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述娴
★写作是通过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让外界知晓自己的想法,这种技能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本文就考场作文中发现的一些常见问题,试图找到破解作文失误的方法,助力同学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考场作文的常见问题
(一)缺乏体裁认识——文体失误
在中考当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重点考查的写作文体。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的文体考查也出现在考场当中,以中考模拟试题为例:“当前是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学生都为不能出游而心怀怅惘,衍生了很多负面的心理影响。请结合当前的疫情和自己的所听所见所想,以‘疫情下的情和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演讲稿。”乍一看这道题是写记叙文和议论文,很多学生便从一开始就没有搞清楚文体要求,导致作文失误。仔细审题会发现,本题要求写的是“演讲稿”,那就只能按照演讲稿的格式来写。
(二)缺乏审题习惯——审题失误
考场中,学生审题失误是导致作文得不到高分的主要原因,包括上文提及的文体失误。之所以上文将文体失误单独提示,就是因为文体失误并不需要特别的技巧培训,只要仔细读题即可。但是,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审题失误,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偏离题意和不着要义,这样的作文基本上都与高分无缘。例如,某次期中考试作文题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但是我们不应该自惭形秽。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要肯吃苦,一样也能成就辉煌。让父母骄傲、让老师骄傲、让自己骄傲。请以“我虽然 ,但我骄傲”为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要求是一组转折关系复句构成的半命题题目,明确指出“短处”并不怕,要加倍努力,不能因短处延误了自己的一生。但是,有的同学以自己的“短处”作为切入口,打亲情牌,博同情分,主要写在“短处”上加倍努力,成就自我。这样做明显就是审题不明了。因为这样写的同学忽视了一个逻辑关系:“短处”不能成为“长处”,只能规避“短处”,才能找准和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成就自我。
(三)缺乏选材意识——选材失误
部分学生阅读量太少,阅读面也窄,所以素材也积累得相对少,导致作文内容不够充实。有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未能灵活将积累的素材用于充实写作内容,导致作文中心不凸显,空洞无物。更有甚者,错误使用了与文意不相符合的素材,导致材料偏离中心,立意变得模糊不清。
(四)缺乏表达技巧——表达失误
部分学生由于阅读经验少、语言积累少,出现以下几种因为表达失误导致的作文低分:1.作文内容过少。中考是学生经历了又一个年龄成熟的关键时期,对外界万物应该有不一样的认识,但是部分学生的作文所描述的生活内容很少、观点没有趣味,寥寥几笔就带过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内容空洞。2.行文过于平淡。有的学生作文基本就是以叙述为主,没有任何其他表达方式,没有运用修辞手法,这样的作文是苍白、毫无感染力的。
二、破解考场失误,成就高分作文的方法
(一)培养文体意识,强化体裁运用技能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写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仅仅学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初中三大基本文体已经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虽然这三大文体始终是初中学生写作的主流,但是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多文体学习也应该提上议事日程。近年来出现如“书信”“故事新编”“演讲稿”“辩论稿”“采访稿”等别出心裁的文体,如果学生没有学习过其中的文体概念以及写作格式,是不能在考试当中按照要求完成作文的。因此,建议同学们熟悉不同文体的格式和规范,发挥创造性思维对每一种文体创设情境进行创作,这其实就是读写实践经验的再认识、再提升的过程。只有掌握了每种文体的写作格式,才能让大家在考场中觸类旁通,不断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写作水平。
(二)学会选择素材,提高素材运用能力
前文提及考场中学生作文材料的贫乏、材料的误用是考生作文明显的失误。新课标对选材方面有以下的特别强调:“注重写作中搜集素材——强调利用素材进行构思立意,让文章逻辑严密;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生活的素材,让文章充满真情实感。”
第一,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积累素材的途径有很多,例如可以在课本中积累素材。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都是以单元为核心的课文学习,这些都是写作的绝佳素材。如关爱小人物的素材有《老王》《骆驼祥子》;歌颂伟大人物、伟大奉献精神的有《邓稼先》;探讨文化与传承的有《昆明的雨》《梦回繁华》等。此外,还可以从网络、电视当中积累素材,如时下最热门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够让学生既获得写作材料,又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另外,同学们还要学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如假日踏青、寒假贴对联、一次逛街的见闻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有这些素材作铺垫,同学们自然有写作的兴趣,表达的欲望也比较强,写作也就水到渠成。
第二,学会灵活运用素材。如果只有素材积累,不能运用到作文当中去,那么这样的积累是毫无用处的。只有灵活运用素材,才能达到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最佳写作境界。
(三)灵活运用技巧,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有一句伟大的名言:“语言是生活的化身,更是思想的外衣。”强调的就是在写作当中能够合理地、有文采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就能为作文添砖加瓦。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活动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积累,如摘抄优美的句子、段落,不断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第一,学会具体描述。很多学生之所以总是一笔带过事件的内容,就是因为不懂具体地、细节地进行刻画,所以其作文总是空洞无物,鲜有感染力。例如,在景物描写当中,加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的描写,文章的内容就会有画面质感。像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中有这样的描写:“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种细致的刻画让没有见过这些景象的读者在脑海中形成对事物的印象,使表现的内容变得具体可感。又例如在人物描写当中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文学经典中的贾宝玉、孙悟空、祥子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就是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式,才让读者觉得他们栩栩如生,才能让他们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熠熠生辉。
第二,学会修辞手法。首先要巧用修辞格,不断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变平庸为神奇,把读者引入一个美妙的艺术境界。其次要学会引用。在写作过程中,巧妙地引用、化用一些诗词名句、名言、歌词、歇后语等,可以美化语言,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能增添文章的文采。如在中考满分作文《初中不相信眼泪》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放学的钟声,敲响了归家的信号,在我们的生命里,只要心存希望,不再充满唏嘘。”其实就是化用歌曲《光辉岁月》的歌词“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唏嘘”,这样的歌词化用,充满生活的哲理。北宋哲学家邵雍在《论诗吟》中提及:“炼辞得奇句,炼意得余味。”这两句告诉我们,无论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语言文字,都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进入妙境。
写作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学生表达情感世界和内心活动的有效办法。考场作文考查的不仅仅是写作能力,更是对心理能力的极大考验。因此,在平时的写作训练方面,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文体、审题、素材、语言方面的训练,这样才能在考场中减少失误的发生,成就高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