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内涵、挑战及其实现路径
——以广西为例

2023-01-13 00:55韦艳群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广西发展

韦艳群

(玉林市社会主义学院,广西玉林 53700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2]。习近平视察广西时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特别要求我们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勉励广大干部群众要加油、努力、再长征[3]。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壮美广西“1+1+4+3+N”的目标任务体系,并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三个共同愿景之一[4],明确提出要在边疆民族地区率先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本文通过挖掘、梳理广西推动共同富裕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探讨广西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为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壮美广西提供借鉴。

一、广西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

共同富裕是广西各族人民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共同期盼[5]。近年来,广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注重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为壮乡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发展高位推进

1.经济运行平稳有序。广西由于受历史和地理等因素影响,经济底子薄,自治区成立初期地区生产总值仅24.5 亿元。改革开放后,广西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进入新世纪,广西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地区生产总值于2011 年首次突破1 万亿元,2017 年又翻番突破 2 万亿元[6],2021 年达到 2.47 万亿元[7]。近年来,广西做大做强上汽通用五菱、柳钢集团、惠科电子、玉柴集团、广西汽车集团等一批千亿元级、五百亿元级及百亿元级龙头企业,形成了九大重点产业集群,培育发展高端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工业体系逐渐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平稳有序。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广西通过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工业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0 年的 17.6∶47.5∶34.9 调整为 2021 年的16.2∶33.1∶50.7,实现了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要转变。

(二)民族团结凝聚发展合力

1.民族团结稳定推动经济稳步发展。长期以来,广西各民族之间始终和谐共生、守望相助,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定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广西团结和谐、开放包容的环境形成了极大的发展合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力量。

2.民族团结稳定营造美好生活环境。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民族关系”已连续多年成为广西群众满意度最高的社会指标。广西各族人民心连心、一家亲,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关系和谐稳定为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提高各族人民幸福感、满意度,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

(三)收入分配格局不断改善

1.居民收入稳步提升。2010 年,广西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18 万元,2020 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8.61 万元,10 年间增长了2.7倍,年均增长率为11%。同时,劳动者报酬占比逐渐提高,2010 年至2020 年,广西劳动者报酬占GDP 的比重虽然在2011 年、2018 年个别年份出现下降的情况,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增长速度较快(见图1)。2010 年广西劳动者报酬占GDP 的比重为51.5%,2020 年增长到了59.4%,创历史新高①数据来源:根据2011—2021 年广西统计年鉴整理。。

图1 2010—2020 年广西劳动者报酬占GDP 比重

2.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通过对广西2010 年至2021 年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分析发现,近年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 年的0.45 万元增长到2021 年的1.64 万元,年均增长12.47%。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 年的1.7 万元增加到2021 年的3.85 万元,年均增长7.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低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6%。城乡收入比呈明显下降趋势,由2010 年的3.76 倍下降至2021 年的2.35倍②数据来源:根据2011—2021 年广西统计年鉴整理(2015 年起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 年广西城乡收入比略低于全国的2.50 倍,远低于云南的2.88 倍、贵州的3.05 倍。

(四)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

1.公共服务体系取得显著进展。医疗卫生方面,2021 年,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4 112 个,其中医院803 个,乡镇卫生院1 263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4 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1 332 个,村卫生室19 088 个等;全区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9 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5 人,每千人注册护士3.34 人,实现了村村有政府举办的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县县有县级综合医院、设区市至少有一家三甲综合医院。教育方面,“十三五”以来,广西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程度不断提高,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8.8%,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大班额”实现了基本消除和明显下降。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奖总数位居全国前列,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充实。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 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创作发展方向,涌现出了一批桂风壮韵的特色品牌文化,《刘三姐》《歌王》《白莲》《第一书记》《桂花雨》《百色起义》《赤子丹心》等众多富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桂风壮韵”艺术精品相继登上全国舞台,获得一批先进典型的“国字号”荣誉,培育了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同时,为让群众乐享“文化食粮”,广西在全国率先建成五级贯通的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公共文化+”等互联网载体的建设得到全面推进。广西文艺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增强,广西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日子越过越红火。

3.生态优势优化提升。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2021 年全区新增4 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共达13 个,全区城镇建成区绿地率35.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06 平方米,森林总面积2.23 亿亩,森林覆盖率达62.6%,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2.8%;全年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7.3%,空气达标率为100%,植被生态质量和生态改善程度均居全国第一[5],广西生态优势进一步彰显。

二、广西推进共同富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广西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实现共同富裕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经济发展的富民效应亟需提升

1.居民收入水平仍居低位。2021 年广西GDP 总量为24 740.86 亿元,位居全国第19 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 727 元,位居全国第25 位,处于中等偏后的位置。2015 年至2021 年间,广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均比云南、贵州略高,但年均8%的增长率略低于云南的9.1%和贵州的9.8%①数据来源:根据华经情报网的相关数据整理。,这说明广西民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程度有待提高。

2.城乡收入差距偏大。从图2 可知,2010 年至2021 年,广西城乡收入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3.76 下降到2021 年的2.35。但对比沿海发达地区,2021 年浙江城乡收入比为1.94,江苏为2.16,广西城乡收入比与江苏、浙江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城镇方面,广西在市场化的开放程度及民营经济的发展上仍有较大空间;在农村方面,户籍制度、农地入市等改革步伐需加快推进,最大限度消除城乡之间的制度差别。

图2 2010—2021 年广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城乡收入比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2015 年,防城港、柳州、南宁、玉林、河池 5 市的人均 GDP 分别为 6.8 万元、5.89 万元、4.91 万元、2.54 万元和 1.78 万元。2021 年,防城港、柳州、南宁、玉林、河池5 市的人均GDP 分别为7.80 万元、7.33万元、5.86 万元、3.57 万元和 3.05 万元,区域间城市发展差异较大。2021 年,河池、玉林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分别达到22.08%和19.32%,远高于南宁和柳州的11.85%和8.43%。当前,居民收入主要体现为工资收入,城镇制造业和服务行业工资水平普遍比农、林、牧、渔业的工资水平高。因此,城市间产业布局的差异加剧了各市经济发展的差异,产业间工资收入差距必然会导致区域城市间居民收入、经济总量和人均GDP 差距不断扩大[8]。

(三)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弱项突出

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偏低。广西R&D 经费占GDP 的比重,2018 年为 0.71%,2020 年为 0.79%,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表明广西科技创新、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产业整体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当前广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为46.73%,排全国第25 位,与全国平均水平70.71%还相差较远[9]。

2.企业数量不多、规模偏小、层次偏低。2021 年,广西有A 股上市公司39 家,总市值3 111.36 亿元,上市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23 位①数据来源:根据同花顺数据整理。。而相邻的广东省有上市公司781 家,广西39 家A 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不及海天味业一家的产值②数据来源:根据同花顺数据整理。。

(四)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明显

1.县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高。桂西北与桂东部分县域交通运输仍以公路为主,路网技术水平不高,主干线路与乡村公路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对外交通便捷程度有待提高。

2.公共服务短板突出。共同富裕不仅表现在居民收入水平上,还反映在老百姓能否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与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广西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还存在较大差距,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相对落后。如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跟不上新时代的需求,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优质医疗资源较为稀缺,2021 年广西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每万人口全科医生分列全国第23、29、15 位,主要资源指标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广西还没有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没有符合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标准的市办医院,不同地市间人均医疗资源拥有量差异较大,优质医疗资源分布更多集中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短板问题突出。

三、广西推进共同富裕的思考

广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应着力推动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更加关注区域均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一)注重做大蛋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发展谈不上富裕,更谈不上实现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产业是强桂之基、富民之要。当前,要着力培育产业,做大经济总量,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

一是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重大发展机遇。2021 年习近平视察广西时对广西的区情作了深刻阐述,指明了广西的突出特点和发展优势,广西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建设壮美广西的工作要求。突出抓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建设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加快物流枢纽、物流节点建设,与沿海地区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物流大格局,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为连接我国与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价格最优的陆海通道。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快铁路、公路、航运、航线等联接大湾区的快速通道网络建设,把广西打造成为联接大湾区和东盟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纽带,推动梧州建设东融枢纽门户城市、贺州建设东融先行示范区,支持玉林建设“两湾”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引导产业链、创新链在城市间合理分工布局,推动产业抱团升级。抢抓RCEP 发展先机,建设高质量RCEP 示范区。建议在广西建设基于南宁—柳州的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把广西的发展融入到国家大局、国际变局中,把握机遇壮大经济规模,做大“蛋糕”。

二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突出抓好工业振兴。要以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为重点,建设西部制造强区,做大做强做优地方特色产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引导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利用先进技术和创新研发模式,提升汽车、机械、石化等广西传统产业链,补齐产业链空白环节,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做强做大一批重点传统企业。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对机械、汽车、冶金及有色等传统“老字号”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对生产线、设备、产品等进行升级换代,推动产业基础再造,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特色轻工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柳州、桂林加快发展家用电器产业集群,玉林、桂林、来宾发展壮大服装产业,北海、钦州发展现代造纸产业,南宁、贵港、崇左、柳州发展绿色家居产业,贺州、来宾发展碳酸钙产业等。

三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抓好创新驱动。以动能转换为引擎,推行“揭榜挂帅”制,衔接好“千企技改”“千企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培育引进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广西自身产业发展特点,以工业化与信息化推动传统产业催生新动能、新业态。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先进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通过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培育若干产业集群,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重点新兴产业规模倍增。

四是加快“数智广西”建设,抓好融合创新发展。以新基建为突破口,牢固树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思维,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广西、智慧广西。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优势,通过数字化赋能产业,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广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汽车产业、食品药品等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打造一批“蛙跳”产业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深化互联网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借力“互联网+”打造一批新兴网红基地,培育电子商务新业态,加强数字化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服务业数字生产力。

(二)注重分好“蛋糕”,完善收入分配结构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当前,广西要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提升全区人民的收入水平,精准施策,分好“蛋糕”。

一是完善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首先是“提低”,关键在于“分配”。要构建居民增收长效机制,探索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发展。在初次分配中要重视劳动,培育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共识,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以及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形成起点更加公平的初次分配。再次分配中要更加注重公平,通过健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财政手段调节再分配机制,建议对低收入群体减免其他税种或降低税率,对消费支出较多的生活必需品实行低税率,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救助,提高低保标准水平等;加大财政支出对教育的扶持力度,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保证受教育者的基本权益,完善社会职业教育体系和再教育体系,实现人力资本的不断累积和增长,从而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建议对高收入人群适时开征房产税、遗产赠与税等财产税,提高直接税的比例,调节和保护合法收入[10],通过财产税平衡调节财富的再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二是拓宽低收入群体增收渠道。抓住农民工、大学毕业生、蓝领工人等低收入群体,针对不同对象制定精准就业政策。出台更具针对性的农民工帮扶政策,借势数字化改革推动更充分就业,完善劳动工时、劳动定额、最低工资等劳动标准体系,维护好灵活就业群体的权益,同时根据从业人员的就业时间或劳动收入情况建立稳定的稳岗返还、培训补贴和学习认证,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农民工的支出压力和焦虑感,消除其各种后顾之忧。运用大数据完善乡村资源配置,支持技术、土地、知识、数据等新型要素参与分配,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多种实现形式,多管齐下提升居民要素收益水平。探索大学毕业生就业新领域新渠道,依托学校、科研机构、医院、社区等机构设置更多基层公共岗位,鼓励大学毕业生通过创业拓宽就业渠道,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开办网店等自主就业形式提供小额贷款支持、流量扶持等帮扶政策。提高蓝领技术工人的待遇,完善普惠性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通过技能培训提高技术工人的劳动技能,提升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拓宽向上流通的渠道,从而提高他们就业的质量,进入中等收入群体;通过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中高收入岗位,带动居民收入增长,推动更多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行列。

三是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建立健全共同富裕体制机制,拓展第三次分配的体量和范围,建议借鉴浙江模式打造“善行广西”,健全有利于慈善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慈善公益事业各项制度,发展多种类型的慈善组织,大力发展慈善信托,营造尊重先富者、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推行“人人慈善”的现代慈善理念和机制,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引导更多高收入者把财富用于回报社会,促进财富和收入更加均衡发展。

(三)注重城乡协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的壮美广西,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从补短板入手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缩小城乡差距,要走出一条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治理优的广西乡村振兴之路。

一是推动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要立足广西的资源禀赋优势,科学布局乡村产业发展,对粮食、糖料蔗等广西特色农产品和现代化产业做好功能区、保护区、优势区、示范区等区域规划,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集群。立足广西的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建设南方现代特色农业现代化优势区,利用先进技术装备、数字化信息、现代化生产要素等手段打造一批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的现代特色产业集群,注重培育镇域产业,重视发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作用,在各乡镇重点布局发展1—2 个重点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农旅强镇、文化强镇等。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推介宣传好“广西酸嘢”、柳州螺蛳粉、玉林三黄鸡等一批具有广西特色的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品牌,讲好壮乡农业品牌故事。

二是探索城乡协同发展平台机制。立足钦州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一批城乡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加大探索城乡协调发展平台机制,实现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科技成果在乡村落地生效,以点带面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盘活农村资源实现经济价值转换。加快“农地入市”全面推进,在玉林整市推进“农地入市”试点基础上,可在广西全区推广北流“农地入市”的成功经验,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碎片化土地进行置换、整合利用开发,统一挂牌招商,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就地入市或异地调整入市,探索将闲置的宅基地、废弃或低效的建设用地以有偿收回形式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盘活农村存量土地,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部分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仍比较滞后,如道路狭窄,供水体系不健全,物流收发点布局不足等。加快广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从“县城——乡镇——农村”一体化着手,推进县城与乡镇、农村基础设施有机衔接,实现城乡建设同规同网,推进县城、乡镇与乡村对等的交通网络、物流网络、信息技术和生态环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缩小城乡差距。深化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乡村“形、实、魂”,打造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和桂风壮韵的乡村新风貌,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四)注重区域均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针对广西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实际,应把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作为推动共同富裕壮美广西的重点任务。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区域一体化。广西要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为统领,在区域空间规划布局上要统筹考虑“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城市群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北部湾城市群建设为主骨架构建综合立体式交通网络,构建连接国内国际,协调广西各方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大力推进以南宁为中心的北部湾城市群建设,拓展都市区(圈)中心城市空间,充分发挥都市圈的带动作用,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等协调对接,推动各区域联动发展。

二是优化政策引导,实现优势资源要素跨区域整合。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实现劳动力、资金、信息、产业、土地等经济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在劳动力自由流动上,要积极探索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问题,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同时通过系列政策保障城市向农村流动的人才在城市享有基本的福利和待遇,在农村享有均等的机会。在产业流动上,推动城乡间产业互补、互动、互促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借鉴浙江山海协作经验,促进区内经济发展较好的市县与相对落后市县通过产业投资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助推落后市县提升经济发展能力。在土地流转上,通过宅基地使用流转权、抵押、自愿有偿使用、退出等途径,完善“三权分置”制度,不断释放经营权活力。

三是实行均衡性转移支付。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区域和桂西北区域的经济基础、科学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要积极抓住广西多个平台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充分利用好国家给予的倾斜政策,加大对该区域的帮扶力度,以科技创新、开放发展为引领,增强区域积极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健全跨地市利益分配机制,加大对河池、百色、贺州等设区市财力支持,助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

(五)注重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一是推进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瞄准人民群众密切关注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等短板问题,通过增加总量,提高质量,提升教育质量水平,加强医疗配套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方向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公平、普惠、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医疗方面要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深化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改革,加快形成“区域有高原、地市有高地、县域有中心、基层强网底”的格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建设壮美广西的必然要求。广西有12 个世居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造就了独特的骆越文化、沿边沿海文化、苗寨文化、客家文化等八桂民族文化图谱。要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加快民族文化强区建设,让壮乡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更具品质更有品位。要提高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八桂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探索漓江画派、“壮族三月三”、桂南采茶戏等民族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地方特色文化。注重挖掘百色起义、龙州起义、湘江战役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好红色文化宣传,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以文化赋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使壮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广西发展
广西贵港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