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华,花义同,姜京汝,刘 瑾(通信作者)
(1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 山东 滨州 256600)
(2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 山东 滨州 256600)
乳腺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SA)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乳腺疾病,该病虽然属于良性病变,但由于其病理类型特殊,极易与浸润性乳腺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IBC)混淆,导致漏诊、误诊,影响患者后续治疗[1-2]。由于SA在超声图像上存在交叉性特点,与恶性肿瘤具有类似的影像学表现,常规超声检查方式难以有效进行鉴别,不利于诊疗方案确定,因此需选择其他更为有效的诊断方式[3-4]。自动乳腺全容积超声影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能够对乳腺进行全面扫查,形成三维立体图像,不仅能够得到乳腺横断面、冠状面图像,还能够获得矢状面图像,便于清晰、直观对乳腺肿物进行观察,提高诊断准确性[5-6]。本研究对72例SA患者与65例IB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ABVS的诊断价值,详情如下。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7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的72例SA患者(SA组)与65例IBC患者(IBC组)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患者病理、影像、手术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胸部手术史(隆胸手术、乳房肿瘤切除手术等)者;②合并其他类型乳腺疾病者。
所有患者均进行ABVS检查,患者取仰卧位,使其双手举到头部,促使胸大肌充分伸展,在检查前明确患者乳房大小,以便选择最佳扫查深度,采用软垫适当垫高患者背部,并调节患者呼吸频率,使其在平静呼吸状态下进行检查;采用自动乳腺全容积超声成像系统(GE Invenia ABVS)及所配备的专业探头对乳房进行探查,采用目视法将乳腺分为3个区域(外侧位、内侧位及前后位),以此为常规扫描切面,将获得完整乳腺腺体容积影像作为扫描原则,如果患者乳房较大,则进一步增加扫描切面,可通过对上位、下位进行扫查,实现全乳覆盖,如果患者乳房较小,则适当减少扫描切面;依据患者乳房大小选择扫描深度,以保证腺体、胸大肌等能够完整显示,每当完成1个切面扫查后,对乳头位置进行正确标记,全部扫查完成后,系统能够自动获取全容积成像数据,并将其传输至ABVS工作站系统,由医师利用专业软件储存并分析图像。所有阅片医师均接受过专业培训,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对SA患者与IBC患者ABVS二维平面及冠状面征象进行分析,详细记录病灶情况,包括回声特性、病灶肿块边缘,并分析是否存在“汇聚征”、钙化等情况,若存在不同意见时,可与其他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进行探讨,最终得出一致结论。
①资料收集:收集患者年龄、有无乳腺癌家族史、是否可触及病灶、有无哺乳史等一般资料;②ABVS二维平面征象:统计两组病灶直径、病灶形态及回声特征;③ABVS冠状面征象:统计两组后方回声特征、肿块边缘、钙化及“汇聚征”情况,并观察钙化分布征象。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在年龄、是否可触及病灶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无乳腺癌家族史、有无哺乳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在72例SA患者中,病灶最大径平均为(1.58±0.52) cm,在65例IBC患者中,病灶最大径平均为(2.62±0.85)cm;SA组病灶直径小于I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31,P<0.001)。SA组病灶形态、回声特征与I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灶形态、回声特征比较[n(%)]
SA组后方回声特征、病灶边缘、钙化及与“汇聚征”与I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SA组钙化分布征象(段样分布、弥漫分布)与I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ABVS冠状面征象比较[n(%)]
表4 两组钙化分布征象比较[n(%)]
SA以腺体、间质细胞增生为主要临床特征,属于良性增生性乳腺疾病,随着病情进展,病变部位逐渐累及至终末导管小叶单位,对周围正常正常乳腺小叶组织造成推挤延伸,引起“假浸润”现象,而IBC同样存在明显周围组织浸润现象,因此二者极易混淆,造成误诊、漏诊[7-8]。
准确鉴别SA、IBC对疾病诊疗具有重要意义,由于SA影像特征不仅包括良性病变表现,还包含恶性病变特征,加之其病理细胞学同样与IBC具有相似表现,导致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大大降低,通常需采用手术、穿刺等方式进一步诊断,不仅增加对机体损伤性,还加重家庭经济负担,效果欠佳[9-10]。ABVS可覆盖全乳腺组织,对病灶进行全面扫描,即能够保留常规超声优点(可重复、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等),还能够降低操作者依赖性,使图像信息得以完整储存具有显著优势[11-12]。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该技术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细致的乳腺冠状面信息,利用连续断层扫查方式(图像层间距最小能够到达0.5 mm),可获得较为完整的乳腺解剖数据,检测出较小的病灶组织,有效鉴别恶性与良性病变,促进恶性肿瘤检出率的提高,进一步提升诊断效果[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SA组病灶最大径(1.53±0.39)cm与IBC组(2.62±0.45)cm比较,前者更小,但ABVS二维平面征象(病灶形态、回声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SA虽然具有“假浸润”现象,但与恶性肿瘤浸润生长一定存在差别,容易受到周边密实的腺体小叶组织的影响,对其生长产生限制作用,因此相较于IBC,SA病灶更小,而ABVS可在病灶大小测量上发挥显著优势;但由于二维平面存在明显重叠状况,难以有效辨别病灶形态、回声特征,容易导致误诊[15]。通过比较两组ABVS冠状面征象,结果显示,SA组表现为后方回声增强或无改变(81.94%)、病灶边缘光滑清晰(84.72%)、无钙化(68.06%)、无“汇聚征”(79.17%),而IBC组则表现为后方回声衰减(58.46%)、病灶边缘有毛刺(67.69%)、微钙化(56.92%)、有“汇聚征”(69.23%);此外,在钙化分布征象上,SA组主要表现为集群分布(47.83%)、弥漫分布(39.13%),IBC组则表现为集群分布(55.10%)、段样分布(20.41%)、区域分布(18.37%)。究其原因,ABVS利用断层扫描方式能够有效获取乳腺整体解剖结构、信息,从不同角度进行图像重组,在保留二维成像优势的同时,有效弥补其弊端,防止出现方回声衰减伪象,提高诊断准确性,ABVS利用三维成像优势,通过冠状面影像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病灶冠状切面状况,便于发现SA、IBC在病灶边缘、周边组织浸润的差异性,促进诊断效能的提高[16]。
综上所述,虽然在ABVS二维平面征象仍存在重叠现象,难以有效鉴别SA与IBC,但ABVS冠状面征象能够发现SA、IBC在后方回声、病灶边缘、钙化及“汇聚征”的差别,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诊断,可充分对二者进行鉴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