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院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1-15 14:10:54曾振芳蔡杰慧张翠忠韦友欢
广州化工 2022年15期
关键词:制药广西实训

曾振芳,蔡杰慧,张翠忠,韦友欢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我国正处在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关键节点[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办学定位是“立足崇左,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学校的奋斗目标是成为适应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技术型大学[2]。

我校地处广西崇左市,拥有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和西南地区丰富的天然产物资源优势,国家加大医药创新投入,医药产业呈现持续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广西民族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3],面对中国—东盟传统医药科技文化产业发展,药企对人才需求数量不断扩大,质量要求提高,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我校2010年师资整合后申报获批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并于2011年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6届毕业生,在校学生358人。拥有“师范性、民族性、边疆性”特色的师范院校背景[4]严重桎梏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形成,在培养过程中出现工程概念薄弱,专业知识连贯性不强,学校实验和企业实操存在断层,GMP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工程实践能力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培养学生医药产品研制与生产、工程与工艺设计,药品安全及质量管理控制等工程实践能力,我校利用区位优势和天然产物资源优势,坚持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区域特色为中心,围绕广西九张名片之一——大健康产业,适应广西区域医药经济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创建GMP实践教学平台,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加强与高校、企业的合作交流,校企协同育人,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面向中国—东盟传统医药科技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广西区域特色应用技术型人才,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我校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区域特色为中心进行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采取的一些举措进行总结,以期对同类边疆师范院校的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有所帮助。具体如下:

1 充分调研,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

为了制定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富有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组织教师分批次赴广西科伦制药、桂林南药、桂林澳林制药、广西和煦阳光医药集团、大参林医药集团、广西师范大学、扬州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广西制药企业及区内外高校进行调研取经,并根据实习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完善和修改。

制药工程作为化学、生物、药学、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发展起来的新专业[5],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化学、生物、药学、工程学等基础知识。针对制药工程交叉性强、发展方向多元的特点,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过程中,在满足一般培养的前提下,课程群设置有化学制药、生物制药、民族医药方向等从事广西区内企业药物生产与研发、辅料开发、执业药师等方向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及区域特色的需要。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建立起基础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减少认知性实验课时,增加药剂学课程设计、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制药设备与车间课程设计及综合实训等模块课时,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入学教育、认识见习、生产实习等多层次的实践训练贯穿整个四年本科教学;强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内涵及质量。实践学分比例提高到32.11%,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学生进实验室为抓手,使学生工艺研究及工程设计能力不断提高,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2 建设GMP实训中心、创建GMP实践教学平台

药品生产对质量要求的特殊性,使药品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为保证药品在规定的质量下持续生产的体系[6]。严格实施GMP可以将不合格危险因素降到最低。在药品生产中严格实施GMP是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医药产品与国际标准接轨,进入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7]。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应该掌握GMP知识,才能适应现代医药企业的发展要求。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GMP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但是GMP课程以GMP的规范为主,内容包含从厂房到地面、设备、卫生、生产、文件和人员培训等多方面要求,以文字叙述为主,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容易理解记忆,如果只是课堂上讲授,往往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GMP知识,我校根据最新版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于2018年对拥有包括民族医药制药、化学制药和药物制剂等相关实训工段的“制药工程实训中心”进行升级改造,使实训中心面积达到600 m2,拥有民族医药提取罐、化学药物合成反应釜、喷雾干燥仪、乳化机、压片机、筛片机、三维运动混合机、湿法混合制粒机、胶囊抛光机、包衣机、无菌制剂水粉两用复合灌装机、安瓿灌封机、水处理系统、全自动胶囊填充机、平板铝塑泡罩包装机、滴丸机、中药全自动制丸机、药液浓缩机、恒温调膏剂、药汁煎药机、真空均质乳化机、气动膏体灌装机、口服液灌装机、超声波封尾机等制药仪器,改善了校内实训中心教学条件,创造了优良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实训中心完成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制备,葛根素的提取工艺、黄连素的提取工艺、苦丁茶水提物的制备、黄连素口服液的制备、感冒退热颗粒的制备、硝苯地平缓释片制备、六味地黄丸的制备、伤风胶囊的制备、川贝枇杷膏的制备等原料药及制剂的制备及洁净室更衣、洁净车间设计、洁净厂房设计等内容的教学,也可以参照制药企业的GMP文件系统模式,设计设备的档案卡及状态卡、使用及检修保养记录等,增强学生GMP意识。

同时,为提升本专业学生对药物制剂工艺、技术和方法的实践能力,我校不断加强与其他药学类高校的交流学习,定期派遣学生前往中国药科大学GMP实训中心进行培训学习。通过这些措施,尽力消除校内实训和企业实操之间断层,使实践教学与实际生产紧密联系,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3 利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建实践教学平台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学校与企业人员、技术、设备资源共享,实现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很多学校都采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8]。

我校与大参林医药集团、广西华天宝药业、广西科伦制药、北海圣民制药、桂林澳林制药、广西方略集团制药、崇左百草堂制药、大海阳光药业等8家广西地方医药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崇左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共建了食品药品分析检测协同育人平台。我们主要是让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中进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这些企业包括了原料、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的生产,使学生了解不同品种和剂型的实际生产,结合校内实训教学和企业岗位操作交替训练,有利于学生今后能够胜任工作岗位。

同时,校企协同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学生管理和安全保障等实践教学基地制度,注重过程考核,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学生在企业上岗操作表现纳入课程考核成绩。利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建实践教学平台,提高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

4 成立企业班级,订单培养、校企协同育人

大三上学期,企业人员到校宣讲,详细介绍企业文化、发展历程、前景,让学生了解企业后,学生结合自身发展,自愿报名,校企共同组织面试,确定人选,单独组班,签订入班协议后举行开班仪式并安排班主任,在保证了学生意愿前提下,保证了订单班学员的相对稳定性。

订单班开班后,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与企业一起研究设置企业课程模块,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岗位操作能力,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动企业的深度融入。企业授课模式有两种:一是到企业现场教学,将企业实际生产车间作为教学实验实训室;二是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校授课,承担部分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引企入校授课”已成为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常态化教学模式,使企业订单班级学生所学知识紧跟企业最新技术潮流。通过这种模式,有效缓解了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双师型”师资匮乏的问题。同时,订单班学生可以去企业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来源于企业,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导师,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组成答辩小组成员,完成毕业设计答辩工作。

目前,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已经成功举办了“大参林班”、“科伦班”、“方略班”,在生产实习阶段,订单班的学生必须到该相应企业实习三个月以上,通过实习阶段,企业和学生对双方的认识更加深刻,实习结束后进行双向选择,学生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企业定向输送大量符合岗位需求的急需人才,解决了本地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同时,企业利用订单培养的有利条件,吸纳优秀学生去其公司实习,从而极大降低公司的人力成本,也促进了学生就业,满足“学习的需求,育人的需求,用人的需求”,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三赢”。

5 开展以赛代练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搭建从课程知识、专业技能到专业综合技能的“梯次递进”的校内学科竞赛体系,如“趣味化学竞赛”、“中药传统技能竞赛”等。鼓励学生参加校外学科竞赛活动,如“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化学化工类学术创新成果”大赛、崇左市“快速成型制造”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设立竞赛学分,以竞赛成绩代替部分课程成绩等措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办学过程中,不断优化“以赛代练、以赛促训”教学改革方案。招生以来,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较好成绩:全国大学生“国药工程杯”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广西化学化工类学术创新成果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4项;崇左市“快速成型制造”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互联网+”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选拔赛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2项。

6 鼓励学生申报大创项目,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科研

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题、开展可行性研究、自主撰写项目申报书、中期检查表、结题申请表、结题报告书及论文等工作,项目实施期间,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研究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综合能力。

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结合我校及当地天然产物资源优势开展科学研究,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教师通过从事专业科研活动,可以极大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思维深度,进而促进专业教学。同时,引导高年级学生参与教师研究课题,尽早接触专业前沿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

自招生以来,制药工程专业学生获得区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5项,学生发表或参与发表论文19篇,参与申请发明专利10项,大幅提升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7 创新就业模式和机制,实现就业市场多元化

在稳定现有就业基地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就业+实习”基地一体化建设,以就业促实习,以实习带就业,逐步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与交流机制,积极推动校企联合培养,逐步形成专业就业特色。同时,学校每年都会派出由学工和专任教师组成的就业回访小组走访用人单位,回访跟踪毕业生,拓宽人才输出渠道,实现就业市场多元化,就业回访跟踪过程中,可深入了解我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状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评价,对进一步深化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地方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2020年10月,通过实地回访和在线统计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在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综合科学素养等方面的评价均为基本满意以上。毕业生从事制药行业工作约74%(产品研发约12%、制药QA约16%、制药QC约16%、药品生产管理约21%、药品销售约9%)。毕业生就业单位统计表明,54%在民营企业,13%在国企工作,20%在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约3%读研深造,外资或自主创业约10%,广西区内单位约69%。毕业生职业晋升统计显示,约15%已成为单位技术骨干,42%为基层管理人员,43%为其它人员,其中30%已获初级及以上职称。毕业不到三年,47%的毕业生月薪达到了4500元以上,有5%的毕业生晋升为班长及以上管理职务,4%的毕业生参与了企业专利的申请。以上数据说明本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高度吻合。

8 结 语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进步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制药工程专业面向中国-东盟传统医药科技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利用广西处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和西南地区丰富的天然产物资源优势,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与教学模式,建立GMP实训中心,利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订单培养、协同育人、共建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快速适应校外生产实际,通过创新就业模式和机制,拓展多元化就业市场,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训技能训练一体化,培养适应地方区域人才市场需求、服务地方医药行业“用得好、留得住”的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应用技术型人才。目前,我校生物与医药专业已被区学位办列为硕士学位点立项建设项目,制药工程专业2014年获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6年获区级“食品药品协同育人”平台项目、2018年获得广西优势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基地(中心)建设项目,并于2019年获批为广西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药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制药广西实训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金桥(2022年5期)2022-08-24 01:41:16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广西广西
歌海(2017年1期)2017-05-30 13:07:40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广西尼的呀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52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大众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 08:30:46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