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群力
(兴安界首骨伤医院放射科 广西 桂林 541306)
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MO)一类在机体骨骼之外所形成的骨结构,由于占据了机体正常的生理位置,因此导致患者易出现运动功能障碍表现。该病发病机制与肌肉无关,且发病范围并不局限于肌肉。WHO认为,该病属于一种非肿瘤性病变,病理组织变化时以纤维组织增生为特点,在增生时,伴有骨小梁(新骨结构)生成,部分病例报告也有软骨形成[1]。但从目前来看,临床上对于骨化性肌炎的诊断存在着一定困难,若未能对影像摄片的特点予以准确提取,极易出现误诊及漏诊的现象。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出现过因为被误诊为骨恶性病变而被手术切除的案例,对患者身心均造成了双重损伤[2]。同时由于早期骨化性肌炎的活体组织检查结果较难与肉瘤相互鉴别,同时活体组织检查在早期骨化性肌炎的诊断中,易存在难以与肉瘤鉴别的特点。而影像学检查方式中的MRI检查方式则对软组织有着较好的分辨力,能够通过对病灶区域软组织病变的范围、特征及其与周围组织血管之间的关系,来对软组织的病变类型予以有效分辨。目前临床上关于骨化性肌炎的早期阶段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分析报告较少,临床循证医学的开展缺少相关数据。本研究特选取早期骨化性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MRI检查方式的准确性,并对其影像学成像特点数据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于兴安界首骨伤医院经过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早期骨化性肌炎的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3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4~68岁,平均(45.62±5.98)岁;病灶所处位点:大腿13例,小腿7例,手臂6例,手部4例。
纳入标准:病例均符合《骨科学》中有关早期骨化性肌炎的确诊标准,诊断标准如下:X线检查可见组织内模糊阴影,CT检查呈现出纤细点状钙化样改变[3];② 患者均需要进行手术;③受试者均经过MRI检查及手术病理检查;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未能全程参与本研究及所获影像学资料数据不全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是由同一组医师开展临床诊断的。检测步骤现简述如下。
患者均进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检查。采用MR检测仪。首先对患者进行平扫,平扫时所选取模式及设定参数指标如下:①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T2WI(设置TE 80~120 ms,TR 3 600~4 500 ms);②设置自动回波T1WI(TR 500~600 ms,TE 10~15 ms);次等参数设置如下:NEX 2~4,矩阵256×256,FOV 16~44 cm,层间距1 mm,层厚4 mm。进行MRI增强扫描时参数设置如下:首先注射0.2 mL/kg的碘海醇溶液进行增强扫描,注射速率为5.0 mL/s,缓慢注射。待造影剂注射完毕于周身充分分布8 s后,即可开展增强扫描。此时所应用的扫描参数设置如下T1WI(TE 10~15 ms,TR 500~600 ms)。在不同检测方式下,均将所获取到的检查结果输入至影像学数据处理工作站中进行数据的后续建模处理及解析。将本次扫描所获数据交由两名资深的影像科医师进行评定,评定结果相同时可将数据纳入研究,评定结果相异时需要由MRI室主任对检测结果予以最终明确。
手术的简要流程为:依照病灶位点的不同,分别选择后侧、前侧、外侧手术入路。手术过程中保护切口内神经,同时将骨块及其周围的变形组织做锐性解剖切除。同时,保留患者术中手术样本,并送至检测中心进行病理检查。
①检测准确率:与金标准检查方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探讨MRI检查方式在大腿、小腿、上臂及手部病变的检出率;②MRI影像学结果:包括肿块的性质、肿块在T1WI及T2WI处所呈现出的信号表现、增强扫描在病灶区域所表现出的影像学特征表现等;③病理表现:经手术病理检查后,统计病变部位所构成细胞,周围边界组织所构成的肌肉组织成分等。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金标准显示30例早期骨化性肌炎的患者中,位于大腿者14例,小腿6例,腰部6例,手部4例;MRI共检测出大腿14例,小腿6例,腰部4例,手部4例;MRI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为93.33%(28/30),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9,P>0.05);共有2例腰部漏诊。漏诊的2例患者均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MRI检测可见,软组织内见团状致密钙化影,呈网状簇状聚集,外形似岩石块,表面凹凸不平。边缘较致密,中间呈稍亮样低密度,病灶与股骨分界清,临近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在治疗后,患者腰痛症状缓解,但下肢作坐骨神经压痛症状未见好转。最终仔细查体发现为左臀部肿块。
所纳入的患者在经MRI检测后,结果均显示,患者均表现为骨化解的肿块、但肌肉间无钙化,病灶呈现为单发性特点。影像学成片中显示图像便捷不够清晰。从信号的强度上看,肿块在T2WI阶段表现为比较不均匀的压脂信号,在T1WI阶段表现为等信号。增强扫描图像结果显示,患者的病灶部位呈现出不均匀强化的特点。从水肿性质上看,所纳入患者均表现为周围肌肉显著水肿样改变,其中有6例患者表现为骨髓水肿样改变。从肿块处所呈现出的波形信号上看,T2WI压脂肿块内能够见到线状样低信号成像,信号与肌纤维走行方向呈现为相互平行的特点。从图像影像上看,则表现为在矢状位及冠状位上呈现为羽毛状表现,共计21例(70.00%);低信号则在垂直于肌纤维的横轴上表现为“棋盘征”的特点,这类患者共计9 例(30.00%)。为保证所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笔者对图像进行了增强扫描处理,结果与前所获图像均一致。具体的成像图见图1。
图1 MRI增强扫描影像表现
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中,取病变部位标本做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病变呈现出疏松排列的状态,其中的组成细胞以成纤维细胞居多,这类细胞具有不同水平的异质性特点。从构成细胞的间隙上看,其细胞之间能够间早期的骨样组织形成。同时周围所附着的肌肉组织,表现为萎缩样改变的态势。病变周围组织结构边界清晰度不足,多呈现为小梁状变化。其中小梁处探查其所构成成分包括骨样组织、骨母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骨化性肌炎是一种筋膜、韧带及肌肉的异位骨化性改变疾病,于成年男性、青少年人群中较为高发。骨化性肌炎包括神经性、创伤性及进行性3类。目前临床上对于MO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考虑原因可能与结缔组织细胞化生与血肿骨化存在相关性。早期病变病灶位点处伴有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肿胀及疼痛表现。从病变发生后第3周开始,则出现离心性钙化表现,随后整个病灶处将出现钙化及骨化表现。骨化性肌炎的病程可长可短,早期骨化性肌炎病程较短,一般仅有几周,而晚期骨化性肌炎的病程则较长,时间跨度为几个月或是几年[4]。
由于临床上当前对于骨化性肌炎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同时加之以该病病理分期的标准临床尚未统一,因此在临床病情发展阶段上存在一定困难。有学者认为,在早期(也被称之为急性水肿期)病灶部位主要有成纤维细胞、新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影像学成像特点不够显著[5]。在早期骨化性肌炎的诊断中,可选取的影像学检查方式诸多。但X线检查方式在该时期的诊断极易出现漏诊现象,摄片多表现为阴性。而CT检查,则能够检测出病灶区水肿改变,但病灶区域周边便捷较为模糊,病变区域呈现为小片絮状骨化影改变。但是由于该影像学征象与感染性病变改变较为相似,因此易导致误诊及漏诊现象发生,故在早期骨化性肌炎的诊断中,不推荐单一应用X线及CT检查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金标准检查方式(手术病理),MRI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3.33%(28/30),表明了MRI诊断方式对早期骨化性肌炎的诊断准确性较高。相关文献标明[6],在MRI检查方式中早期骨化性肌炎的影像学特征则较为显著,其中在T2WI一般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样改变。在T1WI时则呈现为略高等信号样改变。组织边界清晰度不够明显,呈现为特点不一的“羽毛状”样改变。也有报告指出[7],早期骨化性肌炎易与增生性肌炎相互混淆。因为在影像学成片中,两者均会出现为“棋盘状”改变。从影像学成片的特点上看,研究发现[8]:①恶性肿瘤多伴有坏死、出血等特征,同时病灶周围的水肿程度较为明显,但是水肿的范围不如早期骨化性肌炎明显。因此临床医师在确诊时,可将影像学成片的水肿范围作为肿瘤与该病的鉴别标志。②MRI影像中,软组织肉瘤的影像学特征表现较为多样,且无特异性的成像特点。但是从肿块所涉及的组织边界上看,则边界清晰。而早期骨化性肌炎的边界则呈现为羽毛状等不清晰结构的特点。因此可将病灶的边界清晰度作为软组织肉瘤与该病的鉴别标志。③机体感染,一般很少形成肿块,若形成肿块一般也是以大块水肿为明显特征。医师可根据肿块的大小及其所波及范围,来将感染与该病相互鉴别。④骨肉瘤与骨化性肌炎的“瘤骨”及“骨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特点,因此临床医师在进行鉴别时,难度较低。⑤一般来看恶性神经鞘瘤属于神经源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而侵袭性神经纤维病则例数较少。这类病症鉴别难度较大。前者病灶与粗大神经相连,后者肿瘤的水肿程度较强。在鉴别诊断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却仍难以对疾病结果予以诊断,可引入病理活检诊断技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急性水肿期的鉴别MRI检测技术优势不佳,而CT检测技术则对水肿有着较为灵敏的反应效果[9]。因此在活检取材不佳,难以对病灶组织性质予以鉴别时,可应用CT随访扫描技术,来进一步明确诊断[10-11]。也有特殊情况,例如若患者接受检查时存在外伤,且伤后伴有较为明显的周围肌肉水肿表现,若检查时可见患者呈现为“羽毛状”改变,则大概率可能性为早期骨化性肌炎。确诊后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明确,避免患者接受活检检查,提升诊疗效果[12-13]。
综上所述,在早期骨化性肌炎的诊断中,应用MRI检查方式对机体各部位病变的检出率均呈现为较高水平。医师在确诊时,可综合多维度的检查结果,并结合MRI影像学摄片中图像的“羽毛状”“棋盘状”特点来辅助诊断开展。此外,临床医师需要对特殊情况下所接受的检查的患者予以关注,避免进行不必要的活检,导致患者机体疼痛程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