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隽协
许隽协/最岭南—晚醉芳舟纸本设色211cm×125.5cm 2019年
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每种的十二句四言诗,尽显中国文字之蕴,既保留有具象的形象性,又不缺乏抽象的诗意性,深入体验观察自然与现实,而又不全说破,有着反复咀嚼、体悟的多重回味,尽得美学风流。二十四诗品的具象和抽象,看似写实却无限遐想,令人神游,和中国传统绘画审美观不谋而合。天地、日月、星辰、地理、江山、烟云,拾而得之为自然,抚而出之为己造。中国画有别于西画,最核心之处正在于这种通过以具象的深刻观察、表现融入抽象的情感与想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诗意。画外之音,朦朦胧胧,似有若无,画到点到,却不求完备、不露骨、不浅白。
中国画诗意的美学风格、画面的独特营造、传统与当代的各种对话碰撞,对我的创作有诸多启迪。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计白当黑,或许是受中国哲学的影响,或许是受中国书法的影响,也或许是受中国文学的影响。无论基于哪一种,中国画一边描绘现实中具象的人、事、物、情、景,一边却很注重抽象的意味,除了注重实体,留白部分更是考究形态,讲气韵流动、画外之音、片段式的表现与截取……
传统文人画,颜色变弱之后,画面的结构会变得更加强烈,所以形就显得很重要,为啥文人画讲究诗书画印结合?于我看来,舍弃颜色和复杂的绘画形态之后,画面的具象和抽象关系变得相对简单,这时就需要补充其他的因素。运用题款,单行的会增加线的构成,长款则可以成面,补充画面并灵活地调整整体的黑白形,活络气韵。印章能增加点的构成,形成另外一层红点的节奏。同时,诗文落款和印章又增加了抽象的画外之境。
↑许隽协/明窗净几之一 纸本设色68cm×68cm 2015年
↓许隽协/明窗净几之二 纸本设色89cm×89cm 2015年
许隽协/渡·坐中佳士(梅兰竹菊第一套)纸本设色69cm×69cm×4 2016年
现代中国画重拾色彩传统,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的形式语汇和表现手法,对画面结构的认识更加多重和细化。造型方式、颜色种类、绘画语言结构、材质和焦点、比例、位置与表现形式等,多元维度,通过各种具象和抽象的层面,拿捏、整理、调和,把控恰到好处的程度,衍生出无穷无尽的变化。
写实的实,是实体,是现实,是眼中之实,还是幻化的实境;写意的意,是意味,是意蕴,是心中之情,更是胸中之气。一样的现实,进入艺术家之眼后,便幻化为艺术家眼中的景、物、人、事,带上了各种独特的滤镜,各有角度、审美与偏好。
艺术经过转化,将艺术图像和真实世界区分开来。有深度的感人的绘画,经过眼与心的特异化学反应,通过手传递绘画性,在作品中显现非机械复制的灵光。
绘画是人性最大的体现,是脑力瑜伽,是体育运动,不断地舒展着意识和意识的连接,嵌入真切的情感,或深刻或严肃或嬉皮或抒情。人类通过特有的加工方式,有的倚赖自然人特有的神秘和诗性,通过文本的幻想和现实的交织,借用书法、诗词、散文、哲学和其他艺术门类,抒发意识流中偏于传统的“灵性”,有的依仗自然人对科学与技术、物质与灵魂、生命与数据、潜意识直觉与人工智能、新材料与物理、地理、化学、生物、数字信息等多重关联,加以时代质感、时代塑造,来背离过去的艺术历史,再定义自然内部生命的妙音。
中国美学虚实相生,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传统艺术重视空灵之美,探胜寻幽。宋元时期的工笔画以及中国传统壁画,处理精确与模糊这对对比关系有着诸多极佳的典范,在状物上可谓尽精微致广大,对当下创作有很多可供借鉴处。
精确与模糊,对图像的处理方式,是一个组合的状态。万般景致要在不同时空中扮演好不同的角色身份,有的是主角,有的是配角。对于主角,用精到的观照模式,从时间、空间、速度、质感、属性、形态、色彩等角度反复推敲,多重叠加;对于配角,旋转、循环、扭动、交叉、转折、模糊、简略甚至隐藏,使尽浑身解数地整合,展现艺术的精髓。
象外有象,中国艺术家将内在精神的跃动,嫁接于客观事物的形象客体,或顺势流淌或变音调转,抒写发自生命深层的自觉力量。
许隽协/雅韵·静好 纸本设色2019年
中国传统绘画,大都有选择客观形象作为参照、运用散点透视的方法。画家移花接木,任意主观地编织画面。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画家可以形象地提炼客观造型,可以主观地抽取某一片段表现,可以将各角度视野片段多重维度的叠加、分裂、重构、组合……无论山水丘壑、花鸟造境、人物风情,现代中国画家的绘画语法和结构更加丰富。这些手法,改变了过去的单线思维,变成了丛生结构,通过不同角度与可能性,诸如手感和心绪、语言笔墨和色彩配置、思维模式和观念结构、视觉机制与交流方式的转向,多维度深层次地探讨了这个时代的时空处境,仿佛创造了一个新的自然。
↑许隽协/乾坤清气 纸本设色175cm×155cm 2017年
↓许隽协/明窗净几之三 纸本设色61cm×61cm 2015年
许隽协/渡—万里无云万里天 纸本设色96cm×178cm 2017年
中国画的审美源自老庄而汇合禅儒,但画人心悟手记,却有悬殊,往往一字之别,高下立判。我习画以来,向贤师请教,听益友论道,有启发的地方,都一一通过实践来印证和修正。上述絮语,虽然多数是前人已有涉及,故园归燕,似曾相识,但由他人口中之言化为自家笔下之语,其中坎坷曲折处,只有自己知道。兹不揣浅薄,分享与同好者共勉共进。
许隽协
1984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200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广州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2016年被评为“文化部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被评为“羊城青年文化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