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宇利
胃溃疡发病原因是胃黏膜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等的腐蝕作用,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饮食和精神因素等有关。但也有一些是化学品造成的,其中主要是药物类。这些药物有的是直接造成黏膜的局限性损伤,有的是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和修复功能,也有的是多种药物联用,使胃黏膜受损的危险性加倍。如果再合并幽门螺旋菌感染,加上吸烟饮酒等因素,胃溃疡更容易发生。
造成胃溃疡的药物,往往是使用剂量大、疗程长或空腹用药。有些患慢性胃肠道疾病,或是老年人,本来胃黏膜就对药物敏感,加上肝酶活性降低,药物清除率降低,增加了胃肠损害的发生率。
一旦明确导致溃疡的药品,应当及时停用或减量,或换用消化道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发生了溃疡要采取措施,比如联用抑酸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加速溃疡创面的愈合。
这类药的分子具有羧基或酚羟基等酸性基团,主要用于解热镇痛,缓解感冒症状,或者消炎、止痛,但可直接造成黏膜的局限性损伤。如水杨酸盐、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贝诺酯、保泰松、吲哚美辛等,刺激胃肠黏膜上皮细胞,使黏膜充血、糜烂,并影响凝血机制,致使胃肠出血形成溃疡。
有的人只是感冒发烧,吃点解热镇痛药缓解症状,感冒好了胃却不舒服了。不过因为用药时间短可能造成的危害不是太大,但对一些长期服用的药物就不能不考虑了。
阿司匹林因近年来发现它有抗血栓作用,用量激增,而且需要长期服药。为防止其直接损伤胃黏膜,都是制成肠溶衣,避免与胃黏膜接触。即便如此,长期服用仍有可能引起胃和十二指肠炎症或溃疡。原因是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来自于它抑制环氧酶,从而抑制了前列腺素合成。然而前列腺素有保护胃肠黏膜的作用。一旦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会导致胃肠黏膜对酸、酶等侵害的屏障功能减退,就很容易发生溃疡。
这类药中的保泰松类、吲哚美辛等药物,常用于风湿、类风湿病人的消炎止痛,因服药期较长,引起胃溃疡的发生率也较高。可换用消化道副作用较小的塞来西布等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如可的松、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可抑制胃黏膜细胞的更新,影响溃疡的修复过程,延缓溃疡的愈合。还可促使原有的胃溃疡明显恶化。某些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必须应用这类激素治疗,应尽量采用小剂量间断服药法。整个服药期间,乃至停用激素后的2~3周,都要给予抗酸防范。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吉他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均可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的损伤。这类药一般制成肠溶片。
四环素类、多黏菌素等,也可引起胃肠道出血或使原有溃疡加重。有少数病人口服青霉素类发生急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的,应当予以注意。
降压药胍乙啶,以及0号降压药中主要成分之一的利血平,可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损害胃黏膜。
抗血栓药氯吡格雷、噻氯匹定、西洛他唑、藻酸双酯钠和双嘧达莫等,有胃出血倾向,不利于胃溃疡的治疗和预防。
多种抗癌化疗药物常引起胃肠刺激。如洛莫司汀、氟尿嘧啶、去氧氟尿苷、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等,可导致溃疡或出血。
有些药物能使胃酸分泌增多,从而引起胃黏膜损伤,导致胃溃疡、胃出血。一般建议饭后服药。但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等磺酰脲类降糖药,既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多,而且还需要餐前空腹服用,要格外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