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本土舞蹈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023-01-16 07:12:42郭蓉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17期
关键词:纳西族丽江舞蹈

在高校学前舞蹈教学中加入传统本土舞蹈元素,在一方面有益于传统本土舞蹈进一步培养接班人,同时有利于传统本土舞蹈走向多元化,并获得广泛的弘扬与传承。

1 丽江本土舞蹈进课堂的现状及问题

丽江本土舞蹈,体现出了人们劳动和因劳动所获得的智慧与启迪。验证了人们战胜大自然,挑战大自然,并与大自然相融合的情感与状态的抒发。将丽江本土舞蹈引进高校学前教育课堂,是对此项舞蹈传承的推崇与热爱,也是人们对于丽江本土舞蹈的肯定与执着。丽江本土舞蹈进入课堂,虽然是以美好愿望和目的作为烘托,但基于丽江本土舞蹈进课堂的现实性情况来考虑,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问题,下面就通过对丽江本土舞蹈进入课堂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阐述和说明。

1.1 丽江本土舞蹈文化

1.1.1 纳西族打跳

纳西族打跳通常由笛子或葫芦笙作为伴奏,因此也被称为“芦笙舞”或“笛子跳”。充分说明了打跳这种舞蹈是由打和跳组合而成,预示着庄稼的丰收和丰收之后的喜悦,蕴含着“请大家跟我一起来跳舞,一起庆祝”的文化内涵。在打跳中跳舞者以不停的旋转和跳跃来展示其内心的冲动与欢乐,再配合起芦笙或笛子,将这种来自内心中的感动所调和散发出来的旋转与跳跃,发挥得精准与淋漓尽致。使观看者和舞蹈者均或有不同的艺术文化熏陶与感受。同时也抒发了人们的行为和劳动需要周而复始,并在周而复始中获得阶段性的跳跃。打跳看起来平时而朴素,但实则传达给人的是一种来自劳动中的快乐和由劳所获的欢快与喜悦。

1.1.2 纳西族勒巴舞

勒巴在藏族语中是美丽和吉祥的意思,勒巴舞是藏族与丽江传统纳西族舞蹈文化结合的产物。勒巴舞的创建形式来源于金色跳蛙,以蛙的行走和跳跃姿势,带动其他动物的动作模仿,或匍匐或旋转或跳跃或翻滚,并在诸如此类动作中展现出人类模仿能力的高超,散发着淳朴而又高傲的人类智慧形象。舞蹈中采用鼓作为基本伴奏形式,在勒巴舞的演绎过程中比较注重舞者的着装,舞者多以上身着厚重皮毛,下身以轻薄的皮毛翎、铛等配饰作为衬托。显示出人们厚重强大的体魄以及轻快矫健的身姿。

1.2 丽江本土舞蹈进入课堂的现状

目前,非遗性物质文化舞蹈已经走入到素质教育的课堂。在各年龄阶段的学生中间展开对非遗性物质文化舞蹈的演示与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们对于舞蹈的认知,也帮助传统性、本土舞蹈培养了更多的接班人和追随者。是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体现,同时也是现代化教学教务的改革与创新[1]。

少数民族本土文化进入学前教育,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使学前儿童提前接触到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生存状态。不仅充实了学前教育,而且丰富了学前教育的课堂。学前教育的学生正处于天真活泼爱动的年龄阶段,对学前教育进行改革,不以主要坐在课桌板凳周围为主要教学范围和场所,是对学前儿童的一种尊重,同时也是对素质教育改革的更新和升级换代。使新一代接班人接地气地快活成长,是目前教育的主要思路和方针,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并验证了在学前阶段展开少数民族本土文化进入学前教育的正确性和必然性。

1.3 丽江本土舞蹈进入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和学前阶段展开对非遗性物质文化舞蹈传承的教育,虽然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本土舞蹈,但是由于本土舞蹈的张扬和内敛,处于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无法很好的抓取和消化每个舞蹈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真正含义,而无法展现出灵魂式的演绎。在中学阶段展开对本土舞蹈的教学,使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无法充分展示和放开对原有本土舞蹈的洒脱与释放。高中阶段,由于面临高考,各科均在抢占学时的同时,放松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与熏陶,因此大部分的舞蹈课程被搁置或草草结束。以上种种现象,虽然不利于本土舞蹈在课堂中的传播,但舞蹈的旋律和技艺的传承影响到的都是少部分具有天资的学生。在各年龄阶段都有本土舞蹈传承的可能性,大部分人对于本土舞蹈进入课堂的态度和行为反应,都不代表本土舞蹈最终在教学中的走向,同时也不影响到素质文明舞蹈教学任务在高中、初中、小学以及学前教育中的拓展和实施。

2 本土舞蹈文化融入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价值

通过对丽江本土文化的介绍,以及丽江本土文化进入高校学前教育课堂现状的分析,主要揭示出了文化多样性价值和学术科研价值。

2.1 文化多样性价值

中华儿女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传承以及身体样貌和思维方式、生存状态的习惯。在处于多民族国家融合的大家庭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来自各种地域文化的支撑与影响。对各民族文化及其习惯形成一种打开式的状态,是多民族国家,多文化角度和象征下的必然选择。丽江本土舞蹈文化进入学前阶段,属于多样性文化中的一种,代表了丽江本土纳西族的精神面貌和演唱韵律以及艺术的表现形式。不仅丰富了当时纳西族人,同时也影响了现在的纳西族人。对还处于以农耕和织补等生活状态的少数民族人们而言,这是他们生活状态的展现以及对美和对艺术的释放与追求,在其本土以及在世界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和研究价值,并始终是人类繁衍和文明中的具有地方性特色文化的典型之一。因此,在文化多样性传承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挖掘价值。展开纳西族本土舞蹈文化进入学前教育以及纳入高校舞蹈教程教学目标,是对纳西族舞蹈文化的肯定,也是对文化多样性进程的推进。

2.2 学术科研价值

展开丽江本土舞蹈进入课堂、学前课堂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意义和实践性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和学前的应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相關领域应用的拓展和实践。以丽江本土舞蹈为例,在学前阶段接受丽江本土舞蹈的熏陶,在学术界是跨年代和时间线索的伟大尝试[2]。一方面验证了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在现在社会发展形势和背景下运用的可行性和由这种应用所带来的历史必然性,是研究教育性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诸如此类的研究是多民族多文化性质传播的可行性研究的实践。不仅在教育理论实践化的领域产生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和影响,还在舞蹈学术实践性拓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展开丽江本土舞蹈进入学前课堂以及在高校中作为教学项目的举措和研究,分别在实践和理论上体现出了一定的实用性价值和学术参考价值。

3 本土舞蹈开发和应用的建议

通过对上述本土舞蹈文化融入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研究价值的分析,以及对丽江本土舞蹈文化的理解和目前非遗性舞蹈进入课堂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阐述和挖掘,找到了本土舞蹈开发和应用的建设性建议。建议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充分挖掘并利用本土舞蹈资源;另一方面探寻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本土舞蹈教学模式。

3.1 充分挖掘并利用本土舞蹈资源

丽江本土舞蹈文化主要存在于两方面比较有特色的传承,其一是纳西族的打跳;其二是纳西族的勒巴舞。将传统性舞蹈引入到高等文化学前教育阶段,需要首先对传统性舞蹈进行综合性的理解以及全面考证。不仅要了解其舞蹈所代表的形式以及发源地和特色,还要了解此种舞蹈对人体骨骼生长及其肌肉拉伸方面是否具有一定的要求[3]。在保证此种舞蹈适于应用到学前教育幼儿生长发育的身体作为前提性条件,可以进行适当的更新与编排。使地方性舞蹈的教学内容,既保留了原始舞蹈的纯与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益于学前儿童的思想和身体方面的成长与开发。因此,将丽江本土舞蹈容纳到高等舞蹈院校教、学规划和范畴之中,需要对舞蹈进行相应的考证与挖掘。在全面的调研与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由小部分到大部分,以及整体的教学任务的尝试与实施,不仅有利于丽江本土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有利于高等文化舞蹈学科项目的更新设置研究,也有利于学前阶段舞蹈教育方面的研究与拓展。

3.2 探寻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本土舞蹈教学模式

基于本研究的研究方向是将传统丽江本土舞蹈融入到高校学前教育的研究中,因此基于所面对学生年龄段的考虑,采取以下方式和建议,帮助丽江本土舞蹈更好的应用到学前教育中。其中建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种教学模式:游戏和生活场景。

3.2.1 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学前儿童中展开关于某项舞蹈、技艺乃至知识点的传播,都应充分的考虑到学前儿童所能接受的输入范围和形式。学前儿童年龄大致处于3-6岁,这个阶段正是儿童快速成长并获取生活中的常识以及生活基本技能的阶段,因此,大量有趣的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输入方式,才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效仿。鉴于这个阶段儿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不适宜采用大量的具有宽泛的和形而上学的教授思维去讲授与说明,而是将若干舞蹈动作编排在若干的游戏环节中去,或者采用游戏扮相的教学与参与方式进行代入性的演绎。其中老师在教学中的演示和带动作用,可以加深学生们对舞蹈的认知和喜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加入游戏环节以及游戏教学思维模式是必要和可行的[4]。

3.2.2 生活场景在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丽江本土舞蹈文化的起源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化场景以及在大量的劳作之后,所获得的心灵感受的外在体现。采用投影等生活化场景的设立与编排,有助于学前儿童通过视觉刺激的方式展开对某项舞蹈动作的想象与模仿。能够更好地帮助学前儿童理解每项舞蹈动作,从而更好地演绎舞蹈动作。对丽江本土舞蹈精髓的抓取,同样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在领悟舞蹈精神的基础上。在新一代的舞者心中,抒发和表达丽江本土舞蹈在他们中的想象与姿态。因此在学前阶段展开相关生活场景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有助于学前儿童本土舞蹈技艺化的推广与创新。是可以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之一。

4 结语

展开对丽江本土舞蹈进课堂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丽江本土舞蹈进入高校教学活动,而且有利于丽江本土舞蹈进入学前阶段研究的拓展。本研究通过分析丽江本土舞蹈进课堂的现状及其问题,对本土舞蹈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思索、以及价值的考量和应用、开发建议的阐述与说明,充分体现了丽江本土舞蹈在高校中的应用以及在学前阶段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一项舞蹈文化和技艺的传承不仅影响着一代人,同时也验证着多文化地方性教育可以通过可行性的输送方式走进历史的舞台。

引用

[1] 徐嘉倩.“非遗”舞蹈进校园的文化价值及教学路径探析[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2.

[2] 杨再敏.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现状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0.

[3] 楊丽珍,谭建斌.本土民间舞蹈融入地方高校舞蹈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吉首大学为例[J].黄河之声,2020(18): 122-123.

[4] 林东旭.中职舞蹈专业本土民俗舞蹈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析——以梅州客家民俗舞蹈为例[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8):71-72.

作者简介:郭蓉(1996—),女,云南保山人,本科,就职于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纳西族丽江舞蹈
丽江三朵节
云南画报(2021年4期)2021-07-22 06:17:16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丽江的荒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2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叫一声丽江
民族音乐(2018年1期)2018-04-18 03:24:29
绽放的丽江
民族音乐(2017年6期)2017-04-19 02:18:21
我和舞蹈
纳西族民间乐器
——纳西琵琶
民族音乐(2016年2期)2016-07-05 11:36:32
新生代纳西族音乐人的传统痕迹和自我构建
民族音乐(2016年3期)2016-06-05 11: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