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召开上海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化工产业)座谈会,邀请部分本市重点化工出口企业领导,就稳定上海化工出口贸易供应链的具体对策和需要的政府支持等话题展开沟通交流。
由于我国严格疫情防控,采取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对外贸易,2021年,上海化工出口贸易取得不俗业绩。上海化工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主要依赖于两大核心要素:一是疫情对全球供应链造成较大冲击,使得大量订单转向我国,进而形成替代效应,享受到了“疫情红利”。二是后疫情时代我国出口贸易出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洼地效应”,上海化工出口企业为了守卫供应链,采取了相应的针对性策略:坚决实行疫情动态清零,利用跨境电商扩大线上销售,积极参加上海市商务委举办的出口贸易线上对接等,使得2021年上海化工出口贸易好于预期。
从宏观形势来看,2022年是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回归相对正常发展轨道的第一年,后续如全球疫情可控,各国经济复苏,以及供应链的逐步恢复,必定会抢占我国现有的部分外贸市场,外贸企业将面临一定程度的承压,上海化工出口贸易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据此,座谈会就维护上海化工出口贸易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克服困难、补齐短板、消除障碍,提出了6点意见和建议。
1加大对汇率预判的力度,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对汇率剧烈震荡及时作出预警,增强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同时,充分释放政策效应,进一步提升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切实抓好外贸领域信贷投放,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2新冠疫情导致原材料价格和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这是疫情期间的一种特殊现象,对此企业应有清醒的认识,克服短视行为;政府要利用市场调控这双无形的手,对价格进行严格的调控。
3建议成立长三角化工产业承载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化工产业的发展,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化工企业向承载区集聚,稳固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化工产业协同发展。
4企业对技术研发、科技进步、产品升级换代的方向最清楚、最直接、最迫切,研发投资应向中小企业倾斜,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同时,资本也要向实体经济倾斜,理解、呵护、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5国家实行“双碳”战略,强化“双控”政策不能“运动式”搞“一刀切”。要引导化工企业顺势而为,该关停坚决关停,该转型升级的给予政策扶持。
6由于社会上对化工行业的偏见,化工企业人才素质急剧下滑,许多企业都遇到人力资源不足、结构性缺失的困扰,建议加大职业教育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化解企业人才短缺、青黄不接的困境。
座谈会也对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支持企业发展提出了发挥了3个桥梁纽带作用的要求。
1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行业协会要及时传递国家产业政策、产业规划、产业方向,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规划指导;及时向政府反映企业所思所需,传递企业诉求。
2发挥行业协会的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迫切需要得到专家的指导,行业协会应牵线搭桥,提供专家资源支持。
3发挥行业协会协调社会、畅通渠道的优势,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行业协会要发挥协调作用,畅通市场信息传递渠道,助力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积极引导企业有序参与市场竞争。
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会长黄岱列表示,行业协会代表企业利益,服务企业发展,为企业利益诉求发声。2022年,化工行业协会将进一步加大服务企业的力度,利用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化工产业)平台,发挥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线上对接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带动作用,指导企业巩固进出口贸易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促进绿色贸易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