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武
摘 要:《期货和衍生品法》的颁布出台,给期货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赋予了期货行业崭新的发展使命。《期货和衍生品法》对促进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期货行业如何更好地服务江西省实体产业的发展,展现新作为。
关键词:期货和衍生品;实体经济;新作为
2022年4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以下简称《期货和衍生品法》)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22年8月1日起施行。新颁布的《期货和衍生品法》在总结三十年来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实践的基础上,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全面系统地规定了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各项基础制度,同时前瞻性地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制度改革安排,给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也对促进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期货和衍生品法》赋予行业发展新机遇
(一)期货公司的法定主体地位更加明确
《期货和衍生品法》立法计划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历时近三十年,此前期货行业最高层级的文件是国务院颁发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仍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形成系统的监管文件。《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出台,反映了政府部门及社会各方对期货和衍生品市场认识的不断深化,进一步明确了期货公司的行业主体地位,也为规范期货公司经营行为、维护行业良好的发展生态、切实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坚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期货和衍生品法》开宗明义,明确立法是“为了规范期货交易和衍生品交易行为,保障各方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服务国民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三大功能:发现价格、管理风险和配置资源,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各市场主体,尤其是经营机构,应锚定上述三大功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创新完善业务模式,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果。
(三)期货和衍生品融合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
随着经济社会活动形式的日趋丰富,金融业态更加多元,市场风险往往交织叠加,只有标准化的期货市场,远远满足不了实体企业日益增长的综合性风险管理需求。《期货和衍生品法》将期货交易以外的以互换合约、远期合约和非标准化期权合约(俗称场外业务)及其组合为交易标的的交易活动定义为衍生品交易,既对期货和衍生品的功能定位予以区分又对二者协同应用予以了法律支持,为期货公司加强业务创新、为实体企业提供综合风险管理服务,在明确业务规范的基础上,予以了充分的法律保障。
(四)期货公司经营业态的规定更加明确具体
《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了期货公司四大项业务内容,分别是期货经纪、期货交易咨询、期货做市交易和其他期货业务。风险管理业务属于期货公司延伸性业务,其风险性质有别于期货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交由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承接开展,是期货公司业务形态的深化和对接实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期貨和衍生品法》从法律层面对期货公司的业务内容划分予以明确,为期货公司专注主业、提升业务能力、创新业务模式、加快业务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期货经营机构有效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提出了要求。
(五)引导支持应用期货和衍生品工具更加充分
《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提出:“鼓励利用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从事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活动”,
“从事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活动的,可以申请持仓限额豁免”;同时特别指出“国家采取措施推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引导国内农产品生产经营”。这为相关单位和部门、市场参与各方不断深化对期货和衍生品功能作用的理解和认识给予了正向引导,也为下一步配套完善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发展与应用方面的政策文件预留了法律空间,为期货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服务“三农”、助力振兴乡村提供了强大的政策助力。
二、乘势而上,在服务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近年来,江西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尤其是2022年以来,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实体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管理需求愈发迫切。期货和衍生品行业应当坚定扛起服务实体经济的行业责任,认真落实《期货和衍生品法》要求,在服务实体企业加强风险管理、促稳提质,提升实体经济韧性、实现稳定持续发展方面积极作为。
(一)牢牢把握行业功能定位
从国际经验看,期货市场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上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也曾指出,没有期货市场的经济体系称不上是市场经济,一个功能完善、运行规范的期货市场,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也是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本质上是要建立一个供需决定价格、价格调配资源的市场机制,使竞争性的价格形成机制在引导资源配置中居于核心地位,而期货市场通过发挥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功能,为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有效工具。期货和衍生品行业机构应当紧紧围绕这一根本目标和行业责任,不断深挖市场潜力,创新完善经营和服务模式,加速业务转型,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专业智慧。
(二)着力加强风险管理服务
风险管理是当前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最迫切、最普遍的需求。风险不能消灭,但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品进行管理和转移。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是转移风险天然且成熟的场所。近年来,各期货公司通过风险管理子公司开展了一系列风险管理业务的实践,模式包括合作套保、基差贸易、含权贸易、“保险+期货”等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市场各方的认可和肯定。同时,为适应实体企业个性化的需求,在衍生品市场,利用场外期权开展含权贸易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等风险管理服务比期货场内业务更加灵活,也积累了大量的业务实践成功案例。在后续行业发展过程中,应持续加强对风险管理业务的研究,加强场内、场外期货和衍生品工具的综合运用,为企业提供更加多元的风险管理方案,不断增强期货服务实体企业“控风险、降成本、增收益”的效果。
(三)深入对接江西省特色重点产业
从江西省实际情况看,有色、农业两个产业在期货和衍生品工具的应用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运行模式。在有色行业,以江铜集团为代表,带动其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伙伴,利用期货场内、场外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库存管理、价格锁定,配合产业链企业合理优化生产经营策略,有效管控和抵御行业风险。在农业产业,江西省作为饲料和养殖大省,“保险+期货”在这一领域有较多应用。近年来,饲料原料和生猪价格的大起大落冲击养殖户的收益,影响增收。目前江西省已实施的“保险+期货”的项目,有的是在饲料成本端进行价格托底,为养殖户平抑饲料价格上涨的风险;有的是在养殖产出端提供价格保险,为养殖户提供养殖产出品价格下跌的风险保障。如生猪期货上市后,生猪产业“保险+期货”在省内广泛开展,受到了地方政府、养殖户和企业的肯定,为生猪行业恢复生产、保供稳价提供了有效支持。下一步,还应在巩固以往业务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江西省有色、农业以及黑色产业的研究,联通现货与期货、实体与金融,为江西省特色重点产业行稳致远、做大做强积极贡献力量。
三、关于推进期货和衍生品工具应用,更好地服务江西省实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关于市场风险意识和期货工具应用的宣传引导
根据江西省产业发展与期货市场对接情况,对重点产业,如有色、农业、黑色等产业,定期组织开展行业专业报告会或交流论坛,邀请产业专家、期货专家与产业链企业交流互动,促进各方充分交流信息,把握行业动态,研究交流相关产业可能出现的“灰犀牛”“黑天鹅”风险事件,并探讨利用期货市场防范化解风险的应对之策。面向政府部门及实体企业,广泛开展期货和衍生品知识培训,充分宣传期货功能作用,深化各类主体对期货和衍生品工具运作机制的认识,为期货和衍生品工具的有效应用奠定基础。
(二)推动“保险+期货”等期货和衍生品工具的有效应用
一是落实《期货和衍生品法》精神,出台支持期货和衍生品工具应用的政策文件,改善江西省期货市场生态环境,营造期现对接良好氛围。二是持续推进“保险+期货”在江西省饲料养殖产业的深入应用,参照东北三省、云南、湖南等省份做法,研究将“保险+期货”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形成常态化运作机制,推动“保险+期货”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提质扩面,更加有效地服务饲料养殖产业。三是积极推动设立期货交割库和注册品牌。丰富江西省期货行业资源和基础设施配置,为进一步提升期货服务产企的质效提供更加充分的资源支持。
(三)为实体经济提供全面风险管理服务
我国期货市场有90多个大宗商品的金融期貨期权品种,覆盖了有色金属、黑色、能化、农产品等60多个产业链及金融股指和国债期货,提供了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同期,期货经营机构服务产业的综合服务能力也逐步提升,期货公司形成了以经纪业务为基础,咨询、资产管理、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场外衍生品业务和做市商业务共同发展的业态,为产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期货公司已经越来越多地通过风险管理业务切入产业链中,从以往提供咨询、通道服务等辅助角色转变为衍生品与服务的直接提供主体,为实体产业客户做好全面风险管理提供专业服务。
(四)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期货市场不仅具有价格发现功能,衍生而来的是重要的风险管理等基础性功能,还有促进宏观调控、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等更深远的意义。对江西省来说,可以借助自身农产品优势帮助国家增加相关品种的定价权,通过产业优势带动金融服务,助推江西省经济的发展。如养殖产业链,饲料原料和生猪价格的大起大落冲击养殖户利益,影响增收,也不利于饲料行业的稳定发展。充分利用期货工具,将养殖企业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提高养殖企业经营的确定性,一头是农村养殖基地,另一头是高大上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当两者连接起来,就打开了期货服务“三农”的新空间,也撬动了金融创新服务农业发展的大棋局。
(五)加强期现货联动,完善产业信息服务
期货价格源于充分的市场竞争,满足价格监测“客观性”要求;相对于现货市场,期货交易频率高,满足价格监测“及时性”要求。建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将期货价格纳入大宗商品价格监测体系中,将期现货行情进行对比分析,将更加有助于对商品市场极端行情的监控,及时进行行业风险提示;同时,可以将期现货数据同步向实体产业相关经营主体推送,丰富数据来源,为相关经营主体提供更加多元、丰富的信息数据服务。
参考文献
[1]约翰·赫尔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原书第10版)[M]王勇,索吾林,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2]海闻重构:经济新格局与新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3]张峭基于期货市场的农产品价格保险产品设计与风险分散[J]农业展望,2016,12(4):64-66,80
[4]李正强“保险+期货”服务农民收入保障——美国的经验与中国的探索[J]清华金融评论,2020(7):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