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产生,就是因应实体经济的需要,这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然而,多年来实体企业主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融资难、融资贵”。由于缺乏较完善的管理及财务制度,真实经营情况难以核实,并且缺少资产抵押担保,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此,生物医药领域的创业者感受颇深。生物医药行业素有研发投资大、投资回报时间长的特点。在结束一轮融资后,一些创业者就不得不再为企业“找钱”而继续奔波。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增长进入下滑通道,中国经济亦持续承压,在当前形势下,提出金融要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郑州富士康港区的20余万名员工,在总面积近560万平方米的厂区工作,他们集中在周边豫康、枣园、山顶等至少八个宿舍小区居住,加上附近的张庄镇是外宿员工的集聚地,构成一个微型的社会。富士康拥有一个专门的手机软件“爱口袋”,来自总部的紧急通知,传递三级、几分钟后即可到达个人;园区设有关爱中心、稽查单位等各类机构,专注解决员工难题。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功能完备的超级工厂,在疫情面前无措了,人手、后勤保障能力、信息透明度等都成了问题,最终导致约有一半员工离开,且很多是徒步返乡。一位员工在10月30日徒步6个小时、20余公里返乡,一路上,他的视线范围内,始终有富士康的人在行走。富士康港区就是一个微缩的样本,给疫情时代的所有人启发: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超级工厂,应该如何统筹疫情防控与生产保障?
进入2022年后,一些生物医药公司明明账上的钱还够花两三年,但都在为最糟的状况做出打算。一家员工上千人的企业,账面上多有盈余,却连给访客的一瓶矿泉水能省也要省;原打算租赁整栋厂房的Biotech公司,正申请缩小面积,改为租一层或几层;企业开始和房东计较起房租和水电费。大钱更要省,有公司直接砍掉一些研发管线,把所有努力,都放在最有希望推上市的。也有公司卖掉部分药物研发管线,一来为公司“续命”,二来还是把钱用于更快推进核心项目,甚至有人干脆把公司卖了,为自己的孩子找一个能计长远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