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
青岛市李沧市政工程建设养护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00
新阶段,政府部门为加快形象建设,推动城市交通优质发展,展现城市魅力和人性化情怀,在市政道路完善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由于人行道数量多,影响范围广,最近几年通行人数的增多,让人行道的管理困难重重,损坏程度较大。在这样的前提下,需实施合理的养护,借此提升城市道路形象,实现城市道路优质、高品质发展。
现实中,想要对人行道实施精细化养护,首先需明确人行道养护所针对的内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行道常见病症。结合实际工作可知,人行道的日常养护囊括内容众多,除了人行道缘石之外,还会涉及基层、面层等,同时还要考虑踏步和树池的养护。人行道长时间服役,会出现常见的病症,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井周病症。总结相关经验可知,人行道的检查井周边环境极易恶化,地基较脆弱,在使用中塌陷概率较高。究其原因,多数情况和周边的路基不均匀存在联系,或铺设密度不够,也会触发上述问题。如果以上可能全部排除了,那就是路基和检查井在现实应用中直接形成了沉陷,情况更加严重,不容忽视。②砖块和混凝土病症。实践表明,在人行道养护中,砖块和混凝土的碎裂是很容易看到的,情况严重时,还会直接导致沉陷,对人行道的使用体验影响极大。通过深入研究发现,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关键集中在以下几点:人行道上不光走行人,还长期有小汽车停放,这样一来,就易造成人行道出现上述问题,人行道坡度不平稳,如果此时遭遇雨水冲刷,在下雨天气容易积水,就会增加砖块和混凝土病症可能。除此之外,在进行人行道关键性设施建设时,由于施工不当等,会造成砖块的松动,拆除物体时,也会引起砖块的碎裂。③剩余一种是附属设施病症。这类病症同样概率高,例如像错台、断裂、蜂窝等均属于此类问题,形成该类病症原因是超负荷外力的存在,以及严重的外界影响(风化)[1]。
精细化养护基本规定:①人行道面层要保证质量,如发现破损问题,需针对病症类型及时完成材料修复(应用同色材料),确保人行道正常使用。②人行道在日常服役期间,应经常保持平整。与此同时,还要控制好缝隙,让缝隙均匀。要从源头规避翘动等现象,杂物等需及时清理。③增设标语等,禁止机动车通行,严格实施监管。④各类管线的地面设施,为确保出行安全,应按人行道标高(重要参考)进行针对性调整,在有效措施维护下固定好位置。测量控制标志应标记清晰,有行道树处应留树穴[2]。
步道缺损在人行道养护中,存在非常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①步道砖缺失。在针对此类问题时,为了提高出行安全性和视觉效果,应采用同等材质砖,按照破损砖的规格尺寸完成有效的步道砖修补,借此提升步道砖修补效果。②人行道不平整。现实中,人行道服役时间长了之后,会有高差错台等影响通行质量的病害,此时为了人行道可以保障安全出行,需进行坡化处理,提高人行道应用质量。③人行道沉陷。在人行道养护中,人行道基础沉陷较为严重,为了避免事故发生,需进行及时修补,常规做法是采用C25混凝土完成有效的基础处理,夯实人行道的基础。
混凝土和砖块的养护,注意事项众多,措施有以下几点:①制定巡视和养护计划,一有问题马上解决。需要积极巡视,明确养护的重点,同时实施有效的保养。通过有效的保养,延长人行道服役时间。②混凝土的垫层破损,如果情况较严重,则需要重新处理,应采用相同的材料重新铸造混凝土垫层,在这样基础操作完成后,可进行辅助性的铺砖。现实中,需对路面基层的处理高度重视,确保基层处理效果。③在人行道规划期间,需做好人行道的坡度设计,做到颜色、规格的统一。同时注重路基处理和排水系统检查,以免积水损害路面。④在精细化养护阶段,要留意人行道砖块间隙,借此强化养护效果[3]。在高热天气时,要增加洒水的频次,因为经常保持湿度,让湿度达标对道路的持久性、稳定性非常有利,在操作中要增强维护技术应用力度,确保维护质量。
养护附属设施,同样是较关键的内容。现实中,人行道附属设施养护,需要落实好以下内容。①人行道树池边缘在养护时,经常容易忽视。为了强化养护效果,该区域要与人行道平整、无明显接缝的衔接。同时及时更换掉易发生断裂的铸铁类树池和再生塑料类树池。要抱有认真态度,对于树池里面的砖块细心检查,一旦发现松动问题,应要求及时修整,确保人行道树池养护质量达标。②预制侧石表面需质量达标,不能有蜂窝、脱皮等,借此提高人行道美观度。
常见问题有断裂、路缘石错台、路缘石脱皮、变位等。究其原因,路缘石破损影响主要来自外力,受超负荷外力作用的驱使。例如汽车辗压、撞击,均是形成这种外力的诱因。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气象因素作用。在实际应用中,风化导致的脱皮等比较常见。养护要点:①在养护阶段,侧石或平石破损严重,需重新铺设时,为了达到理想效果,提升人行道稳定性,回填土层与侧石背需要夯实好基础,这是根本性保障,不容忽视。在夯实稳固基础上,完成科学铺底(应用高配比水泥砂浆)。针对接缝等关键区域,应将该区域填充严实(用细水泥砂浆),同时将其进行勾抹平整。只有这样,人行通道的整体美观度才能有所保障。②在现实养护中,还需要注意缘石的质量,为达到理想视觉效果,要保证材质规格的统一。对于风化造成的缺损,需严格进行质量控制,科学步骤是借助先进设备将表面凿毛清除,在确保清理干净的同时,再用水泥补齐,借助这样的方法,保持美观,强化养护效果。
从实际经验中了解到,人行道上检查井较为特殊,长时间服役,周围易发生道砖松动,严重时,还将伴随沉陷及塌陷。现实操作中,出现这些问题的诱因较多,主要有:①检查井与路基同时形成明显的不均匀性沉陷,导致道砖松动,甚至出现沉降。②现实中,雨污水浸泡井室,会影响周围路基,从而变相增加沉陷或塌陷风险。③私自接排污管线。针对上述情况,检查井养护要点有:首先,在养护工作中,需勤巡视、勤养护,针对现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养护质量和水平。在具体操作中,切不可等问题严重再实施处理,这样会明显弱化养护的效果。其次,井室周围路基(重要位置)要碾压密实,在具体工作中,人行道砖下的混凝土为了起到加固效果可适当加厚,同时运用水泥砂浆填充。
在人行道养护中,障碍物绕行不规范比较常见,尤其体现在盲道设置不规范(遇障碍物处)问题上。针对此类病害现象,需结合人行道设计规范,科学完成盲道铺设,保障铺设连续性的同时,还应避开树木、电线杆,并保障其他设施在发挥功能期间不占用盲道。
在实际工作中,重点需集中在权责分明上,在道路养护阶段,落实责任到个人,借此强化养护效果。每一项具体的工作,都需要配备专业人员,同时实施精细化管理,在综合措施作用下,确保养护工作发挥实效。在实际养护期间,需健全养护管理制度,避免养护工作中人员意识弱诱发各类管理漏洞,影响养护工作质量。
在市政道路养护中,人行道养护至关重要,占据主导位置。现实工作中,为促使路面性能稳定,可长久的使用,提高路面的耐久性,道路的养护十分必要。因为路面在服役期间,承载过大等,会促使路面出现破损,从而影响通行状况。实践证实,如果路面的整体结构存在个别破坏点,就会影响雨水的下渗,甚至降低行车安全性。路面的光滑度是重要凭证,如果光滑度下降,就要对路面进行整修。常见的路面修补措施有:①灌缝。灌缝经常会用到,主要用于修补哪些由于不均匀沉降或者是过大荷载诱发的裂缝。此类裂缝一般均属于反射裂缝,路面使用一定时期后,受荷载等影响,反射裂缝极易出现。灌缝时,需注意泥浆的配比,必要时还需辅助黏合剂。②就地热补。在现实应用中,就地热补同样应用广泛,可以确保良好的路面修补效果。局部破坏如龟裂、沉塘等病害,原理上可以采取这种热补技术。传统技术手段是将破坏区域的旧沥青合理清除干净,在此基础上,用热沥青混合料填补,但这种方法存在隐患,稍有不慎便会形成再次受损,同时让旧沥青混合料废弃,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基于此,现阶段对该技术实施了改良,利用各类红外线设备,在此基础上,针对损坏的沥青路面实施严谨并且有效的加热修补。实践证明,这样的技术非常稳妥,不仅节省工时,修补速度也比较快。在现实应用中,利用旧沥青混合料,对环境实施保护。③面再生密封。从现实应用中了解到,在交通荷载情况下,使用的沥青会发生老化,在特殊环境中,油分逐步向胶质转化,导致性能指标下降。针对这样的情况,可采用再生密封剂实施路面的修复,与此同时对路面进行涂刷,借助先进技术,补充沥青组中的油分,在正确思路指导下,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恢复路面性能。④沥青混凝土罩面。城市市政道路养护期间,需要考虑更全面,因为地下埋设了各类管线,受过多荷载影响,管线沟槽压实度不足,会诱发明显沉降,造成各类路面病害。现实应用中,为了维持道路平整度,将路面调整到理想的标高,需结合现实需求完成对原路面的加罩,借此提升路面性能。
除了注重人行道养护外,还要加强市政检测手段运用。借助各种检测技术,及时发现人行道内部构造隐患,采取措施将人行道隐患消除,为安全出行提供保障。市政工程原材料抽检在其中作用显著,同时还要注重半成品检测等相关技术手段运用,对市政工程质量特别是人行道养护质量实施高水平监督,发挥安全监督手段的效用,为人行道质量优化夯实基础。基于此,在现实工作中,需要对市政工程现有的原材料和完成的半成品等实施检测,确保检测的精细化。为了检测作用合理发挥,需按项目的数量科学完成自检,并进行见证取样,借此保障好原材料性能,使构配件质量达标。在人行道精细化养护阶段,现场监理需发挥作用,结合现实情况,实施有效的巡视,并完成平行检验,同时在工作中注重跟踪养护过程的管理,实施全程旁站监督,在现实中对关键工序等严格把控,做好核心区工序验收,借此将市政工程工序质量推向新高度。
综上所述,人行道养护意义重大,属于城市道路养护重要分支,是摆在城市道路管理面前的艰巨任务。在现实工作中,需重视人行道养护,做好精细化管理,明确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并落实好各项责任,从全局角度出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细致探讨道路养护管理对策。在此基础上,提高人行道养护水准,确保人行道养护优质发展,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