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章
(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建筑行业得到长足发展,但就实际而言,在部分建筑项目中,施工质量问题、工程管理问题较多,对于整体项目的建设工作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同时进一步增加了项目的后期维护成本。由此可见,要进一步减少建筑项目中的工程质量问题,必须从建筑工程管理以及质量控制角度入手,重视实际建设中暴露的相关问题,积极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因此,积极开展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研究对于促进建筑行业标准化发展,提高整体建筑项目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全局角度出发,质量控制通常是覆盖整个工程项目的系统流程,结合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参照工程质量管理规划文件进行实施、检验。在此过程中,其整体质量控制工作通常集中在准备阶段、建设阶段及后期维护阶段。此外,完整的质量控制方案还要求相关人员应严格做好相关数据的检测以及收集工作,为后续工程复检提供数据支持[1]。常见建筑工程质量施工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常见建筑工程质量施工管理流程
通常情况下,直接影响项目质量的因素包括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等。因此,在落实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应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严格控制。
就实际而言,多数建筑项目的建设工人数量较多,通常包括基础作业人员,项目监理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整体人员规模可达数百人,且整体团队在协同工作过程中需不断进行意见交换与信息的上传下达,因而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出现建设安全性、设备使用安全等风险因素,严重时可能直接对建设项目造成负面影响。
多数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通常要应用大量建筑材料,因而在材料的采购招标、运输保管、出库使用等方面均需制定严格标准。由于建筑材料的整体质量直接决定项目的生命周期长短,同时对建筑项目的后期维护成本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如何科学管理建材的采购招标、运输保管、使用成为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常要求应用大量辅助机械设备进行配合建设,而稳定、高效的机械设备对于项目的整体质量影响巨大。通常情况下,在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单位应联合基础施工班组对机械设备进行整体把控,确保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设备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另外,在设备使用规范也是影响设备效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操作过程中,也需要求工人严格遵照设备作业规范继续施工,认真落实规章制度,以此降低安全事故概率。
就实际而言,分包管理模式在施工作业责任划分方面细分工作不到位,在部分施工阶段存在监管漏洞、工艺工序控制缺陷等问题,严重时可能导致施工进度减缓。此外,此类管理模式对于施工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低,因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时常存在施工管理问题,进而影响后续建筑项目的质量安全,不利于竣工验收[3]。
要切实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则需在施工过程中配套落实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但就实际而言,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方面仍存在空白部分,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多样化的监管问题,因此,施工监管制度规范性仍有待提升[4]。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施工技术逐渐实现信息化转型,因而将建筑行业的整体标准提高到新的水平,因此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方面也出台了相关指导文件。但就实际而言,部分建筑施工项目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为降低整体成本,仍采用传统的工程设计与建设方案,同时受施工人员个人综合素质影响,进而导致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不尽人意。
就实际而言,部分质量安全问题主要由质量管理目标模糊所致。因此,建设单位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必须监理完善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具体如下:①应明确规划项目总体质量目标,随后结合相关标准进行主题目标的分级,并将子目标逐步匹配到各阶段建设项目中,使得施工班组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围绕既定的质量安全目标建设。②要积极落实质量目标的审查工作,通过建设阶段性建设工序审查小组,对各阶段工程的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并切实落实项目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奖惩措施。③要建设覆盖整个项目的质量监督机制。为确保工程质量管理目标的顺利落实,必须针对相关质量问题建立应急预警机制,通过对人员配置、设备技术信息监测、建材抽检等手段的综合应用,进一步保障质量管理目标的顺利落实[5]。
(1)落实工程质量的早期控制工作:①应明确质检标准,制定多套落实方案。②应详细规划各阶段工程的质量预控点位。③结合不同建设情况制定差异化的预控方案。④对预控结果进行评估。
(2)深化施工质量过程控制。首先,在工程建设的初期筹划阶段,为进一步明确设计图纸中出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问题,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以及承包商应针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校核,同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随后结合发包方的相关要求,对整体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应调整。其次,在施工建设阶段,针对项目的施工阶段的质量以及进度问题,发包方应与承建单位进行定期沟通,对于相关建设问题以及设计方案变动应及时进行意见交换,并向建设单位进行报备。此外,建设单位应合理配置施工现场指导以及监理人员,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整体质量符合发包方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承建单位应详细工程建设规划,针对部分需要进行分包的子项目,应做好分包单位资质审查,同时应完善多部门的协同配合工作,以此消除对整体项目建设质量的负面影响[6]。建设项目技术交底会议如图2所示。
图2 建设项目技术交底会议
(3)提高项目质量的辅助措施如下:①积极提高施工队伍综合素质。为确保整体项目施工质量满足相关要求,在承建单位竞标过程中需进行严格的施工队伍资质审查。②严控采购流程。在建材采购竞标过程中,承建单位应联合监理单位对供应商的建材进行多次抽检,同时对供应商进行背景调查。③相关技术审核。针对递交的施工图纸,监理单位应邀请建设单位进行共同审阅,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严格审核,同时重点针对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确保其在技术应用方面与传统技术相互融合,避免出现技术兼容性问题。此外,在建设过程中,应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会,对相关建设问题进行讨论,进一步提高整体项目质量。④重视技术资料保管。在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落实技术资料保管工作,必要时应利用计算机、手持终端设备进行技术资料的备份保管工作,以便随时进行技术资料的调阅与检查工作。工程质量控制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工程质量控制流程
(1)要补全完善施工质量体系,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确保质量保障体系切实落实,明确规划责任人的责权范围,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在工程建设阶段,监理单位应做好施工现场的规划管理工作,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
(2)应积极落实施工人员综合能力提升,要定期举行技术培训,以此提高基层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从基层建设施工队伍角度实现建设项目质量的有效提升,确保质量保障体系顺利落实。
施工质量控制的另一重要内容是针对竣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与审查工作。在施工建设的中后期阶段中,大多数的工程建设项目的主题部分已经完工,而后期建设工程则主要是围绕配套以及附属设施的建设与收尾工作,因而,在部分建设项目中,竣工前的建设工作通常是质量问题较为集中的一个阶段,若此阶段缺乏对应的质量管理与审查制度,则可能导致整体项目难以通过竣工验收。因此,在建设工程的后期阶段,监理单位应围绕配套设施、附属设施的竣工审查标准监理质量管理与审查机制。具体如下:①要针对配套设施的建材用料以及工艺质量进行审查,结合规定的配套设备质量标准进行抽检。②是针对部分附属隐蔽工程进行质量审查与安全管理。由于隐蔽工程通常处于地下,因此在质检管理方面需格外注意,具体可采用联合质检工作模式,邀请第三方质检机构参与隐蔽工程的质检工作,进一步确保后期附属设施的质量安全。③针对后期收尾建设管理方案进行调整。由于后期的主体建设工程已完工,因此针对配套设施的建设管理方案应进行适当优化,适当抽调主体工程监理人员转入配套设施的质量管理工作中,以此增加整体监理部门的人员数量,加强后期配套设施的建设管理。
综上所述,要切实提高工程质量与管理效果需注意以下内容:①要规范化、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切实落实合约条款,不断调整优化生产要素,确保各类施工配置方案科学合理,同时不断提升质量管理工作强度。②要做好施工进度控制,切勿盲目追赶施工进度,应确保施工质量与进度的有机融合。得益于建筑行业技术现代化,对于整体项目的质量管理要求随之提升,因而要针对现阶段的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制定多套备选方案,并结合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施工建设管理方案,要始终围绕项目建设质量,落实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③要切实落实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标准规范,不断强化质量安全强监督力度,不断完善监督管理的机制与体系,以此提高整体建设项目的质量,完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