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玮
究其本质,圆桌其实和中国的火锅有着同样的政治寓意。大家围坐在一个锅的周边吃饭,没有主次,没有贵贱,不分彼此,都在一个锅里吃饭,人与人之间也没有权力与被权力主宰的属性。
中国古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是个被权力意识格式化的社会,套用一句名言来表达就是:在那时中国人的身上,每个毛孔和眼神都透射着对权力的膜拜,以至于连日常普通的吃饭也被感染得很势利。
吃饭即政治
吃饭是最大的政治,所以,民间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但反过来说,正如人世的诸多事物都起源于吃饭一样,很多政治概念也起源于吃饭,这一点,从“主席”一词的由来就可以得窥全豹。
“主席”一词,是正宗的国产词汇。主席本意是指主持筵席的人,或者说是筵席中的主人席位。过去,古人吃饭没有餐桌,都是席地而坐。
那时,无论是庙堂之上,还是江湖民间,常常举行大型乡饮酒礼、宴饮集会,《兰亭集序》记载的就是这一真实盛况。
吃饭前,先在地上铺一张比较粗糙的大垫子,然后根据客人的座位再铺一张细软的小垫子,这个小垫子就是“席”。开饭时,主人坐于主位,客人分开两旁就座,实行分餐,各吃各的,就叫“筵席”。那个坐于主人位置的就叫“主席”。
对此,《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有清晰的描述:“伯牙推子期坐於客位,自己主席相陪。”
作为中国文化的副产品,当下的日本和韩国还保留着中国式筵席的风格传统。河南民间,如果举行丧葬之事,也会在地上铺一张席子和大纸,大家围席而食。
因此,不管是古代还是民间,“主席”的本义是指在吃饭时主持筵席或者坐于主位的人,后来逐渐演化引申,成了对领导的称谓。
于是,“主席”一词渐渐被罩上了权力的面纱。
谁发明了圆桌
“主席”一词的英文写作“Chairman”,它应该是一个根据东方语义输出的英文词汇,它字面意思是指“椅子上的那个人”。
中国的语言造化很神奇,从吃饭的主人席位演化下去,“主席”一词,越来越赋予政治和权力的含义。即使后来有了桌子和椅子,坐在主人席位上的那个人依然延续着“主席”的权力象征。
于是,古代王朝开会,坐在椅子上的那个人就是帝王。他高高地坐在椅子上,下边的文武大臣分列两班站立。从此,“主席”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更重要的是,为了把这张椅子突出出来,专门在椅子上刻上龙的图案,“主席”的座位,就成了“龙椅”。
皇帝坐在龙椅上,舒不舒服不重要,要的是权威。
“主席”一词被翻译成英语后,也沿袭了权力的象征。虽然他们并不在椅子上雕刻龙的图案,但他们的主席座位也是高背大椅,以示权力的威严,和众人的座椅形成明显的区分。
但是,有一个人不想让这个词汇变得很权力化,那个人就是英国的传奇国王亚瑟王。
亚瑟王在率领骑士们建立帝国时,为了让他的骑士们心理上容易接受,同时让他们也更能有主人意识,他便有意消解“主席”权力的象征意义。于是,他发明了圆桌会议。他的骑士们也被称为“圆桌骑士”。
他在与冲锋陷阵的骑士们共商国是时,大家围坐在一张圆形的桌子周围,相互之间不分主子和属下,也不排列座次,以示平等,圆桌会议由此得名。至今,在英国的温切斯特堡还保留着一张这样的圆桌。
圆桌背后的内涵及演化变迁
圆桌,本意是要表达平等的对话和协商机制,它体现的是权力和身份平等的社会法则。究其本质,圆桌其实和中国的火锅有着同样的政治寓意。大家围坐在一个锅的周边吃饭,没有主次,没有贵贱,不分彼此,都在一个鍋里吃饭,人与人之间也没有权力与被权力主宰的属性。
重庆江边的码头火锅很平民地体现着这种平等的精神,无论是船工脚力,还是贩夫走卒,大家从码头上来,围锅而食,平等地共享美味。
在这里,不存在主席的权力身份属性,也不存在高高在上的帝王和权力。
到后来,圆桌会议成为国际会议的席位法则,它象征着的平等精神也被传承和吸收。
作为一个吃饭用的家具,圆桌子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尚不可考,在这里我们只想表达它背后隐含的价值精神和政治化寓意。圆桌子,究起本质含义来说,应该是对“主席”权力的分解和共享,它体现了席间每个人的权力平等。
官本位意识在圆桌子上的表现
官本位意识和权力膜拜的世俗化表演在圆桌子上体现得十分充分和赤裸。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赴一场饭局,入席时,肯定要安排座次,推让一番,最后一定会选择一个“最大”的坐主位。
比较可怕的是,这种对权力膜拜的惯性已经渗透到餐桌上的每一个细节,即使连商家的服务员也被训导进这个庞大的“权力场”,并逐渐演变为一种自觉。
他们在布置餐桌时,早早地就把“主席”位置的台布叠成不一样的形状,以区分其他的次席席位。
更有的商家,在装修房间时,早早地就在面对着“主席”位置的墙壁上安装上了电视。这样,入局者不须费力也能辨认出,面对着电视的那个座位,肯定就是“主席”了。这就是权力的力量。不管你是谁,什么身份,来得是早是晚。其实,在入席前,我们每个人都早已被格式化到一个权力场之下了。
如果作为一种礼仪,将圆桌子“主席化”也不失为一种礼仪之邦的风范。但在日常的吃饭时,圆桌子也往往被赋予一种权力的寓意,不能不说,这是圆桌的悲伤,也是火锅的慨叹。
摘编自《历史的味觉》 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