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 张双双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广州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评价体系
1概述
随着我国城乡发展速度加快,拥有更优质的教育、工作资源的城市吸引了大规模人口进入城镇,城镇人口的增加,出现人口居住空间分布不够、就业岗位不足、人口老龄化、人均收入分配不均、住房规模趋向缩小、结构不均衡、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等现象,同时出现城市管理一刀切、城市服务效率低、就业困难、交通拥挤、生活成本太高等问题[1]。如何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沿用旧思路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必须从新的解决思路和新的发展模式中寻找答案[2-3]。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出现,相关部门通过智慧城市新模式不仅能推动老旧城市进一步合理规划与发展,还能解决老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先进的技术,协调平衡资源的适应情况,进一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城市发展[4]。相关部门作为主力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是我国新城建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5]。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通过先进技术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提升各业务部门的管理能力,促进城市有节制地发展,智慧城市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不仅需要对城市进行整体优化,还要对每个系统、场景、应用进行提升,我国不断用科技手段和智慧的方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但是因为各个城市情况不同,我国还未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导致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参考文献研究和我国智慧城市实际建设、运营情况,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适合城市居住长效发展的智慧城市评价体系。
2智慧城市研究文献综述
智慧城市的研究在国外开展得相对较早,2007年,欧洲的智慧城市提出智慧城市生态环境、生活、交通、经济、医疗、智能建筑领域的研究,希望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城市发展,建设智慧城市:2009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借助物联和互联信息技术提出创建“智慧城市”的口号,认为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分为能源、网络、交通、经济、市民和管理。中国在2010年后出现很多学者和机构研究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如邓贤峰于2010年提出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包括城市人文、城市智慧服务、网络互连和城市智慧产业。同时,2012年,周骥从城市的性能出发分析,从城市冲击力、城市响应速率、城市驱动力、城市抗压力、城市整体状态等维度解析了智慧城市。2013年,龚凯提出智慧城市定义,认为至少应该包含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基本因素。综上所述,学者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评价体系,智慧城市的建设若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则不利于城市发展。2015年,发改委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重点提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2020年,疫情的出现更是突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疫情防控需要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如何让城市更有韧性成为这一时期智慧城市需要解决的问题。
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在美国心理书籍《人类动机的理论》中,作者马斯洛.A.H.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在每一个时期,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为了更好地评估智能城市,本文使用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943年,马斯洛指出,人类需求的五级模型需求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结构是人类心理学理论,城市是人类身心生活的环境,所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符合人类生活的城市需求发展的规律。城市是人类生活的载体,智能城市的发展必须以人类所需的城市发展为基础。
(1)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包括食物、水源、穿衣、住房需求。如果没有这些需求,人类就无法生存。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主要体现在水、电、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基本住房保障、清洁卫生食品和基本通信服务等方面。
(2)安全需求是人类确保自身安全,避免财产损失、职业病和受到严格监管的需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主要体现在公安、消防、交通等方面,以保障居民安全生活,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刚性要求。
(3)社会需求,即归属需要,也就是说,人们有一种归属感,希望成为群体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主要体现在教育、休闲、社会保障、友谊服务等方面。
(4)尊重需求,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一定地位,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主要体现在舒适的政务办公、健康的市场环境、更加和谐的工作、更加便捷的生活。
(5)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指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主要体现为绿色的生活和办公环境、更体面的老年生活、更幸福的生活氛围。
4确定智慧城市评价体系的问卷调查实例分析
智慧城市的发展不仅是国家和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而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选择问卷调查方法可以系统地收集不同层次的人的需求,使数据更加真实。根据问卷设计的基本规则、广州智慧城市的实际情况、相关专家的意见等,确定了最终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评价体系的五个需求层次,调查文件如表1所列。
问卷调查方法以微信调查为主,实地调查在广州市11个区进行。调查对象包括11个主要试点智慧城市相关人员和智慧城市研究学,共发放了60份问卷,共回收了56份问卷,排除了有遗漏和答案明显规律的无效问卷。共回收54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结果如表2所列。
5智慧城市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分析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将问卷数据代人分析模型。结果如图1所示。证明本文智慧城市评价体系通过了检验,其合理性证明如下。(1)可靠性试验。目前,大多数学者使用可靠性系数进行检验。通过问卷调查选取的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评估指标的信度会受到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可靠性越低,每个项目的内部一致性越高,即可靠性越高。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大量的数学公式,所以借助计算机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可靠性测试分析,经测试该量表的总系数为0.889,系数在0~1为可信范围。每个变量的系数为0.811~0.876,因此可以进行下一步有效性测试。(2)有效性测试。采用结构效度测试,结构效度也称为建构效度,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测量理论特征的相关程度,即问卷调查结果与理论构建的一致性,可以用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来测量。通过SPSS进行结构效度分析。运行结果表明,该量表的总值为0.912,大于0.9。同时,正交旋转后,获得的因子载荷值在0.573~0.876的范围内,均大于0.5,并通过了有效性试验(P<0.0 001)。
6结论
构建科学、合理、完整、中式的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不同学者对智能城市发展研究,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合理的智能城市评价体系。根据文献分析,编制了问卷调查。作为特大城市之一,广州的智慧城市建设走在世界前列,大多数地区都满足了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尽管仍有一些地区处于较低的水平,但隨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州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将继续发展和进步。相关部门应根据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不同的建设标准、资本投资和政策指导。
7建议
该研究的建议如下:(1)未来广州智慧城市的研究可以增加技术和创新在发展智能城市中的作用:(2)下一项研究可以增加人口密度和政策指导对建设智能城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