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直以来,农林牧渔行业的投资主线,主要聚集在生猪养殖这个板块。
首先,它是一个1万亿的市场规模,体量非常大。
第二,这个行业处在从小企业到规模养殖企业,再到大型养殖集团的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长期的市场份额增长前景是比较清晰的。
第三,行业周期特点给了养殖板块阶段布局的机会。
所以,从中长期来看,挖掘生猪养殖板块的机会是主线。如果投资,还要清楚周期所处在的位置,以及对应的养殖股股价所处在的位置,位置决定了趋势,也决定了风险。
总体上来说,要选择周期的低位或者次低位投资。在周期的高位或者是较高的位置,投资则要谨慎。
判断周期位置,母猪存栏量是重要指标。
我们通过把历史横向、纵向的存栏量数据做比较,再参照最近这几年产能去化、产能回升的相关数据,通过交叉数据的验证,来确定目前周期所处在的位置。
我们都知道基本面研究,但基本面只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要素。股价可能会提前反映基本面,或者滞后反映基本面,所以也要判断当前股价所处的位置,通过头均市值在历史上的分位数来判断,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基本面的利空和利好去检验对股价位置的判断。
猪周期就是不断地轮回。当你看到企业盈利的时候,你就要想到未来它可能会有亏损,当企业亏损的时候,你也要想到未来它可能会盈利。周期行业的特点就是盈利与亏损不断轮回,盈利可以说是对亏损的弥补和补偿。
这个轮回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一定会有优胜劣汰。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周期问题。
龙头是很难超越的。首先,龙头企业经历了10-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和积累,无论企业家精神、团队激励,还是行业经验的积累、教训的总结,包括团队、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等,都是经过长期的摸索才形成的一套运转系统,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企业始终专注在自身的领域。
我们认为这是龙头的核心竞争力,在短期或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被竞争对手或者次龙头超越。
虽然很少见,但是,次龙头超越龙头的情形确实出现过,只是需要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要素。
行业次龙头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家的精神、团队的激励,企业管理团队的凝聚力、企业文化的逐步形成,包括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慢慢形成,可能就具备了人和、地利两个要素,但它还需要天时,例如行业发生了一些变革、大变化,或者出现其他的突发性因素,可能就给了次龙头弯道超车的机会。
成本控制是农林牧渔行业龙头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成本二字看似简单,实际背后反映了企业很多方面的问题。
生猪养殖行业,成本反映的是企业对抗规模不经济、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公司在出栏增长速度较快,或者规模体量增长的时候,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做到精细化管理。体量发展壮大、成规模之后,企业对人员和团队的管理则是一个综合性的挑战,也关系到成本控制。
我们认为,优秀的成本管理能力,是精细化管理、团队管理等过程做好之后,水到渠成的事情。
因此,我们认为,行业内的次龙头要明确自己的定位。生猪养殖产业足够大,它是非常具有包容性的,不会只有龙头存在,产业一定需要后面众多的企业共同为中国猪肉消费作积极的贡献。企业通过在自身领域长时间的积累,真正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建立深厚的竞争壁垒,才是关键。
全球视野去对比农业类公司,中国企业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从这个角度看,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应该能够孕育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中国的生猪养殖企业的规模已经是全球最大,这是一个既成的事实。我相信,未来中国养殖产业会继续通过技术变革和进一步优化成本管控,变得更优秀。到时候,中国的生猪养殖企业不仅是全球规模最大,而且养殖水平全球一流,这是值得期待的。
技术变革主要在两个方面,生物育种和生猪育肥。
生物育种方面,中国的生物育种技术、种猪培育技术,这几年逐步跟国外缩小了差距。虽然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认为,随着大家在这个领域持续加大经费投入,这个差距会持续缩小。
生猪育肥方面,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养殖生产端的效率,解决人力执行不到位和管理不精细等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方向。
农林牧渔行业有一定的周期性,但是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讲,它也具有一定的成长性,只是它所处在的产业生命周期不同而已。
例如有一些细分的领域,市场份额集中度非常高,它的成长性相对就会比较有限。另外,有些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龙头的份额相对还比较小,它的成长性也值得期待。
我们认为,中国的生猪养殖板块中,龙头企业通过自身的竞争力提升,以及产业在猪周期过程中优胜劣汰,还是有成长空间的。其他细分领域,像偏消费的宠物消费,未来的成长空间也非常值得期待。
第一,从长期来看,在细分领域或者专业领域里建立起了核心竞争力,具备第一名或者第二名的竞争水平的企业,更容易被关注。第二,对周期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愿意去做长期规划,并且能够坚持在业务上积极布局和发展,不会因为周期的变化而去做大幅度的调控。以我们长期的观察,那些依着周期波动而做业务大调整的企业,很难做长久。所以,在生猪养殖产业,基于长期规划而稳定发展的企业,才有可能做大做强。
公募持仓的结构变化也反映了是农林牧渔行业的周期特征。在周期底部或者从底部上行的过程中,公募整体对农林牧渔的持仓是提升的。在周期下行的过程中,公募机构的持仓是在持续下降的。我觉得,機构的持仓跟周期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发现机构的研究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注重长期配置。在板块配置的标的选择上,也越来越向头部集中,整体逻辑表现为跟优秀的企业一起成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首先,我们认为做研究其实是在做准备,当这个行业没有机会的时候,我们有很长的时间去积累,深入了解这个产业,形成完整的研究框架和研究体系。一旦这个行业出现机会,我们能够第一时间或者及时地捕捉和把握住,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我们确实一直会有研究的瓶颈。初入行的时候,我们去写一份研究报告,每一句话都要反复斟酌,每一段都要上下来回思考,承前启后,要做到逻辑严密。
然后,我们要大量地阅读,学习优秀卖方分析师的报告,吸收其中的精华。这个阶段,我们的研究和思考很多时候是在对过去的事情进行解释和分析。
而股票和投资,很多时候反映的是未来趋势,这就需要我们去做深度的研究和思考,哪些因素过去已经反映了,哪些因素未来可能成为主导这个板块的核心驱动要素,也就是说,我们的研究要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碰到一些瓶颈,需要通过不断地试错,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改正,慢慢突破。
我们在四五年前确实挖掘过一些从一两百亿市值到现在两三千亿市值的标的。回过头来看,对我们来讲,有幸去研究、挖掘、推荐、见证这些过去看似平凡,而后逐步走向卓越的企业,无论是从对我们价值的认可角度,还是从卖方分析师对产业贡献的角度,或者是责任担当的角度,都是令我们很有成就感的。
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师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提出有别于大众认知的看法,推荐没有被大众所看好的公司,是需要勇气、魄力和担当的。回头看,这个过程是一种很好的历练。
我们认为,证券研究行业起的是辅助的作用,比如辅助市场去做资产定价。这个行业的使命,我觉得主要有两个,第一,通过分析师的深入研究,去挖掘和发现那些有潜力、有凝聚力的优秀团队,进而发现有潜力、能够成长到卓越水准的公司,然后推荐给市场。
第二,就是发现急功近利的企业,或者质地存在瑕疵的企业,我们要勇敢站出来向市场发出风险提示,这是我们未来需要积极推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