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 爽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社会是开拓思维的宝贵资源,教育者应帮助幼儿亲近自然,关注周围环境,引导幼儿在愉悦、自由的探索体验中,自主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探究。在园本自然课程的研究和实施中,我园注重教育内容的“鲜活”、教育形式的“灵活”、教育效果的“激活”,充分体现“经验先行、探究在前”的主动学习教育策略,让教育过程成为幼儿自发生成、自愿参与、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的过程。本文以“银杏乐”主题活动为例,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次午后散步,幼儿在种植园惊奇地发现一棵银杏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了:“你看,银杏树叶像什么?”“咦! 怎么有的叶子大有的叶子小?”“树上的果子能吃吗?”“树太高了,我们的手够不着,怎么办?”……为此,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为幼儿准备了一张亲子调查表,让他们带着问题,踏上“银杏乐”探索之旅。
“银杏树真高呀!”“这节树枝怎么掉下来了?”“我捡到了成熟的银杏果。”“我们比比谁的果子大。”“树上有这么多成熟的白果,我们一起摘吧!”“我来敲,你们在树下捡吧。”……看着树上满满的银杏果,幼儿讨论着如何采摘,找来了梯子、竹竿、树枝、网兜等工具。
解析: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游戏本身具有张力,教师没有完整地预设游戏目标,而是主动“留白”。在“摘果子”游戏中,教师主动放手,引导幼儿思考用哪些工具摘果子。他们寻找、收集了安全、多样、有层次、有挑战、可操作的材料,满足观察、探索、实践的需要。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科学探究的三大目标是让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成人要善于保护和发现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在对幼儿的观察探究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引导者、支持者。
幼儿看着摘下来的果子,谈论着:“这是白果吗?”“不是呀,我记得奶奶买回来的白果是硬壳。”“这个果子臭臭的、软软的。”“白果上有白白的粉。”“白果闻起来怪怪的。”“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呢?”……幼儿跃跃欲试,想揭开“庐山真面目”。有的幼儿用力剪,有的幼儿用砖头砸,有的幼儿放在地上磨,有的幼儿用脚踩等。幼儿大胆尝试剪、砸、磨、踩、摔、咬等去壳的方法,他们乐此不疲,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入浸泡环节,幼儿在连续观察、比较、实验中,对银杏果由硬变软的过程有了更加直观的生活体验。
解析:教师的有意“退位”激发了幼儿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完整体验给银杏果去皮的探究乐趣。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同时,他们进一步自主学习的愿望越发强烈。教师创设了真实的游戏场景,利用鲜活的教育资源,让幼儿走进生活中体验,让他们的所见变得真实、新鲜、立体和全面。此时,大自然成了幼儿快乐游戏的广阔天地,他们在真实的自然场景中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幼儿将掉落的银杏叶带到班级区域,与银杏叶亲密接触。在科学区,幼儿最喜欢拿着放大镜观察叶面,有了不少新的发现。银杏叶大小不同,颜色也有深浅。它们的厚薄不同,有的较薄,手感柔软;有的较厚,手感稍硬。有的叶子表面有一条条线,有的中间有一道长长的裂口。他们把自己的发现用绘画、符号等方式,逐一记录在表中,自发地交流着各自的发现。例如,幼儿在记录时提出了一些疑问:银杏叶为什么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褐色的?为什么银杏叶边缘像波浪线?银杏叶上的线是什么?为什么银杏叶长得不一样?在美工区,银杏叶成了幼儿的最爱。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区域内容和学习伙伴,自主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创作,如“树叶贴画”“树叶装饰”“树叶影子”等。在表演区,幼儿将这些树叶制作的饰品戴在头上,扮演“银杏公主”,开心地手拉手唱着、跳着。
解析:幼儿愉悦地游戏,不仅增进了幼儿之间的合作,还促进了各区域之间的互动。“银杏乐”主题活动不是教师预设的,而是基于幼儿的兴趣生成的。教师用问题引发幼儿讨论和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鼓励幼儿勇于尝试,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提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自主操作、自我反思和总结。
“银杏乐”主题活动体现了四个重要功能:一是源于幼儿,让幼儿构建起自我的认知;二是得到家长的关注,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成长力量;三是体现教师价值,激发教师走近幼儿的热情;四是与幼儿园同事分享,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因此,“银杏乐”主题活动实际上是一个载体,既见证着幼儿的发展,又是家长了解幼儿、理解认同幼儿园教育的良好途径,还可以促进幼儿、教师、家长之间的互动。
“银杏乐”主题活动的推进过程,实质是一个对话的过程。不仅体现在师幼之间的对话,还体现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对话、幼儿与材料之间的对话、幼儿与家长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对话让幼儿能感受教师、家长、同伴对自己的认可,欣赏自我发展的力量,在对话过程中不断推动活动走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