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心:勇闯勘探检测路

2023-01-12 13:56:06隋萌
科学导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隧道机器人工程

隋萌

王可心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我国建筑工程领域非常熟悉的一句口号,也是我国工程质量的根本要求。中铁十二局集团工程检测中心王可心,抱着对祖国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保驾护航的初心,十余年转战祖国大江南北,在质量、技术、安全上向社会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元旦前夕,《科学导报》记者在其工作室,采访了这位年轻的检测专家。

1986年出生的王可心,2009年来到中铁十二局集团,从施工一线起步,先后参与了京沪铁路、石太客专、沪昆铁路、湖杭铁路、拉林铁路等项目建设,十余年来,他以不服输的性格和与生俱来的韧劲考取勘察设计注册岩土工程师,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逐步成为二公司工程检测的专家,他在每一个岗位都脚踏实地,谱写着勘探精神。

西山宛如屏障,横亘在太原与古交之间。太古高速公路工程成为交通运输部首批风险评估试点工程,属全国在建公路中公认施工难度第一。“太古西山高速公路项目是我事业的‘起点’,几乎有一年的时间我都在施工一线,与老技术人员交流学习,带着一同毕业的小伙子在掌子面研究掘进、施工工艺,最终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而且通过不断的观察、思考,积累了大量的工程經验,为以后的勘探、检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忆起刚进公司时的情景,王可心说道。

无损检测是指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不伤害被检测对象内部组织的前提下,利用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引起的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的方法。2012年王可心积极投入到无损检测工作,可他刚刚入门,经验匮乏,只能靠自己琢磨。

困难,对于懦夫来说是退缩的借口,而对于勇敢的探索者而言却是继续攀登的垫脚石。这位智勇双全的年轻人,带着检测设备勇闯“地质迷宫”,在战胜各种困难中享受挑战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除了休息和吃饭时间,王可心整日奔波在公司在建项目中,研究设备,参考图纸,咨询专家,经过无数次风风雨雨、摸爬滚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开始了无损检测之旅。

赣龙铁路中复隧道地处岩溶地区、喀斯特地貌,地质情况极其复杂,隧道内突泥涌水为施工难题。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罕见的复杂地质,在突泥涌水的危险时刻,王可心迎难而上、冷静分析、勘察地质、制定方案,按照“探、绕、注、排、防”的处置险情原则,采用大型排水泵站排水,迅速在溶腔开挖轮廓打设管棚,同步注浆,形成截水帷幕加固圈,终于堵住了水流。他坚持依靠科学技术,尽量把疑难杂症解决在第一时间。工程质量无小事,只要一有时间就带着预报设备探测检查,在中复隧道一号斜井,成功预报出掌子面前方的大型溶洞,经后期勘察,共有突泥涌水2000余立方米,施工最终以安全好、进度快顺利贯通。

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耸入云端,全线重难点工程拉林铁路巴玉隧道从这里依偎而过,成为二公司人新的征程。岩爆难题却阻挡了建设者的脚步,隧道里“噼里啪啦”的岩石崩裂声考验着他们的智慧和勇气。项目部成立了以青年党员为骨干的创新工作室,王可心带头完成勘探预报方案,开展技术攻关,在他的协助下,全体建设者迅速行动起来,勘地质、定方案、做试验、搞科研,向岩爆发起了决战,用创新、创优把精彩写在云端,把梦想镌刻在山川。

“国内混凝土质量检测以人工为主,检测效率低、数据采集慢、施工干扰大,且数据反馈周期长,尤其在进行隧道拱顶等高处检测时,还存在高空作业安全隐患。”王可心介绍道。

作为工程检测中心经理,王可心产生了自己研发一套快捷、便利、准确检测系统的念头,于是有了研制隧道爬壁检测机器人的想法。通过无数次技术研讨会、国内外调研,在手绘近百张图纸、咨询各大行业专家、进行数千次爬行飞行调试、历时三百多个日夜之后,终于创新性地研制出铁航牌“空陆两栖隧道检测机器人”。

该机器人的投入使用,彻底摆脱了现有检测模式的困扰,可独自携带雷达爬壁检测,不再因现场施工生产影响检测工作,同时规避了人员高空托举天线风险,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数据质量;研发的无线空气耦合雷达能够搭载机器人悬空5cm检测,数据通过无线信号实时回传,在处理系统中一键生成分析报告;研发的“混凝土质量智能监控系统”将检测数据通过可视化模型展示,并在用户前端进行分析预警。

相较于传统人工检测,检测效率提升3倍以上,数据整理速度提升5倍以上。整套检测流程及工装系统形成《基于AI的智能质量监控平台及混凝土质量检测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在中国首届工程建造微创新技术大赛全国总决赛荣获特等奖。

“检测机器人可实时、精准获取隧道混凝土质量信息,填补了混凝土衬砌雷达检测行业无人化、智能化空白,为该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王可心说。

与生俱来的倔强性格赋予了王可心铁一般的斗志和坚毅的决心,他带领的工程检测中心不断刷新着检测行业的新纪录,“王可心科技创新工作室”至今已形成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5 项,外观专利4项,软件著作28项。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王可心一如既往在检测行业奋勇向前,在不断的创新和变革中完善现有工程检测模式,推动企业、检测行业的发展,以精湛的检测技术、先进的工装设备为我国的工程建设贡献着力量。

猜你喜欢
隧道机器人工程
与隧道同行
神奇的泥巴山隧道
小读者(2019年24期)2019-01-10 23:00:37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子午工程
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 12:09:06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工程
认识机器人
LED隧道照明节能改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