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力,李叔宁
(1.吉林工商学院 实验实训管理中心;2.吉林工商学院 商学院, 吉林 长春 130507)
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育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系统化设计和部署,为全国高校开展课程思政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激起了全国教育工作者开展思政育人的研究热潮。《创业基础》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蒙课程,在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思维培养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并发掘课程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通过适当的方式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取向,规范大学生创业行为实践,培养大学生创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创业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的公共必修课程,也是大学生学习了解创业知识、掌握创业基本能力、熟悉创业基本方法、形成创业创新思维的启蒙课程。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拓宽就业思路、转变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大学生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创业基础》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既要考虑学生多学科交叉授课的特点,又要考虑公共必修课对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目标要求,从创业过程对创业者的综合要求出发,教学中要达成以下教学目标:①掌握创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创业的基本内涵;②辩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③掌握创业计划书撰写方法,熟悉企业开办与管理流程,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体教学目标见表1。
表1 《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框架
《创业基础》课程不仅面向有创业意向岗位的大学生,也要面对寻找就业的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要培养和传递给大学生的都是一种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积极乐观、坚定执着的创业精神;学生都需要形成团队合作、精诚团结、互相学习、彼此成就的团队意识;都需要学好专业知识,拓展营销、金融、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爱国情怀、责任意识、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因此,创业教育是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和价值追求的教育,也就是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教育,而这些教育内容和目标与课程思政所倡导的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育人目标一致。因此,在《创业基础》课程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提升学生“敢闯会创”能力,对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合格创业者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创业者要具备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创业精神,要具备团结协作精神,进行企业经营时要诚信为本、守法经营等。在《创业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开展思政教育,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创业者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德才兼具的创业者,就要做到品德与技能“两手抓”。在讲授创业技能的同时,将思政案例适时引入,可使理论变得生动有趣,进一步加深理论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有助于丰富课程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理论授课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聘请具备实战经验的创业学者、企业管理者、金融专家、专业投资人担任创业导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是顺利实施创新创业教学活动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障。
该课程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想信念,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区去创新创业,培养学生创业报国、创新发展的思想和情怀,引导学生责任担当、服务社会、遵纪守法的意识,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行为实践,指导大学生坚定意志、提升能力、勇于挑战,保持积极、稳健的创业心态,锤炼以协作共赢为核心的创业品质。
课程围绕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创业资源、创业计划、新企业开办与管理等6个方面对思政元素和目标进行梳理,具体见图1。
图1 《创业基础》课程思政目标与元素
结合课程思政的主要教育目标,选取合适的思政案例,保证准确适用,与课程关联度紧密,力求学生真正有所感悟和触动,达到教学效果。
3.2.1 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由于领域过于宽泛,案例选用不当就会出现课程与思政“两张皮”现象。因此,应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能感受到的案例来讲解。比如在创业和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模块中,通过学习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如提供无息贷款、降低注册门槛、税费减免优惠、提供培训指导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国家对大学生的关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2.2 团队协作意识
创业团队是创业成功的关键,而如何做好创业团队建设和管理对大学生是比较困难的。创业需要团队成员间的理解、信任、合作、沟通、支持。在创业者和创业团队模块教学中,选取了新东方的创业案例,让同学们在新东方快速发展和转型过程中,以及转型后团队的迅速调整、磨合,从中领会俞敏洪组建的充满激情和智慧的新东方创业团队,并感受团队协作的力量和攻坚克难、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3.2.3 责任担当精神
创业机会和创业风险相伴而生,创业总是面临市场环境等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面对风险,不仅需要创业者的勇气,更考验创业者的责任担当精神。在创业机会和创业风险模块教学中,选取创业案例,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机会和风险,在风险出现时应具有直面风险的责任担当精神,不回避、不逃脱,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创业者。
3.2.4 开拓创新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开拓创新精神既是一个创业者应具备的精神,也是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应拥有的精神。在创业资源模块教学中,通过格力电器的创新案例引导大学生激发开拓创新热情。2019-2021年格力连续3年上榜《财富》世界500强,2016年以来格力电器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6年稳居全国前十。格力电器通过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和营销创新等一系列措施,为企业注入了持续的活力。学生在学习案例、查阅资料的分析学习中深刻感受到创新精神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3.2.5 服务意识
大学生创业要重视从生活实际出发,明确创业要解决什么样的需求问题,融入大众生活的创业才会有市场。为此,发现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以服务意识解决创业初期遇到的困难。在创业计划模块,通过北京某高校教师及其创业团队,面对老年人在应用网络技术享受公共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开发产品,走入社区,帮助老人快速融入信息化时代的案例,引导学生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去思考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社会服务意识,并实施创业计划。
3.2.6 社会责任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的责任是什么?创业的意义是什么?答案有很多,可以是获得更多的财富让家人生活质量更好,可以是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但是创业还应有对社会的责任,这是创业者应有的素质与担当。在企业开办与管理模块教学中,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讨论中意识到创业可以帮助实现个人价值,也意味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各占50%的权重方式进行考核,其中结果性评价主要内容是团队商业计划书完成情况与路演,也是课程思政考核的重点。
在学生创业计划书的评定中,重点考察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将项目是否有积极的家国情怀等元素作为加分点;在项目路演评定中,将项目选择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是否对解决“卡脖子”问题等有思考,作为评价的加分点;在项目合作表现评定中,将成员之间的配合度作为加分点;在学生个人参与程度评定中,重点考核是否敬业等元素。通过对评价的不断细化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课程思政元素深入挖掘,在不同的模块融入思政案例,修订课程大纲和完善课程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促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1)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明显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不断挖掘思政元素,持续关心时事动态,关心与大学生成长相关的案例,由原来不由自主地说教逐渐转向有意识地设计教学环节,使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思政教育自然地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立足创业课程和思政教育两个维度有效开展教学,使教师课程思政设计能力得到提升。
(2)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与单调枯燥的理论知识比较,课堂中融入了时效性强、影响力大、生动积极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大学生参与度,使得同学们学习兴趣持续提高,课堂上师生互动,课后高效完成任务,能够更加系统地掌握创业基础理论用以指导学习和工作。
(3)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明显增强。通过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如撰写计划书、制作课件、模拟公司经营、路演答辩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按照分工完成不同任务,协同完成项目的各个环节,并进行路演答辩。大学生在活动中深入了解、相互帮助,促进了沟通合作,团结协作能力明显增强。
(4)学生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明显提升。通过大量的思政案例,持续向大学生传递正能量,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案例讨论、项目路演、课程报告等环节,学生获得的真实感受和经历,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创业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通过对课程进行系统设计,充分挖掘各个环节蕴含的思政元素,并通过案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价值观,最终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