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会蝶 刘鹏
摘要:对泸沽湖旅游现状进行可视化研究,更好地了解泸沽湖旅游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对泸沽湖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Cite Space以CNKI中1993~2021年间关于泸沽湖旅游研究的365篇文献为研究对象,从学科分布、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四个方面绘制知识图谱。结果显示,学科以旅游、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为主;作者呈局部合作密切、整体分散的特点;机构集中在我国西南部,形成两个合作网络群,但整体多独立研究;对摩梭人和摩梭文化的研究最为集中,纳西古寨和民族村寨是当今新突现的热点主题。未来,泸沽湖旅游应突破学科之见,加强合作,以便为泸沽湖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研究;还应因地制宜,构建本土理论体系,促进当地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泸沽湖旅游;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一、引言
泸沽湖位于滇川两省交会之地,为摩梭族主要聚居地。近几年,由于其典型的高原湖泊的自然景观和奇特的摩梭文化为主的人文景观,云南省和四川省政府对泸沽湖旅游业发展愈加重视,泸沽湖旅游发展在不断加速。
起初的泸沽湖由于海拔高、交通不便,旅游开发起步较晚。当地居民谋生主要以农耕为主。1989年云南省宁蒗县落水村开办了泸沽湖地区第一家摩梭家庭旅馆,泸沽湖旅游业从此起步。旅游业开始改变当地居民的收入方式,旅游收入在当地居民收入中占比越来越大,旅游交通的反哺效应也促进了泸沽湖旅游的发展。在1992年泸沽湖被国务院准许正式对外开放,观光、访学等不同游客群体慕名而来,学界对泸沽湖旅游的研究几乎与泸沽湖旅游开发时间同步。
学界对泸沽湖旅游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但还未出现用Cite 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的综述性文章。以往定性方法难免出现片面性和主观性,而Cite space知识图谱正是一种直观的文献梳理和可视化的方法。因此,本文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1993~2021年间泸沽湖旅游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此揭示泸沽湖旅游研究熱点和研究前沿。
二、研究工具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工具
Cite Space 是一款信息数据可视化软件。通过绘制知识图谱形成对某学科领域的发展热点及前沿的探测。通过 Cite Space 软件对泸沽湖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统计绘制相关知识图谱,分析研究热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泸沽湖旅游的研究前沿和趋势进行分析展望。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以CNKI数据库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以“泸沽湖旅游”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搜索,初步搜索结果为642篇,为了保证分析的有效性,手动删除不相关内容最后得到365篇有效文献数据,得到的数据包括学科分布、发文作者、关键词等信息,检索时间跨度为1993~2021年。
三、文献计量结果与知识图谱分析
(一)学科分布
我们以数据中的期刊为例,对其学科分布进行分析。通过可视化分析得出该领域学科分布图(见图1),显示了对泸沽湖旅游的研究涉及的各个学科,前三名分别为旅游、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文化。其中旅游学科占比最大,达39.01%。
(二)研究作者分析
对研究者进行共现分析,可以从数据源中得到相关作者的合作关系信息并将其可视化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Cite space初始界面将时间设置为1993~2021年,运行后,经过人工调整后得出作者合作图,有422个节点(N=422),341条连线(E=341)。Modularity Q值波动在0~1,Q值越大,效果越好。Mean Silhouette(S值),一般S>0.7,聚类就是可靠的。该图谱中, Q值为0.7366,S值为1,说明图聚类可信。图谱如下所示(见图2)。
节点越大说明发文量越多,也说明该作者在这一领域越活越。
首先,泸沽湖旅游这一研究领域的作者出现局部合作密切、整体相对分散的特点。另外呈现一个较大的联系密切的作者群,主要有张虎才、常凤琴、李华勇等人,该作者群内部连线较多,连接线可反映节点的合作性,连线越多,节点的合作关系越复杂,说明以上作者之间有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其次,“陈刚”这一作者,节点字体最大,说明其中心性最强,在泸沽湖旅游研究发文量10篇,在该领域最活跃,且该作者多独立研究。 还有很多分散的作者,如喇明英、李春燕、朱竑、郭颖、万晔、张力等较为活跃,但是大都独立研究。
(三)研究机构分析
对研究机构的数据分析,得到的机构合作网络图,反映了泸沽湖旅游研究领域各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图谱显示,共生成节点257个(N=257),连线114条(E=114),Q值为0.9424,S值为1,(Q,S)值为0.9704。图谱如下(见图3)。
首先,泸沽湖旅游相关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出现频率较高的机构代表有: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等。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三所院校的旅游专业均为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能力较强。
其次,图谱网络密度值为0.0035,合作网络图中节点连线稀疏,说明各研究机构合作程度较低,多独立研究。由合作图谱可知有两个合作网络群形成:其一是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等之间存在合作关系。
最后,像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等在该领域影响力也较大,与个别研究机构有所合作,但未形成完善的合作网络关系。
(四)关键词分析
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精确概括了文章的核心内容,同时表达了作者的研究焦点,对其进行共现分析,可以显示该领域主要研究脉络和研究热点。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生成节点528个(N=528),连线952条(E=952),Q值为0.7366,S值为0.9325,(Q,S)值为0.8231,S值大于0.7,说明聚类可信。
关键词共现图谱中,节点的大小反映该关键词在泸沽湖旅游研究领域中的影响力和活跃程度。节点越大说明出现的频次越高,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共现强度,连线越粗表明共现次数越多,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从整体来看,关键词共现图谱密度为0.0068,密度相对较低,说明对泸沽湖旅游的关注焦点相对分散,其中,泸沽湖、摩梭人、摩梭文化、旅游开发是泸沽湖旅游研究的相关领域的高频词汇,出现频次分别为209次、75次、29次、19次等,这些高频词在图中节点显示较大,而且中心性很强,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从以上4个高频词中可以看出泸沽湖旅游和摩梭文化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其次,泸沽湖、摩梭人、摩梭文化3个词汇中心性还很强,分别为0.64、0.34、0.13,说明对泸沽湖的研究中摩梭人和摩梭文化方面最为集中而且较为成熟,在旅游方面的研究次之,这也证明了泸沽湖旅游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其深度和广度还需要继续挖掘。
2. 关键词突现分析
运用Burstness功能绘制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可探测研究时段内某一关键词突现或兴起的情况。图中红色条纹表示突现的时间段,浅蓝色条纹表示关键词未出现时间,Strength表示突现强度,Year第一次出现的时间,Begin和 End表示开始和结束时间。
首先,从突现强度来看,摩梭人、民族文化、对策、旅游开发突现强度较强,摩梭人突现度最强,突现值高达5.55,旅游开发这一关键词1993年第一次出现,2013年发生突现,说明2013年开始对泸沽湖旅游开发的研究突然增多,2014年突现结束,突现强度远不如对摩梭人和民族文化的研究,其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也就较大,因此也是相关研究者的一大突破。
其次,从突现时间来看,突现时间较近的词是近年受关注的主题,纳西古寨和民族村寨均是新出现的关键词,突现开始时间分别为2017年、2021年,可见对泸沽湖村寨或古寨的研究是当下受关注的热点研究主题,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泸沽湖的研究前沿。
最后,通过关键词突现分析,对泸沽湖旅游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9~2006年,该阶段以摩梭人和泸沽湖自然保护区为主题,其中摩梭人的突现强度最高。第二阶段为2010~2014年,该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文化、泸沽湖保护、旅游开发。第三阶段为2017~2021年,该阶段研究以纳西古寨和民族村寨为主,将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
四、結论与展望
(一)结论
通过对中国知网365篇泸沽湖旅游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生成若干图谱,结论如下。
第一,从学科分布上来看,学科分布以旅游、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文化为主,顺应了当下“十四五”规划中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促进文旅融合的大势。
第二,从研究作者来看,泸沽湖旅游研究的作者呈现局部合作密切、整体相对分散的特点。陈刚发文量最多、影响力大且独立研究,主要研究视角为人类文化学和旅游学。同时可以看出关于泸沽湖的相关研究目前形成了以张虎才、常凤琴、李华勇等为主的核心作者群,相互之间合作比较密切。
第三,从研究机构来看,对泸沽湖旅游研究的机构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机构代表有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等。研究机构间合作程度较低且分散,并有两个合作网络群形成。
第四,从关键词来看,通过共现图谱得出:泸沽湖旅游的关注焦点相对分散,泸沽湖、摩梭人、摩梭文化等是泸沽湖旅游研究的相关领域的高频词汇。另外,对摩梭人和摩梭文化的研究最为集中,旅游研究还未成为泸沽湖最热点的研究主题。通过突现图谱得出,先从突现强度看,摩梭人、民族文化等突现度较强,旅游开发在2013年发生突现,2014年突现结束。再从突现时间来看,2017~2021年突现出两个关键词,即纳西古寨和民族村寨,它们是当今该领域最受关注的热点主题,这也说明如今古村落研究和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吸引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二)展望
通过cite space知识图谱分析,对泸沽湖旅游研究做出如下建议与预测。
首先,通过对泸沽湖旅游已有成果的梳理,相关研究者对于促进机构间合作的作用不明显,对该领域所进行的研究也尚未形成完善体系。有鉴于此,对泸沽湖旅游研究的相关机构应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比如设立泸沽湖旅游研究组织等,增强学术凝聚力,以期为未来泸沽湖旅游发展更好地提供理论研究支持。
其次,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发现对泸沽湖摩梭人和摩梭文化研究较多,因此泸沽湖旅游的相关研究者在研究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可借助国家大力推行的文旅融合的大势,把摩梭人特色民族文化和泸沽湖生态旅游两者进行深度互动和融合,促进泸沽湖旅游的良性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泸沽湖民族特色旅游将是未来的学术研究与实践的重点。
再次,加强泸沽湖旅游研究的理论知识与地方实践的结合,生成科学具体的指导原则和管理方式。目前泸沽湖旅游相关学者的研究多为旅游开发和对策,而在概念、性质等理论性研究方面应当得以补充。泸沽湖地区由于所处两省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开发规划与管理与其他景区的不同,故而对其性质等方面的界定还需要领头的相关学者作进一步的研究,构建适合泸沽湖地情的本土理论体系。
最后,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一直是未来各领域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现在泸沽湖研究多集中在旅游、环境、文化这三个方面,在泸沽湖旅游生态与民族文化、美食文化、传统特色民族村寨等方面结合的研究可进行关注,以期泸沽湖旅游多样化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芳.泸沽湖摩梭社区“家屋制度”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文化产业,2020,(32):23-24.
[2]张敏敏,傅新红.民族旅游开发对乡村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以川、滇交界处的泸沽湖景区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41(01):31-38.
[3]张廷刚.泸沽湖旅游研究现状与展望(1994~2017)[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6(03):80-87.
[4]彭坤杰,贺小荣.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研究知识图谱分析——基于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J].东北农业科学,2019,44(04):116-120.
[5]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 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2.
[6]陈国柱.旅游目的地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12):1545-1548.
[7]Chen C M.Cite 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03):359-377.
[8]彭坤杰,贺小荣.我国美食旅游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文献可视化分析[J].美食研究,2019,36(03):20-25.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