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太宏 于骁 张辰源
今年以来,青岛市崂山区聚焦“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锚定“走在前、作表率”,以更大力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全区经济延续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态势。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1%,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增长7.6%,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微电子产业园实现“建成即投产”,虚拟现实产业园成为全市首个揭牌的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青岛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上线运营;山东能源研究院项目一期十栋单体建筑实现封顶,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一期完成主体封顶……走进崂山区株洲路片区、张村河沿岸片区、大北海片区,处处能感受到崂山区抓项目促发展的澎湃力量;一批投资规模大、效益好、产业带动强的重大项目在加速推进;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知名跨国公司、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在崂山落地生扎根发芽。
项目建设是区域经济稳定增长的“压舱石”。今天的项目数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今天的推动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高度。2022年崂山区将重点项目作为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基本盘。持之以恒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用优质高效的服务为企业破堵点、解难题、谋便利。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顶格协调、顶格推动,每名区领导至少引进一个大项目。在项目建设上,聚焦全年固投增长目标任务,43位区级领导对310个固投项目分工包联,强化专班推进、“红黄绿灯”等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早见战果、善作善成。打造审批最快、服务最好、政策最优的“营商环境。全面破解 “难点、堵点、痛点”,对崂山区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进行全流程改革,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模式。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立项规划用地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对各阶段审批的办事流程、耗时、材料、费用全面优化。在具备条件的区域,积极开展区域评估,“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全面实施多测合一、联合验收。实现“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全面在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打破要素“天花板”,换来发展“一片天”。在项目建设的支撑下,崂山区交出了优秀的答卷。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10.71亿元,一、二、三产业占比0.81:30.4:68.79,二产占比较上半年提升1.55%,较去年同期提升0.8%,实体经济发展效果逐步显现。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座”和“根基”。实体经济为崂山创造出 70%以上的 GDP、4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就业……崂山区因实体经济而生、因实体经济而兴。
树牢“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鲜明导向,全力抢抓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窗口期”,在全市率先发布《崂山区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建设“四新”经济集聚区三年行动方案》。围绕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楼宇经济和高端中介服务四个方面制定45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围绕全市锚定的七大优势产业、十大新兴产业和七大未来产业,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集群发展,狠抓延链、补链、强链,坚持面向未来发展、面向增量崛起、面向生态型产业培育。围绕四大主导产业,提出重点发展7条产业链,聚焦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健康4条高端制造业产业链,坚持高端化、智能化、集约化,突出全产业链条发展与关键环节重点突破并重,打造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
坚持把稳增长作为头等大事,创新出台同心抗疫12条“硬核”惠企服务举措,累计拨付各类扶持资金21.2亿元,惠及区内企业超1600家、楼宇110余座、在建重点工程项目100余个,切实用“真金白银”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在全市率先出台《2022年崂山区“稳中求进”政策清单》,涵盖了4大方面、164条具体举措,分领域分行业召开宣讲对接会5场,确保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实施“汇智崂山”十大人才工程。从人才、企业家队伍、科技创新、产业链、专业园区、责任落实机制等多个维度,系统集成、配套联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發展。制定“人才新政”40条,形成“揭榜挂帅”100个项目榜单,奖励高层次人才、优秀企业家超过5166万元。
推动汉缆、宏大等10家重点企业实施倍增计划,10家企业实现产值135.6亿元,同比增长45%。开展稳增长拓市场活动。梳理38家企业供需清单,精准匹配需求,实现订单额3426万元,助企解难题、护航促发展。推动歌尔牵头创建国家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海威茨仪表等9家企业共10项产品入选青岛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引进抖音、歌尔视界等项目 40个,新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19家、省级“瞪羚”企业9家、新培育储备“小巨人”21家。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集群、双瑞海洋分别入选省“十强”“雁阵形”集群、产业领军企业,总数分别达6个、9家,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培育创新(应用)场景实验室6家、并列全市第一;新培育市级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5家、数量占全市50%、位居全市首位。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8%、全市第一。
有鳳来仪,非梧不栖。优质的营商环境是项目茁壮成长的沃土,让在崂山创业的人信心满满,也推进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截至目前,全区新签约落地虚拟现实产业园、复星ClubMed文旅综合体、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过亿元项目84个,总投资953亿元。
10月,崂山资本市场迎来了“收获季”。10月19日,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市申请经创业板上市委会议审议通过;10月28日,青岛雷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市申请经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审议通过。由此,崂山区上市企业数量将达到15家,实现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四大板块全覆盖,资本市场“崂山板块”保持稳步向前发展态势。
谁抢得了资本先机,谁就拥有了布局新经济的蓬勃力量,谁将占据发展的制高点。推进企业上市,是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方式。崂山区坚持市场化方式支持企业融资筹资,积极搭建企业与资本对话的平台。为加强企业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大块头、标杆性以及不同类型的企业早日上市,崂山区以建设全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为契机,崂山区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持续优化政策环境,通过组建崂山区资本市场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覆盖35个部门、50个专员的支持企业上市“服务专员”工作机制,为企业上市提供精准、高效、专业的全方位、全链条服务和保障,助力企业驶上资本市场“快车道”。开展的“春雨行动”,走访辖区内101家企业,精准匹配15家银行机构,持续做好实体经济“金政企”对接。今年以来,为企业提供无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授信流贷等各种类优惠贷款167.6亿元。
打好“组合拳”,推出一套“高含金量”的产业扶持政策。在总结产业培育和招商引资经验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出台直接股权投资资金管理办法,原则上对单个项目累计投资金额不超过1亿元,重大项目投资金额可最高上浮30%,最大限度满足项目资金需求,破解了企业融资难题。发布《崂山区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实施意见》,包括4大类21条产业扶持政策,其中在加大企业上市挂牌政策支持力度方面,共涉及“上市补助”“新三板挂牌补助”“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补助”“股改补助”“再融资奖励”等9条措施,拿出“真金白银”进行补助和奖励。其中,对崂山区在境内外首发上市的企业,最高奖励1000万元;给予企业上市前后五年经济贡献奖励,上不封顶。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放大财政资金杠杆。引导资源要素向更高效率、更具活力的领域、成长性强的企业协同聚集,用资本的力量助推创新创业。作为全球(青岛)创投风投中心建设的主阵地和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崂山区发挥创投风投和政府引导基金的“双轮驱动”作用,发掘科创产业机遇,政企高效对接。实施“市场+政府”双向资本赋能举措。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设立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创新创业引导基金,搭建起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平台,撬动社会资本,解决创新创业融资难题。创新推出“小微快贷”“上市贷”“专精特新贷”“专利质押贷”等个性化金融产品。联合交银村镇银行出台并推广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累计发放金额超过7000万元;联合青岛银行等累计为区内8家企业发放“人才贷”15笔,共计3836.5万元;抓住青岛银行总行供应链金融服务云平台建设优势,累计通过供应链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融资62.57亿元。
丰富的金融业态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助力资本市场“崂山板块”高位发展。截至目前,崂山区共有上市公司13家,过会待发企业2家,交易所在审企业2家,青岛证监局辅导备案企业5家,另有30家企业入选全省重点上市企业名单,“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初步形成,持续扩容的崂山“上市军团”,正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 Laoshan District has been focusing on pandemic prevention, a stable economy and safe development, and sticking to"leading by setting examples". It has made greater efforts to coordinate pan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ffectively coped with the impact of unexpected factors. The district’s economy enjoys a strong momentum of steady growth with improved quality. In the first three quarters, the regional GDP of the whole district increased by 6.0% year on year, the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increased by 17.1%, the added value of industries above designated size increased by 16% year on year, and the revenue of district level general public budget increased by 7.6%, —all growth rates ranked first in the city.