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案重重
近年,当我们谈论起新人导演布置悬疑迷局、抽丝剥茧讲述2.5版本故事的能力时,年轻导演刘循子墨和他的处女作《扬名立万》总是难以忽略。如今,时隔一年重温,其中反转又反转的情节设计仍令不少观众欲罢不能、回味无穷。全片采用了著名推理小说家阿加莎发扬光大的“暴风雪山庄”经典模式,附加一轴随时为情节改轨服务的电影人物浮世绘,《扬名立万》如冰面起舞,最终身姿轻盈地稳收口碑与票房佳绩,9.26亿的院线回报以及至今仍保持的7.4分豆瓣高分,某种程度上,的确令它的创作者刘循子墨小小地扬名立万了一把。
本片的起始场景,对经验丰富的悬疑迷而言应该相当熟悉——“暴风雪山庄”模式,又称孤岛模式,是指一群人被迫聚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内,由于特殊情况而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络,与此同时,发生离奇死亡事件,那么,凶手就自动锁定在封闭空间的众人间。《扬名立万》的故事即开始于此,民国年间,一群郁郁不得志的电影人为一场商讨改编“惊天大案”的剧本会议,不知山有虎地聚集在投资人的别墅中。
不过,事件的发展并未遵循该模式的传统套路,首先,“凶手”开局不久便被动亮明了身份,陈述已犯下的“案件”,即众人手中翻看的“三老案”;随后,陈小达不经意发现,这栋别墅的二楼房间,正是案件的发生现场;最后,为完成投资人陆子野的改编任务,众人包括影评人李家辉,导演郑千里,演员关静年、苏梦蝶与陈小达等,不自觉地承担起“侦探”身份,共同揭开全案。
2.0情节,手把手一起破案
凶手是齐乐山 为死去的夜莺复仇
相比其他险象环生的密室杀人案,《扬名立万》反而更接近《明星大侦探》的游戏现场,经过大家一番插科打诨与证据搜集后,1小时20分,齐乐山为自己松绑,从通风管道返回现场挟持苏小姐,案件终于迎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复盘。
首先,从通风管道的血迹与遗落其中的假发可判断,齐乐山并非独来独往的凶手,他杀死三老后故意留下来被警察抓捕,实则是为了确保夜莺遍体鳞伤的尸体,被法国医生的车顺利运送离开,护其名誉;其次,齐乐山的杀人动机并非为钱,从现场的名画完整保留,以及他本人左手牵马、右手握枪的军人背景,可见他并非铤而走险之徒,结合夜莺的家世背景,可猜测他的杀人动机一定是为所爱复仇;接下来,结合二楼密室无窗、厚门、三把大锁、房顶吊钩等特殊布局,大概可还原三老当晚在这个房间中对舞女夜莺做了非常肮脏的虐待之事,并且此处设立已久,夜莺并非第一个受害的女孩;最后,在真相大白的早晨,当众人终于从解谜游戏中走出,谁知竟迎来了自己的危机,现场奉命被销毁,真相奉命被掩盖,千千萬万夜莺的悲剧奉命被遗忘。
从线索设置上,这个2.0版本的真相即使对悬疑新手而言也算十分友好。如小说家契诃夫所言,“如果在第一幕的墙上出现一把枪,那么在第三幕中,枪一定会响。”戏剧中如此,悬疑电影更是难逃这一创作规律,切记,导演不会拍摄任何浪费镜头,关注影片有意展示给观众的每个特写,比如凶手亮出的左手勒痕,夜莺画像的假发特写,名画的边缘特写,以及反复出现的挂钩特写等。
当然,如果你发现按照此思路,依然有一些镜头在这个结局中看似是多余而无意义的,那么恭喜你,或许已发现了导演为观众特意留的2.5版本神秘之门。惊悚大师希区柯克曾说,“人们为什么喜欢毛骨悚然的东西?他们喜欢将足尖伸入冰水中的恐惧感。”2.0版本可理解为导演扶着我们颤颤巍巍地走到冰水边,在案情尘埃落定的最后时刻再翻一番,恐怕才算领略了探足伸入冰水中的刺激。
2.5情节,高能反转来了!
凶手是齐乐山 为营救夜莺助其重新开始
从剧作落点看,导演的最后一重反转并非为制造细思极恐的戏剧效果,而是希望给这个逐渐走向灰暗的故事,保留一点跃动的希望。当根据夜莺故事改编的电影最终在越南一家小影院公映,此时导演用一段视听对位,再度吊起了观众的悬念。
声音轨道,提问者询问这起案件与法国医生碎尸案的关联,并表示法国医生最近已承认后备箱中的尸体为他所做;画面轨道,借助编剧李家辉的视角,我们注意到了一位身着白裙,匆匆离席的年轻女观众的背影。于是,最后一块多余出来的拼图,在李家辉心中也在观众心中,被重新恍然大悟地捡了起来:为什么齐乐山当时会细读法国医生碎尸案的报纸?为什么凶手解绑后迫不及待来到花魁大赛现场寻找请帖?为什么时隔许久请帖的个别字母仍能够遗落马桶中?夜莺已死,是齐乐山用尽最后力气,为她编织的最后一层保护网。这个真相,在这样一个午后,就纯洁地立于李家辉的几步之外,但最终,他思索再三,收回了揭开一切的手。
最后一重反转,于全片而言举重若轻,为齐乐山这个布局者增添一层智慧与道义,为李家辉这个解密者也涂抹一层善良与不忍,同时更难得的是,成全了李家辉作为群像中相对主角的“人物弧光”。从片初的仗义执言甚至有点恶语伤人到片尾的反思与停顿,因为这个事件,导演使得他在人性上有了些许微妙的转变,令人动容。
有时,导演为观众设计的2.5版本情节,不仅是为悬疑迷们制造将足尖伸入冰水中的更深快感,另一方面,也可理解为这是他对核心人物的最后一笔描摹,有了这个尾,人物顷刻变得更灵动起来。(文 小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