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让燕云十六州:一场豪赌的愿赌服输

2023-01-14 07:21萧易
华声 2022年12期
关键词:幽州节度使契丹

萧易

石敬瑭出让燕云,是个一石三鸟的计划——报复赵德钧,离间后唐,满足契丹。这位精明的节度使,用一纸空头支票换取了皇位。

后唐石敬瑭为何割让燕云十六州,“儿皇帝”面具下又藏着怎么样的面孔?其实,石敬瑭既是燕云的得益者,也是受害者,他一手创立的后晋因燕云而亡,子孙就像近两个世纪后的宋徽宗父子一样被遣送到寒天冻土,再未回到故园。

皇帝与武将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五月,太原府,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走到了人生的岔路口。几天前,末帝李从珂的制书送到太原,令他改任天平军节度使,驻扎郓州(今山东郓城县),进封赵国公。后唐为防止藩镇坐大,朝廷往往频繁令节度使调离防区或入京任职,称为“移镇”。但这一次,石敬瑭嗅出了诏书背后的杀机。

与大多数五代政权一样,后唐的历史混乱而血腥,先是李嗣源取代李存勖为帝,称明宗,接着李从珂又从明宗幼子手中夺得皇位,史称末帝。皇帝跟武将之间,似乎就隔了层窗户纸。

诸多节度使中,李从珂担心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幽州节度使赵德钧,一个是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赵德钧镇守幽州多年,封北平王,是后唐最有实力的节度使之一,其子赵延寿还曾任枢密使。河东历来是强藩,也是沙陀人的龙兴之地,石敬瑭是明宗女婿,镇守河东已有八年,还担任着大同、振武、彰国、威塞蕃汉马步军总管一职。这一切,都令李从珂心惊肉跳。

李从珂的担心没有错,石敬瑭拒不奉诏,还上了封奏折,讽刺末帝帝位是抢来的,名不正言不顺。末帝将奏折撕裂在地,令建雄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兵马都部署,义武节度使杨光远为副,领各地节度使的各路大军云集在晋阳城下。

眼见晋阳城摇摇欲坠,石敬瑭派使者邀约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出兵相助。石敬瑭首次力邀契丹出兵的过程,史书记载不详,恐怕只是许以金帛,并未抛出燕云十六州如此优厚的条件,但赵德钧横插一杠,令他的处境更为艰难。赵德钧见后唐内乱,也做起了皇帝梦,派人以金帛厚赂契丹,求立为帝。

得知赵德钧的动向,石敬瑭派掌书记桑维翰前往契丹军营,再次游说耶律德光出兵。真实的历史恐怕并非桑维翰能言善辩,而是石敬瑭在金银财帛失去竞争力的情况下,抛出了令契丹人心动的筹码——“约事捷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并以父礼侍奉耶律德光。

七月,石敬瑭的使者见到了耶律德光,他是契丹第二任皇帝,史称辽太宗。“安史之乱”后,契丹人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政权,但契丹人想向南拓展,燕山山脉与太行山山脉便成为他们面前的障碍,后唐在沿线设立幽州节度使、大同节度使、威塞军节度使、振武节度使,尤其是幽州节度使,更是承担着防卫契丹的重责。契丹人的南下,屡屡止步于幽州,這是契丹人的梦魇,也是他们的希冀,只有占得幽州,才能逐鹿中原。

九月,耶律德光亲率五万大军,号称三十万,从扬武谷南下,屯兵于汾水以北的虎北口。后唐大军驻扎在晋阳城西北,耶律德光不作休整,派遣三千轻骑前来挑战,唐兵见其羸弱,竞相出战,追至汾水拐弯处,早已埋伏在此的契丹铁骑呼啸而出,后唐军队被杀者万余人,张敬达领残兵退守晋安寨。当晚,45岁的石敬瑭从北门出城,拜会他从未见过的父王、34岁的耶律德光,这就是“儿皇帝”的由来。

契丹出兵的消息传到洛阳,末帝令兵分三路救援晋安寨,其中赵德钧领幽州兵出飞狐关。而张敬达退守晋安寨后,从此与朝廷音信不通。晋安寨将士并不知道朝廷救兵已至,绝望之下,杨光远杀张敬达,领残卒来降。得知杨光远投降的消息,赵德钧父子不战而溃,被送往契丹。

经此一役,后唐一蹶不振。

何为燕云

十一月,晋阳城南门缓缓开启,城中官吏走出城池,城外的柳林(其位置在晋祠南)临时搭建了一个祭坛,旁边簇拥着剽悍的契丹武士。石敬瑭缓缓登上祭坛,从耶律德光手中接过衣冠,登基称帝,改元天福,创立了五代第三个王朝,史称后晋。

改朝换代业已完成,向契丹人许下的诺言,也到了兑现的时候。天福三年十一月(公元938年),后晋使者捧着地图,将幽(今北京)、蓟(今河北蓟县)、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县)、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云(今山西大同)、儒(今北京延庆)、妫(今河北怀来)、武(今河北宣化)、新(今河北涿鹿)、蔚(今河北蔚县)、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北)、朔(今山西朔州)十六州割让于契丹。

从后唐版图来看,河东节度使辖太原府,以及石、岚、汾、沁、辽、忻、代、蔚八州。燕云十六州,只有蔚州在其中,其他州县与石敬瑭毫无联系,石敬瑭究竟在打什么算盘?

幽州重镇,契丹人垂涎已久,石敬瑭深知,生死存亡之际,唯有以幽州为筹码,才能打动契丹。且赵德钧在幽州经营多年,根基深厚,石敬瑭“慷慨”地献给契丹,将赵德钧连根拔起,使其丧失与契丹结盟的资本,杜绝了耶律德光立赵德钧为帝的可能性。

新、妫、儒、武四州,位于幽州以西,北面与契丹接壤。幽州、威塞诸州已割,与契丹接壤的云州、应州、朔州、寰州孤立无援,平添了与契丹摩擦的风险,夹在中间的蔚州,也成了弃子。

由此看来,石敬瑭出让燕云,并非大笔一挥,而有着深刻的政治考量,是个一石三鸟的计划——报复赵德钧,离间后唐,满足契丹。这位精明的节度使,用一纸空头支票换取了皇位。

千疮百孔

燕云十六州的重要之处在于,它的大部分区域既处于农牧交错带附近,也是中国长城的主要分布地带,朔州自不必多说,幽州、云州、檀州、武州、新州、蓟州境内长城纵横蜿蜒。取得燕云后,契丹疆域跨过燕山,莫州、瀛洲更是深入华北平原腹地,后晋则尽失长城之险。如果说西部尚有雁门关可以固守,东部自幽州以南到黄河门户洞开,铁骑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上任意驰骋,如在中原王朝头上悬了一把利剑。

天福七年(公元943年)六月,石敬瑭结束了他矛盾的一生,谥号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归葬显陵。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大多爱在显陵前抒发感慨,甚至唾骂几句。这也难怪,由于割让燕云,中原王朝失去屏障,不堪其苦,这笔账自然算在了石敬瑭头上。

后晋亡国,似乎给燕云画上了句号,但对于中原王朝而言,燕云十六州遗留的沉重债务,却远远没有结束——后周世宗北伐,在病龙台染病身故;宋太宗图谋燕云,数十万精锐丧失殆尽;宋徽宗贪图不世之功,与金人联合收复燕云,却导致了汴京之乱的惨剧。这块土地仿佛被诅咒一般,战争、叛乱、屈辱、流亡与死亡交织出一片刀光血影,缠绕着中原王朝,近两个世纪之久。

摘编自《南方周末》

猜你喜欢
幽州节度使契丹
唐末五代宋初定难军节度使王爵研究
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承袭制度研究(上)——张氏归义军节度使的承袭引发的有关问题
“一国两制”由契丹人首创?
唐末至宋初定难军节度使及其僚属的兼官与带职
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读及其它
女真文“契丹”考
凤翥契丹
目不识丁
唐代幽州地域的佛寺及其分布
幽州与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