为正值),从图中可以看出,围压压力峰值发生在隧道拱顶处,峰值约为1675kPa;当隧道下台阶开挖后,隧道拱脚处围岩压力突然减小,并随着第二层初期支护的仰拱施工完毕后又逐渐增大。支护完毕后,围岩压力最终状态为两侧边墙较小,拱顶位置较大。

(a)不同测点围岩压力曲线

(b)围岩压力的形态及对应的数值

2.1.2围岩及支护结构变形 围岩各观测点的变形随着监测时间的增加而逐步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图3(a)给出了围岩内部变形形态及数值。图3(b)给出了支护结构边墙、墙脚和隧道拱顶变化曲线图。

(a)围岩内部变形形态及数值

(b)支护结构拱顶变化曲线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围岩内部变形整体较小,变形峰值约为16.7mm,发生在拱顶内部约5m的位置。隧道拱顶沉降约为101mm,支护结构边墙处的变形约为302mm。可以看到,监测断面围岩内部的变形远远小于支护结构的变形,这是因为监测到的围岩内部变形实为相对变形,监测围岩内部变形的传感器布置范围没有超过围岩破坏范围,导致传感器与破坏区域内的围岩产生共同变形。

经过第二学期的稳步提升,到了第三学期一直成绩优异进步很大的实验组2却有了退步,实验组1也有退步,经过和学生交谈以及和Fatima教授探讨,发现某些学生熟悉了这种方法后,关注度和兴趣度有些放松,于是我们又对KWL+进行了改进,加入了新的如Readers Theatre等方法。这说明某种教学方法再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一成不变,要以学生为主体,随时调整方法,才能抓住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点。

已有研究表明,围岩产生大变形时,围岩压力主要是形变压力,如果围岩被允许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围岩压力则会明显减小,同时隧道在初期支护产生开裂现象后仍可以保持稳定。如果此时围岩压力为松散压力,初期支护会持续变形最终发生坍塌。根据围岩内部变形监测情况,可认为围岩在该变形下仍为松弛状态,作用在初期支护结构上的围岩压力仍是形变压力。

2.1.3锚杆轴力 图4给出了锚杆轴力分布形态及数值(锚杆受拉为正值,受压为负值),其中锚杆长度为4m。结果表明,监测范围内锚杆轴力随着监测时间的增加而逐步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综合来看,锚杆轴力均较小,这是因为锚杆没有击穿围岩的破裂面,未充分发挥锚杆的作用。

图4 锚杆轴力分布形态及数值

2.2根据现场监测发生的问题

依据上述现场监测结果及分析,发现如下几点问题:

(1)初期支护结构在边墙位置处的变形与作用其上的围岩压力、围岩内部变形和支护结构刚度都不匹配。现场监测结果中支护结构边墙处的变形约为302mm,而围岩内部变形峰值仅为为16.7mm;围岩压力在边墙位置处仅为110~390kPa;试验段隧道布置了一层套拱和两层初期支护,但边墙处支护结构的变形仍较大。

(2)支护结构在拱顶变形与作用其上的围岩压力不匹配。现场监测结果中围岩压力在隧道拱顶位置最大,但支护结构最大变形发生在边墙位置。因此,应进一步明确:现场监测中作用与支护结构上的围岩压力是否是真实围岩压力,尤其是边墙位置。支护结构在边墙位置的变形较大是否是因为支护刚度不够。

3数值模拟分析

3.1隧道围岩特征曲线的确定

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如图5所示。模型宽度为100m,高度为60m,纵向长度为1m。支护结构设为刚性,用Liner单元模拟,软件会在围岩与Liner单元间生成一个接触面,以模拟围岩与支护结构的闭合张拉等作用。在围岩与Liner单元间添加法向弹簧,以模拟支护结构与围岩间的闭合与分离。围岩应力选用应力边界来模拟,其中Pv=4.0MPa(竖向地应力),Ph=2.2MPa(横向地应力),不计重力。表2给出了围岩和支护结构参数,表3给出了Liner单元接触面参数。

图5 数值模拟图

表1 围护和支护结构参数

表2 围Liner单元接触面参数(软件内置参数,参数无刚量化)

为保证有限元结果的正确性,用Hoek理论进行对比验证。Hoek理论的控制方程如下:

其中,i代表观测点位置;εi为该处隧道收敛值比上隧道半径;σcm表示该处岩体的强度,单位为MPa;p0表示地应力,单位为MPa;pi表示该处围岩压力,单位为MPa。

对于该工程,式中参数取值分为:岩体强度σcm=0.4MPa,隧道半径r=4.8m,拱顶位置地应力p0=4.0MPa,边墙位置地应力p0=2.2MPa。通过有限元模拟和理论计算,图12给出了围岩特征曲线。

结合图2和图6可以看出,隧道拱顶位置数值计算的围岩压力为1.47MPa,实测的围岩压力为1.68MPa,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边墙位置实测的围岩压力0.13~0.46MPa,数值计算的围岩压力为1.32MPa,数值计算结果大于实测结果的原因为边墙位置支护结构未稳定,支护结构分担的荷载有限,这使得实际围岩压力远小于测试围岩压力。因此,测试的围岩压力不能用于指导设计。进一步观察,理论计算曲线显示支护抗力随着围岩变形的持续增大会逐渐趋于0。实际施工过程中,随着围岩变形的增大,挤压性围岩会从“松弛”状态转变为“松散”状态,普遍认为随着围岩变形的增大,围岩压力首先会减小,随后逐步增大,最终趋于稳定。文中所建立的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该变形规律基本一致,从数值计算结果曲线可以看出,当围岩变形范围为0.3-0.4m时,支护结构所承受的围岩压力为最小值。围岩压力由围岩自身承担的比例是有限的,该工程中,隧道拱顶和边墙位置围岩自身承担的比例分别为63.5%和34.7%(围压压力最小值比上相应位置的地应力)。从数值计算曲线可知,随着围岩变形的增大,支护结构所承担的围岩压力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因此适当的围岩变形可以使得围岩承载能力更好的发挥,也能减小支护结构承担的荷载。从理论计算曲线可知,随着围岩变形的增大,支护结构所承担的围压压力持续减少并最终趋于0,这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因此现有理论不能推算出适宜的围岩变形控制值。

图6 围岩特征曲线

3.2隧道支护变形失稳机理

对于所研究的实际工程,隧道主要为边墙破坏,在实际围岩压力下,图7给出了边墙变形失稳过程图(竖向箭头表示压应力)。边墙失稳破坏可当成刚度失效与结构稳定失效的结合。这是因为边墙曲度小,该位置支护结构承担了过大的侧向力和竖向压力,支护结构不能有效约束水平位移。

(a)边墙

(b)初始阶段

(c)变形阶段

(d)失稳阶段图7 边墙变形失稳过程图

实际工程中,隧道边墙从变形、开裂到失稳可分为如下两个阶段:①因边墙作用过大侧向力导致的结构刚度失效,边墙在竖向压力作用下产生过大弹性变形;②过大的侧向力和竖向压力联合作用导致的边墙稳定失效,这同样是引起支护结构失稳的最重要原因。当首层支护边墙失稳后,再施工下一层支护结构,边墙同样会失稳。这也导致实际监测时,即使施工第三层支护结构,边墙位置的围岩压力同样较小。

为控制隧道的变形,对比4种不同初期支护厚度的工况,表3给出了不同初期支护厚度的具体参数。第1~3种工况围岩压力选择图6的边墙和拱顶位置处的围岩特征曲线中的最小值,第4种工况的围岩压力去现场监测值。围岩参数取值如下:弹性抗力取值为90MPa/m,泊松比为0.35。

表3 不同初期支护厚度的具体参数

表4给出了第1~4种下初期支护的变形值。从表中可以看出:第1种工况下初期支护的变形值与现场监测结果基本一致,当初期支护的厚度从25cm提升至50cm、80cm时,拱顶处初期支护沉降从76.1mm分别减小至14.5mm和2.0mm,边墙处初期支护变形从354.1mm分别减小至84.2mm和33.6mm。可见,提升初期支护的厚度,初期支护变形能得到有效控制、第4种工况的初期支护变形虽较小,但与现场监测结果严重不符,这是因为隧道边墙处的支护结构失稳的同时刚度发生失效,从而支护结构未能提供相应的支护抗力。综合表3、4可以看出,当初期支护厚度提升到50cm时,可以显著降低初期支护的变形,同时后续支护也能发挥更佳的作用。

表4 第1~4种下初期支护的变形值

4结论

由于隧道施工初期出现大变形,为防止隧道稳定性进一步降低,设置一段试验段。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隧道失稳形式,并提出有效措施控制隧道的变形。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提出一种利用有限元分析得到围岩特征曲线的方法,能更好的得到全过程围岩压力曲线。该工程中,当围岩变形范围在30~40cm时,支护结构承担了最小围岩压力;

(2)从现场监测结果可知,隧道边墙位置的支护结构变形与支护结构刚度、所承担的围岩压力、围岩变形都不匹配,支护结构在拱顶处的变形与其所承担的围岩压力也不匹配,现场监测所获得的支护结构所承担的围岩压力并不是真实压力;

(3)围岩可承担的自身压力是有限的,释放过大的围压变形并不能使围岩承担更多的自身压力。该工程中,拱顶和边墙位置围岩所承受的自身压力极限分别为63.5%和34.7%,适当的围压变形控制值能更好的发挥其承载能力;

(4)隧道边墙从变形、开裂到失稳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因边墙作用过大侧向力导致的结构刚度失效,边墙在竖向压力作用下产生过大弹性变形;第二阶段:过大的侧向力和竖向压力联合作用导致了边墙失效。

猜你喜欢
边墙拱顶锚杆
继承“传统”中蕴藏的“智慧”(六)
中核集团:全球最大LNG储罐拱顶模块吊装成功
消力池贴坡式混凝土边墙稳定复核
喷淋装置在锚杆钢剪切生产中的应用
方斗山隧道拱顶FLAC沉降模拟及修正
浅谈挤压边墙混凝土施工方法
浅谈辊道窑拱顶开裂或塌陷原因分析
浮煤对锚杆预紧力矩的影响
跌坎式底流消力池边墙突扩宽度对池长的影响研究
河谷地形对面板混凝土堆石坝边墙施工期挤压形变规律的有限元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