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宏民 周朝卫
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僵化停滞的,而是发展的;不是封闭保守的,而是开放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回答历史之问,还回答时代之问、未来之问,马克思主义永远面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亲身参加和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建立无产阶级革命组织,指导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历史经验,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马克思主义把时代作为思想之母,把实践作为理论之源,明确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克思主义越密切与实践结合,就越能够显示出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既指导中国实践,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在实践斗争中淬火锤炼,不断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用马克思主义关注现实问题,回答当代之问、社会之问,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创造式转化,创新式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就在于它植根于社会实践,紧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大树只有生长在实践的土壤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能茁壮成长;只有植根于中国大地,才能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显示真理力量,才能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
生活之树常青。10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工业革命的实践中,在两个阶级对抗的斗争中,在同各种敌对势力和机会主义的斗争中诞生并成长起来。10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践基础,而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和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新矛盾新挑战,也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波澜壮阔的实践和斗争必将使马克思主义更加顽强,更加生机勃勃,生长在实践沃土上的马克思主义这棵大树永远不会枯萎,永远常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马克思主义不是昨天的理论,而是发展的理论,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如同绵绵不绝的河流而永不枯竭。马克思主义不是真理的顶峰,只是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集中地体现了时代精神、世界潮流和创新实践,它引导我们不断破解发展进程中的难题,这正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马克思逝世后,他的理论也并没有“寿终正寝”,盖棺定论。我们不能苛求诞生于10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对当今或以后都能提供现成的答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还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后人探索未知领域指明了方向,经历了100多年的实践,还要继续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不断丰富发展的源泉。
发展马克思主义并非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我们要坚持,而且是在坚持基本原理基础上突破与创新。发展就是不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而是用新的实践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就是不拘泥于马列个别结论和判断,而是要敢于面对新问题做出新回答,就是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敢越经典的雷池一步,死搬教条、墨守成规,只能使马克思主义的泉水干涸。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是最好的坚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伟大的理论,产生了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仍处于历史交汇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航程,我们面临重大风险、重大挑战、重大阻力、重大矛盾。
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到当今建设“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到当今以人民为中心,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学说到当今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到当今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类美好家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山不辞微尘,所以成其高;海不绝细流,所以成其深。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思想体系,而是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
科学性必然是开放性。马克思主义尽管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但具有世界胸怀,它吸收了工业文明、现代科技、殖民主义、民族解放、世界大战、两大阵营、冷战思维、商品生产等方面的文明成果,内容博大,胸襟开阔,面向世界,在开放的潮流中不断发展。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当今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产生了大量深刻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课题。如当代世界向何处去?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特别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发达资本主义与新型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贫富对立问题、公平正义等问题?如何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用科学的理论观察和分析当今世界,只有用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回答时代之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推进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以更广阔的胸襟向世界开放,建设“一带一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大国担当,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和智慧,为人类和平作出新贡献,使马克思主义的开发性和时代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彰显。
马克思主义源于那个时代又超出那个时代。马克思主义是宽广的海洋,它在澎湃着、包容着,它在曲折着、前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