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维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昆明 651700)
财务管理,作为每个单位管理工作的核心,它是合理组织单位各种财务活动并正确处理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重要经济管理工作,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管理目标。
新建高职院校要打破中专阶段的管理模式加快转型发展,科研工作要发挥财务管理目标的导向、激励、凝聚、考核作用,以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运用财务管理思维施策于科研制度建设,加强各部门联动管理,系统推进,使之具有深入、广泛和可持续性的特点,满足长期发展需要。
课题研究中,选取了同级别(或转型)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人员、行政人员、普通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问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新建高职院校科研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从调研中发现:新建高职院校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科研及管理经费投入不足、科研管理不够规范、成果应用价值不高。
1.2.1 新建高职院校对科研定位的认识不够清晰
本课题调研数据表明,调查对象完全了解科研制度建设的只占7.69%,基本了解的占比最大,为55.38%,基本不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占36.92%。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多数高职院校基本是中专升为高职,科研工作还处于十分薄弱的状态。多数老教师对科研管理做什么、怎么做还处于未知状态。
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管理工作做什么、怎么开展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可谓白手起家。难免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借鉴本科院校科研管理的模式,使得科研管理工作不能做到行之有效。
1.2.2 年轻教师具有科研意识,但能力和信心不足
多数年轻教师是在职称评审条件、科研工作量考核等外部因素影响下被动从事科研工作,并未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身业务素质提高学习,也就无法在学校内部带动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从调查数据看,80%的受访者认为“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几乎没有科研实践保障”,67.69%的受访者认为“本人科研经验和能力不足”,33.85%的受访者认为“科研需求和动力不足”,24.64%的受访者认为科研是“发表文章、职称评选”,1.54%的受访者认为是“学校安排的结果”。部分教师在晋级高级职称后,对科研重视程度减弱,加上科研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不高,高级别科研课题立项率低、重大成果较少,无法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1.2.3 缺乏专业的科研团队
从前期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新建高职院校的科研基础薄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学校科研带头人几乎没有,科研创新团队组建困难,只能组建少部分教学团队,开展高层次级别研究进度缓慢。
科研团队作为以科研创新为目的的组织,突出多学科、跨专业学科交融的特点,不是单纯的人员组合。科研团队可以以头脑风暴形式集体研讨形成学术资源整合和集体智慧交织,突出科学研究与开发成果。调研中发现:半数以上教师对科研团队建设呼声较高,申报科研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培育点的教师多以中青年为主,初期申报科研团队数量仅为个位数。
1.2.4 科研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健全
调查发现,新建高职院校所制定的科研制度主要集中在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等基础方面,教师对“科研工作计量考核办法”“科研成果转化及奖励办法”等相关制度知晓率偏低,提出需加强“评价机制完善”的占81.54%,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建设任重道远。
1.2.5 科研服务水平不高
科研管理应该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因势利导。在日常科研管理工作中,科研管理人员还在普遍使用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或者简单的数据库采集系统来处理大量的数据。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这种管理方式与时代大相径庭,造成科研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沟通共享数据时间延迟,导致综合管理水平不高。
新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要以该校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构建一套切合自身发展的科研制度体系,以实现既定的科研管理目标。本课题调研数据表明,在制度建设意义选项中,93.85%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利于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实现双赢”;89.23%的认为能“推动管理者和教师转型升级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偏好”;83.08%的认为“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科研积极性,营造学术氛围”。在制度建设特色选项中,“不断优化成果转化”比重最大,占86.15%;“创新团队遴选”和“评价机制完善”,占81.54%;“部门联动管理”,占63.08%。可见,制度建设是强化科研管理提质增效的重要保证和有力支撑。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制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学校在经过三年办学合格评估后,正向内涵建设发展。科研管理工作要运用管理类学科思维开展工作,合理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职能,用科学的方法有效融合人、财、物、时间、信息,将这些要素配合使用发挥重要功能效应。
从制度的角度发现、思考问题,以制度的方式处理、解决问题。通过形式化、程序化、理性化的制度创造合作条件、体现激励功能、约束监督行为。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要求,在运行结果中体现合理、合法的价值要求。
财务管理是对于企业管理问题的本质思考,这种思考不仅仅在于理论层面,而且还在于积极践行。财务管理的筹资、投资、营运、分配四大财务活动的管理思想可融入新建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实践中用以指导科研管理实践,贴近民众,以人为本,贴近生活,成为科研发展的推动力。
在企业,财务管理是管理环节中的核心。财务管理的核心管理方法是决策,作为企业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必须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
作为新建高职院校的高层管理者,要转变管理观念,增强科研意识。在加强日常工作管理的基础上要对学校重点发展方向侧重管理,在外树形象的同时重视内涵建设。高职院校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科研,在每年进行的全国高校社科/科技统计年报工作中,科研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的排名和品牌建立。
首先,学校每年要制定科研计划和目标,科学安排科研工作任务和方向,培养科研人才,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其次,学校高层管理者应重视科研工作,安排预算时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为了考虑长期发展合理性,科研制度建设要将科研工作量和学术诚信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指标中,并制定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来激励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对优秀青年教师多安排学习培训机会,加强对青年教师科研队伍建设。最后,还要完善科研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学术道德诚信,让科研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财务管理中,财务关系涉及单位与债权人、债务人、投资者、被投资者、职工、企业内各部门、政府之间的关系往来。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涉及综合、人事、财务、科研等职能门。构建开放、灵活、创新的科研制度就是要搭建综合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职能部门的联动平台,充分发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功能效应,促进管理职能的良性循环,构建完善的学校科研制度体系,体现其各自功能和效应,协同作用。
3.2.1 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提高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人事处每年按照学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在职人员学历(学位)进修管理办法等,持续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为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科研处开展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及动态管理考核工作,此项工作持续推进。
为搭建科研创新平台,通过校级遴选高一级人才做储备。科研处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及科研创新团队培育点建设计划,组织推荐评选工作。
3.2.2 过程与执行
财务处负责科研经费的统筹安排、科研经费预算审查。科研处负责科研项目申报和过程管理、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科研管理制度制定及执行管理。
3.2.3 考核与评价
科研处对立项的科研课题项目实行中期检查,结项时聘请校外专家对课题完成质量进行评审。后期将会同人事处对科研人员工作量量化考核及奖励办法进行规范管理。
3.2.4 控制与监督
为科学规范课题研究及教师论文发表的严肃性与严谨性,科技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课题审查和论文发表实施监督管理,以规范学术行为、保障学术诚信。同时,对学校教师的师德师风行为进行排查,做到任何无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
作为新建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管理者,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科研评价机制来考核科研工作完成的情况。科研评价机制的构成内容是:评价机构和评价机制。评价机构由校学术委员会担任,拥有独立开展工作的权利,负责工作规范制定和工作纪律要求。其次,制定的科研评价机制要科学合理,切合学校实际,要兼顾科研管理工作效率同时又能够促进教师以科研带动教学,用科研服务社会。
各职能部门可从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提升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效率、完善创新评价激励制度、强化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完善分级责任担当机制等方面入手,实现部门间的联动管理。针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事中或事后及时控制解决,以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科研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离不开多元主体的管理和支持。高职院校科研制度是影响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力,是影响教师行为的重要诱因,它建构了高校学术道德与学术诚信环境,树立了个体正确的价值观。在科研制度建设中,学校是主要设计者,教师是主要践行者,其制度的实效性受学术氛围的影响,受制度本身的制约,与教师的意志、品格、信念、需求、个性、动机、情感等息息相关。
以财务管理思想为背景,立足于新建高职院校科研制度的建设,旨在运用管理艺术、“知行合一”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营造学术氛围,提升学校科研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